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娟娟  吕世军 《医学综述》2007,13(8):580-582
病理性瘢痕是人类真皮内特有的纤维代谢性疾病,以过量的纤维化和胶原蛋白沉积为特征,其发病机制复杂。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某些细胞因子在病理性瘢痕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近年又发现病理性瘢痕组织中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受到抑制或阻断。缝隙连接可促进伤口愈合,尤其是胶原的成熟,它在病理性瘢痕中的作用将是今后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在增生性瘢痕组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采集临床诊断为增生性瘢痕的瘢痕组织,以瘢痕形成的时间分组,特殊染色后分别行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早期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肥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与正常组织比较,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随着瘢痕组织的成熟,肥大细胞逐渐减少,甚至接近正常水平;肥大细胞与成纤细胞关系密切;肥大细胞活化,可见到大量的脱颗粒相。结论:肥大细胞的增殖活化可能在增生性瘢痕组织形成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组人α-肿瘤坏死因子(rhuTNF-α)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组织胶原含量及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12只BALB/c裸鼠,于背部体表移植人体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组织(2cm×2cm)成活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在增生性瘢痕组织内注射生理盐水溶解的rhuTNF-α0.1ml(500ng/ml),每周3次,对照组同法注射生理盐水,3周后测定瘢痕组织中胶原、羟脯氨酸及酸性粘多糖含量,同时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局部注射rhuTNF-α后,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胶原、羟脯氨酸及酸性粘多糖含量显著降低。增生性瘢痕组织变平、缩小,胶原结节明显减少或消失。成纤维细胞粗面内质网显著减少,无扩张。结论:rhuTNF-α能显著减少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胶原沉积,在增生性瘢痕治疗中可能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小川 《医学综述》2012,18(9):1284-1286
白细胞介素(IL)32是新近发现的炎性细胞因子,能诱生细胞因子的产生,且在调节细胞增殖与凋亡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IL-32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下,提示在瘢痕成纤维细胞中存在IL-32基因的缺失。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日益成熟,以IL-32为目的基因导入到瘢痕成纤维细胞中来调控过度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及减少胶原等大量细胞外基质的过度产生和沉积。现就IL-32的生物学特性及在病理性瘢痕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以后的实验及临床作铺垫。  相似文献   

5.
5-氟尿嘧啶对增生性瘢痕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5-氟脲嘧啶对增生性瘢痕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利用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采用组织学观察和羟脯氨酸消化法测定增生性瘢痕治疗前后的胶原总量变化,对比研究5-氟脲嘧啶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的影响。结果局部注射5-氟脲嘧啶后增生性瘢痕胶原纤维溶解、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减弱。结论5-氟脲嘧啶可以抑制及降解增生性瘢痕的胶原总量,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对增生性瘢痕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血管发生再狭窄仍是目前临床一大难题。肥大细胞存在于血管组织中,它分泌的酶、细胞因子及化学介质参与局部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代谢,血管间质胶原代谢,炎性浸润、细胞粘附及细胞外基质代谢,影响再狭窄过程的多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增生性瘢痕胶原结节中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 Fb)生物学行为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瘢痕切除植皮手术中切除的瘢痕组织及剩余的正常皮肤标本,H-E染色观察正常皮肤与瘢痕组织胶原结节及非结节区域的组织形态学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皮肤与瘢痕组织中Ki67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 与正常皮肤及增生性瘢痕非胶原结节区域相比,增生性瘢痕胶原结节中可见大量Fb,Ki67及α-SMA阳性表达的Fb亦主要分布于胶原结节区域。结论 胶原结节处Fb增殖活跃,并大量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 MFB)。MFB的大量存在提示局部组织处于高张力水平,后者可能是导致Fb功能活跃、大量存在从而形成胶原结节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人参皂苷Rg3对兔耳病理性瘢痕组织中TNF-α和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兔耳病理性瘢痕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均用微量注射器行于创面行局部封闭注射,治疗组注射人参皂苷Rg3,对照组注射等量的PBS;通过比较各组瘢痕指数(SEI)及I、III型胶原表达不同评价瘢痕增生程度的差异;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结果 与PBS对照组相比较,人参皂苷Rg3治疗组兔耳病理性瘢痕组织SEI及I、III型胶原沉积显著下降,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表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参皂苷Rg3在创面愈合早期及时干预,可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减少瘢痕的形成,提示其抗瘢痕作用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人增生性瘢痕裸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人增生性瘢痕裸鼠模型,为瘢痕研究提供新途径。