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海丰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1):1254-1255
目的了解青年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8例青年脑出血继续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继续出血部位主要位于基底节区(59例,占756%);继续出血时间主要在发病后5h内(487%);血肿扩大基底节区大于脑叶,青年组高于老年组;继续出血与收缩压升高有明显关系;血肿形态不规则是继续出血的危险征象;血肿扩大是病情加重、临床症状恶化,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结论充分认识青年脑出血继续出血的临床特点,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脑出血继续出血146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出血继续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46例脑出血继续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继续出血部位主要位于基底节区123例(84.3%);继续出血高峰时间在发病后6~12h;出血量在10~30ml,血肿扩大是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继续出血与慢性肝病、卒中史、长期饮酒和服用阿司匹林有关;血肿形状不规则者易发生继续出血;继续出血部位以丘脑多见。结论:继续出血是导致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慢性肝病、卒中史、长期饮酒和服用阿司匹林是继续出血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与年龄、血压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引起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发病3h内的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2例分为血肿扩大组(31例)和血肿稳定组(91例),对两组患者病史、临床特点、生化指标及头颅CT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25.4%,发生时间多在发病后24h内(70.93%);基底节区不规则血肿、血压持续升高、肝功能受损、大量饮酒及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患者,易发生血肿扩大,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增大多发生在24h内,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发病后血压持续增高、基底节区不规则血肿、肝功能受损可能为血肿增大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脑出血后血肿扩大有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利春 《中原医刊》2005,32(8):23-23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有关因素。方法对170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6h内、24h内、1周内作CT动态观察。结果本组血肿扩大发生率为18.2%,继续出血发生在24h内为67.7%。不规则血肿多出现血肿扩大;24h内应用甘露醇组发生早期血肿扩大22例(25.6%),明显高于未用组9例(10.7%),P<0.01。结论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继续出血多发生在24h内;主要因素是血肿形状不规则及早期不适当应用甘露醇等脱水剂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年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对112例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患者(≤45岁)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106例60岁以上脑出血病人作了比较。结果:本组1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脑实质内出血78例,多灶出血8例;出血量在2ml~126ml,平均23.2ml。治愈25例(22%),好转53例(48%),无效8例(7%),死亡26例(23%)。与老年组比较,在预后及病死率方面差别无显著(P>0.05);嗜酒史者大于老年组(P<0.01);影像学比较:本组血肿周围水肿带及中线结构移位程度明显大于老年组(P<0.01)。结论:高血压病、脑血管畸形是青年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与长期饮酒有重要关系。其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与老年人脑出血比较临床症状更严重,病死率无差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影响因素和发病时间、发生率、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 26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动态CT检查,对血肿量增加≥33%以上者,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 脑出血继续出血发生率14.62%(38/260),且多发生在24h以内;继续出血与收缩压过高、出血部位、血肿形态有关;丘脑部位血肿易发生继续出血.结论 对脑出血后病情加重的病人应及早复查头颅CT,采取积极措施,控制血肿扩大,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微创治疗后继续出血的相关因素,预防术后继续出血。方法 2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采用YL-Ⅰ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行微创治疗,对其中68例发生微创术后继续出血(继续出血组)与162例未发生微创术后继续出血(无继续出血组)患者发病时间、血压、首次血肿抽吸量、出血部位及血肿形状以及手术前后躁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术后继续出血的因素。结果微创术后继续出血组患者发病时间多在6 h内(61.76%),24 h后继续出血较少(8.82%),与无继续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8,P〈0.05);术前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高于无继续出血组(t=2.73、3.20,P〈0.05);首次血肿抽吸量显著多于无继续出血组(t=2.91,P〈0.05);继续出血组患者出血部位多在基底节区(42.65%)、丘脑(29.41%)和壳核(27.94%),不规则血肿更易发生继续出血(χ^2=11.83,P〈0.01);手术前后躁动者易发生继续出血(χ^2=24.37,P〈0.01)。结论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后继续出血与6 h内发病,高血压,首次血肿抽吸量过大,基底节区、丘脑和壳核出血,不规则血肿,以及患者躁动有关,应给予相应应对措施,降低术后继续出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200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4~72小时内做CT复查.结果血肿扩大发生率为20.5%,继续出血发生在24h内占68.2%,不规则 分隔形血肿扩大发生率最高(33.3%).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继续出血多发生在24h内,与血肿形状及呕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余莉  杨力辉  张朝民 《吉林医学》2002,23(6):348-349
