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盂肿瘤发病率远低于肾实质肿瘤,占肾各种肿瘤的5%~28%, 多发生于41~60岁的年龄组[1].男性多于女性,肾盂肿瘤85%为移行上皮癌,常以间隙性无痛性肉眼血尿为首发症状,声像图以肾盂积水、肾盂内壁改变和肾盂内实质性团块以及肾门周围淋巴结肿大为基本表现.作者通过回顾总结,现对本院1998年1月~2009年12月病理证实的19例肾盂肿瘤的超声检查分析,旨在探讨CDFI在肾盂肿瘤诊断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小切口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旭英 《护理与康复》2007,6(4):271-272
小切口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及肾盂、输尿管肿瘤,具有腹腔镜和开放手术双重优点,是一种创伤小、安全可靠、非常实用的手术方法[1].2003年1月至2005年11月,本院采用小切口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及肾盂、输尿管肿瘤患者34例,手术顺利.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MDCT扫描探讨影响经腹腔肾盂后逆行游离控制肾蒂肾癌根治术手术路径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拟行肾盂后逆行游离控制肾蒂肾癌根治术的68例患者行CT增强扫描,观察并记录影响肾盂后间隙的相关因素.结果:(1)不适合肾盂后间隙入路的因素(43.3%),主要是肿瘤侵及周围结构和因肿瘤原因而导致的肾蒂结构移位、扭曲;(2)增加操作难度的因素(56.7%),主要是肾动脉异常、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内癌栓形成、肾盂-输尿管积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等.结论:MDCT能够为经腹腔肾盂后逆行游离控制肾蒂肾癌根治术提供可靠的肾盂后间隙评价.  相似文献   

4.
静脉肾盂造影(IVP)中加肾厚层体层摄影在肾肿瘤的诊断上已有报道,但在肾内科诊断上的应用国内未见报道。因此,我们对慢性肾盂肾炎、返流性肾病、肾萎缩等上述内科肾病进行总结,发现常规IVP显示不满意,故于1988年开展了静脉肾盂造影加厚层体层摄影。已作了100例,效果良好,能清晰显示肾轮廓及肾盂肾盏的形态,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患者 ,女 ,70岁。主诉消瘦 1年来院就诊。查体无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示血常规、尿常规及胸部 X线均未见异常。经 Alo-ka SSC- 370型 B超检查显示 :右肾盂见 33mm× 37mm一低回声团块 ,边缘不光整 ,右肾盂上盏部光带分离 2 7mm (图 1)。超声诊断 :右肾盂肿瘤伴右肾盂积水 ,左肾未见明显异常。经手术证实 ,病理诊断 :右肾盂癌。讨论 :据文献报道 ,肾盂肿瘤的发生率较肾实质肿瘤为低 ,约占肾肿瘤的 5 %~ 2 6 %。肾盂肿瘤多见于 40岁以上者 ,男性多于女性 ,常以间隙性无痛性血尿和肾区疼痛为最常见症状。本例患者女性 ,仅出现消瘦症状 1年 ,…  相似文献   

6.
肾盂癌的超声诊断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肾盂癌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以进一步提高肾盂癌超声诊断准确率,方法:肾盂肿瘤患40例,超声发现肾盂内肿块后观察其位置,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及肿瘤内部和周边的彩色血流情况,结果:二维超声及CDFI检查准确率占75%,2例误诊为肾癌,4例误诊为肾囊肿,4例漏诊,结论:肾盂肿瘤较少见,因肿瘤过大或过小易造成漏、误诊,超声对肾盂肿瘤检查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7.
肾盂癌是起源于尿路上皮的恶性肿瘤,主要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率占肾肿瘤的6%-10%,在肾脏肿瘤中居第2位,仅次于肾癌,其中90%为移行细胞癌,8%为鳞状上皮癌,而腺癌不到1%,并且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1]。85%的肾盂移行细胞癌是低分期、表浅性、乳头状、菜花状或广基浸润生长的新生物,肿瘤一般生长缓慢,病程较长;  相似文献   

