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明胶海绵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骶骨脊索瘤与骶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994年1月至2008年1月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61例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资料完整的35例骶骨脊索瘤与11例骨巨细胞瘤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均用明胶海绵进行靶血管栓塞,栓塞后平均1.5d内后方入路手术切除肿瘤。记录术中出血量与输血量,并观察大小便功能和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瘤体均顺利切除,术中出血平均1230mL(200~5100mL),平均输血量1000mL(0~4200mL)。平均随访53.6个月(8~156个月),脊索瘤患者复发11例(31.4%),其中死亡5例(14.3%),骨巨细胞瘤复发1例(9.1%)。保留双侧S1-3神经根或保留双侧S1-2神经根及一侧S3神经根者术后大小便功能基本正常,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大小便功能障碍。结论明胶海绵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原发性骶骨肿瘤,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增加肿瘤切除率和彻底切除的可能性;对肿瘤较大的患者后方入路仍能较好完成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及评价骶骨肿瘤切除术后骶神经的功能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9月-2008年11月手术治疗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48例。经切刮术,骶骨部分或全部切除术,术中经正常组织连同骶神经一并切除,观察复发率,并评估其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48例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2例继发创口感染。42例获随访,随访9月-7年,平均41月。保留双侧S1-S3神经根患者,术后膀胱直肠功能完全恢复;保留单侧S1-S3神经根患者,膀胱直肠功能部分恢复;仅保留双侧S1神经根患者,膀胱直肠功能不恢复;切除骶1神经根患者,出现足踝功能障碍。7例术后复发,其中5例为高位肿瘤,术中为保留神经根而采用切刮术式。3例死于远处转移。结论治疗骶骨肿瘤应根据肿瘤的性质、部位及累及的范围,选择适合的术式,肿瘤切除是否彻底与复发关系密切。而保留至少一侧S1-S3神经根才能使患者括约肌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对于高度恶性的高位骶骨肿瘤,可能需要牺牲神经功能来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赵志明  邢丹谋  任东  陈焱  冯伟  王欢 《肿瘤防治研究》2015,42(10):1027-1030
目的 观察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19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其中3例桡骨远端病变患者接受了病灶刮除术,另16例采用瘤段切除自体腓骨移植术。术后随访患者复发情况和关节功能状况。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45月,3例接受病灶刮除术患者1例局部复发,其余患者无局部复发, 无感染或周围神经损伤等并发症。2例患者接受自体腓骨移植后出现骨不连,采用自体髂骨块植骨治疗后骨愈合。术后根据骨与软组织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功能评判系统对肢体功能进行评价,平均得分为76%,肢体功能得分与患者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和Campanacci骨巨细胞瘤影像学分期无关,与手术方式有关。结论 瘤段切除术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可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自体腓骨移植是重建桡腕关节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骶骨骨巨细胞瘤的外科治疗方法、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在我中心于1990~2017年接受治疗的27例骶骨骨巨细胞瘤患者的病历资料,男10例,女17例,平均34 (19~50)岁。其中2例A型(累及S3以下)接受病灶边缘性切除;8例B型(累及S2及以下)、12例C型(累及S1及以下)、5例D型(累及骶髂关节)接受瘤内刮除术。术后随访18~132个月,平均58个月。其中5例失访,入组22例。结果术后复发6例(27%),均为接受病灶刮除病例。2例行再次刮除后未复发,4例行保守治疗(连续栓塞,迪诺单抗)后1例肺转移,其余病变未有进展,目前均带瘤存活。刮除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鞍区麻木及一过性二便功能障碍。5例术后出现伤口深部积液,1例出现肠瘘,1例出现内固定断裂。结论对于S3以下骶骨骨巨细胞瘤整块切除术可获得较好效果;对于S3以上病变瘤内刮除可以保护患者的鞍区感觉和二便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骶骨巨细胞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2月~2008年2月收治的22例原发性骶骨巨细胞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侵犯S2及以下8例,侵犯达S1者14例。行后路单纯肿瘤切除3例,前后路联合切除、腰骶重建7例,单纯后路肿瘤切除、腰骶重建12例。结果22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3例出现切口延迟愈合,2例经换药愈合,1例行臀大肌肌瓣转移覆盖后愈合。20例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4个月(16~85个月)。4例复发,3例经再次手术获得良好控制,1例带瘤生存。4例患者出现术后大小便功能障碍,其中3例在术后2周出院时已有缓解,另1例经理疗后于术后1年内逐渐改善。1例术后11个月出现内固定松动,取出内固定。其余患者腰骶部症状缓解,双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良好。结论合理的手术方式和应用ISOLA等有效的腰骶部重建方式可使骶骨巨细胞瘤患者获得良好的局部控制,并可最大程度保留术后功能。  相似文献   

6.
