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骶骨肿瘤骶神经切除后肛门直肠及膀胱排便功能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骶骨肿瘤手术骶神经切除后肛门直肠及膀胱排便功能.方法:对58例骶骨肿瘤手术中骶神经切除患者肛门直肠及膀胱排便功能分析.结果:58例中,23例保留双侧S1~S3神经根,86.96%和78.26%患者肛门直肠和膀胱排便功能于3个月内正常.3例保留单侧S1~S5神经根,3个月内肛门直肠及膀胱排便功能均正常.5例双侧S2~S5神经根切除,3个月内肛门直肠及膀胱排便功能均不正常.结论:保留至少一侧S1~S3神经根对患者肛门直肠及膀胱排便功能至关重要:肛门直肠及膀胱的功能恢复大多在3个月内.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骶骨良恶性肿瘤手术不同水平的骶神经根切除后肛门直肠及膀胱排便功能,探讨骶神经根损伤水平与排便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至2006年7月间142例接受骶骨肿瘤手术的患者术前及术后肛门直肠、膀胱排便功能。本组男70例,女72例。年龄8~83岁,平均44.6岁。按保留骶神经水平分:保留单侧S1-S5患者10例,保留单侧S1-S3患者20例,保留单侧S1-S2患者5例,保留双侧S1患者1例,保留双侧S2患者27例,保留双侧S3患者79例。患者的随访时间6~11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1个月。通过门诊复查及电话随访患者术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至2007年3月前的排便功能。结果至少保留一侧S3神经根的患者术后排尿及排便功能明显好于没有保留S3神经根的患者。保留单侧S3的患者一半没有排尿便困难,4/5的保留双侧S3的患者能保留正常的大小便功能。术前存在或是术后出现排便困难的患者,手术解除肿瘤对骶神经根的压迫后,肛门直肠及膀胱排便功能大多数在术后3个月时能够恢复,但是少部分患者在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后才有所恢复。结论切除单侧的骶神经根或是至少保留一侧的S3神经根对患者术后肛门直肠及膀胱排便功能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髂骨后入路高位骶骨肿瘤切除重建的方法.方法 利用经髂骨后入路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高位骶骨肿瘤3例.切除椎板,保护骶部神经,切除侵入椎管肿瘤;切取髂骨瓣向近侧掀开,借助髂骨瓣开孔直视骶骨侧块部肿瘤切除;继而,侧前方显露骶前间隙剥离,切除椎体肿瘤.骶1、2椎体植骨与髂骨瓣螺丝钉固定;最后双侧腰5椎弓根、髂骨瓣和髂骨钢板螺丝钉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3~6年,肿瘤无复发;内固定牢靠,植骨愈合良好.大小便及双下肢功能正常.结论 经髂骨后入路高位骶骨肿瘤切除重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小儿骶前肿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淼  彭谦  王晓燕  孟悛非  李子平 《癌症》2009,28(4):420-424
背景与目的:小儿骶前肿瘤有不同于成人骶前肿瘤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而CT和MRI检查对于术前了解肿瘤的位置、内部成分、周围侵犯等情况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分析小儿骶前肿瘤的CT和MRI表现,探讨CT和MRI对小儿骶前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骶前肿瘤的CT和MRI检查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骶前肿瘤中,囊性占位病变6例,病灶边界清楚,有完整包膜,病灶有多个囊腔;增强扫描囊壁强化,囊内容物无强化:病理证实均为良性病变。实性占位病变5例,肿块均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理证实均为恶性肿瘤。囊实混杂或实性成分内明显坏死囊变13例,其中7例为囊实性畸胎瘤,内可有条状钙化、软组织及脂肪密度,病理4例为良性肿瘤、3例为恶性肿瘤;5例为内胚窦瘤,呈蜂窝样强化;1例为神经母细胞瘤,肿瘤内部可见大片状坏死,肿瘤部分伸入椎管,骶骨受侵犯。肿瘤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楚者共5例,其中畸胎瘤3例,横纹肌肉瘤及内胚窦瘤各1例。侵犯骶骨者畸胎瘤、横纹肌肉瘤、神经母细胞瘤和淋巴管瘤各1例。结论:CT和MRI可清楚地显示小儿骶前间隙肿瘤的部位和范围,其中多数肿瘤可以定性。  相似文献   

5.