8.
无功能肾的超声断层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经手术等方法证实的123例145个无功能肾的超声结果,讨论无功能肾的超声鉴别方法并分析8例9个肾脏漏诊、误诊原因。 145个无功能肾最后原因包括:肾积水43.4%(63/145);结核肾脓肿29%(42/145);肾癌8.3%(12/145),多囊肾5.5%(8/145);肾盂癌4.8%(7/145);肾发育不全4.1%(6/145);肾缺如3.5%(5/145);以及肾囊肿和肾盂内陈旧性血块各一例。超声诊断与最后诊断符合率为93.8%(136/145),漏诊及误诊6.2%(9/145)。误诊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病变过小不易分辨,包括3例肾脏发育不全和1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肿物的漏诊;②超声不具特异性。肾积水伴肾结石2例诊为多囊肾和脓肾;③早期应用复合扫描方法及经验不足:一例肾盂内陈旧性血块诊为肾肿瘤,1例肾腺癌伴移行细胞癌诊为脓肾。  相似文献   

9.
肾盂肿瘤常以无痛性肉眼血尿为首发症状,临床以逆行上皮细胞癌最为多见,声像图以肾盂积水、肾盂内壁改变和肾盂内实质团块及肾门周围淋巴结肿大为基本表现。我们通过资料回顾总结,发现有6例团块型肾盂肿瘤,均无肾盂积水及肾门淋巴结肿大。回顾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上尿路上皮(肾盂及输尿管)恶性肿瘤大约占所有尿路上皮性恶性肿瘤的5%,开放肾输尿管全长加膀胱袖套状切除术仍是治疗上尿路上皮恶性肿瘤的金标准.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我们对7例肾盂肿瘤及2例输尿管肿瘤患者采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等离子电切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9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肾盂占位性病变发病率远较肾实质占位性病变为低,约占肾肿瘤的5%~28%。2003~2006年间,我院收治肾盂实性占位性病变患者5例,经手术证实肾盂癌4例,肾盂结节性淀粉样变性1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例,男2例,女3例,年龄44~63岁,平均年龄52岁。以上病人术前均经超声及肾盂造影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仪器与方法:采用东软N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检查,常规用二维超声探查双肾、双侧输尿管情况,观察并记录病变部位、大小、回声情况,然后用彩色多普勒显像系统对病变部位进行观察。2结果5例患者手术后病理诊断:肾盂癌4例,肾盂结节性淀粉样变性1例。肾盂肿瘤的声像图特征:肾盂肿瘤达到足够大(直径1cm)时,肾窦出现分离。肿瘤愈大,显示愈清楚。小于1cm的肿瘤,不易被检出。肾盂肿瘤合并肾积水者,容易显示肿瘤,有利于超声诊断。但对于小的平坦浸润型肿瘤也会漏诊。一般来说,彩色血流图对肾盂肿瘤的诊断帮助不大,彩色血流很少或不进入肿瘤。本组5例中1例肾盂淀粉样变的低回声区内部可探及血流信号;另4例肾盂癌的低回声区内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3讨论临床上把无痛...  相似文献   

12.
肾肿瘤的影像学诊断:附8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报告经手术、病理证实肾肿瘤80例。其中恶性瘤74例,良性瘤6例。各种影像检查符合率:超声87.9%(53/60);CT92%(35/38);传统X线82~99.5%(41/50~28/30)。文中介绍良性瘤影像学表现:回声均匀,密度均质,瘤缘光整;肾盂肾盏仅受压移位,未见浸蚀破坏。恶性瘤影像学表现:回声光点分布不均匀,瘤周毛糙不整;肾盂肾盏不规则破坏;病变区见网织状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笔者重点讨论了影像学检查对肾肿瘤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91年1月至1997年12月,收治肾积水病人227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27例,男154例,女73例,年龄2岁~83岁,平均年龄39.55岁,14岁以前20例。病史3个月~25年,可表现有肾区不适、腰痛、肾区饱满或包块。部分病人以体检发现肾积水开始就诊。检查方法包括B超、静脉肾盂造影、肾穿刺造影、肾图、逆行肾盂造影等。 2 治疗 根据肾积水的发病原因和积水程度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巨大肾积水根据对侧肾功能情况以肾切除为主,切肾率为93.33%。重度肾积水根据患肾萎缩及功能情况采用肾切除、肾成形、肾穿引流进而二期肾盂成形术等,切除率为74.11%。中度  相似文献   

