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刺结合理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静 《河北医学》2004,10(12):1080-1083
目的:观察比较针刺结合理疗和药物结合理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理疗组和药物理疗组,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以及椎动脉(C3~C6)内径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均能提高评分结果,增大椎动脉内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和P<0.05).结论:针刺结合理疗能够显著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增大椎动脉内径,解除椎动脉的压迫,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2.
三步针罐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三步针罐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本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97例(A组),并与常规针刺组40例(B组)和西药组40例(C组)比较,观察临床疗效及颈椎动脉彩超检查结果。结果 A组疗效显著优于B、C组(P<0.01);A组中不同证型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A组颈椎动脉血流量和流速明显大于2个对照组(P<0.01),并能明显改善血管内径(P<0.05)。结论 三步针罐疗法治疗本病疗效高、见效快,改善颈椎动脉机能状态是其基本的治理原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5种常见中医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中药内服组、中药外敷组、针刺组、耳穴贴压组和推拿组5组,每组30例,观察每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和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 5组中医治疗方法针刺法和推拿法效果最好.对5组中医治疗方法间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进行两两比较,中药外敷组与针刺组(P<0.05)、推拿组(P<0.05),耳穴贴压组与针刺组(P<0.05)、推拿组(P<0.05)在治愈率上存在差异;耳穴贴压组与针刺组(P<0.05)、推拿组与耳穴贴压组(P<0.05)在总有效率上存在差异.通过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分析,针刺法和推拿法可以对左右椎动脉的血流供应产生一定的作用(P<0.05),并且针刺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管搏动(P<0.05);中药内服法可以对左右基底动脉产生影响(P<0.05);而中药外敷和耳穴按压法则会对左右椎动脉的平均流速产生作用(P<0.05).结论 针刺法和推拿法在5种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法中优于其他3种方法,可以初步判定为中医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4.
柳直  鄢卫平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1):141-143
目的观察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研究旋牵手法的治疗机理,并制定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标准操作规程,为保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开辟新的途径。方法将6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分为旋牵手法治疗组(A组)、旋转扳法对照组(B组)、颈椎牵引对照组(C组)各200例。治疗前后、治疗1疗程和6个月后分别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两侧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并拍颈椎正位、侧位、过伸位、过屈位X线片,进行效果评定。结果 A组优良率92.00%,B组优良率83.00%,C组优良率63.00%,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良好效果。通过标准化研究,使操作手法规范化,有利于旋牵手法的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小针刀及颈痛消丸单一及联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12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3组,每组42例。A组:小针刀治疗; B组:服用自制颈痛消丸治疗; C组:小针刀联合颈痛消丸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3组临床疗效;观察3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情况;观察3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流速;记录3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表(SF-36)评分;观察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颈部疼痛、颈部活动、肢体麻木、肢体酸冷等症状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 0.05),C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A组和B组(P 0.05);治疗后3组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流速高于本组治疗前(P 0.05),C组平均流速高于A组和B组(P 0.05);治疗后C组NDI、VAS评分低于A组和B组,SF-36评分高于A组和B组(P 0.05); 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针刀联合颈痛消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比小针刀或颈痛消丸单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更好,可显著改善患者颈椎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我院自制剂颈眩宁冲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 随机对照的方法设治疗组 10 0例 ,对照组 30例 (西比灵组 ) ,1个疗程后检测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并对主要症状评价 ,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组与对照组经颅多普勒超声治疗前后变化比较及颈内动脉与椎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比较表明 ,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 0 1,P <0 0 5 )。结论 颈眩宁冲剂有扩张血管 ,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增加脑血流量 ,解除颈部肌肉痉挛 ,从而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用彩色多普勒检测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的形态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 MHz,检测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双侧椎动脉,观察其治疗前后形态结构变化,检测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内径(D)、阻力指数(R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接受手法复位),对照组20例,两组之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椎动脉内径、阻力指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峰值流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椎动脉内径、阻力指数、峰值流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 改良手法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彩色多普勒可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辅助诊断及观察疗效的一项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郭健红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0):1127-1128
目的 探讨Maitland手法结合中医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Maitland手法结合中医推拿按摩,对照组则只行中医推拿手法.1次/d,10次为1个疗程,评定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功能及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aitland手法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两种治疗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星状神经节阻滞辅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辅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6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B组.A组患者进行卧床休息、颈牵引、理疗、按摩的综合治疗方法;B组患者在A组的综合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法.通过A组和B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椎动脉的血流参数的改变,评定疗效差异.结果 经过1~2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有减轻,椎动脉血流参数均有改变,且B组优于A组.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辅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且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0.