方法:将人增生性瘢痕组织块植入裸鼠皮下,术后第21d、第35d与术前比较,用光、电镜观察组织和细胞形态学变化,用全自动图像分析仪测量组织中胶原和酸性粘多糖含量。结果:植入物的组织学结构特征及胶原和酸性粘多糖含量未发生改变。结论:瘢痕裸鼠模型明瘢痕研究的可靠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喉狭窄瘢痕组织的病理变化, 了解细胞外基质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垂直喉部分切除术后2 ~ 3月出现瘢痕性喉狭窄10例喉瘢痕组织?非狭窄16例喉瘢痕组织为实验组及10例声带组织为对照组,分别进行Gomori’s醛品红法染色?Van Gieson(V.G)染色?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在KONTRON IBAS 2.5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下观察和计算阳性面积?【结果】 喉狭窄瘢痕组织中,细胞外基质排列紊乱?与非狭窄喉瘢痕组织?声带组织比较,喉狭窄瘢痕组织中,胶原纤维含量(0.512 ± 0.052)?Ⅰ型胶原纤维含量(0.376 ± 0.015)及纤维连接蛋白表达量(0.472 ± 0.033)明显增多,Ⅰ/Ⅲ型胶原纤维比值(3.32 ± 0.27)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声带组织比较,喉狭窄瘢痕组织中,弹力纤维含量(0.213 ± 0.021)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喉狭窄瘢痕组织中,胶原纤维和纤维连接蛋白等细胞外基质大量沉积?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含量?形态?排列改变,Ⅰ?Ⅲ型胶原数量和比例变化,可能与喉狭窄喉腔弹性差,喉瘢痕僵硬有关?纤维连接蛋白高表达可能与喉狭窄的瘢痕组织过度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兔声带固有层损伤后不同时期组织病理及主要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的变化情况,探讨声带损伤后的自身修复特点。方法对实验用兔声带行锐性损伤深达声韧带,于术后3 d~12个月观察声带形态学变化,HE染色、Masson染色、Alcian Blu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声带组织学结构变化及固有层内胶原、透明质酸及纤维连接蛋白等主要ECM的分布及含量变化。结果兔声带损伤后3 d~3个月成纤维细胞明显增加,40 d~12个月纤维组织持续增生,12个月声带局部无分层结构。ECM中胶原在损伤后3 d~12个月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固有层内不规则紊乱分布;透明质酸在损伤后40 d内含量有增加趋势,其后降低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纤维连接蛋白在损伤后40 d~12个月时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散在分布于固有层各层。结论兔声带损伤后,在损伤早、中期各种ECM分泌增加,主要表现为以胶原为主的纤维组织明显增多且呈无序排列,透明质酸略有增加,纤维连接蛋白明显增加;在损伤后期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含量持续高于正常,声带局部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AB对人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一胶原网(FPLC)收缩影响的差异,探讨PDGF—AB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瘢痕增生中的作用.方法:取体外培养的人正常皮肤(NsFb)及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TsFb),建立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模型,比较PDGF—AB对两种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收缩影响的差异.结果:PDGF—AB对两种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收缩均有明显促进作用,且均呈剂量依赖性关系,但作用有差异.结论:PDGF—AB可能通过刺激伤口收缩促进创面愈合,同时可能在瘢痕挛缩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Ai G  Su Y  Yan G  Wang M  Liu X  Xu H  Cheng T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3):1632-1636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对合并局部放射损伤难愈性创面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方法 成年健康贵州小香猪8只,3%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电子线照射脊柱两旁皮肤,深度1cm,立即在受照射创面打孔,直径2cm,每侧8-10个,一侧为对照组,局部注射生理盐水,一侧为MSC组,局部注射自体MSC,采用早期贴壁法分离小香猪骨髓MSC,将自体的MSC移植到局部合并20Gy的放射损伤创面,采用激素共聚焦,胶原定量EISA,细胞划痕实验,RT-PCR等方法,观察了MSC对合并放射损伤创面,采用激光共聚焦,胶原定量,ELISA,细胞划痕实验,RT-PCR等方法,观察了MSC对合并放射损伤创面的促愈作用及其促愈的机理。结果 将自体的MSC移植到局部合并20Gy创面后能加快创面愈拿 速度,使愈合的时间比对照组提前了3-4d,肉芽组织形成丰富,胶原合成增加,其促愈的机理与MSC分泌IL-8,IL-6,G-CSF等细胞因子吸引和趋化炎症细胞和修复细胞向创面迁移,启动修复,增加伤口中修复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数量有关,同时MSC在创伤局部微环境的作用下,基因和蛋白表达发生变化,尤其是I型胶原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增加,提示在局部微环境作用下,MSC可分泌细胞外基质或/和直接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参与组织的修复。结论 MSC对局部合并放射损伤的创面有明显有效的促愈效应,MSC的促愈作用是在干细胞与创伤局部微环境相互作用下实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醋酸脱氧皮质酮(DOCA)加高盐在不同时间点对腹主动脉瘤的诱导作用,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将10月龄C57BL/6J小鼠分为两组:高盐组(HS),DOCA加高盐组(DOCA+HS).两组小鼠在接受不同的处理一周,两周,三周时分别超声并取材,观察腹主动脉的扩张情况和动脉瘤的形成情况;HE染色,Masson染色和...  相似文献   

15.
