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初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会阴的侧切以及自然裂伤给产妇盆底的功能影响进行对比。方法:回顾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经阴道分娩的500例初产妇病例。依据临床情况分为会阴侧切组和自然裂伤组,对两组患者的盆底功能进行对比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第二产程时间、排尿以及盆底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伤口的疼痛和性生活的障碍上差异显著,P<0.05。结论:初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可行会阴侧切减少患者会阴出现严重性的裂伤,但对患者盆底的肌肉和神经功能伤害大,会造成患者产后伤口的疼痛和性生活的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临床常规会阴侧切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分娩的孕妇202例,孕妇根据阴道分娩后是否采用侧切手术,分为侧切组和非侧切组,每组101例.侧切组孕妇全部于阴道分娩时给予会阴侧切术,而非侧切组孕妇自然分娩.观察2组孕妇产后2个月内压力性尿失禁(SUI)和盆腔脏器脱垂(POP)的发生情况,盆底肌力,盆底结构及盆底神经反射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侧切组孕妇产后出现SUI的发生率为15骀.84%明显高于非侧切组的6.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孕妇产后均出现POP现象,但均在Ⅱ度以内,未出现Ⅱ度以上脏器脱垂情况,且2组孕妇的Ⅰ度和Ⅱ度脏器脱垂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切组孕妇产后盆底肌力Ⅰ类肌力的异常发生率为84.16%较非侧切组的为68.3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孕妇产后Ⅱ类肌力的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侧切组孕妇阴道动态压力的异常发生率80.20%,高于非侧切组孕妇的发生率60.40%(P<0.05),侧切组孕妇产后阴道开口宽度略低于非侧切组孕妇(P<0.05);但2组孕妇产后会阴体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侧切组孕妇中心腱移动度长于非侧切组孕妇(P<0.05),侧切组孕妇产后会阴疼痛感的发生率,外阴神经反射减弱的发生率及肛周反射减弱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侧切组孕妇(P<0.05).结论 常规会阴侧切会增加孕妇产后SUI的发生情况,且对盆底肌、盆底神经反射及会阴体中心腱移动度有影响,不利于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会阴侧切对生产困难征象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1日~6月1日间我院接收的具有生产困难征象的初产妇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产妇意愿分为:A(自然分娩)、B(常规会阴侧切)两组,观察两组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异常率和产前产后相关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 B组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各项指标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初产妇生产后血清IL-1、IL-6、IL-8、IL-10和TNF-α表达量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初产妇产后血清IL-1、IL-6、IL-8和TNF-α的表达量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会阴侧切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初产妇的会阴盆底功能的损伤,同时降低相关促炎因子的表达,值得针对生产不顺的产妇采用。 相似文献
4.
5.
初产妇分娩中会阴侧切与自然裂伤对产妇盆底功能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凤婵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4):485-487
目的 分析比较初产妇分娩中会阴侧切与自然裂伤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04例初产妇,根据临床情况将两组产妇分为会阴侧切组(52例)和自然裂伤组(52例),产后42 d返院评估产妇排尿困难、压力性尿失禁、性生活障碍、会阴伤口疼痛、盆底肌力、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排尿困难、压力性尿失禁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生活障碍和会阴伤口疼痛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2 d,会阴侧切组肌力正常率为84.61%(44/52),自然裂伤组盆底肌力正常率为63.46%(33/52),会阴侧切组明显低于自然裂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会阴侧切组盆底肌力正常率为51.92%(27/52),自然裂伤组为59.61%(31/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侧切组IQOL评分为(78.2±15.3),SLQQ评分为(86.4±16.5),自然裂伤组IQOL评分为(81.5±14.2),SLQQ评分为(89.0±12.1),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侧切组产妇测试时肌电位为(2.74±3.51)μV,自然裂伤组产妇测试时肌电位为(2.91±3.62) μV,会阴侧切0、Ⅰ、Ⅱ、Ⅲ级肌力产妇为22、12、3和1例,自然裂伤组0、Ⅰ、Ⅱ、Ⅲ级肌力产妇为24、14、4和1例,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产妇分娩中实施会阴侧切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患者出现更为严重的会阴裂伤,但会阴侧切口对盆底功能影响较大,产后极易出现性生活障碍和会阴伤口疼痛,因避免常规性会阴切口,掌握会阴切开指征,做好术前充分评估,从而保护盆底肌功能. 相似文献
6.
会阴侧切缝合术是产科正常分娩中为使母亲和胎儿的损伤减小到最低限度的一种保护性措施。手术者的操作技能对会阴伤口修复成功至关重要 ,而缝合方法和手术材料的选择对会阴伤口愈合情况的影响却不容忽视。因会阴伤口愈合不良会影响产妇产后的舒适和生活质量。所以 ,将我院采用的两种缝合方法讨论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 :选自我科1999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住院经阴道分娩行会阴切开缝合术248例。其中1999年1月~1999年12月117例常规会阴缝合术为对照组 ,2000年1月~2000年12月131例改…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产妇行小切口会阴侧切术后其会阴部疼痛和产后泌乳量情况的影响。方法:收集阴道分娩的正常生育的产妇200例,经过检查以后发现都是单胎、足月、头位,完全符合会阴切开术指征,将这些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100例采用45。长度4~5cm会阴左侧切开术,观察产妇产后会阴部疼痛、伤口甲级愈合率、产后泌乳量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会阴部疼痛、伤口甲级愈合率、产后泌乳量,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切口会阴侧切术切口小、对产妇身心创伤小,易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全身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会阴侧切术切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身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正常分娩会阴侧切术切口的影响.方法将我站2005年至2007年术前无感染征象正常分娩行会阴侧切术300例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各对照组150例;对照组常规会阴切开及缝合,治疗组手术当日加用抗生素.比较两组会阴术后切口感染,切口愈合情况,术后住院日.结果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3%,两组会阴术后切口感染,切口愈合情况,术后住院日差异不显著。结论正常分娩产妇会阴侧切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切口疗效不显著,关键是良好的手术技术及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正常分娩会阴侧切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可行性。方法:选取阴道自然分娩的会阴侧切术产妇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常规侧切、缝合、消毒及护理,观察组手术当日加用抗生素。比较两组会阴术后切口肿胀、切口愈合、疼痛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产妇会阴切口肿胀、愈合、疼痛情况、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无差异。结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能减少切口感染、提高愈合率、减轻会阴疼痛、缩短住院时间等,因此,应该采取相应综合性措施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1.
