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放疗、简化调强放疗和适形调强放疗在直肠癌术后放疗中的三维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进行直肠癌术后放疗且无放疗禁忌证患者342例,分别使用三维适形放疗、简化调强放疗以及适形调强放疗方案,按照国际标准评价方法比较3种放疗方案的靶区平均剂量、靶区适形指数、剂量不均性指数及子野机器跳数。结果靶区平均剂量院三维适形放疗比简化调强放疗、适形调强放疗剂量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化调强放疗与适形调强放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靶区适形指数院三维适形放疗指数最低(P<0.05),简化调强放疗与适形调强放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剂量不均性指数院适形调强放疗最高,简化调强放疗最低,3种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适形调强放疗的子野机器跳数明显高于三维适形放疗、简化调强放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适形放疗与简化调强放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结论3种化疗方案中,简化调强技术性价比最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调强放射治疗两种不同照射方法的比较,找到更适合于宫颈癌术后盆腔.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进行过手术的宫颈癌患者102例,将102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51例,A组患者对其盆腔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方法,B组对其盆腔进行调强放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调强放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均匀性没有三维适形的好,但是其适形度相较于后者明显更好。而且,调强放疗计划还降低了小肠、骨髓、膀胱、直肠的受照剂量,以及它们在几乎所有剂量范围内的受照射体积。结论对宫颈癌患者在手术后所进行的放射治疗,调强放疗计划相较于三维适形放疗计划降低了急性骨髓抑制的发生概率,并且更好的做到了对危及器官的保护,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更好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比较胃癌术后放疗中三维适形和调强两种不同方法产生的计划在靶区的剂量分布,探讨正常组织受量的区别,比较两种计划的优缺点,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取98个胃癌术后放疗患者,分别运用三维适形和调强制作计划,比较靶区适形度、均匀性、正常肝组织和双肾的受量等。结果三维适形计划与调强计划相比,适形度和均匀性较差;对于正常组织剂量,调强放疗计划对肝脏的保护优于三维适形计划或与之相当,二者在肝脏Dmean上和双肾的平均剂量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强计划各方面指标均优于三维适形计划或与之相当,可以作为胃癌术后放疗的主要方法,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脑恶性胶质瘤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脑恶性胶质瘤患者14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将治疗组采用的调强放疗方法与对照组采用的三维适形放疗方法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调强放疗比三维适形放疗的CI值增大,HI值减小,调强放疗的CTV、GTV以及PTV剂量均高于三维适形放疗。结论与三维适形放疗相比,调强放疗具有更好的适形度,靶区内的放疗剂量也更加均匀,此外调强放疗对靶区周围组织保护更好,因此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乳腺癌根治术后给予患者适形放疗(3D-CRT)、三维调强放疗(IMRT)剂量学分布情况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根治术治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术后分别采用IMRT计划、3D-CRT计划,观察两组剂量学分布情况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V105%、V110%、V115%及HI均显著低于A组,CI显著高于A组(P 0.05);B组不良反应显著少于A组(P 0.05)。结论与3D-CRT比较比较,选用IMRT方案的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更好,适形性更理想,且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别采用3D-CRT、IMRT和VMAT三种照射技术设计Graves眼病放疗计划,对其剂量分布及其相关参数进行比较,以指导临床选择更优的放射技术治疗Graves眼病。方法从医院临床数据库中随机抽取20例诊断明确且接受放射治疗的Graves眼病(双侧)患者,采用精确定位技术,通过螺旋CT扫描获取定位图像,得到球后靶区及其周围组织的三维数据,然后均采用三维适形照射技术(3D-CRT)、逆向调强照射技术(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照射技术(VMAT)进行治疗计划的设计,比较计划靶区(PTV)和危及器官双侧晶体(L-LEN和R-LEN)的剂量分布图、剂量体积直方图和相关的剂量学参数。结果对于计划靶区PTV的Dmax、Dmin、Dmean、适形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三种照射技术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双侧晶体的参数Dmin、Dmean和Dmax,三种照射技术之间比较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MAT照射技术在剂量学的分布上整体优于3D-CRT照射技术和IMRT照射技术,它不仅有较好的靶区适形度,而且正常组织晶体的受照剂量也很低,为患者临床放射治疗Graves眼病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前后对穿照射,四野盒式照射,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技术的剂量分布方法收集8例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勾画PTV,小肠,直肠和左右股骨颈。分别设计前后对穿照射,四野盒式照射,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计划;比较各种计划的靶区适形指数(comformal index,CI)和均匀指数(homogeneity indes,HI),小肠,股骨颈与直肠最大剂量和受照40Gy以上的体积百分比(V40)。结果前后对穿照射,四野盒式照射,三维适形放疗以及调强技术靶区适形指数(CI)平均值分别为:0.32±0.31,0.35±0.27,0.61±0.33和0.83±0.42。均匀指数(HI)平均值分别:1.07±0.12,1.08±0.07,1.12±0.32和1.05±0.21。小肠最大受照剂量和V40平均值分别为5158±180,5145±153,5102±209,5078±214;78±13%,57±21%,34±24%,29±11%。直肠最大剂量各类计划间相差最大为140cGy,V40在IMRT计划中均值为45%,其余三计划全为100%。左右股骨颈最大受照剂量在四野盒式照射中最大,为5058cGy;在IMRT最小,为4762cGy;V40以三维适形放疗计划最小,平均为6%;四野盒式照射最大,平均为19%。结论从各指标上看,调强计划剂量分布最好,三维适形放疗计划次之;对与尚未具备条件开展调强的放疗单位开展三维适形放疗也将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8.
