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CT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与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压(ICP)增高的关系。方法 选择因颅脑外伤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中植入有创ICP监测,按术后ICP水平不同分为34例正常组(ICP≤20 mmHg)与26例增高组(ICP>20 mmHg)。全部患者均行头部薄层CT检查,测量其ONSD。分析ONSD与颅脑外伤患者术后ICP增高的关系。结果 ICP增高组ONSD比正常组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ONSD与颅脑外伤患者术后ICP呈正相关(P<0.05);ICP增高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比正常组低(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ONSD、GCS评分均为颅脑外伤患者术后ICP增高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T测量视神经鞘直径与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压增高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评估患者术后颅内压增高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持续昏迷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本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术后持续昏迷患者38例进行护理治疗。结果38例颅脑外伤术后持续昏迷患者护理治疗后,自动出院4例,治疗好转及痊愈30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合理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持续昏迷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邹振亮  胡志方 《抗感染药学》2019,16(12):2131-2134
目的:探究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间医院收治的行开颅手术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继发颅内感染80例临床资料为研究组,术后未继发颅内感染的颅脑外伤患者80例资料为对照组;收集统计其患者基本资料,分析其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策。结果:80例颅脑外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患者,其感染的因素与患者年龄≥60岁、手术时间>5 h、手术次数>2次、脑室外引流时≥2 d、切口脑脊液漏、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35 g/L、术前GCS评分值<8分具有相关性,经组内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术前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经组内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手术时间>5 h、手术次数>2次、脑室外引流时≥2 d、切口脑脊液漏、术前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评分值<8分均是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患者的年龄≥60岁、手术时间>5 h、手术次数>2次、脑室外引流时≥2 d、切口脑脊液漏和术前GCS评分值<8分项目,均是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防治,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是颅脑外伤后血肿积聚于硬脑膜外腔内 ,在颅内血肿中占 2 5 %~ 30 % ,治疗上一般多采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近年来我们采用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此类血肿 2 3例 ,收到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全组共 2 3例 ,男 18例 ,女 5例 ,年龄 9~ 72岁 ,平均年龄 39岁。所有病例均有头部外伤史。受伤类型 :18例为头部着力的减速性损伤 ,2例为头部着力的加速性损伤 ,3例受伤机制不详。伤后原发昏迷 16例 ,无原发昏迷 7,伤后有剧烈头痛伴呕吐 10例 ,有局灶体征者 5例 ,伴有颅骨骨折 18例。术前GCS评分 :13分以上 15例 ,9~ …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开颅手术治疗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2年10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大骨瓣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手术前后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同时对手术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患者GCS为(5.42±1.44)分,治疗后为(12.57±3.75)分,治疗前后G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存活率达90.0%(54/60);手术后患者发生脑积水7例,脑脊液外漏4例,脑膨出3例,其他并发症1例。结论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症颅脑外伤,临床疗效显著,可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临床治疗重症颅脑外伤较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肝硬化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皮肤状况评估及护理干预,以预防或减少压疮的发生。方法对12例肝硬化颅脑外伤昏迷患者进行皮肤状况动态评估,给予保护性干预和个体化护理。结果 12例患者脑外伤昏迷后均出现压疮(Ⅱ度8例,Ⅲ、Ⅳ度各2例),护理干预后9例平均24.6d压疮痊愈,3例未愈者因肝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肝硬化患者脑外伤昏迷后易发生压疮,经有效的皮肤护理后,可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及感染率,提高压疮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曾庆香  李辉 《河北医药》2016,(2):233-235
目的:探讨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高压氧对术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住院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 n =35)和对照组( n =34)。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康复锻炼、胃肠营养及口服药物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高压氧术进行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疗效,并对2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以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ESS)评分情况进行比较,应用 SF-36量表为依据制定调查问卷,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状况,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2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疗效(94.29%)优于对照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疗效(94.29%)优于对照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前,2组患者 GCS 评分和 GO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两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前,2组患者 ADL 评分和 ES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两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的总满意度(88.57%)优于对照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高压氧术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患者焦虑状况,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就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8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其中治疗组采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术后两组患者第1、3、7、10天的Glasgow昏迷评分,以及随诊6月后生存状态。结果两组患者在第7、10天治疗前后的Glasgow昏迷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0天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的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确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并分析标准外伤大骨瓣改良术式(缓慢减压)以及标准外伤大骨瓣传统术式(骤然减压)用于老年重型颅脑损伤( SCCI )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老年重型颅脑损伤( SCCI )患者10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标准外伤大骨瓣传统术式)治疗,观察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改良术式进行手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 d、3 d、5 d、15 d颅内压分别为(272.3±19.1)mmHg、(285.4±18.2)mmHg、(218.2±18.3)mmHg、(168.4±17.3) mmHg;(302.1±23.1) mmHg、(310.3±19.2) mmHg、(221.1±19.2) mmHg、(148.2±16.4)mmHg,较术前均明显改变,且随时间逐渐降低,对照组颅内压降低较观察组更加明显;观察组癫痫、脑梗死、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2.0%、6.0%、0.0%,明显低于对照组(30.0%、36.0%、26.