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方伟 《中医药通报》2008,7(4):24-25
黄疸病名出于《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曰:“溺黄赤,安卧者,黄疸。”又云:“目黄者曰黄疸。”关于病机,《金匮要略》云:“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脾将瘀积的湿热转运于体表,就必然发生黄疽。导致黄疸的原因有多种:或食伤或劳伤,或酒伤或瘀血。故仲景将黄疸分为酒疸、谷疸、女痨疸。在《伤寒论》里又涉及外感兼湿热的发黄证、被火发黄证、燥结发黄证等。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清代著名医家陈士铎的学术著作,总结发现其别具特色地从黄疸的分布、深浅来辨其病位。将黄疸病因归于五脏六腑,但认为病变关键在“湿”。治疗上遵五脏生克之理:润肝泄心,辨治心疸,补土利金,辨治肺疸;补命门之火,解脾土之寒而治脾肾二疸;循通补旺胆,通利消疸之治则治疗胆疸、肝疸。处方用药上利湿青睐茯苓、茵陈,健脾独钟白术,消酒疸专用柞木。陈士铎辨治黄疸受仲景、“温补学派”诸家影响颇深,但其特色地从五行理论、脏腑功能的角度治疗黄疸的思路别有新意,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 在中医传统理论中,黄疸为一病名,亦即中医所指的一证。历代医家对黄疸一证,皆有论述,其源流当追溯到《素问·气交变大论》说:“湿热相交,民多病瘅”(痒为疸的同意字),至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对黄疸分别在外感病与内伤杂病中做了较为详致的阐述。后世医家亦有对黄疸一证发微者,然诸说不一而始终未竟一统。病因病理在黄疸之所以发黄的病机认识上,据古人见解,认为黄疸之成因多与脾胃有关,盖脾为湿土,其性恶湿。若脾为湿困,更兼热蒸或寒结,皆可因之而发黄。至明·喻嘉言氏著《寓意草》论及“胆之热汁满而溢外,以渐渗于经  相似文献   

4.
黄疸之治疗     
黄疸为中医独特病名,早见于《素问》,后世医家分为五疸,即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元代罗天益氏分为阳黄、阴黄两大类:阳黄类似现代之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阴黄相似于慢性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阳黄多因湿热郁蒸熏染肌肤而发黄,阴黄多因寒湿阻遏脾阳不振所致。阳黄热重湿轻,阴黄湿胜于热。阳黄病变在肝胆,阴黄病变在脾(胃)肾。治疗上,阳黄应从疏、清、通、利着手,  相似文献   

5.
二八论黄疸病《金匮》论黄疸病的病机、治则和方药,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有谓“五疸”即黄汗、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之分。黄汗前在《水气病篇》论述;黄疸大抵偏重湿热为病。热重者治以苦寒,湿重者治以淡渗,此其大法。然后世概括为“阳黄”与“阴黄”之殊。《金匮》论据多属湿热阳黄之证,却缺略阴黄的治则。本篇论述黄疸病,按《金匮》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辨证。谷疸、酒疸均属  相似文献   

6.
黄疸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多见于肝胆疾病。祖国医学认为疸有五种,即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黄汗。大体上又可分为阳黄、阴黄两大类,湿热发阳黄,寒湿发阴黄,《内经》云:“湿热相交,民当病瘁。”指的是阳黄,其实阴黄也不少见,如《寒论论》云:“伤寒汗已,身日为黄,以寒湿在里,不介。”汗多伤阳,以致寒湿内蕴,郁而发黄。黄为中央脾胃之本色,脾失健运,不能胜湿,湿邪如盦面相似,郁而发黄,因此,健脾胃是治疗黄疸的主要法则。颜老根据黄疸病程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论治。初期:湿热郁于表分,黄疸伴有恶寒发热,  相似文献   

7.
黄疸,又称黄瘅,是对临床目黄、肤黄、尿黄一组症状的概括,其中尤以目睛黄染为重要特征。西医称为体征之一,根据病理机制分为3类: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中医则认为是一个独立的病证,历代分类过于繁琐,《金匮要略》有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  相似文献   

8.
黄疸一病多与肝病及脾,肝脾同病,胆汁外溢有关。本文指出淤血阻滞也为黄疸的重要病机之一。并列举有关文献,总结出黄疸必血淤,淤行黄易退。总之,治疗黄疸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酌加活血化淤之剂。笔者又结合临床实践证明单用茵陈、金钱草、板兰根、连翘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之剂,对轻症黄疸可以达到退黄目的,若加入丹参、当归、郁金等活血养血之品,则不但可促进黄疸早日消退,而且可促进肝脾回缩和麝浊、麝絮下降,对重症黄疸,则非茵陈、金钱草、栀子所能取效。  相似文献   

9.
中医认为,黄疸是感受湿热疫毒等外邪,导致脾胃肝胆功能失调,胆液不循常道,随血泛溢引起的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现代医学的肝胆系统恶性肿瘤导致黄疸的发生尤为常见。《内经》已有黄疸之名,并对黄疸的病因、病机、症状等有了初步的认识,如"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1]指出目黄为其重要特点。《伤寒杂病论》已认识到,黄疸可由外感、饮食和正虚引起,病机有湿热、瘀热、寒湿等,相关脏腑有脾胃肾等,创制了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等多首方剂,体现了泻下、解表、清化、温化、逐瘀、利尿等多种退黄之法,《金匮要略》将黄疸立专篇论述,并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和黑疸。以"脾色必黄,瘀热以行"初步确立黄疸的基本病机和治疗大法,把茵陈蒿汤作为治疗黄疸的基本方。本文在《金匮要略》黄疸篇的基础上论述了茵陈蒿汤的作用特点,并列举了现代医家临证的不同发挥。  相似文献   