张丽  汪志  崔珍珍  刘自强  童铸廷 《安徽医药》2018,39(9):1048-1051
目的 探讨简化调强适形放疗计划(sIMRT)与调强适形放疗计划(IMRT)在胸段食管癌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2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每例患者设计sIMRT、IMRT计划,并给予计划靶区剂量60 Gy/30次。通过剂量、体积等参数比较2种放疗计划方式在靶区、危及器官剂量学和照射野参数上的差异。结果 IMRT计划的靶区适形度指数及靶区剂量均匀度指数均优sIMRT计划,且IMRT计划的脊髓最大受照剂量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及心脏受量两者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MRT计划单次治疗机器跳数(MU值)及子野数少于IMR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计划及sIMRT计划均可满足胸段食管癌放疗计划要求。IMRT计划虽然在靶区剂量分布方面优于sIMRT计划,且能更好保护脊髓,但是sIMRT计划子野数和MU值明显减少,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和减少机器耗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颈段、胸上段食管癌常规放疗(C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累及野放疗中靶区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差异,进而为临床治疗选择最优放射治疗方案;比较不同大小肿瘤(直径〈3 cm及&gt;5 cm)不同放疗计划对危及器官的影响,进而选择较优的放疗计划。方法选择12例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分别为每位患者设计三种治疗计划(A.常规放疗;B三维适形放疗;C调强适形放疗),在规定CTV至少达到95%处方剂量前提下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等剂量曲线比较三种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及脊髓、气管、肺正常组织受量的差异;同时比较不同大小的肿瘤三种放疗计划对脊髓的剂量学影响。结果三种计划的靶区的平均剂量以IMRT计划为好,IMRT同时减少了脊髓及气管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管肿瘤直径大小,以IMRT计划最好。结论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采用调强适形放疗,能在提高靶区剂量的同时更好的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及器官,较三维适形放疗有剂量学优势,是目前较好的一种放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调强放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是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简称,属于精确放疗的范畴。IMRT可满足放疗的“四最”要求,即靶区的受照剂量最大、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最小、靶区的定位和照射最准以及靶区内的剂量分布最均匀。其临床结果可增加肿瘤的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11.
赵建 《哈尔滨医药》2011,31(2):112-113
目的 分析直肠癌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过程,技师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32例直肠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总剂量DT40~60Gy/(4~6)周,1次/日,DT2.0Gy/次,5次/周.结果 全部患者均按照预定方案完成治疗,无1例中断放疗,未出现严重的放射性肠炎及膀胱损伤.结论 直肠癌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适形调强放疗治疗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5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3例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对复发病灶进行放疗。根据照射部位不同,剂量分别为30~70GY。近期疗效按WHO实体肿瘤疗效标准评价。结果12例按计划完成治疗,CR2例,PR7例,有效率75%,1年生存率62.5%(8/13),中位生存时间15月。无明显近期副作用。结论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对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放疗副反应轻,能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3.