富血小板血浆促进犬软组织损伤修复组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应用于犬软组织创面后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探讨其促进软组织修复的作用.方法 杂种犬4只,随机选择每只犬的一侧后腿的大腿内侧分别制作2个直径为4 cm×3 cm椭圆形创面.创面深及皮下筋膜层.随机选择1个椭圆形创面为实验创面,以PRP凝胶覆盖创面,对照组创面任其渗血在创面凝固,两组均用3M愈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肽SP在胎兔皮肤无瘢痕愈合中的作用.方法建立胎兔背部皮肤全层切割伤模型,观察胎兔背部皮肤伤口愈合状况及神经肽SP在无瘢痕愈合中的变化特点.并应用外源性的SP,观察胎兔伤口愈合情况及神经纤维增生情况.结果胎兔皮肤愈合快,在伤后3~5 d所有创伤完全无瘢痕愈合.胎兔皮肤伤后神经肽SP阳性表达降低,第2天最明显,为正常胎兔皮肤的75%,然后逐渐恢复正常.成兔皮肤伤后SP表达第1天明显降低,为正常成兔的60%,以后明显增加,第7天达峰值,为正常成兔的168%,其后下降,到第14天与正常成兔基本相似.外源性SP应用后,致伤胎兔皮肤瘢痕形成.结论神经肽SP的低表达是胎兔皮肤无瘢痕愈合机制之一;外源性SP可导致胎兔皮肤瘢痕愈合,其机制可能与其引起急性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和神经纤维的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蔡季  杨兆飞  张亮  彭谋  江超珍  万少平 《医学新知杂志》2011,21(1):32-33,36,F0004
目的 观察硫糖脂Sulfatide对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3组。A组伤后24h取材行HE染色;观察伤口炎症细胞的聚集情况,B组9d(24X9h)后取材行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生成差异;C组观察至伤口完全愈合,比较伤口愈合速率。鼠脊背部备皮约4×4cm的区域,在距脊柱两旁1cm处各作长1cm的纵行切口,左侧切口作为实验组用含0.01%sulfatide的硫酸红霉素软膏干预,右侧为对照。结果实验组炎性细胞聚集、胶原生成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创伤后5d实验组创面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伤口完全愈合的时问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Sulfatide能促进皮肤伤口炎性细胞聚集及胶原生成,从而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对耳蜗电位的影响,探讨NMDA对耳蜗的神经毒性作用。方法;用圆窗电极测试耳蜗的基础复合动作电位(CAP)和微音器电位(CM)后,在5只豚鼠的圆窗上涂抹Hanks液,并保留20min作为对照,然后再涂沫NMDA,也保留20min。结果:NMDA升高所有频率的纯音诱发的CAP阈值,阈移在13-27dB;显降低CAPN1波幅,波幅被抑制达50%-75%,显延长CAP的潜伏期(P<0.05),NMDA对所有频率纯音诱发的CM均无影响。结论:NMDA对耳蜗具有神经毒性作用,NMDA受体参与了介导谷氨酸的兴奋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烧伤Ⅰ号软膏对兔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采用兔深Ⅱ度烫伤模型,随机分为烧伤Ⅰ号软膏治疗实验组和碘伏膏治疗对照组,于烫伤后不同时间点取材,用羟脯氨酸法检测组织中胶原含量并进行组织学观察,记录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瘢痕形成情况。结果:烧伤Ⅰ号软膏可增强胶原合成,促进创面成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的增殖;提高创面愈合率,明显缩短愈合时间且无明显瘢痕形成。结论:烧伤Ⅰ号软膏具有增强胶原合成、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