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85、13.56、14.96,均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中残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而重残以及植物状态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χ2=4.88、3.93、4.33、7.44,均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改良术式能有效减少老年重症患者术后颅内压波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情况较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不同时机应用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治疗时机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患者在伤后12~15 d给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则在伤后16~30 d给予高压氧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GCS评分以及疗效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58/60),高于对照组的81.7%(49/60)(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能有效改善患者的GCS评分,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颅脑外伤后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颅脑外伤后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在传统西药治疗基础上加中成药川芎清脑颗粒口服,治疗疗程均为30d。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和头痛缓解起效时间、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在治疗后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颅脑外伤后头痛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无中线移位的重型颅脑外伤致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60例PADBS患者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保守治疗组(n=30)和手术组(n=30),分别给予保守治疗和颅内压监护探头置人及行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手术组在治疗7d和15 d后,GCS评分分别为(11.21±2.24)分、(12.88 ±2.31)分,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的(7.47±1.51)分、(8.19±1.28)分(t=2.215、2.321,均P<0.05);术后随访显示,根据GOS评分,手术组治疗效果在术后恢复良好者(63.3%)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26.7%),在术后昏迷(6.7%)和死亡(10.0%)患者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x2=15.721、4.172、3.84,均P<0.05).结论 在保守治疗基础上的颅内压监护探头置入及行去骨瓣减压治疗PADBS有助于客观评价创伤,及早发现病情变化,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手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原因、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颅脑外伤手术后并发脑梗死治疗的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以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次实验研究中,患者治疗后昏迷指数(GCS)评分情况、水肿体积以及颅内压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颅脑外伤手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高压氧和扩容治疗以及术后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1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简单随机化法分成治疗组78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1d、3d、7d时的颅内压;观察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治疗3个月后采用GOS评分标准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术后1d、3d、7d的颅内压分别为(315.1±53.9) mmH2O、(266.2±39.3)mmH2O和(236.9±28.4) mmH2O,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371、0.412、0.437,均P<0.05).两组的术后脑脊液漏、外伤性癫痫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迟发性血肿、术后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5.1%、7.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x2 =19.58、15.42,均P<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的GOS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Z=-2.39,P <0.05).结论 标准去骨瓣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治疗术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赵超  牟善玲  张玉海  王云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1):1468-1469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重度颅脑外伤(SHI)患者预后及血浆8-表氧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水平的影响.方法 68例SHI患者在知情同意情况下,按入院序号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治疗14 d.观察比较两组血浆8-iso-PGF2α水平、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预后分级评分(GOS)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第7、14、30天时,治疗组血浆8-iso-PGFF2α水平分别为(18.84±3.96)、(14.21±3.67)、(12.98±4.03)n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53±4.01)、(21.08±3.40)、(16.64±3.78)ng/L(t=7.56、6.98、8.54,均P<0.05).治疗组治疗前、治疗14 d后GCS评分分别为(4.49±1,21)分、(12.34±2.47)分,对照组分别为(4.36 ±1.13)分、(10.45±1.65)分,两组治疗14 d后GCS评分与其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3、7.21,均P<0.05),两组治疗14 d后G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4,P<0.05);治疗组3个月GOS评分为(4.76±1.5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1±1.33)分(t=5.32,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良好16例、中残6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5例,对照组分别为9例、7例、5例、2例、11例,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μ=11.21,P<0.05).结论 应用依达拉奉可显著降低颅脑外伤患者血浆8-iso-PGF2α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颅脑伤后继发血肿和胶水肿引起颅内压(ICP)增高,加重原发损伤,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ICP监护能随时提供其动态变化,指导降低ICP治疗,并有提示病情程度和判断预后的作用.我院自1992年以来对53倒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ICP监护,现报道如下.l临床资料本组资料分为监护组与非监护组.监护组,男38例,女15例,平均年龄36'l岁(sed3岁),均系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车祸伤引例,坠落伤20例,打击伤2例.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匐3~5分者12例.ots分者41例,一侧瞳孔散大者5例.生命体征检查血压平均15*灿.skPa,脉搏平均82次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48例急性颅脑外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均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开始手术时即静脉输注依达拉奉30 mg,半小时内输注完毕,连续4d,在术前(T0)、术毕(T1)、术后1 d(T2)、术后2d(T3)、术后4 d(T4)分别监测血清SOD活性和MDA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SOD活性在T1、T2、T3、T4与T0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SOD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DA浓度在T1、T2、T3、T4与T0比较均下降明显(P<0.05),且观察组MDA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可以升高SOD活性,降低MDA浓度,治疗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值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纳络酮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林  石雅欣 《河北医药》2011,33(8):1170-1171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1例,对照组64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络酮8 mg/d,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2周后停药,并给予早期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2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分级评分(GOS)情况。结果 2组治疗14 d后GCS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3个月后恢复良好率为63.9%明显高于对照组31.3%(P〈0.05)。结论应用纳洛酮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显著降低患者致残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正>我科自2001年至2010年应用颞肌筋膜横断去骨瓣减压术治疗65例均取得良好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性41例,女性24例,年邻10~65岁,平均37.5岁。病变部位:颞部53例,额颞顶部11例,病变类型:急性颅脑外伤3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16例,恶性肿瘤9例,脑囊虫:3例,入院时呈昏迷者2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比较二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d颅内压较治疗前均降低,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最大程度降低颅内压,临床疗效可靠,术后生存质量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