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分析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方法某院于2013年7月开始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选取2013年2月~2013年7月、2013年7月~2013年11月、2013年11月~2014年2月三个时间段的进行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例各50例,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用药天数、预防用药品种数及合理性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某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平均用药天数显著下降,与干预前、干预初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品种的使用合理性明显提高。结论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象,规范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
袁波  李玲  黄芳  陆文杰 《中南药学》2013,(7):555-558
目的比较干预前后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进一步规范我院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7~9月(干预前)和2012年7~9月(干预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统计、分析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干预后由84.67%下降到57.30%(P〈0.01),抗菌药物费用明显减少(P〈0.01),用药合理性明显提高。结论我院为规范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采取的综合干预措施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双向干预对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实施效果.方法:抽取某院双向干预前骨科Ⅰ类切口手术病例298份,双向干预后病例289份,考察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双向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合理性在药物选择、用法用量、超权限应用抗菌药物、溶媒选择、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给药时机等方面均明显改善(P< 0.05);人均抗菌药物费用和人均预防用药时间都有明显的下降.结论:双向干预是有效和可行的,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促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部门协作模式对某院实施干预措施前、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及分析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方法:将干预措施实施前后为干预前阶段、药剂科不合理用药病历点评阶段及质控科对不合理用药病历扣罚阶段,抽取各阶段外科Ⅰ类切口手术病历,统计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及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结果:通过二个阶段的干预管理,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58.18%分别下降为不合理用药病历点评阶段的51.29%及不合理用药病历扣罚阶段34.80%,干预后用药合理性明显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P0.01);三个阶段切口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大幅度提升,医院采取多部门协作模式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措施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验证临床药师在Ⅰ类切口围手术期合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中的效果。方法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参与药物治疗4个月后,抽取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前后Ⅰ类切口手术病历200例,对比分析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通过干预,抗菌药物使用率从干预前的100%下降为74.0%。用药时机不合理由100%减少到6.0%,Ⅰ类切口抗菌药物疗程>48 h的由67.0%下降为2.0%。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明显提高。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解我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及其合理性,笔者考察了Ⅰ类切口围手术期病例,分析了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的情况并作了对比分析。临床资料取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患者出院病历184例,其中干预前组90例(2011年3~7月);干预后组94例(2012年3~7月)。按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361例Ⅰ、Ⅱ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填写《手术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对其进行预防应用的合理性评价。结果此次调查分析中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54.85%,其中Ⅰ类切口使用率为35.3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结论应利用新建立的临床药师工作站,继续加强对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的点评,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抗生素专项治理前后外科患儿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改进情况。方法目标性调查某院2013年3月至2013年8月儿外科疝气等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并与2012年同期归档病例调查的数据比较。结果干预后外科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显著下降13.5%,预防使用率下降了11.3%;Ⅰ类切口手术抗生素预防使用率由2012年的100.00%,降到9.09%;疝气手术预防使用也由100.00%预防使用下降到0.0%~28.78%,完成了Ⅰ类切口预防使用在30%以内的控制目标;预防使用天数明显缩短,干预前<1 d占0.0%~11.11%,干预后高达81.82%;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干预前住院<7 d占不到30.0%,干预后为72.72%;限制预防抗生素后,总的感染率持平,Ⅰ类切口手术切口感染率均为零。结论通过抗菌药物专项治理,外科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率明显提高,抗菌药物专项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1年7月-2012年2月我院外科出院的637例I类和Ⅱ类切口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95.45%;涉及8类21种抗菌药物,使用最多的为头孢替安;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无指征用药、药物选择及预防用药时机不合理等问题。结论: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规范化使用的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围手术期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干预研究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为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用药,实验组则增加围手术期手术抗菌药物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比对照组低,药物选择合理率、用法用量合理率、给药时机合理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切口感染率上相仿,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干预,有利于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值得普及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现状,探讨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抽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146例,对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做回顾性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达100%;适宜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占56.2%;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的占78.1%;给药时机选择不合理的占15.8%;术后继续使用疗程不合理的占38.3%;无术中用药及联合用药病例。结论:我院普通外科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中,给药时机情况较好,但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适应证、品种选择及使用疗程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医院管理部门制订相应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6—12月我院出院的319例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19例I类切口手术患者中有306例预防性应用了抗菌药物,其中241例使用了第1代头孢菌素,占78.76%;32例使用了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占10.46%;15例使用了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占4.90%。107例术前0~2h使用抗菌药物,占34.97%;185例术后用药,占60.45%。54例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使用抗菌药物,占17.65%。结论: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指征把握不严、使用率过高、种类选择不合理、超说明书用药、使用时间不当及疗程过长。今后应进一步加强I类切1:7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吕卫红  杨慧慧  杨琼璟 《中国药房》2012,(38):3575-3577
