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使用抗蛇毒血清的时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蛇咬伤行之有效的治疗是迅速使用抗蛇毒血清.在毒蛇咬伤后多久使用抗蛇毒血清治疗仍有作用?据报道在毒蛇咬伤后4小时内使用抗蛇毒血清有效,8小时后使用作用轻弱,24小时后作用令人怀疑.但对咬伤后24小时的患者是否中止抗蛇毒治疗呢?作者报道1例重度毒蛇咬伤出血患者在咬伤后8天入院用抗蛇毒血清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毒蛇咬伤患者的救治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205例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8例痊愈出院,36例症状缓解后出院,1例致残。结论毒蛇咬伤后应尽快就诊,综合救治,尽早使用抗蛇毒血清,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毒蛇咬伤临床治疗进行系统性总结。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我院的毒蛇咬伤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采取患肢制动、早期扩创、外敷内服蛇药等方法进行早期局部处理,尽早使用使用抗蛇毒血清,并加强对患者的监测。结果除1例患者死亡,11例伤残外,其他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在毒蛇咬伤后,要尽早对患者伤口进行处理并使用抗蛇毒血清,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降低伤残率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甘春红 《海峡药学》2013,25(1):286-286
从1971年以来,我国先后成功研制了各种类型抗蛇毒血清,为治疗毒蛇咬伤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临床使用的抗蛇毒血清主要是马血清制剂,对于人体是异种高分子蛋白,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因此抗蛇毒血清引起变态反应比较常见,主要表现是Ⅰ型变态反应(过敏反应)和Ⅲ型变态反应(抗原抗体复合物型反应)。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抗五步蛇毒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神经毒类毒蛇咬伤的抢救与护理经验。方法对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开设蛇伤专科十多年来接诊的261例神经毒类毒蛇咬伤的抢救与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治愈261例,治愈率100%。结论对神经毒类毒蛇咬伤,在抢救过程中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及时使用抗蛇毒血清,密切监测病情做好用药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法对重危型神经毒毒蛇咬伤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急诊收治的30例重危型神经毒毒蛇咬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液灌流的治疗。观察病情变化,伤口愈合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情况。结果应用血液灌流治疗的患者,无过敏反应发生,伤口渗血、肿胀明显缓解,平均住院时间较前缩短。结论重危型神经毒毒蛇咬伤后及时进行血液灌流疗法,其呼吸衰竭发生率较小,即使发生呼吸衰竭时,其疗效明显优于无使用此技术治疗的患者。尤其对无特异性抗蛇毒血清毒蛇咬伤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黄小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3477-3478
目的总结695例毒蛇咬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经验。方法对毒蛇咬伤患者,正确处理伤口,早期足量正确使用抗蛇毒血清,严密观察病情,适时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结果 695例患者中临床治愈668例,伤残23例,因家属放弃抢救而死亡4例。结论采取有效的急救和良好的护理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抗蛇毒血清治疗毒蛇咬伤206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毒蛇咬伤是山区农村医院夏秋季常见外科急诊之一,病情急,并发症多,一般均需住院治疗,且存在一定的死亡率。我院自1983年开始应用抗蛇毒血清为主综合治疗毒蛇咬伤,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抗蛇毒血清治疗组:206例,男142例,女64例,中位年龄35.5岁(7~71岁),其中确认为蝮蛇蛟伤者154例,五步蛇咬伤31例,竹叶青蛇咬伤9例,蛇种不清者12例(根据蛇蛟地点、典型临床表现,绝大多数仍可确定为蝮蛇咬伤);咬伤至就诊时间平均28h(0.5~96h);按“毒蛇蛟伤病情分型标准”[2]:轻型140例,…  相似文献   

9.
39例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抢救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毒蛇咬伤患者的抢救护理措施.方法 对39例毒蛇咬伤患者的抢救护理情况作回顾性调查.结果 37例经早期紧急处理、应用抗蛇毒血清和恰当的抢救护理而痊愈;2例因就诊过晚错过抢救而死亡.结论 早期足量应用抗蛇毒血清、伤口局部清创排毒、中草药治疗并发症、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是减少蛇伤病死率、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朱美英 《上海医药》2013,(24):29-30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13年6月松江区车墩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蛇咬伤572例,采用抗蛇毒血清,季德胜蛇药片或"1号蛇伤散"内服治疗,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结果 :治愈546例,好转17例,转院9例,治愈率为95.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疗效好,时间短,可在农村社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用拔火罐法治疗20例毒蛇咬伤临床体会韩风章,张焕臣(河南省襄城县人民医院452600)毒蛇咬伤,在我国南方各省较多,常见的毒蛇有蝮蛇,百步蛇等,我县多见毒蛇为七寸蛇。因毒蛇有毒牙和毒腺,所以毒蛇咬伤的地方出现齿痕,蛇毒进入体内后可能在数十分钟内就引起...  相似文献   

