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先平  方华  陈林红 《海峡药学》2012,24(6):168-169
目的评价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对四肢骨科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骨科四肢手术90例,随机分为A、B、C 3组。A组于手术开始前静注酮咯酸氨丁三醇30mg,B组于术毕缝皮时静注酮咯酸氨丁三醇30mg,C组术前静注等量生理盐水。3组患者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观察患者术后4、8、12、24、48h内的疼痛评分,术毕至术后4h,术后4h至24h患者PCIA泵按压次数及术后24h芬太尼用量,观察患者嗜睡、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术后VAS评分,T1~T3时,A组显著低于B组、C组,T1~T2时B组显著低于C组(P<0.05);术毕~术后4h、术后4h~24h PCIA按压次数、术后24h芬太尼用量A、B组均显著低于C组(P<0.05);术毕~术后4h A组PCIA泵按压次数显著少于B组(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配合PCIA用于四肢骨科手术,镇痛效果确切,显著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超前静脉辅助滴注镇痛药物酮咯酸氨丁三醇,观察老年受术者镇痛效果是否优于阿片类单独用药。方法选择我院2011至2013年60例70~79岁的股骨颈骨折并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采取随机双盲的方法分为A、B、C、D4个组,在手术开始后1 h四组分别静脉滴注生理盐水,0.15、0.2、0.25 mg/kg酮咯酸氨丁三醇,给药最大剂量不超过15 mg。手术结束缝皮时从硬膜外注射1 mg吗啡+3 mL 1%利多卡因术后镇痛,观察入手术室时及给药(酮咯酸氨丁三醇)后2、4、8、12、24 h患者VAS评分,BCS评分。结果从VAS和BCS评分可以看出,C、D组在4、8、12、24 h时镇痛效果明显好于其他两组(P<0.05),而C组、D组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吗啡对老年受术者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吗啡;酮咯酸氨丁三醇与吗啡联合使用存在量效关系,实验观察以0.2 mg/kg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硬膜外1 mg吗啡为适宜剂量;多模式镇痛联合超前镇痛在老年受术者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酮咯酸氨丁三醇与芬太尼用于剖腹产患者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行择期剖腹产产妇200例随机分为酮咯酸氨丁三醇组与芬太尼组,比较2组术后2、4、8、12、24、48h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酮咯酸氨丁三醇组术后静息状态下2,4h以及活动状态下2、4h及8h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高于芬太尼组(P〈0.05),镇痛效果弱于芬太尼组(P〈0.05),但是2组都能够达到比较满意的镇痛效果,尼松组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剖腹产患者术后PCIA可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地佐辛用于胸部创伤患者的早期镇痛效果。方法选择90例胸部创伤患者,完全随机分为3组:地佐辛组、盐酸哌替啶组和酮咯酸氨丁三醇组,分别肌内注射地佐辛10mg、盐酸哌替啶50mg、酮咯酸氨丁三醇60mg,1次/8h。观测3组治疗6、12、24h后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PaO2及PaCO2值以及用药后2、4、8、12、24h各组VAS评分、BCS评分和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6、12、24h血压、心率和PaO2、PaCO2地佐辛组和盐酸哌替啶组与酮咯酸氨丁三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组与盐酸哌替啶组患者在用药后2、4、8、12、24h各时间点的VAS评分低于酮洛酸氨丁三醇组,BCS评分高于酮咯酸氨丁三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盐酸哌替啶组、酮咯酸氨丁三醇组[13.0%(4/30)比43.0%(12/30)、27.0%(8/30)](P〈0.05)。结论地佐辛在胸部创伤早期镇痛中的效果与盐酸哌替啶相当,优于酮咯酸氨丁三醇,但较盐酸哌替啶和酮咯酸氨丁三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其镇痛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患者75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盐酸羟考酮组( O组),盐酸羟考酮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组( OT组),酮咯酸氨丁三醇组(T组)。术后镇痛泵配方为O组羟考酮1 mg/kg +托烷司琼5 mg;OT组羟考酮0.5 mg/kg+酮咯酸氨丁三醇1.5 mg/kg+托烷司琼5 mg;T组酮咯酸氨丁三醇3 mg/kg+托烷司琼5 mg,三组均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观察术后6、12、24、48 h的切口痛VAS评分、宫缩痛评分及BCS评分;记录麻醉前、术后12、24、36 h血清P物质( SP )浓度;记录术后48 h内的不良反应,术后12、36 h的缩宫素使用量和子宫底高度。结果与T组比较,术后6、12、24 h O组和OT组的切口痛VAS评分和宫缩痛评分明显降低、BCS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12、24、36 h O组和OT组SP浓度明显降低(P<0.05),O组和OT组胃绞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术前比较,三组患者术后12、24、36 h的SP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镇痛效果好,不影响子宫复旧,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祝平  李黎 《江苏医药》2012,38(15):1836-1837
目的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的超前镇痛效果。方法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骨科下肢手术患者50例均分为2组。A组在手术切皮前5min静注酮咯酸氨丁三醇30mg;B组静注同等剂量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对照。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评估术后4、8、12、24及48h的疼痛评分,记录术后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VAS>5分时辅助使消炎痛栓应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后4、8、12、24及48hVAS疼痛评分均低于B组(P<0.05)。A组术后PCA泵按压次数要明显少于对照(P<0.05)。B组有5例使用消炎痛栓,A组无使用消炎痛栓病例。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术前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有良好超前镇痛作用,能减少辅助镇痛药用量,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谢锋 《江苏医药》2012,38(12):1454-1455
