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硬膜外封闭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科自 1997年 10月~ 1999年 10月采用硬膜外封闭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 10 5例 ,疗效较好 ,现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 6 3例 ,女 42例 ;年龄从 13岁~ 78岁 ;其中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者 5 1例 ,单纯腰椎管狭窄症者 14例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者 30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者 7例 ,青少年软骨板损伤症者 3例。病变间隙位于L3 ,4 间隙者 11例 ,L4 ,5间隙者 35例 ,L5S1间隙者 40例 ,L4 ,5及L5S1双间隙者 19例。所有病人都具有X线片及CT或MRI资料 ,诊断明确。其中除 7例单纯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只具有间歇性跛…  相似文献   

2.
椎间盘源性腰腿痛诊治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病名及分型诊治的实用价值。明确中医药和手法辨证施治为主的非手术和手术适应证,寻找中西医结合诊治该证的切入点。方法:经近2000例住院病人诊疗经验的总结,制订出椎间盘膨出(Ⅰ型)、弹力型突出(Ⅱ型)、退变失稳型(Ⅲ型)、增生狭窄型(Ⅳ型)、软骨板破裂(Ⅴ型)五个病理类型及诊治标准。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制订出气滞血瘀、湿热痹痛、风寒湿困和肝肾亏损四个中医证型。结果:从1997—2002年12月对668例分型治疗结果中看出,采取中医药手段为主的非手术治疗率为68%,其中Ⅱ型为90%,Ⅲ型为69%,Ⅳ型为44%,Ⅴ型43%。以中医药非手术治疗的优良率达79%。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213例改为手术治疗的优良率为94%。经非手术效果不良者,使手术目的性更明确故显效率高。结论:椎间盘源性腰腿痛分型治疗有利于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降低了手术率,提高手术的正确性和目的性,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腰腿痛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乔永祥 《中国骨伤》1995,8(4):48-48
椎间盘源性腰腿痛34例治疗分析上海浦东新区中医院(201200)乔永祥椎间盘源性腰腿痛是指除典型腰椎间盘突出所致腰腿痛以外,由椎间盘损伤引起的各种腰腿痛。现就近二年收治的34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20~50岁;病程3~12周...  相似文献   

4.
杨晓平 《中国骨伤》1995,8(1):30-31
手法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青海省中医院(810000)杨晓平我院应用麻醉下重手法按摩和冯氏脊柱旋转推拿法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360似取得满意效果。为提高手法治疗效果,避免和减少手法操作不当与失误所致医源性神经损伤和并发症,正确选择病例,施以相宜的手法,...  相似文献   

5.
郑扬新 《中国骨伤》1991,4(5):22-23
为研究椎间盘退变与腰腿痛的关系,本文对56例X线诊断有腰椎间盘退变的腰(或臀)腿痛的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椎间盘源性腰腿痛临床上较为常见 ,笔者采用小针刀综合治疗本病 6 1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并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1 1 一般情况 本组 6 1例。男性 4 1例 ,女性 2 0例 ;年龄 2 1~ 5 7岁者占 77% ,单侧发病 5 8例 ,双侧同时发病 3例。大多数病因不明 ,与气候变化有关甚多。1 2 临床表现 腰腿痛反复发作 ,跛性行 ,下腰部及大腿外后侧向下至小腿及踝部有酸胀、麻木感。检查时可见脊柱变直、背凸或侧弯 ,棘突偏弯 ,骶棘肌较紧张 ,局部压痛明显 ,下腰部或臀区肌肉患侧较健侧略紧张 ,可触及条束状隆起筋束。腰部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 …  相似文献   

7.
在原耳麻下手法推拿治疗椎间盘突出症1100例临床观察报道基础上。我们对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的认识,认为始于椎间盘变性损伤,引起动态生物力学失常平衡,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本病属于祖国医药中腰腿痛范畴,采用椎间局部注射、手法加中药综合治疗等,整理54例疗效观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痛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60%~80%的成人均经历过不同程度的腰痛。1934年Mit和Barr首次提出腰椎间盘突出可致腰腿痛,故长期以来椎间盘突出被看作是椎间盘疾病导致疼痛的先决条件。近年来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即椎间盘源性腰痛,这种腰痛不是由于椎间盘突出引起,而是由于椎间盘内部的病变而诱发。  相似文献   

