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临床输血采用白细胞过滤方式被认为是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 FNHTR)的有效途径 ,目前国产过滤器有血库型和床边型两种 ,笔者观察 2 3例住院患者输注红细胞悬液、保存前去白红细胞悬液 (使用血库型滤器 )、床边去白红细胞悬液 (使用床边型滤器 )后 FNHTR的发生情况 ,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 材料 三联血袋为上海血液中心生产 (红细胞悬液的保养液为 CPDA,保存期 3 5 d) ,白细胞过滤器由南京双威实业公司生产 ,FTS-RC型 ,白细胞去除率为 99.6% ,红细胞回收率为 93 .8%。2 研究对象 本院血液科、肿瘤科住院患者共计 2 3例 …  相似文献   

2.
献血者血液中的白细胞对于需要输血的病人没有治疗作用,而有许多副作用,输血过程中常见的输血反应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HLA同种免疫反应以及CMV、HTLV-1病毒的传染都与输入血液中所含白细胞数量密切相关。当前应用过滤法去除白细胞的滤器已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广泛应用,但滤材均为合成纤维,作者研制的输注红细胞悬液的滤器采用了超细玻璃纤维作为滤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材料和方法 红细胞悬液的制备用ACD抗凝剂联袋采集的全血400ml,离心后移去血浆,得到几乎全部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加入SAGM红细胞保存液成为约380+20ml的红细胞悬液。滤器及过滤:滤膜用超细玻璃纤维制成多层、多孔网状结构膜,横截面积50cm~2厚度0.7cm,滤器上端分别接生理盐水和血袋,取滤前血样后,先以盐水排  相似文献   

3.
无菌接驳型白细胞滤器在血站应用中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去白细胞血液成份的制备中,常由于一次离心后的血浆中会混有少量的红细胞,须进行二次离心,这种多次离心正是引起溶血的原因之一,为此,笔者对滤器结构和血液制备方法进行了改进,减少了红细胞在制备过程中的离心次数,通过检测改进前、后过滤的红细胞悬液的游离血红蛋白,表明改进后的白细胞滤器可显著减少红细胞悬液的溶血,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改进前的白细胞滤器二联白细胞滤器(图1)、改进后的白细胞滤器三联袋白细胞滤器(图2)、无菌接管连接机(德国费森尤斯公司)、VIS723型分光光度仪(山东高密分析仪器厂),离心机(美国贝克曼公司)…  相似文献   

4.
不同过滤时间对血液去除白细胞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开展白细胞滤除的血站越来越多,由于对全血过滤白细胞的时间没有明确的规定,新采集的血液什么时间滤除最好?400ml血液滤除多长时间最佳?笔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1材料与方法1.1材料白细胞滤器(淄博中保康);白细胞稀释液(自制):冰醋酸2 ml,蒸馏水98 ml,1%的亚甲蓝4滴,混匀备用;Nageotte计数板(Hausser,美国);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试剂盒(美国MARKET公司)。1.2制备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对全血进行白细胞过滤后分离出血浆,加红细胞悬液添加剂。1.3分组及检测当天采集血液360袋(每袋400ml),将240袋分成4组,每组60袋,分别按5…  相似文献   

5.
输注去白细胞的血液可以避免或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目前在临床治疗中已普遍应用,大大降低了输血反应发生率。本站自2005年11月为临床提供白细胞滤器过滤的血液中,在过滤过程中共有20袋血液因过滤不畅而报废,经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原因分析1.1血袋保养液的原因血袋中的保养液是为了抗凝和延长红细胞的活力,如果保养液内抗凝剂的含量不够、保养液变质等都会引起血液凝集,影响过滤效果。1.2采血器材的原因采血袋的针腔不符合标准、采血导管内壁粗糙或有粘连、打折现象也会引起血液凝集,在过滤时,容易堵塞滤器。1.3采血技术、血液流速、血袋摇动频率、血液容量的原因血流时间过长,血液中的凝血因子被消耗,血液中会有大量纤维蛋白析出,在过滤白细胞时易堵塞滤盒;血袋摇动的频率不一致,保养液与血液不能充分混匀,易出现凝快;采血超量,血液与保养液比例不当,现有保养液不足以抗凝过多的血液,使血液出现凝块,导致过滤失败。1.4白细胞过滤器的原因滤器是以聚脂纤维为原料,以吸附粘着在纤维上的方式滤除白细胞,如果滤器本身存在质量问题,过滤白细胞时温度、过滤速度、过滤时间掌握不当,红细胞容易发生聚集,影响血液质量。...  相似文献   