10.
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属于祖国医学“黄疸病”的范畴是无疑問的。但祖国医学所称的“黄疸”种类不一,并不都有传染性,具有传染性的仅是各种黄疸病中的一种而已。这种黄疸,古人把它当作“天行病”、“时行病”看待,称之为“疫黄”。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由于沒有黄疸出现,如果也把它作为黄疸病来认識,似乎是缺少根据的。但是祖国医学认为黄疸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病邪侵入到肝,影响到脾才会引起的。这个論点早在《內經》中已有記載,所謂“肝传之脾,名曰脾风、发疸、腹中热、煩心、出黄”?右话阒⒆蠢  相似文献   

11.
陈超 《环球中医药》2010,3(5):374-376
黄疸不但为中医病证名,亦为西医常见症状鉴别诊断学中重要内容之一,相同的名称及其临床特征虽为中西医结合的切人点,但亦导致了初学者之迷茫,多将在主要在于脾胃之病位误认为在肝脏,对肝脾同病者不知先后次序而谓“肝病传脾”者。重温《临证指南医案》,学习吴门医派创始人叶天士从脾从胃论治黄疸之理论及其经验,有助于对黄疸病因、病位、病机的再认识。其明确提出的黄疸“以湿(热)得之”,病位主要在于脾胃(而非在于肝藏),治疗阳黄在胃、阴黄在脾,有较高的临床意义与实用价值。现不揣简陋,浅析于下。  相似文献   

12.
(三)黄疸“金匮”叙黄疸有五,“别录”更不止此数。此系古今定名之各异和分类之粗细耳。病由虽多,不出内、外二因;且必病及脾脏,然后黄疸之证象乃现。盖脾土之色本黄,所恶者湿。经曰:“中央化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其在色为黄”。这是说明脾脏的生理正色。设若脾病不能化湿而反为温邪所困,郁蒸化热,于是黄色益著而呈病证上的菜色。朱丹溪氏以疸症的病理变  相似文献   

13.
王富梅 《河北中医》2009,31(11):1720-1721
发黄即黄疸,黄疸一病主要由病症而定,表现为身黄、目黄、小便黄赤。《素问·平人气象论》谓:“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伤寒论》在很多条文中出现黄疸这一病症。  相似文献   

14.
黄疸属常见的病证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根据病因病机病位的特点 ,从三焦论治略具心得 ,兹作如下探述。1 黄疸分类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尿黄赤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关于其分类 ,《金匮要略·黄疸病》有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和黑疸之分。《诸病源候论·黄疸诸候》将黄疸分为二十八候 ;《圣济总录·黄疸门》分为九疸三十六黄。两书还都把黄疸的危重证候称为“急黄”。《医门法律》分为外感发黄与内伤发黄二类。《卫生宝鉴》从黄疸的病机、性质区分为阳黄与阴黄两大类 ,并将辨证施治系统化。《景岳全书》中认为“五疸之分 ,皆未足以尽之…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就把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种,并阐明了各种黄疸的形成机理、症状特点,其创制的茵陈蒿汤成为历代治疗黄疸的重要方剂。《金匮要略》对有关"黄疸"病篇的论述,内容更是广泛,详细地阐述了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发黄证候。现我就学习《金匮要略》后对有关黄疸病证,进行归纳分类,作一肤浅探讨。  相似文献   

16.
引言传染性肝炎为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从文献上探索,我国第一部经典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早就对本病有了记载;如“素问平人气象论所谓“目黄、溺黄赤,安卧者黄疸”;论疾诊尺篇说:“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者黄疸”;玉机真藏论说:α肝使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瘅(瘅与疸通)…….”这些都说明了我们祖先在当时对于黄疸病已经认识到其为肝脏疾患之一部份. 汉代张仲景氏所著之“伤寒杂病论”为我国最早一部具有理、法、方、药的辨证治疗的专书,其中黄疸病脉证治篇对黄疸病的证治曾有较详细的阐述,如“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黄疸病菌陈五  相似文献   

17.
1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 98例均为住院患儿,其中男53例,女45例,13龄:7—28d66例,28—40d32例。1.2诊断标准符合《儿科学》中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除外溶血、败血症、窒息、头颅血肿、甲减等引起的高度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疾病,且肝脾不大,肝胆系统无异常。为了判断疗效,便于观察,我们将黄疸分为高度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总胆红素大于12.9mg/d1)(以下简称高疸)和“病理f生黄疸”(5mg/d1≤总胆≤12.9mg/d1)(以下简称病疸),对“高疸”,因在使用茵栀黄注射液的同时,根据病情还酌情使用了蓝光照射及白蛋白等治疗,故不在观察之列。本组病例主要为符合“病理性黄疸”条件的患儿。  相似文献   

18.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重要特征。张仲景认为,黄疸一病为邪气入侵,邪无出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肝胆疏泄失职,胆汁外溢,不循常道所致。《内经》就有"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的论述。《伤寒杂病论》把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5种。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所论黄疸病包括一切发黄证,发黄的基本病理是脾色外现,引起脾色外现的原因可以是外感也可以是内伤。其病理产物主要为“湿”邪。黄疸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三者皆可转变为黑疸。女劳疸以肾虚为主,也可兼挟实邪,故可虚实并治。黄疸病预后“当以十八日为期”,基本符合现代医学关于急性黄疸性肝炎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肝炎为祖国医学黄胆病的一种。以病因来分,金匮有酒疸、谷疸、黄汗、黑疸、女痨疸五种。以病因的性质来分,有内伤、外感之别。以症状来分,有阴黄、阳黄之異。传染性肝炎,似属于谷疸、外感、阴黄的范畴。我们根据此点,在文献中寻求传染性肝炎的治法。内经云:“湿热相交、民当病瘅”(瘅即黄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