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产科出血患者进行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56例产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输血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凝血功能以及治愈率的情况。结果 56例患者中有55例患者痊愈,另外有1例患者因治疗无效而死亡,治愈率高达98.2%。并且患者的凝血功能较输血前有明显的改善。结论对产科出血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并且有效的提高治疗有效率,因此对于产科出血的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产科出血并发症的原因以及使用不同成分输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本院产科发生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回顾性分析,探讨产科出血并发症的原因,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全体患者中治愈率为83.33%,治疗有效率为98.33%,死亡率为1.67%。结论临床上针对产科出血患者实施成分输血措施在抢救患者生命时起到重大的作用,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断以及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以便在治疗过程中降低死亡率。方法针对42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针对42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失血和病情变化进行治疗,通过输注10~20 u的红细胞悬液,800~3200 ml的新鲜冰冻血浆,8~20 u的冷沉淀,机采血小板治疗量,经成分输血治疗后2~4h,发现出血明显减少,与此同时每项凝血指标显著改善。在通过抢救及时的情况下,药物及血液成分使用得当的下,成功抢救了39例,死亡3例,病死率9.62%.结论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治疗过程中,通过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设专人管理输血是保证正确、及时救治关键。  相似文献   

4.
输血是妊娠、分娩和产褥期某些严重并发症常用的治疗方法。随着现代输血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发展 ,成分输血的合理应用已成为改善高危孕产妇预后 ,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就产科临床常见的妊娠期贫血、产后出血及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 DIC)的成分输血治疗作一概述。1 成分输血的特点成分输血即把血液分离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部分 ,分别输给需要的患者 ,既可充分发挥血液疗效 ,又可减少不良反应。传统观念认为全血功能最全 ,事实上在全血中加入的保存液仅保存了其中的红细胞 ,其他成分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如血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CU患者输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给予输血治疗的48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治疗的好转率及病死率。结果好转38例,死亡10例,好转率为79.17%,病死率为20.83%,好转患者的凝血机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输血治疗可以补充急危重症患者的血容量,提高携氧能力,增加血浆蛋白水平,对循环有改善作用、增进凝血功能,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输血是妊娠、分娩和产褥期某些严重并发症常用的治疗方法。随着现代输血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发展 ,成分输血的合理应用已成为改善高危孕产妇预后、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就产科临床常见的产后出血及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的成分输血治疗做一概述。1 成分输血的特点成分输血即把血液分离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3部分 ,分别输给必须输血患者所需要的血液成分 ,此方法既可充分发挥血液疗效 ,又可减少不良反应。传统观念认为 ,丢失的全血应以全血补充 ,事实上在全血中加入的保存液仅保存了其中的红细胞 ,其他成分均发生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初产妇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存活率。方法 18例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给予常规吸氧、输血的基础上,给予对症治疗,如补充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等,死胎者进行引产或剖宫产,出血不止者使用纱条子宫腔填塞,治疗结束后观察存活率。结果 2005年2月至2007年2月产科8例DIC,在给予输血、吸氧治疗后,对症治疗,其中抢救成功5例,死亡3例,成活率62.5%。2007年3月至2010年10月产科10例DIC,产妇抢救成功8例,死亡2例,成活率80.0%。结论早发现早治疗是抢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关键,肝素临床使用尤应慎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抢救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优点。方法对8个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例应用成分输血。结果应用成分输血后患者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均提高。结论在抢救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应用成分输血效果显著,降低输血反应,一血多用,节约血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对消化道出血患者成分输血的指导价值。方法 分析10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是否在血常规与凝血功能四项(TT、PT、APTT、FIB)基础上联合应用血栓弹力图指导用血,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输血前、后凝血四项及观察组输血前、后血栓弹力图各指标变化,输血后的预后情况及血制品使用情况。结果 凝血指标方面,两组输血后凝血四项比输血前有所改善,观察组输血后血栓弹力图指标比输血前有明显改善;患者预后转归方面,观察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血制品使用方面,观察组红细胞、血浆用量低于对照组,冷沉淀和血小板用量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血栓弹力图精准指导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输血治疗,能及时有效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减少不必要的出血,减少红细胞用量,有助于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从而提高护理水平,降低孕产妇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1年2012年7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出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由于产妇的内在因素导致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仍为重要原因,其次为胎盘粘连,软产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结论产科出血仍然是危胁孕产妇生命安全的首要原因。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急救、护理工作,才能降低其发病率、病死率,进而降低孕产妇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方法的选择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非手术与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分析,总结治疗经验。方法:收集1996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治疗的12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与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手术治疗组75例,病死率为13.33%,治愈率为86.66%,并发症发生率为10.67%;手术治疗组51例,手术病死率为35.29%,治愈率为64.70%,并发症发生率为43.13%。