原发骶骨肿瘤手术治疗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骶骨肿瘤手术治疗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分析10年间,我院收治的29例原发骶骨肿瘤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13例。平均32.6岁。病程1年4个月~3年。低位14例,高位15例。偏位17例,中央12例。骨巨细胞瘤13例,脊索瘤8例,软骨肉瘤4例,神经纤维瘤2例,副神经节瘤和黑色素瘤各1例。单纯后入路骶骨肿瘤切除或刮除术19例,前后联合入路骶骨肿瘤切除或刮除术10例;同期行腰骶椎骨盆内固定11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死亡。术中出血平均为1800ml。14例低位肿瘤,13例术后神经功能正常,1例神经功能恢复不理想。15例高位肿瘤中,术后1例失访,12例神经功能恢复,2例神经功能异常。21例患者获得平均4年10个月的随访,5例复发,2例死亡,余14例正常。结论应根据肿瘤的位置高低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采用前入路时同时结扎髂内血管,可减少术中出血;在不影响肿瘤切除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双侧S1~2及至少一侧S3神经根,或一侧S1~3神经根,可获得较理想的神经功能恢复;高位骶骨肿瘤应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固定方式重建腰骶髂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骶骨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s,GCT)外科治疗的手术方法、局部复发率、并发症等。方法 2000年7月至2013年12月,共790例骶骨原发肿瘤患者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接受手术治疗。其中骶骨GCT 141例,占骶骨原发肿瘤总和的17.8%。其中男69例,女72例,平均年龄34.2(16~61)岁。129例骶骨GCT患者的治疗方式为病灶内边缘切除(切刮)术,6例接受肿瘤切除术,6例因肿瘤巨大,只接受了多次血管栓塞术。99例应用了术中腹主动脉临时阻断技术(血管阻断组),其余36例术中未进行腹主动脉临时阻断(非血管阻断组)。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复发和骶神经保留情况。结果术中出血量500~12 000 ml,平均(3223.3±2379.6)ml。血管阻断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546.3±590.7)ml,明显少于非血管阻断组的(4727.8±2296.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25例复发(18.5%),其中血管阻断组有13例(13.1%)复发,非血管阻断组有12例(33.3%)复发,血管阻断组的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非血管阻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骶骨GCT发生肺转移5例,发生肉瘤变3例。结论对于骶骨GCT,通过术中控制出血措施,利用切刮除术可以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同时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骶神经功能,是目前外科治疗较为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中辅助氩氦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在骶骨肿瘤手术中运用氩氦刀辅助治疗骶骨肿瘤并获随访的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8~78岁,平均51.3岁。术后病理证实脊索瘤12例,骨巨细胞瘤1例,骶尾部纤维瘤1例,骶骨转移性肿瘤1例。发病部位S28例,S3以下6例,臀部复发1例。本组病程2个月至9年,90%患者存在骶尾部疼痛,6例出现坐骨神经痛,1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大便干结或小便障碍。本组15例均在骶骨肿瘤切除过程中使用氩氦刀冷冻肿瘤。14例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前路采用腹腔镜对肿瘤前方进行分离、暴露,后路运用氩氦刀将肿瘤冻结后完整切除;1例骶骨转移瘤因全身状况差,行单纯后路姑息性手术。结果前后联合入路平均手术时间315min,平均失血量1065ml,平均引流量635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9.2天。术后获随访5~48个月,平均26个月。存活14例,总生存率93.3%。所有病例均保留双侧S2以上神经根,未出现下肢运动感觉障碍。术前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6.80±1.52)分,出院时VAS评分较术前低,为(2.33±0.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中未出现正常组织冷冻坏死的情况,出院时无骨折、深部感染、发热、神经麻痹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5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大小便功能障碍较术前加重。15例中2例出现局部复发,复发率为13.3%。结论骶骨肿瘤切除术中辅助氩氦刀可彻底切除肿瘤、减少手术出血、迅速缓解疼痛,术中即时效果明显,近期疗效确切,是一种简单、可行、安全的辅助技术。  相似文献   

9.