目的 :探讨脑出血继续出血发生时间、血肿扩大的情况及对临床的影响。方法 :分析 2 0例脑出血继续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脑出血后 2 4h内继续出血的可能性最大 ,可导致病情恶化。结论 :应密切关注脑出血病人发病后 2 4h内的病情 ,发现血肿扩大并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贺斌  周鸣  陈志强 《基层医学论坛》2013,(10):1259-1260
目的评价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和内科保守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86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微创血肿清除术组(微创组):41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于发病后6 h~24 h内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45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接受内科保守治疗。比较治疗14 d后神经缺损程度,评估3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统计14 d及3个月内病死率。结果微创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生活独立患者微创组高于对照组(P<0.05);3个月内2组病死率差异不大(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对于中量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独立生活能力有很大的改善效果,是治疗脑出血非常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73例脑出血患者进行CT动态观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继续出血的发生率为27.4%,多在24 h内发生。首次CT检查在发病后6 h内、>6~12 h,继续出血查出率分别为47.37%、20.0%。继续出血组与非继续出血组发病6 h内使用甘露醇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首次CT示血肿形态不规则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5);平均动脉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起病时间短、超早期使用甘露醇、首次CT扫描血肿形态不规则是脑出血继续出血的重要影响因素,血压与继续出血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脑出血部位、出血量与消化道出血率及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4年来收治的2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脑出血部位、血肿量、有无脑室出血、中线结构移位,分别比较消化道出血率和病死率.结果:合并消化道出血66例(24.4%),死亡32例(48.5%).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脑基底节区出血并脑室出血组36.4%、脑基底节区出血组11.6%、蛛网膜无消下腔出血组36.7%、脑干出血组31.8%、小脑出血组17.6%,脑叶出血组25.0%;病死率:合并消化道出血组病死率48.5%,化道出血组病死率11.8%.脑出血患者脑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系统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破入脑室系统者,有中线结构移位者,出血量大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并有消化道出血的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远远高于未并消化道出血的脑出血患者.结论:脑出血并消化道出血主要与出血破入脑室,中线结构移位、血肿量大等因素有关.脑出血并消化道出血是病情凶险的重要标志,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CH)后继续出血的临床和CT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46例HCH后继续出血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继续出血的临床症状均较前加重,血压均≥180/120mmHg,出血部位主要位于基底节区29例(63%);血肿呈不规则型27例(58,7%);首次出血量11~20ml21例(45.7%),21~30ml 10例(21.7%)。结论 HCH后继续出血的主要因素与高血压、血肿形态、出血部位、首次出血量等有关。对HCH急性期应注意血肿扩大相关因素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甘露醇治疗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对血肿扩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金生 《重庆医学》2008,37(14):1601-1602
目的探讨半常规量及全常规量甘露醇对早期(<10h)高血压性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3组,各40例。治疗A组给予20%甘露醇125mL静脉快速加压输注,15min内滴完,1次/8h;治疗B组给予20%甘露醇250mL静脉快速加压输注,30min内滴完,1次/8h;对照C组发病10h内不用甘露醇,应用呋塞米20mg静脉推注,1次/8h,发病10h后半常规量(125mL)静脉快速加压输注,15min内滴完,1次/8h,其他治疗同A、B治疗组。发病24h后复查头颅CT。分析半常规量及全常规量甘露醇对血肿扩大的影响。结果3组患者继续出血发生率:治疗A组继续出血20例(50%),治疗B组继续出血22例(55%),对照C组继续出血6例(15%),治疗A组、治疗B组继续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治疗B组继续出血发生率分别与对照C组继续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10h内)应用甘露醇可能增加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即使半剂量甘露醇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10h内)也不宜盲目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出血继续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该院收治的脑出血继续出血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同期脑出血非继续出血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结果继续出血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脑出血非继续出血患者(P〈O.05);血肿扩大与收缩压有显著相关性,与舒张压无显著相关性;继续出血主要发生在并发后7h内,发病部位主要为脑叶和基底节;经过治疗后继续出血组痊愈率明显低于非继续出血组(P〈O.05),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继续出血组(P〈0.05)。结论脑出血继续出血临床特征的准确认识,有利于脑出血继续出血临床治疗方案合理性和准确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8,(2):147-149