目的 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的超前镇痛效果.方法 择期下肢手术患者45例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术前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0.5 mg/kg;B组术前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1mg/kg;C组术前给予生理盐水作为对照.三组术后均行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记录术后VAS疼痛评分、感觉疼痛时间、PCEA用药量和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间PCEA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组比较,A、B组术后疼痛开始时间明显延迟,PCEA用量减少(P<0.05),不良反应减少.结论 术前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具有超前镇痛作用,能降低术后患者对PCEA镇痛药的需要量,从而减少吗啡PCEA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马英  陈新玲 《贵州医药》2023,(3):401-402
目的 探究舒芬太尼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血清致痛物质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舒芬太尼治疗,联合组患者予以舒芬太尼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量表评分(Ramsay)、血清5-羟色胺(5-HT)与P物质。结果 镇痛8 h、12 h、24 h后两组VAS评分与Ramsay评分均显著低于镇痛前(P<0.05),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痛8 h、12 h、24 h后两组5-HT、P物质水平均显著高于镇痛前(P<0.05),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于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镇痛效果良好,能改善患者炎症水平与机体内血清致痛物质释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肛瘘术后镇痛对患者不同状态疼痛评分、PCA按压次数、BC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进行择期肛瘘切除术的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曲马多组和酮咯酸氨丁三醇组,每组40例.2组均在术毕患者清醒后采用自控镇痛泵,曲马多组泵内应用曲马多15 mg/kg,酮咯酸氨丁三醇组泵内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4 mg/kg,均采用100 ml 0.9%氯化钠溶液进行稀释,泵注速度2.0 ml/h,单次追加量为0.5 ml,锁定时间15 min.观察启动PCIA泵即刻(T0)、1 h(T1)、4 h(T2)、8 h(T3)、12(T4)、24 h(T5)、36 h(T6)、48 h(T7)患者在静息状态、活动状态(变换体位、躯体活动等)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观察患者4、8、12、24、48 h的BCS评分.观察术后患者按压自控镇痛泵的次数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曲马多组静息状态下T0 VAS评分高于T3~T7,T1高于T3~T6,T2高于T3~T7,T5低于T6、T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状态时T3~T7 VAS评分低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酮咯酸氨丁三醇组静息状态下T0 VAS评分高于T2~T7,T1时高于T3~T7,T2高于T3~T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状态下T0高于T1,T3~T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酮咯酸氨丁三醇组活动状态下T3~T5 VAS评分低于曲马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马多组48 h BCS评分显著高于4、8、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酮咯酸氨丁三醇组不同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酮咯酸氨丁三醇组4、8、12 h BCS评分显著高于曲马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48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酮咯酸氨丁三醇组PCA按压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曲马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肛瘘患者术后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尤其对活动状态的镇痛效果较为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肛瘘患者术后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镇痛对疼痛、生命体征和Ramsay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4月进行择期肛瘘切除术的患者80例,根据镇痛方法分为曲马多组和酮咯酸氨丁三醇组,每组40例.两组均在术毕患者清醒后采用自控镇痛泵,曲马多组泵内应用曲马多,酮咯酸氨丁三醇组泵内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根据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观察启动自控镇痛泵即刻(T0)、1 h(T1)、4 h(T2)、8 h(T3)、12(T4)、24 h(T5)、36 h(T6)、48 h(T7)疼痛强度、疼痛强度差、疼痛缓解度的变化;观察患者自控镇痛后6、12、24、36 h脉搏氧饱和度、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变化及T1~T7时Ramsay评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中和重度疼痛患者T1~T7时VAS评分均低于T0(P<0.05).