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舌象变化与胃液pH值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舌象分析仪对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80例进行舌象观察,并取其胃液采用精密试纸法检测胃液pH值.结果 1)1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胃酸pH值低者,其舌苔多为无苔或少苔;胃酸pH值高者,其舌苔多为厚苔或中等厚度苔. 2)1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胃酸pH值低者,随胃酸pH值升高,其舌苔颜色逐步由浅变深、由白变黄. 3)1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胃酸pH值在各组舌质中无明显差异.结论 1)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舌苔变化与胃液pH值水平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即随胃酸pH值的升高舌苔的厚度逐渐由薄变厚,舌苔的颜色逐渐由浅变深,由白变黄.2)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舌质变化与胃液pH值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1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舌象变化与胃酸水平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舌象变化与胃液pH值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舌象分析仪对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80例进行舌象观察,并取其胃液采用精密试纸法检测胃液pH值。结果1)1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胃酸pH值低者,其舌苔多为无苔或少苔;胃酸pH值高者,其舌苔多为厚苔或中等厚度苔。2)1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胃酸pH值低者,随胃酸pH值升高,其舌苔颜色逐步由浅变深、由白变黄。3)1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胃酸pH值在各组舌质中无明显差异。结论1)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舌苔变化与胃液pH值水平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即随胃酸pH值的升高舌苔的厚度逐渐由薄变厚,舌苔的颜色逐渐由浅变深,由白变黄。2)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舌质变化与胃液pH值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正> 舌诊是中医诊病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进一步探讨疾病与舌象的关系,更好地指导临床’笔者对几种常见疾病舌象进行了观察,现将有关资料分析如下。慢性腹泻按慢性腹泻的诊断标准观察了154例患者。其中苔薄白、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者94例,占61.7%;苔白厚而舌质淡胖嫩者23例,占15%;舌淡苔白腻32例,占  相似文献   

4.
观察舌象是中医辨证的重要指标。如《伤寒舌鉴》中说:“邪气入里,其虚实寒热之机必现于舌。”关于舌诊研究方面的资料,目前国内有不少报导,但多数尚处于肉眼观察阶段。为了探讨消化道肿瘤与舌诊、舌象细胞学的相互关系,我们对100例消化道肿瘤病人的舌苔进行了细胞学观察及舌苔PH值的测定。现将实验结果小结如下: 一、研究对象 1、20例正常人为我所职工及家属,身体健康,年龄为19—50岁,其中男女各为10例。(舌诊观察均为正常舌象,舌质淡红,苔薄白。) 2、100例消化道肿瘤病人,为我所肿瘤科门诊  相似文献   

5.
舌象变化对肺癌病人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祖国医学四诊中,舌诊具有相当重要的临床意义。它是中医辨证论治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最直观的独特的诊断方法。舌象的变化,能客观的反映人体正气的盛衰,病位的深浅,判断病情的进退及疾病的予后,用以指导处方遣药。我们对40例肺癌病人的舌象进行观察,从中探讨其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我们选择1987——1989年我科住院的肺癌患者例进行观察,其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令:39岁以下1例、40~49岁8例、50~59岁16例,60~69岁9例、70岁以上6例;住院时间26-148天,平均48.5天。观察结果 (见表I、Ⅱ、Ⅲ) 注:舌质淡——多为淡白,少数为淡紫;紫,多为降紫色暗。舌苔花剥,多为黄腻白腻斑剥苔。无苔者,舌质多为紫降。讨论中医理论认为:舌质可以反映脏腑,气血的虚实,正气的盛衰,邪气的深浅;舌苔可以辨别邪气的性质和胃气的存亡。正如《医门棒喝·伤寒论本旨》云:“观舌本,可验其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其邪之寒热深浅也。”  相似文献   

6.
李效华 《河南中医》1994,14(4):217-218
对脑血管性中风患者50例进行舌象观察,其中脑出血者28例,脑梗塞者22例;中医辨证属中脏腑者39例,中经络者11例。结果提示:焦黑苔,灰黑苔,焦黄厚苔,舌质红绛,舌体卷缩者,多为危重之征;黄厚腻苔,白厚腻苔者较前者为轻;薄腻苔,花剥苔,镜面舌多在亚急性期末及康复期初出现。舌质变化:中脏腑者,急性期亚急性期舌质红或红绛;康复期质淡,边类红或淡红。中于经络者舌质多正常。以上观察结果,验证了风火痰热是脑  相似文献   