目的:评价干预前、后我院甲状腺、乳腺、疝气修补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与实施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3月(干预前)和2012年1-3月(干预后)3种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病历共360份,进行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显著下降,由干预前的98.19%下降为干预后的18.56%(P<0.01);无适应证用药患者的比例从干预前的83.73%下降到干预后的5.15%(P<0.01);用药疗程>24h的患者比例从干预前的69.88%下降到干预后的8.25%;选药起点过高或不当的患者比例从干预前的79.52%下降到干预后的6.19%,不合理用药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我院采取的干预措施有效,能促进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但还存在疝气修补术补片植入病例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过高和给药时机不合理的情况,需要结合有关规定进行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某科室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动态监测和干预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0-2011年我院某科室各季度共240份I类切口手术病历,对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回顾性调查和评价。结果:某科室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持续改善,用药率、用药品种和术后用药时间等指标明显改善。结论:经多部门联合干预,某科室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合理性大幅提高,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卵巢囊肿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妇科卵巢囊肿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6月某院卵巢Ⅰ类手术切口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74例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无感染病例发生;抗菌药物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硝基类、二代头孢、青霉素类;预防性抗菌药物二联使用率为81.03%;预防性用药多在术前>2 h和术后使用;术后持续用药时间>48 h的患者占82.76%;手术持续时间<2 h术后仍用药的患者占87.93%。结论:某院妇科卵巢Ⅰ类手术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妇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用药指征控制不严;用药品种掌握不合理;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联用现象频繁;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时机选择不当;手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时间过长;手术时间较短患者术后不宜给药;应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卵巢Ⅰ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院外科系统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其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1月——2012年4月某院1073例外科系统I类切1:7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参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茵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茵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2011年月平均术前、术后均未预防性应用抗茵药物比例为7.56%,月平均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比例为92.46%;月平均术后用药时间为3.93d,月平均术前0.5~2h内给药率为94.23%;月平均24h内停药率为12.36%,月平均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为55.03%。2012年1—14月的月平均术前、术后均未预防性应用抗茵药物比例为55.71%,月平均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比例为44.28%;月平均术后用药时间为2.68d,月平均术前0.5~2h内给药率为75.22%;月平均24h内停药率为36.88%,月平均不合理使用抗茵药物比例为24.17%。结论:某院还未达到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比例不得超过30%这一指标,应加强合理用药水平,降低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提高24h内停用抗菌药物比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某院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2年7月~2013年6月某院316例肿瘤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指南等相关标准,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63.0%,Ⅱ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92.4%;其中使用频度最高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用药疗程24~48h(感染率536%),3~7d(感染率4.69%),〉7d(感染率19.57%),用药疗程一周以内术后的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一周以后感染率显著高于一周内(P〈0.05)。主要存在的问题有:预防用药指征把握不严、药物选择不当、用药时机不对、术后用药时间较长、用法用量不合理等。结论某院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抗茵药物预防应用仍存在不合理现象,需制定完善的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管理措施,确保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妇产科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比较不同使用方式的预防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3—12月妇产科二病区符合条件的Ⅱ类切口手术1 051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3—12月妇产科一病区符合条件的Ⅱ类切口手术1 014例作为观察组,对2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对比分析,妇产科Ⅱ类切口手术长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与恰当的短期预防效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妇产科手术存在术后预防性用药持续时间过长的问题。妇产科Ⅱ类切口手术术前0.5~2 h给药或结扎脐带后立即给药,术后48 h内停药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19.
周述香  曾玲  程钢 《中国药师》2010,13(10):1489-1490
目的了解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现状,评价其合理性。方法:抽取某院2009年7~9月出院的3种单病种(甲状腺次全切术、乳腺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Ⅰ类切口手术病历共165份,并对手术前后使用抗茵药的情况用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某医院抗菌药使用共21种,以档次高、价格责最常见,存在术后预防用抗菌药普遍,术前用药时间过早,术后用药时间过长、广谱抗茵药选用频率过高等不规范现象。结论: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患者不合理预防应用抗茵药物现象普遍存在,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20.
刘洪涛  苏静  韩正学 《中国药房》2011,(46):4346-4349
目的:评价我院口腔颌面外科实施干预措施对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口腔颌面外科实施干预措施前(2008年6-12月,干预前)、后(2010年6月-2011年6月,干预后)出院患者的病历各370份进行对照研究,对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较之干预前,干预后Ⅰ、Ⅱ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明显提高,术前用药时机合理率达67.6%,术后平均用药时间由干预前的5.13d缩短至3.48d,干预前存在的主要不合理用药现象得到抑制。结论:我院采取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干预措施明显提高了合理用药水平,体现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对存在的抗菌药物应用比例偏高、疗程较长等问题,需继续加强督导和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