101例骶部肿瘤病理及临床表现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骶部肿瘤的临床表现特点以及不同病理类型骶部肿瘤的特殊临床特点。为提高骶部肿瘤的初次诊断率、降低骶部肿瘤的误诊率提供依据。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5年7月收治并进行手术切除的101例骶部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年龄47.7岁(16~71岁)。女性43例,男性58例。其中脊索瘤、骨巨细胞瘤和神经源性肿瘤占61例(60.4%)。结果大部分骶部肿瘤最初临床表现为骶尾部疼痛伴或不伴假性/真性根性放射痛,随之发生腰骶神经感觉-运动障碍;膀胱、直肠和(或)性功能障碍表现则可贯穿在病程始终。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临床表现有一定特征。结论脊索瘤、骨巨细胞瘤和神经源性肿瘤是主要的骶部肿瘤病理类型;骶部肿瘤临床表现有一定的共同特点;不同病理类型的骶部肿瘤临床表现具有一定差别,可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8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患者中,颈段5例,胸段16例,胸腰段3例,腰骶段4例;术后病理结果:神经鞘瘤16例,脊膜瘤8例,表皮样囊肿1例,转移瘤1例,畸胎瘤1例,血管外皮瘤1例;切除范围:25例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结论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良性居多,MRI是其首选诊断方法;早期确诊、术前准确的定位及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控制骶骨肿瘤手术出血方法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骶骨组成骨盆的后壁,附近有输尿管、膀胱、直肠等腹腔脏器,解剖复杂。前方有骨盆大血管及骶前静脉丛,支配盆腔内脏器括约肌和生殖功能的重要神经从骶孔内发出。骶骨肿瘤的早期症状隐匿、不典型,不易早期诊断,确诊时,瘤体往往已较大.或已侵犯骶神经丛。目前外科手术仍是骶骨肿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盆腔肿瘤手术中常见大出血的类型及临床特点、处理理念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03月,19例盆腔肿瘤患者手术大出血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盆腔肿瘤手术中大出血的经验教训,分析大出血的手术技巧.结果 本组19例患者中,术中骶前静脉丛大出血7例,术中髂内静脉出血5例,骶前静脉丛出血并髂内静脉出血6例,髂内外静脉出血1例.6例骶前静脉丛和4例髂内静脉大出血行缝扎止血;6例骶前合并髂内静脉大出血、1例骶前静脉、1例髂内静脉出血经腹会阴切口或经腹行棉垫压迫止血;1例髂内外静脉出血,髂外静脉直接给予结扎,髂内静脉给予压迫止血.19例患者中,18例术中有效止血,术中出血量为400~1500 ml,术后恢复尚可.1例术中大出血死亡,术中出血量约为4500 ml.结论 盆腔肿瘤术中大出血多为骶前静脉丛及髂内静脉出血,术者应掌握手术止血技巧,视术中情况行缝扎或压迫止血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9.