9.
硬膜外腔注入局麻药皮质激素混合液治疗椎间盘突出性腰腿疼痛是目前有效方法之一 ,关于局麻药的浓度、容积国内报道不一。从 1995年以来对15 0例患者分三组骶管分别给不同浓度、容积的布比卡因 ,混合相同量的皮质激素治疗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心功能 1~ 2级患者15 0例 ,均经 CT证实为 L4,5 或 L5 S1 椎 收稿日期 :2 0 0 0 - 0 2 - 0 1 ;修订日期 :2 0 0 0 - 0 5- 0 8 作者简介 :张涤非 (1 966- )男 ,安徽人 ,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 :麻醉及疼痛治疗 .间盘突出。发病 7个月以内 10 0例 ,7~2 0个月 5 0例。年龄 2 7~ 6 …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分析及手术技巧。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骨科收治重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221例,分析对比术前,术后患者VAS及ODI评分,采用MacNab评分评定临床效果。结果:所有2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0~85min,平均65min:出血量10-50ml,平均20ml,住院时间5-7天,其中197例患者术后随访12-20个月,平均14.7个月,术后3个月和1年时的VAS评分、ODI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有显著性改善(P<0.01),术后12个月评分相比术后3个月,评分亦有改善,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术后1年时MacNab评分优155例,良33例,差9例,优良率为94.4%。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低的优点,易得到患者接受,提高患者满意度,是今后脊柱外科医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  相似文献   

11.
腰椎间盘造影在椎间盘源性腰痛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ao DJ  Liu TJ  Wu QN  He BR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4):1675-1677
目的应用椎间盘造影对椎间盘源性腰痛进行诊断并评价椎间融合手术的疗效。方法2003年10月—2004年6月间对45例具有椎间盘源性腰痛症状的患者进行了椎间盘造影,共101个椎间盘。所有病例全部进行了MRI和CT检查。观察造影图像和MRI表现,记录诱发痛、手术和保守治疗的疗效。结果45例患者中21例出现了诱发痛(47%),101个造影椎间盘中有21个椎间盘出现诱发痛(21%);21例诱发痛阳性患者中18例接受了360。融合手术,随访时间平均16个月(15~23个月),术后11例患者腰痛完全消失(11/18,优:61%),4例疼痛基本消失(4/18,良:22%),3例腰痛无变化(3/18,差:17%);3例诱发痛阳性患者和24例诱发痛阴性患者行保守治疗,在同期随访中,1例腰痛完全消失(1/27,优:4%),10例疼痛基本消失(10/27,良:37%),16例疼痛无变化甚至加重(16/27,差:59%)。结论腰椎间盘造影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但不是一个特异性诊断方法;对确定为疼痛原因的椎间隙实施椎间360。融合手术可以消除患者的疼痛,中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罕见的椎璋孔外椎间盘突出:附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中壮年患者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腰椎间盘病变,有些患者病程迁延多年,反复发作,有些患者因抗拒手术或不能耐受手术,微创介入消融方法可以作为一种有效而实用的治疗选择。2005年以来,我院对783例因椎间盘病变所致的腰腿痛患者利用多种微创消融方法及叠加治疗,并对其中、远期疗效和转归进行随访、统计和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83例,男476例,女307例,年龄19-77岁,平均43.6岁,病程2月-8.5年,平均1.5年。按照临床症状分为两组:其中诊断为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单纯性腰痛47例,  相似文献   

