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0例出血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5年来收住的962例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脑梗死后出血与大面积梗死、合并房颤、高血压、既往中风病史、年龄、高血糖有关,而与患者的性别、病前是否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口服抗凝剂,病后是否使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等无关。结论对大面积梗死、合并房颤、高血压、高血糖的病人宜密切动态观察,注意梗死后出血的可能,及时复查头颅CT/MRI以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张建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569-570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对我院近年收治的共47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7例患者均经过颅脑CT或MRI检查最后确诊为出血性脑梗死,经过相应治疗后基本本痊愈9例,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死亡2例。结论对于出血性脑梗死,早诊断早治疗尤其关键,一旦脑梗死发生出血转化,将对患者预后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8例均于发病后以CT证实为出血性脑梗死,中心型24例,边缘型21例,混合型3例,本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基本治愈24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7.5%.结论 脑梗死后第1~2周是出血性脑梗死高发时间段,在此期间要及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头颅CT或者MRI复查,及时诊治,多数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大剂量尿激酶超早期(发病6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3例,于溶栓前及溶栓后2h、24h、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观察脑内及其他系统有无出血并发症。结果溶栓后2h瘫痪肢体肌力提高3级4例,2级8例,1级7例,无变化4例,其中4例24h内临床症状反复;1个月时,发病4h内溶栓组与4h~6h内溶栓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ESS)升高更明显,前者(P<0.01),后者(P<0.05),本组有1例大面积脑梗死溶栓后出现非症状性出血性脑便死,3例于溶栓结束后出现轻微齿龈出血,无1例死亡。结论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其疗效较肯定,溶栓开始时间越早,疗效越好,在严格掌握适应症情况下,应用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出血性脑梗死的头CT、MRI诊断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36例老年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头颅CT与MRI检查,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36例患者通过血管造影病理检查分为急性期患者10例、亚急性期患者18例、慢性期患者8例。通过头颅CT检查有32例患者确诊,2例误诊;MRI检查30例患者确诊,1例误诊。MRI检出率稍高于头颅CT,但是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其中4例患者治愈、28例患者好转、2例患者昏迷、另外2例患者死亡。结论老年性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头颅CT和MRI检查均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两种方法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大剂量尿激酶超早期(发病6 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3例,于溶栓前及溶栓后2 h、24 h、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观察脑内及其他系统有无出血并发症.结果 溶栓后2 h瘫痪肢体肌力提高3级4例,2级8例,1级7例,无变化4例,其中4例24 h内临床症状反复出现;1个月时,发病4 h内溶栓组与4~6 h内溶栓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ESS)升高更明显(前者P<0.01,后者P<0.05).本组有1例大面积脑梗死溶栓后出现非症状性出血性脑便死,3例于溶栓结束后出现轻微齿龈出血,无1例死亡.结论 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其疗效较肯定,溶栓开始时间越早,疗效越好,在严格掌握适应证情况下,应用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与发病机理,MRI与CT敏感性的比较.方法总结分析临床312例脑梗死患者中36例出血性梗死的影像学改变,临床表现和诊治结果.结果见36例梗死后出血,占同期脑梗死的11.21%,其中大面积脑梗死22例,占61.11%,心源性梗死7例,占19.44%,小脑梗死6例,占16.67%,死亡1例,占2.8%,既往有脑梗死史者6例,占16.67%,MRI发现少量梗死后出血的敏感性比CT高.给予适当的脱水、脑保护剂治疗,神经功能均有改善.结论大面积脑梗死、心源性脑梗死及小脑梗死易发生梗死后出血,小脑出血性梗死应积极脱水治疗,以防脑疝.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出血性转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76例脑梗死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对临床治疗中的相关因素的水平进行分析,经单因素分析后整理出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性转化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与未发生出血性转化的患者比较,发生出血性转化的患者年龄、溶栓前血糖水平、溶栓后6 h和12 h的舒张压和收缩压等均较大,大面积梗死、发病到溶栓时间〉3 h、有早期CT缺血改变的患者所占比例高(P〈0.05)。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发病到溶栓时间〉3 h、早期CT缺血改变是发生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性转化的比例较高,临床治疗中应特别注意高龄、发病到溶栓时间〉3 h、早期CT缺血改变的患者,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23例大面积皮质出血性脑梗死(HI),均为我院1993年3月至1997年2月住院病人。现将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及治疗转归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23例HI患者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43~74岁,平均57.1岁。具高血压史4例,伴风心病房颤2例,冠心病房颤4例,糖尿病史2例。  相似文献   

10.