原发骶骨肿瘤手术治疗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骶骨肿瘤手术治疗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分析10年间,我院收治的29例原发骶骨肿瘤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13例。平均32.6岁。病程1年4个月~3年。低位14例,高位15例。偏位17例,中央12例。骨巨细胞瘤13例,脊索瘤8例,软骨肉瘤4例,神经纤维瘤2例,副神经节瘤和黑色素瘤各1例。单纯后入路骶骨肿瘤切除或刮除术19例,前后联合入路骶骨肿瘤切除或刮除术10例;同期行腰骶椎骨盆内固定11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死亡。术中出血平均为1800ml。14例低位肿瘤,13例术后神经功能正常,1例神经功能恢复不理想。15例高位肿瘤中,术后1例失访,12例神经功能恢复,2例神经功能异常。21例患者获得平均4年10个月的随访,5例复发,2例死亡,余14例正常。结论应根据肿瘤的位置高低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采用前入路时同时结扎髂内血管,可减少术中出血;在不影响肿瘤切除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双侧S1~2及至少一侧S3神经根,或一侧S1~3神经根,可获得较理想的神经功能恢复;高位骶骨肿瘤应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固定方式重建腰骶髂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原发骶尾部肿瘤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原发骶尾部肿瘤是指位于骶前间隙(直肠后间隙)内的肿瘤.解剖上位于骶骨前方,上缘为腹膜的盆返褶,下缘为提肛肌和尾骨肌,两侧为髂血管和输尿管[1].骶前肿瘤不论其良、恶性,均应行外科手术治疗.现将我院1987年1月~2003年5月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35例骶前肿瘤的诊断、治疗和并发症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骶骨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的结果,评价手术方法、局部复发率及并发症.方法 自1998年至2009年共收治骶骨骨巨细胞瘤患者62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33岁.累及S3以下的3例患者接受单纯后方入路整块切除,其余59例累及S3以上的患者接受低位部分肿瘤切除,高位肿瘤局部刮除手术.其中50例患者接受了术中腹主动脉临时阻断.结果 除1例术后2周死亡外,61例患者平均随访39个月.4例恶性骨巨细胞瘤患者死于肿瘤转移.在48例初次手术患者中,14例(29.2%)复发;另14例复发后就诊的患者中,再次复发6例(42.9%).7例保留单侧S3及以上神经根的患者中2例发生排尿困难;6例仅保留双侧S2及以上神经根的患者,均发生大小便功能异常.并发症包括19例(36.9%)术后伤口问题,7例脑脊液漏.结论 手术切除是骶骨骨巨细胞瘤的有效治疗方法.在进行有效控制出血的前提下进行肿瘤切刮可以获得一定的局部控制,同时最大程度的保留骶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1例巨大骶骨骨巨细胞瘤患者的多学科诊治过程.患者男性,24岁,因大便困难4个月,加重伴小便困难1周收治入院.骨盆影像学检查提示骶3以下椎体椎前巨大囊实性肿块,大小约16.1 cm×11.5 cm×15.4 cm,行病灶CT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报告示骶骨巨细胞瘤.临床分期为CampanacciⅢ期,初诊时骶骨肿瘤巨大,无法通过一期手术进行切除.经过多学科讨论后患者接受血管外科多次骶骨肿瘤血管栓塞术,在全麻下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下前后联合入路骶骨肿瘤切除内固定术,最终实现前后路的肿瘤切除.1年后开始行局部放疗,方案为设骶骨瘤区按D95包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6 MV-X线DT45 Gy/ 24 F适形放疗.放疗24次.随访至术后26个月,患者KPS评分从术前的60分提高至90分,大小便功能基本正常,双下肢活动正常,日常生活基本满意.骨肿瘤(尤其是巨大的骶骨肿瘤)的多学科诊治具有重要意义,多学科诊治团队需常态化和专业化以实现患者的最大获益.  相似文献   

13.