非手术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病死率、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应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治疗应辅助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才能最大程度提高生存率、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8年10月一2013年10月该院产科分娩并出现产后出血的患者65例救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出现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65例患者中,产后子宫收缩乏力44例(67.69%),胎盘因素16例(24.62%),软产道损伤3例(4.62%),凝血功能障碍2例(3.08%)。产后出血的治疗包括生命体征监测、输血补液、针对原发病治疗,以及及时寻找出血病因并做出对症处理等。经积极救治,所有患者均Jlb~,N度过危险期,无死亡病例。随访结果显示,无慢性贫血病例,有席汉综合征1例。结论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因素,而治疗除输血补液外,及时判断出血原因并做出对症治疗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血栓弹力图(TEG)与凝血指标应用于急诊创伤患者输血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集2019年1月-2021年8月在某院接受输血治疗的80例急诊创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输血治疗指导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凝血四项指标检测指导输血治疗)和观察组(TEG检测指导输血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输血前、输血24h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血制品使用量、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院内病死率。结果:输血24h,两组PT、APTT、TT均较输血前缩短,血浆FIB水平较输血前升高,且观察组PT、APTT、TT短于对照组,血浆FI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血小板及红细胞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凝血指标检测指导创伤患者输血治疗相比,TEG检测指导输血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少血制品使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和研究胰腺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我们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住院急性胰腺炎患者4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出现并发症的患者36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6.6%;治愈例数为40例,治愈率为85.1%;死亡例数为7例,病死率为14.9%。结论急性胰腺炎并发症较多,且病死率也较高,在护理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发展与精心的护理,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降低病死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血栓弹力图(TEG)指导产后出血治疗的作用,为产后出血患者的救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6月北京地坛医院和双桥医院分娩产妇发生产后出血患者46例,分为两组:行TEG检测者为TEG组(T,n=21),未行TEG检测者为对照组(C,n=25)。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产后出血时和治疗后的凝血功能指标、TEG参数以及产后并发症、不良反应、输血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和产科情况,产后出血时的APTT、PT、TT、FIB、D-Dime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依据TEG诊断治疗产后出血的凝血异常和输入血制品后,APTT、PT、TT、FIB、D-Dimer、TEG参数(R、K、α角、MA、LY30)、应用血制品用量以及治疗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TEG指导治疗产后出血可以快速改善产后出血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其血制品的用量,并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病原因、表现、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我院1998-2010年我院收治的20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产科DIC的发生原因依次为胎盘因素、宫缩乏力、重度子痫前期、妊娠合并症及羊水栓塞.表现以阴道流血为主.治疗以去除病因及成分输血补充血容量为关键.结论 加强产前宣教,...  相似文献   

17.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孕妇24h内阴道失血量超过500ml,是产科重要的并发症,也是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有研究指出[1],全球25%孕产妇死于产后出血.我国2000年死亡孕产妇中,产科出血占50%[2].了解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能为其积极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是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的有效方法.本文对我院2009年住院的产后出血患者27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相关因素致产后出血的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科出血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77例产后出血病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产后出血与高危妊娠、分娩方式、胎次、胎儿体质量有密切关系,发生原因主要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结论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加强产前、产时、产后相关因素的预防,正确处理产程可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因产后出血引起的合并症及孕产妇病死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9.
张维杰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140-141
目的总结老年烧伤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根据老年烧伤患者不同并发症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吸氧、控制液体量和速度,预防、治疗休克、感染,加强营养与护理等措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结果 128例中、重度烧伤患者治愈104例,治愈率81.3%,死亡24例,病死率18.7%。结论老年烧伤患者各脏器功能减退,烧伤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应积极防治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李丽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9):2972-2973
目的:探讨产科DIC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我院1992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3例产科DIC的治疗方法.结果:本组13例中11例输血治疗,9例应用肝素治疗,3例行全子宫切除术,11例治愈(治愈率84.62%),死亡2例(病死率15.38%),6例新生儿存活(阴道分娩2例,剖宫产4例).结论:产科DIC抢救成功的关键为识别早期症状.肝素的选择应用剂量宜大不宜小.快速补充血容量及凝血因子,充分供氧,如需切除子宫应行全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