12.
会阴切开缝合术为产科常用手术之一,常用于阴道分娩手术动产过程中,目的是避免会阴严重裂伤和缩短第二产程。会阴切开分直切和侧切两种方式,临床上常用侧切式。根据会阴伤口情况选择缝合方式,掌握缝合技巧,才能使伤口愈合满意。1资料来源和方法从1986年1月至1999年6月,笔者将操作的会阴侧切缝合术作了记录统计,共计356例。2结果356例受术者中,采用皮肤间断缝合方式的271例,采用“S”型全层缝合方式的50例,采用皮内包埋缝合方式的35例。其中间断缝合1例感染,“S”型缝合1例因3天拆线术口部分裂开,其余均愈合良好。3讨论随着第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会阴弹性护理配合改良会阴侧切术对初产妇疼痛及分娩的影响.方法 于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初产妇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行改良会阴侧切术(25°~30°)+孕期会阴弹性护理,对照组行传统会阴切开术(45°).结果 观察组初产妇术后疼痛程度( Ⅰ级70%、Ⅱ级24%、Ⅲ级4%、Ⅳ级2%)明显轻于对照组(Ⅰ级21%、Ⅱ级19%、Ⅲ级50%、Ⅳ级10%),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会阴伤口 Ⅰ期、Ⅱ期愈合率(97%、3%)高于对照组(91%、8%),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体重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2874.46±313.44)g,0%]与对照组[(3235.15±311.03)g,4%]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会阴弹性护理配合改良会阴侧切术不仅可以增加肌肉组织的柔韧性和弹性,而且损伤小、缝合快、产妇痛苦减轻、会阴及盆底组织严重裂伤减少,提出会阴弹性护理配合改良会阴侧切术应用于临床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会阴侧切缝合术为产科常用手术之一。目的是为了避免严重会阴裂伤 ,克服分娩阻滞 ,缩短第二产程 ,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等。但会阴侧切缝合术在缝合技术、缝线选择、消毒、护理等不当时 ,都会引起会阴伤口感染 ,裂开 ,给病人增加痛苦 ,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我院自 1998年 6月以来采有“1— 0”或“2— 0”号微乔线缝合伤口 ,皮内连续缝合 ,术后不必拆线 ,经临床观察 ,获得良好效果。临床资料选择 10 0例 (1998年— 1999年 )经阴道分娩符合会阴侧切术适应症的产妇 ,随机分为两组 :A组 5 0例 ,B组 5 0例 ,其中年龄最大 34岁 ,最小 2 0岁 ,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方法:筛选2016年1月~2017年12月某院妇产科收治的366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行会阴侧切术分为A组(未行会阴侧切360例)和B组(行会阴侧切6例),对比分析两组产妇在会阴侧切例数、会阴侧切率、切口感染率、中度裂伤情况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除却两组产妇中度裂伤无明显差异(P0.05),A组产妇在伤口愈合不良方面优于B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A组新生儿窒息率为1.38%,B组新生儿窒息率为16.66%,经统计学对比分析有意义(P0.05)。结论: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能够有效降低会阴感染率和新生儿的窒息率,但对会阴中度裂伤基本无影响,临床中可通过提高接生和助产技术水平,减少会阴侧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会阴侧切术与会阴正中切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会阴切开术的最佳方法.方法 观察我院自然分娩的初产妇220例,其中会阴侧切110例为对照组,会阴正中切110例为观察组,两组均采用"00"、"000"爱惜康快薇荞缝合.结果 观察组在缝合时间上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伤口感染裂开3例,观察组无感染裂开.结论 会阴正中切开术具有创面小,出血少,产妇痛苦小,感染率低,产后康复质量高.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初产妇会阴侧切分娩后尿潴留的护理干预方法及其积极影响。方法选取88例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本科行会阴侧切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产科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产后护理干预,分析比较对两组初产妇产后尿潴留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产后尿潴留及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初产妇会阴侧切分娩后尿潴留的原因,在产前产后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初产妇产后尿潴留尿路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20.
会阴切开术包括会阴后斜切开术,会阴正中切开术2种。手术后可能发生会阴切口感染、肿胀、疼痛及裂开等情况。严重时可能会发生尿、粪生殖道瘘。临床上采用应用抗生素来预防会阴侧切术口的感染[1]。本篇文章对抗生素是否有利于会阴切口的愈合进行了观察和研究。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3月我院住院正常分娩的产前无感染征象行会阴侧切术的120例产妇,年龄(20~33)岁,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