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褐斑从瘀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褐斑从瘀论治淄博市张店区医院(255025)杨桂芹黄褐斑又名肝斑、黧黑斑,主要是发生在颜面的黄褐色色素沉着片,多由脏腑失调、污浊之气上蒸于面瘀滞而成。无瘀不成斑,我们运用通经逐瘀汤治疗获得较好疗效,浅谈如下。肾虚致瘀人体津血同源,在生理上相互化生,...  相似文献   

2.
从肝论治胸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陈静 《福建中医药》1998,29(5):38-39
肝主疏泄和藏血,性喜条达冲和,体阴用阳,十二经络为足厥阴之脉。肝的疏泄藏血功能对于人体情志的条达,气血平和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妇女以血为本,肝气平和,气机条畅,则血脉流通,血海宁静。如肝失条达,则可致郁,从而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化生一系列妇科病变。且...  相似文献   

4.
从肝论治蛋白尿江的中医学院附属中医院(330006)江一平尿中的蛋白增多,中医认为是脏腑失调,体内精微外泄的表现。综观目前中医的认识,蛋白尿的成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水气内迫精微外泄;②脾虚不运,统摄失职;③肾气亏虚,精关不固。此外还有邪热、湿邪...  相似文献   

5.
中风从肝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肾炎从肝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维康 《新中医》1995,27(5):57-57
肾炎从肝论治李维康笔者从肝论治肾炎,屡获效验,现将一见之得简述于下,供同道参考。1疏泄体液通达三焦消水肿人体水液代谢依赖肺、脾、肾的通调、转输、开合和三焦气化功能。然正常体液的排泄又赖肝的疏泄功能,“疏”即疏通,“泄”即排泄,所以肝对气血津液的疏泄功...  相似文献   

7.
咳嗽是肺系多种疾病常见的主要症状,外邪犯肝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均可导致肺气上逆而咳嗽。临床上一些迁延不愈之咳嗽从肝着手,处方用药,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1 从肝论治的生理病理基础 肝与肺经脉相连。足厥阴肝经从肝分出,穿过膈肌,向上注入肺,交于手太阴肺经。人身经脉中的气  相似文献   

8.
神经官能症是由于大脑皮层功能失调所引起的一组神经机能性疾病,它相当于祖国医学的“郁症”、“不寐”、“虚损”、“脏躁”等病范畴。本病症状复杂,累及脏腑恒多,治疗颇为棘手。笔者体会,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是本病的主要发病机理,临床上从肝论治,屡获良效,兹略抒管见如?..  相似文献   

9.
10.
从肝论治阳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从肝论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永添 《新中医》2002,34(8):28-28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临床上多根据本病“三多一少”症状的孰轻孰重分为上、中、下三消论治。笔者认为,本病不仅与肺、胃(脾)、肾三脏有密切联系,与肝脏亦有着内在联系,故应注重从肝论治。《临证指南医案·三消》曰“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证大病。”说明肝气不舒,气结郁滞,情志失调,易引发糖尿病。从肺、胃(脾)、肾与肝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看,肝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机的调节方面,肺主降,而肝主升,肝升太过而肺降不及,则多致气火上逆,肝火犯肺,肺热灼津,津液耗竭,表现为渴而多饮的上消;胃气以下降为顺,而…  相似文献   

12.
便秘从肝论治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崩漏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与肝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肝论治崩漏不仅有利于止血,更有利于月经周期的恢复。现将从肝论治崩漏浅述如下。 1 崩漏与肝的关系 肝藏血,主疏泄,肝体阴而用阳;病理上肝血易虚,肝气易郁,易阴虚阳亢,生风,化火而动血。肝经与胞宫及冲任二脉相贯通,如《灵枢·经脉篇》曰:“肝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交会任脉,联络胞宫,对胞宫的生理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肝气宜条达而恶抑郁,以愉悦舒畅为顺,忧恚郁怒为逆。是以肝气条达,则血海宁静;经脉流畅,则月事按时而下。若精神刺激…  相似文献   

14.
15.
从肝论治女性不孕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17.
失眠从肝论治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眠从肝论治浅析100020北京首都医学院附属红十字朝阳医院戴东曦失眠即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短暂,或时睡时醒。《灵枢·大惑论》认为“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若“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对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阴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  相似文献   

18.
阳萎从肝论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力 《河南中医》1999,19(5):39-40
阳萎系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的一种病症。历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治法多涉及心、肝、脾、肾等脏,并认为以肾最为重要。临床上有些阳萎患者服用大量温肾壮阳之品,阳萎之证并不减轻,有的甚至出现副作用。由于其中多数患者均系青壮年,肾亏可能性极小,故采用从肝论治,效果满意,今不揣浅陋,列举数则,试陈管见,不妥之处望同道斧正。1 肝郁气滞王某,男,23岁,1995年5月初诊。结婚2年,婚后性生活和谐,半年前因家庭琐事引起夫妻矛盾,诱发阳萎。多方延医,用温阳补肾之品及雄性激素治疗,均未获效。脉弦而有力,舌质淡、…  相似文献   

19.
小儿咳嗽从肝论治广东省第二中医医院(510095)陈可静咳嗽为小儿常见症状。外感六淫或乳食停滞,积滞生痰均可致咳,故临床治小儿咳嗽多从肺脾入手。《内经》论咳有十二经之分,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此义在成人不甚明显,而于小儿则表现突出。盖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