各种血管扩张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治 《海南医学》2010,21(14):55-57
目的通过比较各种扩血管药物的疗效及毒副作用,为急诊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时合理选用扩血管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发病时间在24h以内的椎动脉型颈椎病216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54例,分别以具代表性的四种扩血管药物复方丹参、前列地尔(PGE1)、654-2、长春西汀予以治疗,观察并相互比较各组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在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时,在96h内四种药物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达显效所用时间则明显不同(P〈0.05),从长到短依次为长春西汀、PGE1、654-2、复方丹参。结论综合考虑各药的疗效、不良反应及价格因素,四药各有优劣,从药理作用方面来说,长春西汀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时前景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MRA分型,并探讨椎动脉发育异常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3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MRA,并对照分析正常对照组MRA。结果椎动脉型颈椎病分六型,A型(椎动脉硬化型);B型(椎动脉受压型);C型(椎动脉迂曲型);D型(椎动脉发育异常型);E型(混合型);F型(椎动脉正常型)。该研究组共发现椎动脉纤细病例62例,占所有病例的47%(62/132)。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MRA表现以混合型为多,椎动脉发育异常是其发病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随机对该病门诊及住院确诊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28例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28例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在治疗期间均辅助行颈椎牵引。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查及眩晕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红血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均有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具有明显的增加椎动脉血流量、降低血液粘度,可明显提高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故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理想的新型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13.
长春西汀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长春西汀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V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治疗效果。②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2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10例),治疗采用常规理疗与颈牵引;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120例),在常规理疗与颈牵引基础上加用长春西汀20mg,静脉滴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的VA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MAX)、舒张末期流速(MIN)的变化;观察其疗效;并进行两组比较。③结果观察组VA的MAX、MIN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1<0.001,P2<0.001),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P<0.001)。④结论长春西汀可以改善椎动脉血供,可有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立体牵引结合定点旋转复位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颅内血管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3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三维立体牵引加定点旋转复位,对照组采用普通牵引加定点旋转和针灸,10 d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症状、颅内动脉血流动力的改变情况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90.00%(P〈0.05);治疗组治疗后后眩晕症状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且颅内动脉收缩期Vmax、舒张末期Vmin、阻力指数(RI)均有所改善。结论:三维立体牵引结合定点旋转复位对改善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支链氨基酸及丹参液治疗尿毒症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支链氮基酸及丹参液静脉滴注,治疗尿毒症病人20例。通过近期临床观察,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尿素氮水平降低,有效率达80%,可用于临床治疗慢性肾衰患者。  相似文献   

16.
皮铎波  鲍骏侃  陈龙  张颖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0):1685-1687
  目的  观察经皮颈椎间盘射频消融术联合银质针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确诊为颈性眩晕患者119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射频+银质针组,41例)、B组(射频组,39例)、C组(银质针组,39例)。A组患者用颈椎间盘射频联合银质针治疗,B组患者仅用颈椎间盘射频治疗,C组单用银质针治疗。采用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血流检测3组患者干预前及治疗1周、1个月后、3个月后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和基底动脉(BA)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并应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眩晕程度。  结果  干预后3组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均有所改善,干预3个月后,A组LVA-Vmax为(45.51±4.73)cm/s、RVA-Vmax为(45.48±4.70)cm/s、BA-Vmax为(45.54±4.76)cm/s, 高于B组[(43.11±4.82)cm/s、(43.01±4.79)cm/s、(43.62±3.95)cm/s]和C组[(43.06±4.98)cm/s、(43.08±4.81)cm/s、(43.11±3.06)cm/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3组患者眩晕残障程度评分各项指标均有所降低,干预1个月后3组各项指标水平最低,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采用颈椎间盘射频联合银质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颈椎间盘射频治疗及银质针治疗。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探讨重用加强胃肠道黏膜防卫功能药物丹参冻干对胃镜下胃溃疡愈合时间和复发率的影响。②方法将220例活动期(包括A1、A2)期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丹参冻干联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与单用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每周胃镜检查1次,记录每例患者愈合时间。③结果平均愈合时间/A~S期平均时间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的胃溃疡复发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结论改变传统观念,重视加强胃肠道黏膜防卫功能,可有效地缩短胃溃疡的愈合时间、降低胃溃疡的近期复发率,可以更快、更好地愈合溃疡。  相似文献   

18.
推拿整脊复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李祥 《河北医学》2008,14(7):794-796
目的:观察推拿整脊复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按就诊的顺序随机收治6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并随机收治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推拿整脊治疗能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该疗法对患者经颅多普勒及治疗前后各症状的影响。方法将80例符合颈性眩晕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行小针刀及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对照组行双侧风池穴及颈部夹脊穴针刺治疗。对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椎-基底动脉血流速等指标进行评估,同时观察其总体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症状与体征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小针刀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分型的分析,中药复方、中药针剂等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特点研究,为临床治疗CSA提供一种较为统一的、有效的、易于推广的治疗方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