6.
血液去白细胞后白细胞残留量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血液去白细胞后白细胞残留含量,为临床患者提供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方法将2004年12月~2005年10月质控抽检的去细胞白前后50袋红细胞悬液的白细胞残留量作对比分析。结果去白细胞前红细胞悬液中白细胞残留量是去白细胞后悬液中白细胞残留量的1300多倍。结论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是一潜在的致病因子,临床输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将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同种免疫、巨细胞病毒感染和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去白细胞前后血液质量变化,及临床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降低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的效果。方法随机采集全血30袋(300ml/袋),在滤除白细胞操作前、后分别留取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分别记录过滤前后血液指标。分析临床130例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患者和133例输悬浮红细胞患者FNHTR的发生率。结果过滤后红细胞(RBC)回收率大于90%、白细胞去除率99.99%、血小板去除率76.66%、过滤后血液容积减少(44.28±3.12)ml,血红蛋白(HGB)含量、红细胞压积Hct、游离血红蛋白含量FHb、MCV、MCH及MCHC过滤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白细胞组FNHTR发生率(2.95%)低于悬浮红细胞组(1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国产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滤器可有效去除白细胞,且红细胞回收率大于90%,达到或超过血站基本标准中对去白细胞血液成分的要求。临床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能有效减少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质量。  相似文献   

8.
两种方法对白细胞滤器过滤后红细胞回收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血液去白细胞过滤过程中,少量血液在滤器和导管内的滞留是不可避免的,然而过滤过程中操作可影响血液在滤器和导管内的滞留量,笔者使用两种不同方法过滤红细胞悬液,比较过滤前后红细胞容量,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过滤白细胞造成红细胞溶血的程度。方法:取4℃保存第5天的40袋2U悬浮红细胞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与白细胞滤器连接进行过滤,留取检测样品,分别于过滤后第0、7、14、21天分别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浆中钾离子浓度、邻甲联苯胺法测定游离血红蛋白浓度。B组不做过滤处理,其他处理同A组。结果:去白细胞滤器滤过的血液中钾离子浓度、游离血红蛋白浓度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结论:过滤后的红细胞悬液最好在7d内用完。  相似文献   