12.
随着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自然生态好转后,蛇咬伤病人日见增多。我科自2010年9月~2011年8月期间收治了16名蛇咬伤病例,根据患者捕获咬人的蛇,咬伤处牙痕及患者症状,诊断其中2名病例为无毒蛇咬伤,14名病例为毒蛇咬伤,经现场及时包扎,及时就诊给予抗蛇毒血清,咬伤  相似文献   

13.
52例神经毒毒蛇咬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神经毒毒蛇咬伤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早期足量应用抗蛇毒血清,局部伤口早期清创排毒,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有效通气,做好心理护理,认真落实基础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结果 52例神经毒毒蛇咬伤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早期足量应用抗蛇毒血清,伤口及时清创排毒,确保有效通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心理护理,认真落实基础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患者康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贵州山区蛇多,蛇咬伤患儿也多见。我科于1972年5月至1983年6月共收治毒蛇咬伤患儿46例,其中多为血循毒类。治疗上除局部切开排毒,全身应用蛇药、抗蛇毒血清、TAT、抗生素、激素外,尚采用了奴弗卡因伤肢封闭的办法。经治疗后,45例痊愈,仅1例死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毒蛇咬伤早期伤口负压抽吸排毒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2例早期毒蛇咬伤患者伤口进行消毒、切开后,行负压抽吸排毒治疗,观察抢救成功率。结果经负压抽吸后,排出蛇毒,30例患者被成功抢救,抢救成功率为93.7%。结论负压抽吸排毒法是治疗毒蛇咬伤的有效方法,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拔罐负压抽吸疗法在毒蛇咬伤早期中的应用。方法对113例患者在毒蛇咬伤早期的伤口进行清洗、切开,利用拔罐负压抽吸原理将蛇毒吸出。结果经拔罐负压抽吸伤口处理,蛇毒得以排出,提高治愈效果。结论拔罐负压抽吸疗法能吸出毒素,减少毒素的吸收,迅速消肿止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毒蛇咬伤是热带、亚热带地区比较常见,给公众健康带来严重危害的一类疾病。动物源性的抗蛇毒血清是现代蛇伤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蛇毒成分复杂,且存在种内、种间变异,由全蛇毒免疫所获得的抗蛇毒血清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随着蛋白组学技术在蛇毒研究的应用,使人们对蛇毒的研究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近年来出现的"蛇毒蛋白组学"(Venomics)和"抗蛇毒血清组学"(Antivenomics)技术的出现,为生产新型的、毒素特异性的抗蛇毒血清带来了可能,本文现就"蛇毒蛋白组学"(Venomics)和"抗蛇毒血清组学"(Antivenomics)在蛇毒研究及抗蛇毒血清设计和质量控制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蛇毒血清联合季德胜蛇药治疗蝮蛇咬伤致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蝮蛇咬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仅接受抗蛇毒血清治疗,试验组接受抗蛇毒血清联合季德胜蛇药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脏器功能。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脏器功能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抗蛇毒血清联合季德胜蛇药片治疗蝮蛇咬伤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毒蛇咬伤患者的治疗,规范此类伤患的治疗方法及抢救措施。方法 对206例患者实施局部切开、排毒、敷药,肢体张力高切开减压,注射抗蛇毒血清,保护肾功能,抗炎、消肿等综合治疗。结果 206例患者治疗后治愈率92.7%。结论 通过局部治疗联合全身治疗,对206例毒蛇咬伤患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能快速控制和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伤残率、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毒蛇咬伤是我国南方农村的常见急症,自采用抗蛇毒血清综合救治措施以来,抢救成功率大幅提高。本文通过我院1997年以来对蛇咬伤患者的抢救治疗,总结其救治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共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12~62岁,最短住院2天,最长9天。毒蛇种类:烙铁头2例,银环蛇2例,金环蛇1例,蝮蛇5例。咬伤后就诊时间最短3小时,最长8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