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伟 《中国内镜杂志》2012,18(12):1333-1335
目的 探讨胆道扩张气囊配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狭窄的临床价值及术中配合体会.方法 67例开腹或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经T管造影或胆道镜选择性胆管造影证实为胆管狭窄合并远端胆管扩张并残余结石的患者,以胆道扩张气囊通过逐渐增加导管前端气囊压力对狭窄的胆管进行扩张,然后经胆道镜行液电碎石、取石.总结术中配合经验.结果 本组67例患者的79支狭窄胆管均一次性扩张成功,使胆道镜顺利进入该支胆管进行液电碎石、取石,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胆道扩张气囊可以安全有效地扩张狭窄的肝内胆管,加强术中配合,对提高疗效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胆道镜下气囊扩张治疗胆管狭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胆道镜下气囊扩张治疗胆管狭窄的价值。方法:对经气囊扩张治疗的45例胆管狭窄病例的复习,分析了胆管狭窄的常见原因及部位;并对胆道镜处理胆管狭窄几种方法进行比较;讨论了气囊扩张治疗胆管狭窄的优点、胆道支架的重要性及气囊扩张操作中的要点。结果:45例病人共85处狭窄,其中管状狭窄63处,膜状狭窄22处,吻合口狭窄10处。经气囊扩张后,胆道镜均可顺利通过狭窄部位。多数狭窄仅需一次性扩张,4处狭窄经多次扩张,最多扩张次数为6次。结论:气囊扩张治疗胆管狭窄,直视、微创、简便易行、疗效可靠,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大胆管狭窄扩张后应当放置胆道塑料支架,支撑3~12月。  相似文献   

3.
良性肝外胆管狭窄的胆道镜治疗北京复兴医院(100038)李翰培,刘庆宇良性肝外胆管狭窄的治疗是胆道外科临床的一项复杂而疑难的课题。随着各种新型的纤维胆道镜(以下称纤胆镜)研制成功,镜身愈来愈小,用作治疗肝外胆管损伤而造成的良性狭窄有独到的好处。以下介...  相似文献   

