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血脂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血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 将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且已行冠状动脉造影的80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造影阴性组、轻度狭窄组和中、重度狭窄组,分别检测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空腹血糖(BG)。结果轻度狭窄组及中、重度狭窄组的TG、LDL-C、HDL-C及BG水平与冠脉造影阴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轻度狭窄组与中、重度狭窄组的TG,LDL-C,HDL-C水平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与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关系密切,TG,LDL-C及HDL-C水平可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脂蛋白a、尿酸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46例,根据造影的结果分为冠脉狭窄组78例与非冠脉狭窄组68例,采用Claues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ig)水平,采用尿酸酶比色法测定尿酸(UA),脂蛋白a(Lpa)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同时检测血清胆固醇(1℃)、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根据狭窄累及冠状动脉的数分为1支、2支和3支病变组,观察其与Fig、Lps、UA的关系。结果 冠脉狭窄组血浆Fig异、血清Lpa及血清UA明显高于非冠脉狭窄组(HDL-C低于冠脉狭窄组),P〈0.05,血浆Fig、血清Lpa及血清UA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而升高(P〈0.05)。多元线形回归分析HDL与冠脉狭窄积分呈负相关,年龄、吸烟、舒张压(DBP)、UA、Fig、1℃与冠脉狭窄积分呈正相关。结论 Fig、Lps、U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能对冠心病(CHD)发病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脂代谢异常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对366例因胸痛而就诊的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正常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同时观察患者血脂各成分,并对各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各组之间存在差异,尤其多支病变组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TC、TG、LDL-C随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而增加,HDL-C随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而减少,LDL-C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HDL-C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结论:血脂代谢紊乱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发展有内在的联系,对于预测有无冠状动脉病变及其进展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生化指标与冠脉病变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2-DM)患者生化指标异常与冠脉损伤的特点,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对已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214例患者,根据CAG分析及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冠脉正常组(NCHD组)20例,单纯冠心病组(CHD组)138例,冠心病合并2-DM(2-DM组)56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血糖、血脂、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冠脉病变程度应用CAG分析,冠脉狭窄程度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分类标准评价。结果(1)与CHD组比较,2-DM组多支病变、C型病变及末梢病变发生率明显增高,冠脉狭窄及钙化程度严重。(2)与NCHD组比较,CHD患者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ib显著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降低(P<0.01);与CHD组比较,2-DM组CRP、TG、LDL-C、Fib显著增高,HDL-C显著降低(P<0.01),而TC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CHD合并2-DM患者,冠脉多支病变及C型病变发生率高,狭窄程度及钙化程度严重,末梢病变多见;CRP、TG、LDL-C、Fib、BS为2-DM患者冠脉损伤加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6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分为4组;冠状动脉正常组(n=30)、轻度狭窄组(n=36)、中度狭窄组(n=52)和重度狭窄组(n=78)。检测各组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酯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酯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进行各组间比较。结果冠状动脉正常组和轻度狭窄组,血浆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正常,而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均明显降低,与正常组和轻度狭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血TC、LDL-C均升高,HDL-C均降低与正常组和轻度狭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中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与血脂的关系。方法:387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252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心病患者按病变范围、狭窄程度分组,术前行TC、TG、LDL-C、HDL-C检查,对比分析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与TC、TG、LDL-C、HDL-C的关系。结果:1TC、TG、各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组与正常组均有差异(P<0.05或P<0.01)。2TC各病变组间逐渐升高;3TG1支病变组与3支病变组有差异;LDL-C3支病变组与1、2支病变组有差异;HDL-C1支病变组与2、3支病变组有差异(P<0.01)。4TG不同狭窄程度组均有差异;LDL-C轻度狭窄与重度及闭塞组有差异,中度狭窄组与闭塞组有差异;HDL-C闭塞组与轻、中度狭窄组间有差异(P<0.05或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TG、TC、LDL-C逐渐升高,HDL-C逐渐减低。血脂异常可使脂质在冠状动脉内膜沉积,促进血栓形成,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因此,积极控制血脂对防治冠心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血脂、胆红素、尿酸水平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90例冠心病患者和65例健康者进行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及尿酸(UA)水平检测与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病人TG、TC、LDL-C、TG/HDL-C、LDL-C/HDL-C及UA显著升高(P<0.01),HDL-C、TBiL及IBiL明显降低(P<0.01),且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但DBiL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脂异常、尿酸升高和胆红素水平降低与冠心病密切相关。早期干预有可能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比值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将466例患者依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分单支组、双支组和三支组。分析三组TG/HDL-C比值与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TG/HDL-C、TG水平三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与TG、TC/HDL-C、LDL-C/HDL-C相比,TG/HDL-C比值与冠脉病变之间显示了更强的正相关关系(r=0.78,P<0.001)。结论:TG/HDL-C比值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38例拟诊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2组:冠心病组(162例)和非冠心病组(76例)。冠心病组又根据LDL-C水平分为2个亚组:A组(LDL-C≤2.4mmol·L-1,98例)和B组(LDLC>2.4mmol·L-1,64例)。冠心病组、非冠心病组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HbA1c水平。对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冠心病组TC、TG、HDL-C、LDL-C、HbA1c水平与Gensini得分的相关性,分析A、B 2组HbA1c水平与Gensini得分的相关性。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总胆固醇、TG、LDL-C和HbA1c水平均明显升高,HDL-C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组TC、TG水平与Gensini得分无相关性(r=0.079、0.101,均P>0.05),HDL-C水平与Gensini得分呈负相关(r=-0.168,P<0.05),LDL-C、HbA1c水平与Gensini得分均呈正相关(r=0.692、0.689,均P<0.01)。A组HbA1c水平与Gensini得分无相关性(r=0.195,P>0.05),B组HbA1c水平与Gensini得分呈正相关(r=0.381,P<0.01)。