两组重度疼痛患者T1~T7时VAS评分、疼痛强度差和疼痛缓解度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酮咯酸氨丁三醇组重度疼痛患者VAS评分高于曲马多组(P<0.05).两组自控镇痛后36 h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高于6 h(P<0.05).两组T6和T7时Ramsay评分均低于T1~T5(P<0.05),酮咯酸氨丁三醇组T7时Ramsay评分低于曲马多组(P<0.05).结论 肛瘘患者术后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对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氧饱和度无显著影响,有利于患者恢复和配合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胆囊切除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 80例胆囊切除患者术后PCIA均使用舒芬太尼,研究组另加酮咯酸氨丁三醇,比较两组PCIA后各时段的VAS评分及镇痛满意度。结果研究组PCIA后各时段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CIA后48 h的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囊切除患者术后PCIA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舒芬太尼镇痛效果更好,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复合喷他佐辛(在麻醉诱导前5 min给药)在外科全身麻醉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90例外科全身麻醉术后镇痛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复合喷他佐辛(在气管拔管前5 min给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复合喷他佐辛(在麻醉诱导前5 min给药)。比较两组外科全身麻醉术后镇痛效果;术后自控镇痛泵按压的次数、术后2 h的疼痛程度、术后4 h的疼痛程度、术后8 h的疼痛程度、术后12 h的疼痛程度;术后2 h的镇静评分、术后4 h的镇静评分、术后8 h的镇静评分、术后12 h的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外科全身麻醉术后镇痛效果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自控镇痛泵按压的次数、术后2 h的疼痛程度、术后4 h的疼痛程度、术后8 h的疼痛程度、术后12 h的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2 h的镇静评分、术后4 h的镇静评分、术后8 h的镇静评分、术后12 h的镇静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复合喷他佐辛(在麻醉诱导前5 min给药)外科全身麻醉术后镇痛的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和发挥镇静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减少自控镇痛泵按压的次数,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盐酸氢吗啡酮伍用酮咯酸氨丁三醇在老年患者术后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中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0例老年胆石症患者分为盐酸氢吗啡酮组(H组)、盐酸氢吗啡酮伍用酮咯酸氨丁三醇组(HT组)和酮咯酸氨丁三醇组(T组),每组60例。镇痛泵配方:H组为6 mg盐酸氢吗啡酮,HT组为3 mg盐酸氢吗啡酮及120 mg酮咯酸氨丁三醇,T组为240 mg酮咯酸氨丁三醇,均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手术结束前15 min,患者均给予负荷量盐酸氢吗啡酮0.2 mg静脉注射,背景输注速度为2.0 ml/h,患者自控镇痛(PCA)剂量为1.0 ml,锁定时间为15 min。记录术后4、8、16、24、36、48 h镇痛(VAS)和镇静(Ramsay)评分及PCAR按压次数,以及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发生情况;并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2、7 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T组各时间点VAS评分、PCA按压次数均高于H组和HT组(P<0.05);H组各时间点Ramsay评分和术后1、2 d MMSE评分均高于T组和HT组,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更高(P<0.05);各组术后7 d MMSE评分均与术前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氢吗啡酮伍用酮咯酸氨丁三醇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PCIA中能够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酮咯酸氨丁三醇与地佐辛肌肉注射治疗急性结石性肾绞痛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急性结石性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分别肌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和地佐辛,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肌注后采用口述评分法(VR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酮咯酸氨丁三醇和地佐辛肌肉注射治疗结石性肾绞痛均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但采用酮咯酸氨丁三醇治疗,不良反应率低,更适合急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对儿童下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及血浆血栓素A2(TXA2)和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2~12岁ASA Ⅰ~ Ⅱ级择期行下腹手术的患儿以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进行超前镇痛,对照组不给予药物进行超前镇痛,比较两组患儿的应激反应、氧化损伤、血小板活化、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观察组术后30 min、6 h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术后12 h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30 min GMP14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2/30),低于对照组的13.33%(4/30)。