7.
我院于1976年以来,对20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了舌象观察、心电监护,与中西医结合治疗,使急性期病死率下降为9%,疗效较前明显提高,现小绪如下:舌质观察:以入院时舌象观察为准,计舌质淡者共55例,其中兼有胖嫩者3例,齿痕者23例;舌质暗或紫暗者76例,其中有瘀斑者26例;舌质红者54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舌象特点,探讨重症肌无力的中医发病机制。方法:对确诊的15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舌象进行观察,并按不同年龄及病程分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病年龄≤20岁者以舌淡红、苔薄白为主,年龄为21~60岁者以舌淡红、苔黄腻为主,年龄>60岁者以舌淡红或淡白、苔薄白为主;病程≤1年者以淡红舌、薄白苔为主,病程在1~10年者以淡红舌或红舌、白腻苔或黄腻苔为主,病程>10年者以淡红舌、薄白苔为主。结论:重症肌无力的中医病机为脾、肝、肾三脏亏虚为主,常兼夹湿热、痰浊或瘀血等实邪。  相似文献   

9.
大肠癌临终患者舌象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癌临终患者舌象的特征。方法应用"中医舌诊系统"观察了7例大肠癌临终患者和62例非临终患者舌象的改变,并进行了舌质、舌苔RGB(R为红色,G为绿色,B为蓝色)值的量化观测。结果大肠癌临终患者舌质以淡红舌和红舌多见,舌苔以无苔和厚黄腻苔多见;非临终患者以红舌、厚黄腻苔多见。大肠癌临终患者舌质G、B值较非临终患者降低,R值相近,B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R/G、R/B增高,R/B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肠癌临终患者薄苔较非临终患者G、B值降低,R值相近,R/G、R/B增高,R/B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厚苔RGB值相近(P0.05)。结论大肠癌临终患者舌象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0.
对我院1983~1986年内科住院诊断为肺心病的295例患者,进行血气分析并同步观察舌象(舌质及舌苔)。结果表明,肺心病患者舌质与舌苔的分布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肺心病患者舌象与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有明显相关。临床资料肺心病患者295例,其中男251例,女44例,年龄32~88岁,平均61岁。病因:慢性气管炎者占90%,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自发性气胸及胸廓畸形等占10%。另选择60岁以上,无慢性心肺疾病临床征象,近1个月无发热或其他感染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济南地区中小学生肥胖/超重儿的舌象特点。方法:以109例肥胖/超重的儿童为观察对象,运用DS01型舌面诊测信息采集系统对肥胖/超重患儿的舌象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肥胖/超重的男童比例高于女童,BMI与舌形、苔质(舌体胖瘦、苔质厚薄程度)、年龄,苔质厚薄程度与腐腻程度,舌形胖瘦程度与齿痕,舌色与点刺舌之间分别具有相关性。结论:肥胖/超重儿中男生多于女生,年龄集中在10~11岁,舌象与BMI之间及舌质与舌苔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正> 舌诊为中医所重视,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已成为具有特色的诊法之一。近年来由于纤维胃镜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发现舌象变化与各种胃病关系密切并有规律可循,这给舌诊发展开拓了新领域,也提出了新课题。本文对胃脘痛患者的舌苔与胃液酸度进行对照观察,发现两者间存在相关性,现报道如下:一、观察对象及方法(一)一般资料:1984年10月至1987年9月以胃脘痛为主症来我院就诊者,经胃镜检查并测定胃液酸度共526例,其中男352例,女174例;年龄18至76岁,平均(M±SD)42.1±12.6岁.胃镜及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胃炎387例、消化性溃疡76例、胃癌63例。患者禁饮食12小时以上,在自然光线下由专人观察舌象,而后常规胃镜检查,当镜端达胃底时插入导管抽取胃液测定胃酸。舌象观察和胃酸测定采取互盲法。(二)观测标准:1、舌苔:以舌体中部舌苔为准,不论其色泽,凡透过舌苔能隐见舌体者为薄苔,不能见舌体为厚苔,苔质细腻致密如罩油状粘液者为腻苔。2、胃液酸度:抽得胃液即刻用广范围PH 值试纸测其 PH 值。  相似文献   