常规内科治疗是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但对大面积脑梗死,尤其是伴有恶性颅内高压时内科治疗常致失败.我科行去骨瓣减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科于1996年3月至2006年11月间收治大面积脑梗死54例,男31例,女23例;年龄31~72岁,平均55.3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8例,有冠心病史5例,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病史7例,颅脑损伤史5例,动脉瘤栓塞治疗后2例.所有病例均经CT或MRI检查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临床特点、病因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20例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性转化多发生于起病3 d到2周,与大面积梗死、合并冠心病、心房纤颤、糖尿病、高血压等有关。本组120例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经治疗后107例预后良好,9例预后较差,4例因同时并发心衰、肾衰等死亡。结论脑梗死后发生出血性转化并非都会使病情加重,早期无症状性出血性转化为脑梗死血管再通的一种表现,优于阻塞动脉血管未通者,远期预后良好。症状性出血性转化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刘敏 《中国实用医药》2013,(16):202-203
目的评价超早期脑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6h内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58例,应用国产尿激酶100~150万单位+生理盐水100ml持续30min静脉滴注,之后给予脱水减轻脑水肿、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治疗,溶栓治疗24h后头颅CT如无出血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治疗,观察溶栓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 58例患者中基本痊愈18例,显著进步21例,进步15例,无变化3例,恶化1例。结论在严格掌握溶栓适应证基础上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正>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简称HI)是指梗死后梗死部位继发出血,临床比较常见,以前临床上用病理学理论诊断,最近随着MRI和CT的普遍应用,临床诊断HI成功率得到了很大提高。尤其今年来溶栓,抗凝药物的普遍应用,HI引起了广泛关注.我院近3年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684例,经CT或MRI确诊为HI 52例(7.6%),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因素及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66例出血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性脑梗死发生时间越早,症状越重,病死率高;66例患者中,基本痊愈9例,显著进步35例,进步19例,死亡3例。结论对大面积梗死、合并高血压、房颤、糖尿病的患者宜密切动态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梗死后出血可能,及时复查头颅影像以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出血性脑梗死的头CT、MRI的临床分析。方法对娄底市中心医院25例经CT、MR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结果出血性脑梗死CT表现为在原有低密度灶内出现点状、斑片状或条索状混杂密度,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病灶周围可能有水肿,发病24h内可为阴性或仅为早期改变。MRI见大片脑梗死内散在斑片状混杂信号,T1常可见小片状高信号灶,T2多表现为等或高信号灶。结论 MRI对斑点状出血的高显率和对亚急性出血的显示,使MRI对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率更优于CT、MRI均为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可靠手段。现将娄底市中心医院收集经头颅CT、MRI证实的25例的影像学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与分析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通过CT、MRI对58例确诊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的预后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出血性脑梗死并不罕见,占同期收住卒中病人总人数的8%,通过正确的诊断及中性治疗,58例患者中4例在一周内死亡,余54例患者均有一定程度好转。结论本病应临床症状、体征与头颅CT、MRI相互结合,进行诊断及治疗,以降颅压、降血压、保护脑细胞等中性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出血性脑梗死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脑梗死患者279例,其中出血性脑梗死患者43例。分析43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出血部位、出血时间、合并疾病以及颅脑CT表现等。本组所有患者一经诊断为出血性脑梗死立即调整治疗方案,脱水降低颅内压、自由基清除剂、脑细胞保护剂等治疗,同时控制血压、血糖,预防和治疗感染等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基本治愈22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8.3%。结论脑梗死后第1~2周是出血性脑梗死高发时间段,在此期间要及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头颅CT或者MRI复查,以便早诊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用尿激酶对大面积脑梗死进行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共11例,使用尿激酶100万U静脉滴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体征、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经颅超声多普勒(TCD)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一侧偏瘫肌力0级者7例,Ⅰ级1例,Ⅱ级3例;治疗后24 h内肌力改善2级以上有9例,1周内能行走半自理8例,1例3周能行走.治疗前MRA发现11例患者均有一侧颈动脉或大脑中动脉M1或M2段血管闭塞;TCD发现9例患者一侧大脑中动脉血流缓慢,2例无血流;治疗后复查MRA及TCD有9例复流.患者中有4例梗死灶内有出血.结论:大面积脑梗死超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能在不可逆损害发生之前及早再通闭塞的血管,从而有效地降低死亡率和残疾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出血性脑梗死CT、MRI的临床表现并总结其发病机制,加强对其临床及影像的认识。方法资料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50例,对其临床与CT、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者入院时的头部常规CT检查未发现出血灶。其中,35例患者在入院后病情开始加重,行CT或者MRI复查后发现有出血性改变,其余患者行常规CT或MRI复查也发现出血性改变。其中,血肿型为13例(26.0%),非血肿型为37例(74.0%),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4.0%。结论 CT或MRI检查能有效提高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率,促进医护人员及时进行二级预防和治疗,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溶栓后发生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因素.方法:1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静脉溶栓组(n=97)和常规治疗组(n=93),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7 d NIHSS评分.静脉溶栓组患者根据有无出血分为出血性转化亚组(n=33)和无出血性转化亚组(n=64),比较年龄、性别、溶栓前血压、NHISS评分、血糖、溶栓时间、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卒中病史、房颤病史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24 h、7 d静脉溶栓组NHISS评分明显低于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溶栓前血糖、溶栓前NHISS评分、既往房颤病史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发病6 h内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溶栓前血糖较高、NIHSS评分较高、既往房颤病史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