结论:对于儿童下腹腔镜手术,采用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能有效抑制应激反应和血小板激活,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骨科患者手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骨科下肢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舒芬太尼组(Ⅰ组):舒芬太尼3.0μg/kg+昂丹司琼4 mg;舒芬太尼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组(Ⅱ组):舒芬太尼2.0μg/kg+酮咯酸氨丁三醇2.0 mg/kg+昂丹司琼4 mg。两组均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0 m L,持续输注速度2 m L/h,追加0.5 m L/次,追加间隔时间15 min。观察术后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各时点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效果满意度Ⅱ组高于Ⅰ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Ⅱ组低于Ⅰ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骨科患者手术后自控静脉镇痛,镇痛效果确切,患者满意度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王海 《中国药业》2013,22(11):17-18
目的评价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吗啡用于妇科子宫切除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效应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00例子宫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双盲分为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吗啡组(A组)和单纯吗啡组(B组)。手术结束前15 min开启自控静脉镇痛泵(PCIA),并于手术后不同时间点随访患者用药后呼吸和循环的变化,观察镇痛效果(VAS评分)并记录BCS舒适评分及D1/D2比值和可能出现的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副作用。结果两组镇痛效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B组恶心呕吐、尿潴留和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与单纯使用吗啡相比,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吗啡用于子宫切除术患者能明显降低吗啡恶心呕吐及瘙痒等副作用的发生率,并可增强吗啡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分析酮咯酸氨丁三醇对宫颈癌手术患者术后吗啡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观察就诊的宫颈癌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患者均在术后静脉注射吗啡镇痛,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对照组患者注射与观察组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1h、5h、10h、20h时,用NRS评价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效果,并对两组患者的Ramsay静脉评分进行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的不良事件,记录患者手术后24h镇痛泵按压总次数以及有效次数,计算两组患者的吗啡用量.结果 术后1h、5h时观察组患者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5h、10h、20h时观察组患者的Ramsay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24h内观察组患者的PCIA总数、有效次数以及吗啡用量等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事件例数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注射非甾体类抗炎药酮咯酸氨丁三醇可以减少吗啡的用量,有效提高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镇痛效果,且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关军 《中国医药指南》2012,(29):104-105
目的在胆囊切除术后联合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和盐酸瑞芬太尼于自控静脉镇痛,评价其镇痛效果及临床可行性。方法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的患者80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随机分为两组:盐酸瑞芬太尼组(A组)40例,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盐酸瑞芬太尼组(B组)40例。采用VAS法记录术后2,6,12,24,48h的静息痛评分,并做镇痛满意度NRS评分,观测术后各时间点血压(BP)、心率(HR)、呼吸(RR)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记录患者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镇痛效果及镇痛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B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盐酸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可减少盐酸瑞芬太尼的用量,并明显降低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且镇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联合疼痛干预用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膝关节周围骨折术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两组均给予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行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联合疼痛干预.对比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膝关节屈曲度、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