骶骨肿瘤骶神经切除后肛门直肠及膀胱排便功能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骶骨肿瘤手术骶神经切除后肛门直肠及膀胱排便功能.方法:对58例骶骨肿瘤手术中骶神经切除患者肛门直肠及膀胱排便功能分析.结果:58例中,23例保留双侧S1~S3神经根,86.96%和78.26%患者肛门直肠和膀胱排便功能于3个月内正常.3例保留单侧S1~S5神经根,3个月内肛门直肠及膀胱排便功能均正常.5例双侧S2~S5神经根切除,3个月内肛门直肠及膀胱排便功能均不正常.结论:保留至少一侧S1~S3神经根对患者肛门直肠及膀胱排便功能至关重要:肛门直肠及膀胱的功能恢复大多在3个月内.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骶骨肿瘤的外科治疗复杂,本文就我科收治的37例骶骨肿瘤治疗经验探讨骶骨肿瘤的外科治疗要点.方法:回顾1999-2007年间我科收治的37例骶骨肿瘤患者,年龄19~78岁,中位年龄51岁,女性17例,男性20例.其中,脊索瘤11例,骨巨细胞瘤8例,转移瘤6例,骨髓瘤4例,神经纤维瘤3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骨肉瘤2例,软骨肉瘤1例.病变侵犯S3以下的21例;侵犯S2及以上16例.37例预期生存时间大于6个月,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S3及以下部位多采取骶骨肿瘤外科边界切除为主,侵犯S2及以上多采用囊内切刮-脊柱骨盆重建术.结果:全部手术成功,无一例术中死亡,疼痛均较术前缓解,术后患者大小便功能改善11例.26例获得随访,随访4个月至8年,中位数为37个月,6例死于远位转移,3例死于全身衰竭,2例复发再次手术,其余15例恢复正常生活.结论:充分做好严密的止血措施、脊柱稳定性的重建及神经根的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娴熟的手术操作是成功手术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骶骨脊索瘤外科治疗后长期随访的结果,分析评估影响外科治疗效果的临床因素.方法 1978年10月至2000年10月,我院共收治68例骶骨脊索瘤,男性60例,女性8例,年龄25~74岁,中位年龄55.5岁,部位为S1~5 7例,S2~5 15例,S3~5 33例,S4~5 5例,其他8例.外科手术共104例次,首次在我院外科治疗的原发病例48例,肿瘤外科切除边界为广泛切除4例(8.3%);边缘切除21例(43.7%);囊内切除23例(48.0%);复发病例20例.结果 随访1-365个月,平均81.84个月.存活53例(77.9%);死亡15例(22.1%),其中,围手术期内死亡7例,占死亡总数的46.7%.总体5年生存率87.3%,10年生存率73.3%,中位生存时间(月)282.0±88.7.其中囊内切除者、边缘切除者和广泛切除者5年生存率,三者比较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18).手术囊内切除者复发34例(81.0%),边缘切除者复发8例(36.4%),统计学差异明显(P=0.000);总体1年无复发生存率77.4%;3年33.2%,5年24.3%.我院首次手术与非我院首次手术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比较,统计学差异明显(log-rank P=0.000).边缘切除与囊内切除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比较,统计学差异明显(log-rank P=0.000).Cox回归分析显示是否我院首次手术及不同手术边界均为预测局部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 骶骨脊索瘤外科切除,局部复发率高,生存期较长,外科切除边界是影响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首次手术对于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骶尾部肿瘤手术治疗的中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93年4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47例骶尾部肿瘤患者,其中包括脊索瘤13例,囊肿6例,骨巨细胞瘤4例,脂肪瘤3例,皮脂腺瘤3例,软骨肉瘤3例,恶性源性肿瘤3例,转移癌3例,纤维瘤2例,畸胎瘤2例,神经纤维瘤、纤维脂肪错构瘤、神经节细胞瘤、良性间叶瘤、低度恶性纤维母细胞瘤、孤立性纤维瘤、恶性神经鞘瘤各1例.术前主要临床症状:骶尾区疼痛37例,臀部及大腿麻痛33例,大小便障碍5例,双侧下肢肿胀、难以入睡1例.术前行选择性瘤血管栓塞术15例.6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41例行后路手术.良性肿瘤全部为瘤外切除,恶性肿瘤为瘤内切除.结果 术中出血量500~5000ml,平均3000ml,术前行选择性瘤血管栓塞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300ml.13例失访,余34例患者获得随访2-11年,平均随访时间6.4年.8例脊索瘤术后均反复出现局部复发,最快者为术后1个月复发,因其他脏器发生转移而死亡;4例骨巨细胞瘤3例失访,1例随访3年下肢功能、感觉活动良好,无大小便障碍.3例软骨肉瘤术后1例出现复发后死亡,2例无瘤生存;2例转移性癌和3例恶性源性肿瘤术后均死亡.全部良性肿瘤预后较好.结论 骶尾部肿瘤发病率较低,起病隐匿、症状轻微者占多数.术前行选择性瘤血管栓塞能够有效降低术中出血的风险.良性肿瘤可进行边缘完整的切除,预后良好;而单纯手术治疗对骶尾部恶性肿瘤来讲,复发率高,预后差,采用全骶骨切除或手术联合放化疗可望降低术后复发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骶骨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09年43例骶骨良性神经源性肿瘤患者.年龄21~67岁,平均36.5岁;其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病理类型:神经鞘瘤27例、神经纤维瘤16例.手术采取单纯前路、单纯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行肿瘤切除,累及骶髂关节稳定性者行髂腰固定.随访24-89个月.结果 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为出血、邻近脏器损伤、神经损伤、感染、伤口不愈合以及肿瘤的复发.结论 骶骨神经源性肿瘤临床特点明显,手术切除需根据具体分型选择手术入路,巨大肿瘤者术中出血多,术后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手术并发症类型及围手术期的关键处理措施,从而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进行手术切除的78例骶骨肿瘤患者,分析术后常见并发症的类型原因及其围手术期预防和处理措施。