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建军 《哈尔滨医药》2012,32(4):295-295
目前临床上已经把血液检验作为诊断和反映疾病治疗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结果是诊断疾病、鉴别诊断、临床用药观察的重要依据.在实际工作中,血液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始终贯穿于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等环节[1].严格控制标本质量、减少相关因素的干扰,才能得到高质量的检验结果,否则,再好的仪器也得不到临床准确、可靠的依据,从而影响疾病判断,造成不良结果.为此,作者经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参考相关文献,对影响血液检验的标本状态因素(溶血、黄疸和脂血)进行分析,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2.
临床血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检验已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最常见的辅助方法,因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显得尤为重要。做好检验分析前质量的控制、保证一次采集有效的血标本成为我们标本采集时的关注点,针对其原因采取了遵照医嘱,严格查对;健康宣教;正确采集;及时送检等措施,以保证送检标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护理工作中血液标本质量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格的血液标本是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的先决条件,准确的检验结果是疾病诊治的重要依据。为获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用以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护理人员必须了解生物学、采血方式和血样运送等多种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以提供合格的血液标本,提高检验报告的准确性。现将血液标本质量相关因素及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血液标本检测前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检验的目的是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检验结果。以便能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检验科在日常工作中常遇到某些患者的检验结果波动较大,超过病情的变化,与临床诊断不相符,临床认为检验结果不准确。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对血液标本检测前质量控制的相关因素进行了专题分析,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临床检验结果是否真实可靠,直接影响医师对患者健康状况的评估,直接影响医师对患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医师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直接影响到疗效观察和治疗效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求检验人员必须按照常规要求,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中获取合格的血液标本是重要的一环。采集血液标本一般经过外周静脉穿刺完成,是否合格是血液生  相似文献   

6.
在临床检验的生化分析中有诸多影响因素。只有有效的发现分析环节中的影响因素,并加以修正和排除,才能切实为临床医师在疾病诊断、鉴别诊断、观察治疗效果等方面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影响因素主要有:标本的预处理、试剂状况、仪器状态、人员素质。只有通过加强临床实验室的质量管理,采用良好的检测方法、选用质量优良的仪器和试剂、建立健全的分析制度、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检验人员队伍,才能为预防诊断、治疗提供准确、可靠、有效的检验保障。  相似文献   

7.
检验工作是利用熟练的检测技术和先进的仪器设备,对各种标本进行正确地分析,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检验报告单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鉴定医疗事故的重要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确保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是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及血液制品的基础。根据《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必须建立和实施检测前、检测中、检测后过程的管理,确保标本在采集、运输、接收、保存、销毁过程中得到有效控制[1]。试验前质量控制是安全输血的关键控制点,是保证检验信息正确、有效的先决条件,是检验质量的重要内涵之一[2]。笔者根据工作中的体会,对正确、规范地采集和处理血液标本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血细胞检验是指血液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及相关数据的技术检测分析,也称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医学检验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内容之一.血常规检验不但为各种血液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也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提供了许多重要信息.因此,血常规检测的准确与否至关重要.为了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防止临床诊疗中出现误诊及漏诊,实验室检验要充分考虑影响血常规检验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并严格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活的快速发展,临床化学检验数据已成为现代医学诊断的重要依据,但是影响临床化学检验质量的因素很多,为了保证各项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在临床生化检验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全面的质量控制。这是临床生化检验结果是否可靠的重要保证[1-3]。1血液标本进入实验室前的质量保证血液标本进入实验室前的质量保证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11.
在临床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有很多疾病都需要先采集标本,再进行临床检验,以确保疾病诊断的准确性,然后再采取治疗措施,强化患者的治疗效果。据报道,临床检验标本在采集前、中、后的误差出现比例分别为71:18:11,一旦出现误差,势必会对标本采集的效果产生影响,最终就难以保证标本检验的准确性,也就无法为患者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因此,控制影响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因素对提高检验质量具有积极意义。主要研究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旨在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误差,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检验工作是利用熟练的检测技术和先进的仪器设备,对各种标本进行正确地分析,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检验报告单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鉴定医疗事故的重要证据之一,为了杜绝或减少医疗纠纷,必须对分析前、中、后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即从医师开化验单开始,后经标本的采集、运送、处理、保存乃至打印,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要求检验科与临床科必须把握好每一个环节,共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相似文献   

13.
刘安飞  狄剑辉 《北方药学》2013,(12):133-133
目的:分析检验标本的现状,探讨分析前质量控制对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作用。方法:对我院2013年4~5月间的血尿便标本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结果:在14803份标本中,不合格标本786份,占5.2%。其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率占2.4%;尿液占1.6%;大便占1.2%。标本不合格的类型多样,列出了12种常见类型。结论:检验标本是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为给临床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患者、医护人员及实验人员应在标本的准备、采集、运送及接收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  相似文献   

14.
丁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3,(25):320-321
目的探讨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的因素及临床控制策略,以提高血液样本检验的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采集的340份血液样本,并分析血液样本检验的质量。结果340份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中,不合格的标本有40例,占总数的11.76%。结论通过进行分析造成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标本采集方法不当、抗凝剂和血量比例不合理等,所以规范采集方法,实施标准化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检验的质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滨 《北方药学》2011,8(2):116-116
影响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主要关键因素之一是血液标本的采集。高质量的血液标本对临床诊断、治疗十分重要。怎样才能保证血液标本达到检验项目的质量要求,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临床检验的目的是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诊断依据,为了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在检验医学中必须坚持全面质量控制。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医护工作者对这些因素缺乏深入的了解,这样使得标本分析之前就已经潜在着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给疾病的诊断带来错误依据。本文拟综合国内近期血液标本分析前的有关注意事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全面质量管理是检验科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重要保证,而分析前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非常必要且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只有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的沟通和联系,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正确规范化采集和处理标本,尽可能减少各种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真实可靠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8.
蓝丹  肖望贤 《河北医药》2012,34(20):3166-3166
在现代医疗活动中,通过对采集的血液标本进行常规检查、生化检验、血液培养、交叉配血等方法协助医生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标志着血液检验已成为诊断疾病、完善治疗方案的一种有效措施。在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若技术操作不规范、采血时间不合适、标本容器不合格、送检不及时、甚至未执行三查七对而导致弄错标本[1],这些都会对血液标本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造成检验结果失真,轻者延误诊断和治疗,重者甚至给患者造成造成一定的伤害。现就血液标本的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旨在杜绝不合格标本,有效的协助进行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贫血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对40例巨幼细胞贫血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40例巨幼细胞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然后取健康成人40例为对照组。采用血液检验的方法检验两组血液中相关指标。结果通过血液检验,可以直观的发现观察组患者血液中MCV、MCH、RDW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RBC、Hb、RBC/MCV比正常健康人数值要显著性低,具有显著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能够鉴别不同类型的贫血,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钱榕  黄智君  彭继红 《江西医药》2006,41(12):1031-1032
目的 总结血液标本检验的质量控制管理经验。方法 对检验人员资质;建立实验SOP文件;血液标本采集、接收;检验试剂;检验用仪器设备;检验工作环境;检验操作;检验原始记录;室内质控和富间质评等9个方面进行血液标本检验的质量可得到控制。结果 血液标本检验的质量控制,做到有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结论 有序化、规范化、标准化操作为临床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血液及血液制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