14.
椎间盘组织非压迫作用致神经根损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腰腿痛和神经根损害的确切机理尚无定论。影像学资料表明突出程度与症状和神经损害的关系并不确定 ,提示机械性压迫作用并非是唯一主要的因素。作者设计动物实验模型 ,旨在探讨椎间盘组织在确保不压迫神经根的条件下能否引起神经根损害。材料和方法 将 2 0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A、B两组 ,每组 10只。A组先行经前外侧腹膜后入路切取L5 / 6椎间盘 ,然后在背部正中做一 3cm长切口 ,显露椎板。在最下两个椎板间咬一骨窗 ,直径约 0 5cm ,显露出硬膜囊及神经根。将自体髓核压成扁条状盖于椎板间洞口外 ,髓核与神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分析椎间盘源性腰痛前路(ALIF)或后路(PLIF)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05-2009-11收治的53例单节段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ALIF手术组(25例)和PLIF手术组(28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临床疗效等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前路手术术中平均出血量和术后腰背部僵硬、酸胀感发生率明显小于PLIF手术组患者(P<0.01),术前、术后3月、术后1年及术后2年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评分结果两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ALIF或PLIF椎间融合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均能取得满意疗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者操作经验合理、个性化选择前路或后路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柱形椎间融合器(Soliscage)、金属Cage和植骨钛钢板融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2年2月~2005年5月治疗的6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3组采用Soliscage治疗者为A组,男15例,女5例,年龄38~76岁;20例(30节段),术前JOA评分9~16分,平均11.4分。采用钛合金Cage治疗者为B组,男15例,女6例,年龄37~78岁;21例(23节段),术前JOA评分8~13分,平均10.1分。采用常规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者为C组,男18例,女5例,年龄32~76岁;23例(28节段),术前JOA评分9~14分,平均10.6分。对3组的放射线暴露时间、取髂骨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颈椎融合率、症状缓解率和JOA评分改善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2~15个月,平均12个月。A组取髂骨时间、手术时间和放射线暴露时间分别为4.1±1.7min、55.5±10.3min和4.3±1.2min,B组分别为4.2±1.9min、56.8±12.6min和4.2±1.3min,C组11.5±2.4min、98.3±14.7min和7.8±1.8min;A、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每节段术中出血量为145.8±19.3ml,显著高于A组65.8±10.2ml和B组67.2±12.3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C组(P<0.05),A组和B组椎间高度维持较好,术后3~4个月时融合率达100%,高于C组92.8%,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症状缓解率优于B、C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JOA评分A组改善率为81.9%±3.2%,优于B组78.9%±7.3%和C组76.3%±9.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liscage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疗效略优于金属Cage和植骨钢板治疗,且操作简便,手术并发症少,临床愈合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寻找微创技术下治疗椎间盘突出并椎间失稳有效办法.方法 腰突患者共6例,单间隙突出5例,两个间隙突出1例,均采用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微创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并通过通道管放置子弹形BAK(钛合金多孔螺纹状椎间融合器)使椎间融合.结果 术后半年至一年随访,5例单节间隙肢体放散痛及机械性下腰痛消失,疗效满意,1例两间隙患者术后仍间断有机械性下腰痛.结论 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加BAK椎间融合治疗椎间盘突出并椎间失稳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既减少了病人的手术创伤和痛苦,也达到了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椎间盘椎间孔和椎管间生物力学相互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2年,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周、术后1个月,两组VAS评分、ODI指数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JO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13%(P<0.05).结论 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改善手术相关指标,缓解疼痛,增强腰椎功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超短波联合中药热敷治疗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后残留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1-03—2022-01采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残留腰腿痛,采用超短波治疗联合中药热敷治疗。结果 40例均完成超短波联合中药热敷治疗,治疗期间未出现腰背部皮肤红肿、破溃情况。所有患者超短波联合中药热敷治疗20 d后疼痛明显减轻,腰部活动时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角度显著增加。治疗前腰部疼痛VAS评分为5~8分,平均6.63分;腿部疼痛VAS评分为5~7分,平均6.39分。治疗后腰部疼痛VAS评分为1~3分,平均1.41分;腿部疼痛VAS评分为0~3分,平均1.30分。结论 对于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后残留部分腰腿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超短波联合中药热敷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腰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