调强放疗(IMRT)是三维适形放疗的一种,用于直肠癌的优点是可以给予肿瘤靶区较高的剂量,同时降低小肠、膀胱和骨髓的剂量,减轻放疗的副作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院行调强放疗的直肠癌患者33例顺利完成放疗计划,取得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 01 2年1月至2 01 3年1 2月在本院接受调强放疗的直肠癌患者33例,男25例,女8例;年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容积调强放疗以及静态调强放疗对于宫颈癌患者术后的疗效及剂量学。方法 将2020年7月—2022年12月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共有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行静态调强放疗,观察组为容积调强放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剂量学和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最终疗效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I、Dmean和D2%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是HI和D98%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宫颈癌患者术后的放疗干预而言,容积调强放疗和静态调强放疗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是容积调强放疗有更好的适形性、更优的剂量分布,可以确保靶区的照射剂量有合适的强度,并有效减少靶区周围组织的总体受量,促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一步降低,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放疗技术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10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制定普通外照射及适形、调强放疗计划,处方剂量均为40 Gy/20 f,比较三种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别。结果适形、调强放疗计划相比普通放疗计划,能显著提高靶区的适形度(P<0.01);而适形和调强计划对靶区的适形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形放疗计划较普通外照射及调强放疗计划能明显提高靶区剂量的均匀性(P<0.01),调强放疗计划对提高靶区剂量的均匀性较普通外照射并没有优势(P>0.05)。脊髓所受的剂量在调强放疗计划中最低,普通外照射计划其次,适形放疗计划较高(P<0.01)。结论对于部分椎体转移性肿瘤、预计生存时间较长者可以选用调强放疗计划来提高椎体局部剂量以加强镇痛效果和控制肿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治疗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组和容积旋转调强治疗组,各50例。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组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容积旋转调强治疗组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卡氏评分、宫颈癌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组卡氏评分、宫颈癌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65.14±2.58)、(56.11±3.13)分,容积旋转调强治疗组卡氏评分、宫颈癌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65.13±2.96)、(56.25±3.74)分;治疗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组的卡氏评分、宫颈癌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78.72±4.52)、(82.12±3.21)分,容积旋转调强治疗组的卡氏评分、宫颈癌生存质量分别为(78.56±3.21)、(82.19±3.56)分。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卡氏评分、宫颈癌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容积旋转调强治疗组生存期为(16.55±2.45)个月,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组生存期为(16.11±2.4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19/50),容积旋转调强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9/50);容积旋转调强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0,P<0.05)。结论容积旋转调强治疗宫颈癌术后的效果理想,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技术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行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20例,处方剂量50.4 Gy/28 F,分别设计7野调强和4野适形放疗计划,获得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4野适形放疗比较,调强放疗均匀指数较小,适形状指数较高,直肠、膀胱、小肠以及股骨头受高剂量照射的体积较小.结论 宫颈癌根治性调强放疗在提升靶区均匀性、适形度和降低正常组织照射剂量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三维治疗计划比较食管癌三维适形和强调放疗剂量学效果比较分析的情况,探讨,晦床上对食管癌进行放射疗法的理想模式。方法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6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强调放射剂量的设计计划,分为4组,分别做5、7野适行,和5、7野静态多叶准直器(MLC)调强放疗技术治疗。其前提:规定总计划靶区(PTV)至少达到95%的处方剂量,并用DVH(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患者食管肿瘤处照射剂量的差异。结果在选用同一种三维适形技术时,剂量在5、7野照射的技术中无差异。3DCRT和SMLC2IMRT两种方法相比较,两组有差异∽〈0101)。结论采用3DCRT和SMLC2IMRT技术时,5野和7野在食管组织保护上无明显差异;SMLC2IMRT与3DCRT相比可明显减少食管组织及肺部的平均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不良反应及疗效.方法 研究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电子鼻咽镜活检病理确诊的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根治性放疗患者64例,其中调强适形放疗患者34例,三维适形放疗患者30例,观察患者放疗开始后4周放射性皮炎、放射性黏膜炎等急性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 )、不同射野数目的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和简化调强放射治疗(sIMRT)在宫颈癌根治术后计划靶体积(PTV)剂量分布、危及器官(OAR)保护以及机器跳数方面的差异,探讨宫颈癌术后盆腔外照射的合理方法。方法选择10例宫颈癌术后需行盆腔放疗的患者,分别制定4个野3DCRT ,5野、7野及9野IM RT ,5个野sIM RT 计划,处方剂量50 Gy ,通过分析靶区剂量分布均匀度、适形度,危及器官受照体积及机器跳数,比较5种计划的优缺点。结果5F-IM RT、7F-IM RT、9F-IM RT的PT V剂量分布均匀性好于3DCRT和sIM RT。5种放疗计划中以7F-IM RT 及9F-IM RT 靶区的适形度最优,5F-IM RT 次之,sIM RT 稍逊于 IM RT ,3DCRT最差。IM RT及sIM RT在高剂量区对小肠、膀胱及直肠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3DCRT。sIM-RT仅在20 Gy剂量水平对小肠的保护作用逊于7F-IM RT及9F-IM RT ,但对于直肠、膀胱的保护不逊于IM RT。sIM RT的机器跳数大于3DCRT ,但明显低于IM RT放疗计划。结论 sIM RT 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放疗技术,在宫颈癌术后盆腔放疗时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