10.
新型一次性去白细胞滤器血袋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一次性去白细胞滤器血袋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CB-RFQM206CDF(1U)和CB-RFQM406CDF(2U)一次性去白细胞滤血袋,随机抽取采集7h内的新鲜全血60袋(各30袋),观察过滤时间、过滤前后细菌学检测、重量、游离血红蛋白含量以及血液常规指标等的变化;另取2种滤器血袋各5个批号各过滤5袋血液,比较不同批号滤器间白细胞过滤效果;采用细胞记数仪检测过滤前后血液常规指标,并用Nageotte计数板检测过滤后残留白细胞数、邻甲苯胺法检测FHb含量。结果2种滤器血袋过滤白细胞前后的血液均无细菌污染。CB-RFQM206CDF和CB-RFQM406CDF型滤器血袋血液过滤时间分别为(321.4±132.9)s和(663.3±210.5)s,血液回收率为(91.68±1.80)%和(92.70±2.11)%,白细胞去除率均为(99.998±0.001)%,白细胞残留量为(2.4±0.7)×104/袋和(4.6±1.6)×104/袋,红细胞回收率为(92.49±4.05)%和(91.99±3.28)%。2种滤器血袋过滤白细胞前后血液其它红细胞指标和FHb含量均无明显变化。2种滤器血袋不同批号间的白细胞去除率和红细胞回收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2种新型一次性去白细胞过滤血袋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使用全血及悬浮红细胞过滤白细胞对血液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带有软壳的白细胞滤器、ACDB方抗凝剂四联采血袋采集全血60袋,随机分为各30袋的甲、乙两组,采血后18-24h内过滤白细胞,甲组为全血过滤,乙组为悬浮红细胞过滤。白细胞过滤后24h内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和白细胞残留量,于采血后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储存期末测定红细胞溶血率。结果两组血红蛋白含量和白细胞残留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液储存第一周红细胞溶血率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第2周、第3周、第4周及储存期末红细胞溶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红细胞溶血率显著增加。结论使用全血或悬浮红细胞过滤白细胞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及白细胞残留量均无差异,但是使用悬浮红细胞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在储存第2周之后红细胞溶血现象较为显著,所以在发往医疗机构时,应优先发出使用悬浮红细胞过滤白细胞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评价输注以下血液成分术后感染率的变化:1)少血浆的红细胞(白细胞残留量高);2)去白膜红细胞(残留10%~20%白细胞);3)白细胞滤器过滤后的红细胞(残留白细胞<1%)。白细胞过滤是在采血后短时间内在输血中心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方法 参试患者为择期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或瓣膜修补术患者,随机地输注上述3种血液成分之一。出院后检查患者的病历,收集输血的品种和死亡等资料,依据确定的标准判断是否为术后感染。要求负责患者的主治医师对患者术后3个月后,包括术后感染和抗生素使用等情况进行一次简短的问答式小结。结果 595例随机参与应用白细胞过滤成分的组中有6例严重感染者和3例患者死亡,应用去白膜的成分组中有5例严重感染,7例死亡,应用少血浆红细胞组中9例严重感染、5例  相似文献   

13.
血液白细胞滤除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血液制备最佳工艺方法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五种全血过滤方法,即无菌导管连接法(A法);贮存后过滤法(B法);采用血袋和滤器一体四联袋采血后6h直接过滤法(C法);采用血袋和滤器一体四联袋采血后24~72h直接过滤法(D法);采用血袋和滤器一体四联袋采血后96h直接过滤法(E法)。对过滤前后的血液进行血细胞计数、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膜脆性实验、白细胞介素2(IL-2)等质量检测,同时计算去白细胞血液红细胞回收率、白细胞去除率。比较不同方法制备的去白细胞血液经临床输注后红细胞输注效果及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ebrilenonhemolytictransfusionreactions,FNHTR)。【结果】采用不同的过滤方法制备的血液产品质量不同,B法与C法制备血液临床输注后FNHTR和红细胞输注效果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B法和E法两种方法与A法、C法、D法三种方法比较去白细胞血液红细胞脆性和游离血红蛋白FHb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前两种方法制备血液保存期末IL-2与其它方法也有差异(P〈0.01)。C法制备的去白细胞血液质量及制备工艺整体优于其它方法,而且能够减少临床FNHTR和红细胞输注无效。【结论】采用联袋采集血液后6h内进行血液白细胞过滤,能够提高临床输血整体疗效,减少红细胞输注无效及FNHTR。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血液经白细胞滤器滤除血液白细胞后红细胞性能改变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选择42例入库合格血液,应用去白细胞过滤器去除白细胞,并于过滤前后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粘度、中切粘度、低切粘度、全血还原粘度)检测,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和刚性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游离Hb等红细胞相关参数的测定。结果 经白细胞滤器处理后,红细胞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变,血液粘度轻度下降。结论 用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去除血液中白细胞不会改变红细胞形态,去白细胞后血液粘度下降,血液质量不受影响,而不影响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3种国产和1种进口一次性去白细胞滤器血袋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3种国产和1种进口一次性去白细胞滤器400 ml四联血袋在6 h内采集的血液各20袋进行白细胞过滤,检测过滤后的红细胞回收率、白细胞残留量、过滤前后的游离血红蛋白及凝血因子FⅧ∶C的生物学活性,记录血液过滤时间及有无堵塞现象。结果 1种国产滤器血袋红细胞回收率达不到85%国家标准;2种国产滤器血袋白细胞残留量检测达不到≤5.0×106/400 ml国家标准,进口滤器白细胞残留量可达≤1.0×106/400 ml欧洲标准,4种滤器血袋过滤白细胞前后FHb含量和FⅧ∶C生物活性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均符合国家标准;1种进口滤器血袋过滤时间明显高于国产滤器血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其中1种国产滤器血袋和1种进口滤器血袋对6 h采集的血液进行白细胞过滤效果较好,可保证新鲜冰冻血浆制备需求。  相似文献   