我国骶骨肿瘤外科治疗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开始,由北京积水潭医院多学科专家联合精心策划、不断探索获得了成功的。作者参与了北京积水潭医院骶骨肿瘤外科治疗的全部攻关活动并主持了专家组的各种术前讨论、手术和术后抢救工作。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malignant sacral tumors is difficult, and has a high rate of recurrence. OBJECTIV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wide margin of large and small malignant sacral tumors using a threadwire saw (T-saw). MATERIALS AND METHODS: We devised a flexible silver guide probe connected to a modified threadwire saw by a suture thread to perform osteotomies. We operated on 10 patients with sacral tumors using this device. The sacral excisions were performed via a posterior approach by four surgeons (two on each side) working simultaneously. RESULTS: We obtained a wide margin in all cases and no recurrence, after a mean follow-up of 4 years 2 months (range, 1 year 8 months-7 years 8 months). In one case, one nerve root on the right side was injured. CONCLUSIONS: Our new method is easier and fast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in cases in which bilateral sacral nerve root canals require sectioning, and it produces a wide tumor margin.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数字骨科三维重建技术在骶管神经纤维恶性黑色素瘤诊断治疗中的优越性。方法:将影像学技术与骨科三维重建技术相结合,对目标骨组织、软组织重建为三维图像,评估骶管内肿瘤的浸润范围,进而确定手术切除肿瘤的范围,对保留术后神经功能做出术前评估。结果:Mimics 17.0软件可分割感兴趣区域图像,重建出骶骨、髂骨、神经根及肿瘤组织,Mimics 17.0软件及3 matic软件工具可从不同视角直观显示出肿瘤组织压迫、破坏骶骨、髂骨、骶神经根。并且估算出肿瘤体积大小,骨组织丢失量。结论:用数字骨科技术术前设计数字疾病模型可以更加直观的显示骶管肿瘤破坏范围,为制定精准的临床手术方案提供数字化依据。进而才能快速、有效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尽可能避免医患矛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骶段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腰骶段脊柱结核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25~55岁,平均36.5岁.病损均位于L5S1,累及2个椎体.有神经根功能损害者8例.术前抗结核药物治疗2-3周,结核中毒症状减轻后行单纯前路病灶清除术12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3例,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7例,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10-12个月.术后随访0.6-4年,平均2.1年.结果 22例切口均I期愈合,血沉于术后2-3个月恢复到正常.有神经根功能损害者1-2个月完全恢复正常,椎间植骨者5-7个月均获骨性融合,植骨块无移位和吸收,随访期内钉棒无松动与折断,结核病灶无复发.结论腰骶段脊柱结核因其解剖结构特殊,手术难度较大,应以正规抗结核化疗为基础,根据每个患者具体的破坏程度和腰骶稳定性改变,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均能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个体化手术治疗儿童骶骨骨折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7月至 2020年4月收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骶骨骨折患儿9例,其中男6例,女3例,平均年龄10.2(3.6~15) 岁。根据 Denis 分型分为:Ⅰ区4例,Ⅱ区2例,Ⅲ区3例,受伤原因:车祸伤 4例,高处坠落伤5例。患儿均合并其它损伤:四肢骨折、骶神经损伤、腹部损伤以及休克等。术前按计划完善X线片及三维CT检查明确骨折分型,若合并有神经损伤患儿,病情稳定后进一步完善MRI检查。所有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骨折不同类型及骨折移位情况决定手术方式,手术主要方式有切开复位腰骶固定术、单侧骶髂关节固定术、外架外固定术等,根据患儿情况选择不同术式或联合术式。结果所有患儿最终均获平均 17.1(6~3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骶骨骨折患儿获得骨性愈合,无骨折再移位。合并有骶神经损伤患儿,行减压神经松解术后3~6个月骶神经功能完全康复,神经功能恢复程度依据 Gibbons 评分:1 分。其中1例患儿术后发生伤口深部感染,最终提前行内固定取出;1例发生皮肤坏死合并感染,行多次清创后保留内固定至术后骨性愈合良好。结论术前仔细评估,个性化手术治疗儿童骶骨骨折,初步临床效果良好,但需要注意局部组织条件及手术时间把控,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波原位消融术治疗单节段胸、腰、骶椎体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单节段胸、腰、骶椎体转移瘤患者制订微波原位消融治疗的术前计划,在G型臂引导全麻下行后路椎板减压、游离脊髓和神经根加以降温保护的前提下,使用微波天线对病变椎体、椎弓进行微波消融处理,刮除病变组织后使用骨水泥重建骨质缺损区。术后随访1年,复查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