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药机制及实验室检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肠球菌属属于人体消化道微生态环境中的正常微生物群,是革兰阳性需氧球菌。当肠球菌属异位寄生时,可引起心内膜炎、泌尿系感染、败血症及伤口感染等,甚至危及生命,病死率达21.0%~27.5%。肠球菌属是医院感染的常见重要病原菌之一,据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的统分析在革兰阳性菌中居第4位。  相似文献   

2.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腹泻的机制至今尚不清楚,近几年的研究获得了一些重要发现。本文就此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引起全球婴幼儿急、慢性腹泻和成人散发腹泻的一类重要病原菌。本文通过对其毒力岛编码的主要致病基因包括Ⅲ型分泌系统 (esc或sep)、分泌型蛋白质 (esp)及其分子伴侣、外膜蛋白紧密素 (eae)和紧密素易位受体 (tir)等基因 ,以及粘附与脱落损伤的组织病理学结构及其介导腹泻机制的综述 ,以期对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致病机制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引起全球婴幼儿急、慢性腹泻和成人散发腹泻的一类重要病原菌.本文通过对其毒力岛编码的主要致病基因包括Ⅲ型分泌系统(esc或sep)、分泌型蛋白质(esp)及其分子伴侣、外膜蛋白紧密索(eae)和紧密素易位受体(tir)等基因,以及粘附与脱落损伤的组织病理学结构及其介导腹泻机制的综述,以期对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致病机制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肠球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球菌是医院感染重要的致病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肠球菌耐药现象日益严重,特别是携带万古霉素耐药基因质粒的传播,引起难治性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了解其耐药机制,对控制该菌引起的感染,研制新一代抗菌药物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肠球菌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糖肽类耐药特点和耐药机制,以及肠球菌感染的治疗和预防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腹泻的机制至今尚不清楚,近几年的研究获得了一些重要发现。本文就此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肠球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随着对肠球菌致病机制研究的逐步深入,研究者们发现肠球菌与多种置入医疗器材如导尿管、静脉插管和人工瓣膜所引起的生物被膜相关感染有关.生物被膜不仅为细菌提供良好的避护所,而且机体防御系统及抗菌药物难以将其清除,因此对肠球菌生物被膜形成机制的深入研究,在感染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此文对肠球...  相似文献   

8.
肠球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球菌是医院感染重要的致病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肠球菌耐药现象日益严重,特别是携带万古霉素耐药基因质粒的传播,引起难治性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了解其耐药机制,对控制该菌引起的感染,研制新一代抗菌药物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肠球菌的β_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糖肽类耐药特点和耐药机制,以及肠球菌感染的治疗和预防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肠球菌为革兰阳性(G )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及人和动物消化道内。20世纪80年代以来,肠球菌严重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升高,并且由于肠球菌的固有耐药和获得性耐药,使许多常用抗菌药物在治疗肠球菌感染时失败。因此,从分子水平对肠球菌致病因子、肠球菌引起的感染机制与治  相似文献   

10.
肠球菌的菌种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了解深圳市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肠球菌的菌种分布和耐药性。方法 用Kirby-Bauer法对全院2001年7月至2003年7月临床分离的206株肠球菌进行药敏试验并对其菌种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206株肠球菌中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分离频率最高,分别占总体的65%和16%。粪肠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低,分别为0、1.5%和4.8%;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均为0,其它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5.6%;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约30%的肠球菌高耐庆大霉素。结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对肠球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但VRE的出现应引起高度重视。氨苄西林对不同肠球菌的抗菌作用存在显著差异,29.7%的粪肠球菌、50%屎肠球菌和25.7%的其它肠球菌为高耐庆大霉素。  相似文献   

11.
肠球菌转座子介导的耐药基因转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肠球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可引起人体多系统感染性疾病,对免疫力低下者可致严重感染,如心内膜炎、菌血症等.临床上常联合使用氨基糖苷类和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抗菌药物(如氨苄西林)来治疗肠球菌引起的感染.由于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增加,特别是耐高浓度氨基糖甙类和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明显增多给临床治疗造成困难.肠球菌的耐药菌株增多可基于由多种转座子介导的耐药基因转移,国外有较多研究,国内报道甚少,为此我们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烟曲霉的致病因子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早已认识到,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过程中可产生某些毒性因子或代谢产物,通过消弱机体的防御能力而促进感染的形成.近年来,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已成为临床上仅次于白色念珠菌的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真菌,其某些成分或毒素可直接造成机体损害,或降低机体防御能力而有利于曲毒感染形成或扩散,致侵袭性曲霉病,严重可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3.
登革病毒临床上可引起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是由于病毒和宿主复杂的交互作用引起的,本文就登革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发病机制、病毒的毒力和变异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百草枯致肺纤维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百草枯是一种高效能除草剂。在我国,口服大量百草枯造成的急性中毒死亡事件屡见不鲜。百草枯对全身多器官均可产生毒性,肺组织是最重要的靶器官之一。在各种肺组织损伤中又以肺纤维化损伤最为突出。该文就近年来关于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正常的性腺分化可分为3个过程:原始性腺形成、性别决定和卵巢/睾丸发育。在任一环节中,基因表达或调控发生异常均有可能导致性发育异常疾病的发生。性发育异常是指染色体、性腺和解剖性别不典型。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发现新的基因或信号通路参与性腺分化和发育,如SRY、SF1、WT1、Sox9等基因与睾丸发育密切相关,Wnt/Rspo1/B连环蛋白通路、Dax1、Foxl2等基因在卵巢分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些非编码RNA和转化生长因子也有重要的调节功能,且睾丸和卵巢发育均为主动过程,即使在出生后因某些基因的改变两者间也可出现横向分化。这些为揭示性分化异常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6.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致病及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是人畜共患病,该菌是耶尔森菌属致病菌之一,发现该菌的国家现已遍及全世界,可感染家畜、家禽、啮齿类动物、鸟类及昆虫等,人、动物、食品、水源均可成为人和动物耶尔森菌病的传染源,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秋冬季和春冬季节发病率明显升高,可以引起范围广泛的多种疾病,以急性肠炎最为普遍。该菌的检测以分子生物学方法最为灵敏和特异。  相似文献   

17.
肠球菌的体外耐药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肠球菌属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148株肠球菌属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48株中粪肠球菌占81.8%,屎肠球菌占9.5%,耐久肠球菌占8.8%;耐药结果显示:除四环素和万古霉素外,屎肠球菌对其他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氨基糖苷类高耐株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高耐株. 结论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产生与流行,应注重对肠球菌属进行标准化检测.  相似文献   

18.
高血糖的危害性与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常人胰岛素分泌有2个时相,糖负荷后5min胰岛素水平迅速升高的分泌相为第一时相,此时曲线呈尖锐高峰,是反映胰腺β细胞贮存颗粒中的胰岛素分泌,历时5—10min后下降。第一时相与空腹高血糖及糖耐量的关系密切。随后是缓慢的输出为第二时相,该时相主要反映新合成的胰岛素及胰岛素原的分泌。2型糖尿病(DM)确诊时已有约75%β细胞衰竭,使得总体胰岛素分泌减少。β细胞代偿功能不全的最早表现是第一时相消失。  相似文献   

19.
子宫平滑肌瘤(Uterine leiomyoma)是一种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在育龄期妇女中的发病率达到33.13%。早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疾病是一类激素依赖性疾病,雌、孕激素在肌瘤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子宫肌瘤的发生是癌基因的活化及肿瘤抑制因子的失活导致细胞凋亡和增殖失衡所致。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肌瘤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清,随着对本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其认识也不断完善,结合有关文献就其病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