结论 LDL-C、HbA1c水平是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LDL-C、HbA1c同时升高对冠脉病变程度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含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以及与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确诊冠心病患者178例,依据其冠脉病变程度分为三组,检测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常规、FBI,并设置冠脉造影结果正常或是主要冠脉狭窄程度<50%的患者148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脉病变血管支数越多FIB水平愈高,血浆FIB水平和冠脉病变血管支数呈明显相关性(P<0.01);冠心病组和对照组FBI、TG、LDL-C、TC、HDL-C、ApoAI、ApoB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浆FBI水平与冠脉病变相关;且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与冠心病明显相关,FBI可作为冠脉病变程度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5(apoA5)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34例CHD患者(CHD组)及5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apoA5、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进行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评定,分析其血脂水平及apoA5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CHD组血清TG、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血清HDL-C、apoA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CHD组血清TG、L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显著正相关(P〈0.05),HDL-C、apoA5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显著负相关(P〈0.05);而apoA5与TG呈负相关(r=-0.337,P=0.011),与HDL-C呈正相关(r=0.459,P=0.008)。结论 CHD患者血清apoA5与Gensini积分密切相关,其水平降低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莉  张鸿举  丁少娟 《当代医学》2010,16(36):140-141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对65例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一日10mg,每晚1次,治疗6个月,分别测定其治疗前及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及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并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结果瑞舒伐他汀治疗后6个月,患者TC、TG、LDL-C、CRP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1),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O.05)。结论瑞舒伐他汀通过降低血脂、降低hs-CRP水平,从而改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血型及血脂水平与冠心病的变化,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359例绝经后女性,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79例及对照组180例。两组分别在固定时间下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血型、性激素五项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的FSH、TC、HDL-C增高(p<0.01),E2、HDL-C下降明显(p<0.01)。冠心病组的 ABO 血型分布为 A > B> O >AB,与对照组为 O > B>A > AB 。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组间O 型与A 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过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2与TC、LDL-C、A型血与冠心病发生呈负相关性(p<0.01),与HDL、O型血呈正相关。结论 绝经后女性体内E2水平、血型与LDL-C水平一样同为女性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Intake of dietary fibres lowers plasma lipids. Fibres particularly soluble ones lower serum total cholesterol (TC) and serum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without significant alteration in serum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and triacylglyccrol (TG). Consequently, the incidence of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s is lower in those who take high dietary fibre. Persons taking diet rich in saturated fat and poor in dietary fibre is more prone to develop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 Dietary fibres also lower TC: HDL-C and LDL-C: HDL-C ratios. Higher TC: HDL-C and LDL-C: HDL-C ratios are in favour of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atherosclerotic vascular diseases, a pioneer caus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老年人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测老年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程度,测定血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肌酐、24h尿白蛋白。分析血尿酸与颈动脉IMT及斑块的关系。结果 血尿酸四分位组分析显示,随分位数增加,老年人颈动脉IMT及斑块严重程度增加。血尿酸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独立于年龄、性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血尿酸与斑块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独立于年龄、性别、患有原发性高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空腹血糖及24h尿白蛋白的自然对数。结论 老年人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IMT正相关,血尿酸升高是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独立于年龄、性别、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病、血脂、血肌酐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和肾损伤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雄激素性秃发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探索雄激素性秃发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警信号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62例雄激素性秃发患者与60例无秃发的健康体检者体重指数(BMI)、血压(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E(ApoE)、空腹血糖(FP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分析两组反应血管弹性的超声前臂反应性充血试验(FMD)、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大动脉顺应性/小动脉顺应性(C1/C2)等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诊断指标。结果雄激素性秃发患者BMI、BP、TC、LDL-C、TC/HDL-C、LDL-C/HDL-C、ApoB、ApoB/ApoA1及BaPWV较无秃发的健康体检者均明显增高,而FMD明显降低。结论青年男性雄激素性秃发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雄激素性秃发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早期预警信号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2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选择同期住院的冠脉造影结果阴性的306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LP(a)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在冠心病组中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HDL-C逐渐下降(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低HDL-C水平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DL-C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及冠脉病变程度呈显著负相关.TC/HDL-C可能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ig)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评价三者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58例疑诊冠心病而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同期检测血清Lp(a)、Fig和hs—CRP,并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素氮(BUN)和肌酐(Cr)。根据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冠状动脉无狭窄,2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冠状动脉狭窄〈50%,91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仅有一支冠状动脉分支狭窄≥50%,103例)和多支病变组(有一支以上冠状动脉分支狭窄1〉50%,135例),并在每组内分高LDL—C亚组和正常LDL—C亚组。结果各组间Lp(a)和Fig水平依次递增,多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较正常组分别升高了40.0%、22.3%(P〈0.05)和43.8%、25.5%(P〈0.05);且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水平多支病变组[(0.94&#177;0.83)mg/L]和单支病变组[(0.62&#177;0.77)mg/L]与正常组[(0.16&#177;0.43)mg/L]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多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升高了50.9%(P〈0.05)。在剔除了LDL—C影响后亚组分析中,也得出类似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Lp(a)、Fig和hs—CRP均为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的因素,其中hs—CRP的OR值最大,OR为1.112,OR的95%CI(1.022—1.188)。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Lp(a)、Fig、hs—CRP、LDL—C和血糖均入选回归模型。hs—CRP与Lp(a)、Fig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1.136和1.127,P〈0.01)。结论(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Lp(a)、Fig和hs—CRP水平显著增高。(2)hs—CRP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大于Lp(a)和Fig,但Lp(a)和Fig与hs—CRP均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