16.
以40%甘油作为保护液,红细胞在-80℃低温保存,实现了稀有血型红细胞、自身输血者的红细胞的长期保存使用(使用年限为10年)[1]。笔者采用40%甘油冰冻红细胞,用血细胞处理机洗涤红细胞去甘油化,最后添加MAP液制备成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各项技术指标检测结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57.1%的甘油、三珠袋、9%的浓氯化钠(北京博得桑特输血器材公司);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江苏常熟制药厂);0.9%的氯化钠(上海市血液中心)。1.2仪器RC.12BP离心机(美国Sorvall公司);Haemon-etics115细胞洗涤系统(美国血液公司);Julabo MP.19循…  相似文献   

17.
中量失血患者红细胞悬液输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细胞悬液是成分输血中最常用的红细胞制剂之一,由于其输注既能纠正贫血,又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外科大手术和外伤急性失血的患者,应用红细胞悬液输注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笔者自1998年10月~1999年9月观察了本市3所综合性医院外科大手术输血和外伤失血的抢救治疗输血中,红细胞悬液输注与全血输注的临床效果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红细胞悬液由本溪市中心血站制备并提供(含有MAP添加剂的ACD保存液三联袋,由上海血液中心生产).制备过程:三联袋采血200ml,经4℃5000r/min, 7min离心,沉淀分出血浆100ml后加入50ml MAP液,制得1U红细胞悬液.  相似文献   

18.
软心包装去白细胞滤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证明,将血液及其成分滤除白细胞对于输血安全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1],因此国内越来越多的采供血机构都相继采用了这项技术.但以往国产的一次性去白细胞滤器都是硬壳产品,且体积较大(一般都在9×9cm以上),在强大的离心力作用下,滤器硬壳易破裂或滤心被损坏,因此只能将滤器独立,这样如使用无菌接管机,则增加成本又费事,如不使用,存在着血液开放污染的风险;若滤白器与采血袋做成了一体性联袋,则必须将血液先行去白过滤,才能离心进行成分分离,其结果,若先行去白过滤,将失去了由全血制成血小板成分的机会,又因据文献报道"热血"过滤去白效果较差[2,3];且过滤之后马上高速离心进行成分分离,对红细胞膜的损害大,溶血增加[1],所以难保证血液采集后6-8h内制成新鲜血浆及冷沉淀产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过滤白细胞血液前后质量的变化。【方法】随机抽取红细胞悬液100人份.进行前后过滤白细胞质量检测,并做出分析。【结果】过滤后白细胞去除率达到99.68%;红细胞脆性、血浆游离Hb、红细胞回收率无明显变化。【结论】过滤白细胞后的血液质量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0.
血液储存条件对制备去白细胞血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液温度、储存时间对制备去白细胞全血的影响。方法:使用连接去白细胞滤器的多联袋采集CPD-抗凝全血,将其分为0 d冷藏组、0 d常温组、1 d冷藏组,分别过滤。测定过滤时间、白细胞去除率、残留白细胞数和红细胞回收率。结果:0 d冷藏组和0 d常温组相比,白细胞去除率明显提高。红细胞回收率略有下降,过滤时间延长,但差异均无显著性;0 d冷藏组和1 d冷藏组相比,白细胞去除率差异无显著性,但红细胞回收率显著提高。过滤时间延长,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液温度对全血中白细胞滤除率的影响显著,延长冷藏时间未能产生影响。根据不同的滤器,必须确定其最佳过滤时间,确保白细胞的有效去除及血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