4.
胆管损伤修复术后吻合口狭窄的胆道镜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医源性胆管损伤修复术后吻合口狭窄预防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医源性胆道损伤进行胆道修复术后带有T管,应用纤维胆道镜直视下扩张胆管狭窄的12例病人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纤维胆道镜检查是对有无胆管狭窄及狭窄的部位、程度和范围进行明确诊断的最有效手段,12例病人进行纤维胆道镜直视下胆管狭窄气囊扩张均获成功,气囊扩张次数1~3次,时间20~30min,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纤维胆道镜气囊扩张术治疗医源性胆管损伤修复术后吻合口狭窄安全易行,效果肯定。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两者联合应用是治疗医源性胆管狭窄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胆肠吻合术后肝内胆管狭窄及残余结石的原因和胆道镜治疗的体会。方法应用胆道镜球囊扩张狭窄及取石。结果 胆道镜通过T型管及胆肠吻合等方式形成的窦道可完全解决肝内胆管狭窄及结石。结论 由于手术操作技术或胆管上皮、肠黏膜的愈合机制导致胆肠吻合术后出现胆管狭窄及残余结石,各种胆肠吻合术不能完全达到结石排出的目的,应结合胆道镜并重视胆道镜在治疗胆管狭窄及残余结石的作用。胆肠吻合术也应为胆道镜的治疗提供了简捷的进入肝内的通道(皮下盲袢),避免再次手术所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胆道镜在腹腔镜胆管结石手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利用胆道镜灵活的转向、柔和的弯曲性,对腹腔镜下剖开胆总管的远端及肝内胆管进行探查、术中取石、狭窄胆管的治疗。结果:该组52例胆管结石患者均术中应用胆道镜探查,单纯胆总管结石31例,术中取净30例,单纯肝内胆管结石7例,术中取净5例,肝内外共存结石14例。术中取净10例;肝内胆管狭窄8例,Oddi括约肌狭窄2例。对8例肝内胆管狭窄及2例Oddi括约肌狭窄进行球囊导管扩张治疗。结论:胆道镜在腹腔镜胆管结石术中的应用,提高了术中结石取出率及取净率;同时可以对胆管及Oddi括约肌狭窄进行诊断和术中治疗。提高了腹腔镜胆管结石一期治愈率。达到微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胆道镜下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良性狭窄3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道镜下气囊扩张法在治疗胆总管良性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01/2007—12诊断胆总管良性狭窄的37例应用胆道镜下气囊扩张法的治疗情况。结果:本组共进行43次气囊扩张手术。时间3~5min。术后无胆漏、出血、穿孔、胆管炎和胰腺炎,功能恢复良好。随访证实疗效满意。结论:胆道镜下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良性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术中纤维胆道镜在肝内胆管结石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肝内胆管结石及高位胆管狭窄的治疗仍为当前胆道外科的难题。该文作者通过对15例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患者术中应用纤维胆管镜,使术后残余结石发生率由常规器械取石的86.7%降至20%。同时术中利用取石网、镜端对胆管狭窄进行扩张,或用活检钳咬除狭窄口处的肉芽或纤维组织以扩大及整形狭窄口,使部分虢人胆管结石合并高位胆管狭窄的患者得到确切的治疗。本文着重强调术中纤维胆道镜具有在直视下全面了解虢人外胆管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主要是胆管吻合口的狭窄,介入球囊扩张只能暂时通畅胆道,没有根本解决问题。 目的:观察应用胆道内镜技术诊断和治疗原位肝移植后胆管狭窄的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分析,于2001—07/2005—10在大连市肝胆外科研究所,大连市友谊医院肝胆外科住院患者10例,天津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科住院患者4例均在行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胆管狭窄。 对象:纳入14例中男10例,女4例,平均年龄46岁,肝移植术均采用供、受者胆管端一端吻合。 方法:对14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胆管狭窄的病例进行胆道内镜的诊断和分析,同时采用胆道镜下球囊扩张后支撑管方法治疗肝移植后胆道狭窄。 主要观察指标:T管造影、内镜下肝内外胆管黏膜直观:结石的分布、吻合口胆管黏膜的;供-受体胆管吻合口的愈合情况:炎症水肿的情况、狭窄;经内镜取石、狭窄扩张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复查。结果:①胆管狭窄的诊断:经胆道造影和内镜诊断胆管吻合口狭窄13例,其中1例是结石导致的狭窄假象;非吻合口狭窄1例。②胆管狭窄的治疗:通过胆道造影明确的吻合口狭窄中,1例采取球囊扩张1次治愈,2例行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网篮取石芊鼻胆引流术后仍然发生胆系感染和黄疸而行手术以及纤维胆道镜治疗。通过T型管造影,1例发现条状负影,无狭窄,纤维胆道镜观察胆管吻合口愈合佳,黏膜移行良好;2例肝内显影差或不显影而呈胆管消失改变,纤维胆道镜取净结石后,扩张吻合口的狭窄后支撑三四个月后狭窄消失,黏膜移行良好。8例肝内外胆管显影模糊,肝外和肝内Ⅰ、Ⅱ级胆管有条索状、柱状、树枝状负影和非吻合性狭窄征象,纤维胆道镜观察取净结石后观察吻合口处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充血水肿,扩张支撑平均2.5个月后,狭窄消失,黏膜移行佳。1例造影提示吻合口狭窄,狭窄扩张后,内镜观察未发现结石,支撑2个月后拔管治愈。结论:胆道内镜可直观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情况,进行可靠的诊断,并有效完成支撑管扩张治疗胆管狭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镜联合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和肝胆管狭窄的手术方法,提高治愈率和避免多次开腹手术。方法:采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31例。经十二指肠镜手术治疗肝外胆管尤其是胆总管下端结石及狭窄。经腹腔镜手术行胆囊切除( LC)及结石胆道镜行肝胆管探查术(LCDE)和耐高压球囊导管扩张术(LPBD),解除肝门部胆管梗阻及狭窄。术后2月行胆道镜和/或十二指肠镜治疗残余结石及肝内外胆管内支撑引流术。结果:31例均获成功,未再施行开腹手术,经IVC和ERC随访30例结石取净,1例左外叶肝管残石。结论:病例选择恰当,三镜联合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结石除净率高,获窄胆管球囊导管扩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Primary melanoma is rarely diagnosed in the biliary tract; only three cases of primary melanoma of the bile ducts have been reported previously. The skin and squamous mucous membranes are the most common primary sites. We report two patients who represent the fourth and fifth reported cases of primary bile duct melanoma. Received: 24 March 1995/Accepted: 3 May 1995  相似文献   

15.
胆道术后腹腔镜再次手术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目的探讨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的方法。方法脐部穿刺,建立气腹,引入腹腔镜,根据腹腔粘连情况选择主操作孔和辅操作孔的穿刺部位和穿刺顺序,粘连松解后,切开胆总管,肝内胆管结石可采用高位胆管切开,取出肝内外胆管结石。结果该组31例,中转开腹2例,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29例。其中18例病人腹腔镜手术将结石完全取尽,11例病人术后仍有残石,需要胆道镜取石。术后住院时间为5~13 d,平均为(6.9±2.4)d。结论再次胆道手术不是腹腔镜手术绝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