目的:评价改良穿刺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基底节脑出血78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斜穿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B组采用传统微创血肿清除术(垂直穿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残余血肿体积、术中和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术后3个月的病死率、存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ADL)评分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后平均残余血肿体积A组(8.9±6.12)m L,B组(15.8±6.43)m L;术中、术后再出血发生率A组2.6%(1/38),B组17.5%(7/40);存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穿刺能显著减少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术后残余血肿量及再出血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陈卉 《四川医学》2012,(11):1950-1952
目的分析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例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24例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抽吸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临床疗效以及住院期间和发病3个月时病死率以及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结果两组在总有效率、治愈率、住院期间的恶化和病死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显效率41.67%明显优于对照组29.17%(P<0.01)。患者住院期间呼吸道感染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消化道出血、再出血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小骨窗开颅的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目前临床较为可靠的选择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诊治的急性脑出血并存在急性血肿扩大的患者104例为观察组,同时段急性脑出血未继发急性血肿扩大的患者104例为对照组,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二组患者病程、平均动脉压、首次出血量、血肿形态及患者病死率,对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病程、平均动脉压、血肿形态、出血部位、出血量等。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病程短,平均动脉压显著升高,首次出血量大,血肿不规则比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平均动脉压、血肿形态为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③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为36.53%,对照组病死率为19.23%,观察组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程、平均动脉压、血肿形态为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应该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脑出血血肿扩大的机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华  刘一尔  伍龙 《河北医学》2003,9(6):551-553
脑出血在脑卒中类型中最具破坏性。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一段时间还存在继续出血[1] ,继续出血使血肿进一步扩大 ,是脑出血患者病情恶化的主要原因[2 ] 。临床研究表明 ,血肿扩大并不少见[3] ,国内为 5 2 % [4 ] ,国外为 14 % [5] 。因此 ,了解血肿扩大的机制 ,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采取积极防治对策至关重要。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 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发病机制至今为止 ,临床上尚无可靠的方法区分血肿扩大是活动性出血与再出血。临床推测起病后短期内症状进行性加重者多考虑存在活动性出血 ,而症状发展有平台期或停滞期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后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根据入院后头颅CT复查结果显示血肿是否扩大分为血肿扩大组和血肿未扩大组,将两组患者在发病后首次头颅CT检查距离发病的间隔时间、血肿部位、血肿形态、入院后收缩压水平、血肿密度是否均匀、入院GCS评分及是否早期应用甘露醇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68例患者中血肿扩大组38例,血肿未扩大组130例,血肿扩大发生率22.6%.血肿扩大多发生在24 h内,尤其3 h内共发生34例,占血肿扩大组89.5%(34/38);血肿扩大组患者在发病后首次头颅CT检查距离发病的间隔时间、血肿部位、血肿形态、入院GCS评分及是否早期应用甘露醇等方面与血肿未扩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扩大组患者在入院后收缩压水平和血肿密度是否均匀两方面与血肿未扩大组患者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后早期存在继续出血可能,发病后首次头颅CT检查距离发病的间隔时间、血肿部位、血肿形态、血肿密度是否均匀、收缩压水平、入院GCS评分及甘露醇早期的不合理应用与血肿扩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