结果出血、神经损伤、复发转移及伤口问题是骶骨肿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组病例中,术中出血〉3000ml 11例(14.1%),神经损伤中括约肌功能障碍或性功能障碍18例(23.0%),肢体运动功能障碍3例(3.8%),肢体感觉功能障碍15例(19.0%),伤口相关并发症12例05.4%),髂腰内固定相关并发症8例(10.0%),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58个月(48—92个月),随访期间局部复发21例(26.0%),转移13例(16.7%),随访期间死亡16例。结论术中大量出血、神经损伤、伤口并发症及肿瘤复发转移是骶骨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如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骶骨肿瘤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1月至2008年11月手术治疗的83例四肢骨巨细胞瘤患者,男52例,女31例,其中胫骨近端26例,股骨远端28例,桡骨远端16例,肱骨近端7例,肱骨远端2例,股骨近端3例,足趾骨1例.于本院确诊时平均年龄30.3 (14~53)岁,Campanacci分级:I级45例,II级35例,III级3例;初发55例,复发28例,合并病理性骨折7例.Jeffer病理分级,一级35例,二级46例,三级2例.结果 8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至9年2个月,平均4年11个月.病灶刮除+液氮冷冻+骨水泥填充术45例,肿瘤复发4例;病灶刮除+液氮冷冻+自体骨植骨术35例,肿瘤复发3例;瘤段骨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2例,肿瘤复发0例;瘤段骨切除煮沸灭活后回植1例,肿瘤复发0例.病灶刮除组总复发率8.75%,瘤段切除组织复发率为0.结论 病灶刮除+液氮冷冻+骨水泥填充术、自体骨植骨术和肿瘤瘤段切除术均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距骨原发肿瘤的发病特点﹑外科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21例距骨原发肿瘤及瘤样病变,从临床、影像和病理分析距骨肿瘤特点,所有病例均进行外科治疗,术后随访按肌肉骨骼系统肿瘤协会(MSTS)标准进行功能评分.结果 21例患者中软骨母细胞瘤10例,骨巨细胞瘤7例,骨样骨瘤、动脉瘤样骨囊肿、单纯骨囊肿、骨纤维结构不良各1例.10例软骨母细胞瘤发病年龄为10~35岁,平均22岁.均行病灶刮除,1例骨水泥填充,9例植骨.9例完整随访均无复发.随访时间为15-8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功能评分均为30分.7例骨巨细胞瘤发病年龄为20~33岁,平均24岁.影像学均为溶骨性破坏,基质无钙化.4例原发病例,均行病灶刮除术.3例复发病例,2例行距骨切除跟骨胫骨融合术,1例行小腿截肢术.3例完整随访,2例为原发病例,术后10个月和32个月未复发;另1例为复发病例,随访36个月未复发,功能评分分别为29、26和24分.4例其余诊断病例,1例骨样骨瘤行局部切除植骨术,另外3例均行病灶刮除植骨术,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结论 距骨好发肿瘤为软骨母细胞瘤和骨巨细胞瘤.距骨软骨母细胞瘤特点:患者发病年龄较大,病灶内钙化提示诊断,刮除植骨术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距骨骨巨细胞瘤特点:常累及全距骨,病灶刮除有较高复发率,距骨切除可降低局部复发率,但是遗留部分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7.
A giant cell tumor occurs mainly in the proximal tibia,humerus,distal radius bone and the pelvic bone.It is rarely observed in such sites as the ribs and the temporal bone.The condition is primarily treated with surgical excision and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The effect of chemotherapy on lung metastases and locally advanced giant cell tumors has remained unknown.W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he data of six patients with rare giant cell tumors located in the head and neck patients.After an average follow-up of 42.6 months after surgery (14 to 90 months),no local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 was observed.We also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he data of five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giant cell tumors who were undergoing surgery for the primary tumor before; of three patients who had experienced multiple chemotherapy cycles,one had spontaneous regression,and one survived for long timer despite progression.The other two patients had their major metastatic lesions resected by surgery,and presented long-term survival during the follow up.In addition,this study reports one patient with locally advanced giant cell tumor of the rib,who has undergone successful surgical resection following two cycles of chemotherapy with ifosfamide and liposomal doxorubicin.Complete resection of the lesion at the head and neck is the key to relapse-free survival.The prognosis of lung metastases in patients with giant cell tumors is relatively satisfying.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s also conducive to the surgery for locally advanced lesions and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