13.
716例不同年龄段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陈群  莫传伟  刘梅 《中医研究》2012,25(4):12-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年龄段的中医发病机制.方法: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收集了716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舌象资料,并按4个发病年龄段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发病年龄≤44岁者,舌质多表现为齿印舌、点刺舌、红舌,舌苔多表现为薄黄腻苔;发病年龄≥45岁者,舌质多表现为颤动舌、瘘软舌、暗红舌、紫舌、淡暗舌、绛舌,舌苔多表现为厚腻苔、灰黑苔、苔少、苔剥.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年轻患者的病机主要表现为脾虚湿困、里热炽盛,以实以证为主;中老年患者病机主要表现为瘀血痰浊阻络、阴虚阳亢、阴阳两虚、虚实夹杂为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982年5月~1984年1月经钼靶照相及针吸细胞学确诊并治疗的98例乳腺增生患者,从舌象、脉象、情志以及月经周期方面进行了观察。98例患者中,年龄16~68岁,其中30~50岁占多数。一、乳腺增生患者舌质颜色的改变在98例患者中,舌色发淡者2例;舌色正常、但无光泽而发暗者8例;红舌26例,其中红而发暗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舌象与血糖及糖尿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治未病体检中心2014—2016年体检及门诊糖尿病前期患者共136例,从舌质(淡白舌、淡红舌、红舌、红绛舌、青紫舌)、舌体(胖大舌、芒刺舌、裂纹舌)、苔质(剥苔、薄苔、厚苔、腻苔)、苔色(白苔、黄苔、灰黑苔)四个方面观察"舌象"与糖尿病发病的相关性,归纳了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舌象规律,对疾病的诊断、血糖指标的评定和预后转归进行分析。结果舌象分析显示:IFG患者以淡红舌和红舌兼有裂纹舌多见,舌苔以剥苔或淡白或淡黄色多见;IGT患者以淡红舌和红舌为主,但舌体胖大者居多,且以厚腻苔为主;IFG和IGT合并出现者以红舌居多,也多见裂纹,舌苔以黄厚苔为主。结论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舌象表现虽变化多端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6.
李杰 《陕西中医》2006,27(1):62-63
目的:通过观察高寒地区慢性胆囊炎病人舌象变化,分析其形成原因;方法:观察、分析45例高寒缺氧环境中慢性胆囊炎病人舌象变化;结果:异常的舌质以青紫舌和红绛舌为多,二者占75.56%。异常的舌苔以白腻苔和黄腻苔为多,二者占77.78%,若仅以苔质而论,腻苔占84.45%。提示:高寒缺氧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下,慢性胆囊炎病人以气虚血瘀、痰湿内盛为多见。  相似文献   

17.
舌象观察是中医辨证施治一项重要客观指标,笔者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观察舌苔舌质的同时测定舌象PH值进行对照,以探讨中医阴亏与西医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的内在联系。对象笔者于1979年5月至1980年7月,对门诊和住院病人140例进行观察,其中包括肝炎病人25例,脾肾阳虚病人(特点是舌苔白,舌质谈,舌体胖,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出血热辨舌验齿的临床意义——附9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属中医温病范畴。我们对1979年11月~1980年1月收治90例出血热患者的舌象齿态作了观察,并对其与肝肾损害、血小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循环免疫复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探讨。现报导如下: 对象与方法一、对象:男性53例,女性37例,年龄14岁~61岁。二、方法:在室内自然光线下用肉眼观察舌质的色泽、形态和质地:舌苔的苔色、厚薄、润燥及牙齿(门齿)润燥和齿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病毒性肺炎患者胸部CT影像学分期与中医舌象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和黄石中医院收治的病毒性肺炎患者的舌象和胸部CT影像11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舌质、舌体、舌苔在不同CT分期的分布情况,对有意义的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胸部CT分期与舌象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17例病毒性肺炎患者CT所示早期17例(14.53%)、进展期85例(72.65%)、消散期15例(12.82%)。患者舌质淡色舌者20例(17.09%)、红舌者29例(24.79%)、紫舌者68例(58.12%);舌苔少无苔者31例(26.5%)、薄苔者19例(16.24%)、腻苔者67例(57.26%);舌体瘦小者12例(10.3%)、正常者49例(41.9%)、肥大者56例(47.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舌质、舌体、舌苔与胸部CT影像不同分期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舌质、舌体、舌苔等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胸部CT早期比进展期红舌、少无苔、薄苔多,瘦小舌少;消散期比进展期红舌、少无苔、瘦小舌多。结论:病毒性肺炎患者的舌质在胸部CT早期多为淡舌,在进展期多为紫舌和消散期多为红舌;舌苔在胸部CT早期多为薄苔,在进展期多为腻苔,消散期多为少无苔;舌体在胸部CT早期多为正常、肥大(正常偏多),在进展期多为正常、肥大(肥大偏多),消散期多为正常、瘦小(瘦小偏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证型实证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舌象特征差异。方法收集224例实证功能性便秘患者,其中热积秘90例、寒积秘68例、气滞秘66例。采用舌面一体仪记录分析224例患者的舌象特征数据,采用HSV模型记录舌质和舌苔色度,并观察舌质(裂纹、点刺、齿痕、胖瘦)指数和苔质(厚薄、润燥、腐腻、剥脱)指数,比较不同证型的舌象差异。结果热积秘以红舌、薄黄苔为多;寒积秘多为淡白胖舌、薄白苔,且多见齿痕;气滞秘以淡红舌、薄白苔为多见。舌象特征数据示,寒积秘舌质色度明度值最大、饱和度值最小,舌苔色度明度值、齿痕指数最大(P0.05或P0.01)。热积秘的裂纹指数、剥脱指数最大(P0.05或P0.01)。结论实证功能性便秘中,寒积秘的舌色、苔色最浅最偏白,也更易出现齿痕舌,热积秘则多见裂纹舌、剥脱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