14.
2002年3月至2003年2月,我们采用经尿道输尿管口壁间段环形切开,腰部一处斜切口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肾盂移行细胞肿瘤1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肾肿瘤自发性破裂临床上比较少见。我院近10年来共收治肾肿瘤46例,其中自发性破裂者5例,占10.87%。现报告如下: 例1,张某,男,44岁,因右上腹剧痛7天拟诊为胆囊炎入院。体检:T39.1℃,巩膜轻黄,右上腹扪及包块6×10Cm,境界不清,触痛明显,化验检查:Hb6克,超声波检查右上腹包块为囊性。肾扫描显示右肾上极占位性病变,静脉肾盂造影见右肾上盏伸直、拉长、变细。剖腹探查见右肾  相似文献   

16.
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评价肾盂移行细胞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肾盂移行细胞癌26例。结果显示:81%的病例具有典型的声像图,即患例肾窦回声分离,内有一弧立的实性肿瘤回声,以低回声表现居多。体积大且侵犯肾实质的肿瘤易误诊,而体积较小的肿瘤易漏诊。CDFI示86%(6/7)的肿瘤内部无血流信号。二维超声结合CDFI的诊断准确性为84.6%。作者分析了肾盂癌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认为二二维超声和CDFI联合应用对本病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7.
肾内型肾盂结石或因结石分支嵌顿于肾盏内及肾盏多发性结石者,难以单纯经肾盂切口将结石完全取尽。我院自1988年以来,对3例多发性肾盂肾盏结石,采用肾盂切开加后基段间线肾切开取石,初步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3例均为女性,年龄22~58岁,X线  相似文献   

18.
肾脏肿瘤在老年人较常见,我院从1985年以来,经B超检查发现老年人肾肿瘤26例,其中2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结果为肾透明细胞癌11例,肾颗粒细胞癌1例,肾盂乳头状癌6例,肾盂腺癌3例,肾母细胞瘤1例,肾血管脂肪平滑肌瘤2例。本文以老年人正常肾声象图及肾肿瘤的声象图特征进行了讨论。表明肾脏是人体出现老化现象比较明显的重要脏器之一,随着增令,老年人肾实质有不同程度缺失,肾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超声诊断准确性。方法:分析18例肾柱肥大及分叶肾误诊病例资料,B超复查、CT或静脉肾盂造影、历经1~5年随访。结果:外院误诊为肾内实性肿瘤的病例中,7例肾柱肥大,3例分叶肾;误诊为肾囊肿的病例中,2例为肾柱肥大,1例分叶肾;误诊为肾盂肿瘤的病例5例均为肾柱肥大。结论:肾柱肥大及分叶肾因其声像图酷似肾肿瘤。尤其患者伴有泌尿系症状时(实为其他原因),应引起超声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20.
病例3(图3)     
【病历简介】患者男性.44岁。无痛性全程血尿3个月.劳累后加重,伴明显消瘦。体检:双肾未触及.其他无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尿蛋白( )红细胞及白细胞满视野。【X线检查】右肾逆行造影:右肾盂扩张,其中可见不规则形充盈缺损,大小为5×5厘米,输尿管未见异常。X线诊断:右肾盂肿瘤。【术后诊断】右肾乳头状腺癌。【解释】血尿是肾盂肿瘤最主要的症状,上腹部可摸到肿块或摸不到肿块。静脉肾盂造影可见肾盂内形状不规则充盈缺损,据此可确诊。由此可见造影检查对于肾盂肿瘤的诊断价值。此例静脉肾盂造影片为典型肾盂癌的X线表现(图3),其特点是肾影轻度增大.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