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祖国医学认为糖尿病为阴虚燥热之证,病在肺、胃、肾,分上、中、下三消论治,即治上消者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如此反复循环也不外乎滋阴清热之大法[1].针灸治疗糖尿病的优势在于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进一步阐述针灸作用机制,筛选特定穴位,优化穴位组合,是中医药工作者今后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临床研究工作的积累和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针灸将在治疗糖尿病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2].现将针灸治疗糖尿病的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消渴与肝关系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龙 《浙江中医杂志》1999,34(11):465-466
一般认为,消渴的病位在肺、胃、肾,肺燥、胃热、肾虚是病机关键。因此在治疗上,润肺、益胃、滋肾为历代治消之大法。《医学心悟·三消》指出:“三消之症,皆燥热结聚也。大法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从瘀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历代医家及教科书均认为本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临床上以多饮多食,消瘦乏力,尿糖异常,血糖升高为诊断标准,中医治疗时多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主,分为上、中、下三消治疗,如清代程仲龄<医学心悟·三消>中即有云:"大法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养其胃,二冬汤主之;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生地八物汤主之;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地黄汤生脉散并主之."然而,笔者认为瘀血在本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方面亦不可忽视,今试浅论之,不妥之处,望斧正.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从气虚论治初探湘潭市中医院(411100)张赛,艾建畸主题词糖尿病/中医病机,糖尿病/中医药疗法,补气,滋阴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其病机主要是燥热偏盛、阴津亏耗。消渴治疗之大法是“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在中医属"消渴","膈消","消中"等范畴,历代论述颇多,大多认为糖尿病是由肺、肾、胃功能失调所致,多以上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胃为治疗原则.自1999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Ⅱ型糖尿病21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从脾论治糖尿病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认为糖尿病总的病机是“阴虚燥热”,其病变脏腑与肺、胃、肾有密切关系,脾气虚弱也是本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之一。历代医家遵循上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肾的原则,给后世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治疗经验,使近代医家在临床应用中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消渴病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笔者近几年对消渴病及其并发症应用中医辨证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消渴病的辨证分型及治疗 根据临床主证所涉及脏腑及三多证的主次分上、中、下三消.肺热伤津,渴而多饮为上消,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以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方用消渴饮加葛根、麦冬、玄参;胃热积盛,消谷善饮为中消,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以清胃泻火,滋阴增液,方用玉女煎加栀子、黄连,若大便秘结不行,可合用增液承气汤;肾阴亏虚,不能化气行水,分清别浊而多尿为下消,宜滋其肾,兼补其肺,治以滋阴固肾,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相似文献   

8.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甜为特征的一类病症。包括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但是临床实际中不能认为消渴与糖尿病同等。中医传统认为消渴一病主要的病理是:肺燥、胃热、肾虚所致的,三者又可互相影响,从传统观念认为肾阴亏虚不固为主。由于病因和病位及体质上不同,历代医家均遵循上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肾的原则,虽能减轻病情和缓解临床症状,但治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以肺脾肾理论为指导,认为上中下三消中的口渴、多尿为肺之宣肃异常;多食、易饥、消瘦为脾胃升降异常;多尿、尿浊为肾之开合异常。由于肺脾(胃)肾气机运动是一个协调进行的整体,因此,其病理变化往往相互影啊,其症状每每相互兼有而有主次之分,故临床辨证不能绝然孤立地将本病划分为上中下三消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和兼病,也往往是肺脾肾机能异常进而损及他脏所致。如皮肤感染,肺结核,心血管病  相似文献   

10.
浅析心肾兼顾治疗消渴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渴病,目前临床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有主张从肾论治者,有倡导肺、脾、肾三脏合治者,有重视调脾者,亦有从肝论治者,笔者仅就消渴病治疗中的有关心肾兼顾问题做一论述。 早在明代赵献可的《医贯》中就有:“下焦命门火不归元,游于胃则为中消”,“故治消之法,不分上中下,先治肾为急……降其心火,滋其肾水”。从中可见古人对消渴病中肾与心所发生的重要病理变化之间的认识,并由此提出了“心肾兼顾”之治疗法则。 《素问·气厥论》:“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心脉微小者为消瘅”等,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历代医家多言其病机为阴虚燥热,病位以肾为核心,并将其分为三消,且遵循上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肾的原则。王国斌教授不拘常法,另辟蹊径,整体审察,辨证求因,提出肝失疏泄,少阳枢机不利当属消渴病的重要发病机理之一,以疏肝调肝为治疗原则,运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潘宗妃  熊莉华 《陕西中医》2020,(10):1464-1467
历代医家多从三消分治糖尿病,认为其病位分属于肺、胃、肾,然而熊莉华教授认为五脏皆可致消,但脾统四脏,为治病之本。且三消皆与脾相关,胰亦归属于脾,治脾即治胰,故脾才是导致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并提出糖尿病应从脾论治的观点。从脾论治糖尿病应以健脾运脾为基本治疗原则,常使用益气养阴、理气化湿药物以健运脾气,调节中焦气机,以期恢复脾之转输功能。本文详细阐述了熊莉华教授从脾论治糖尿病的理论基础,并结合临床案例分析熊莉华教授从脾论治糖尿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试谈糖尿病从脾论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秀荣 《北京中医》1998,17(5):30-3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属中医的消渴病范畴。历代医家治疗多遵循上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肾的原则;病机认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贯穿疾病的始终,每以寒凉、滋润之剂治之。近年来,随着对糖尿病深入研究及长期临床观察,糖尿病证与脾虚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吕教授认为 :消渴病的证候主要表现在渴感和消征 ,并据此提出了“渴消并重 ,重在养阴 ;渴而不消 ,气阴兼治 ;消而不渴 ,重在治肾 ;迁延调理 ,重当益气”。在古人辨证的基础上 ,结合四十余年个人临床体会 ,总结出了治疗消渴病的四大要则。1 消渴并重 ,重在养阴  消渴并重 ,包括口渴多饮、多尿、多食易饥且瘦 ,多见于久病失治者 ,其人皮肤枯燥 ,全身肢体如有针刺样疼痛或麻木 ,咽燥唇干 ,四肢困乏 ,甚至发生痈疡 ,视力减退等症 ,舌暗赤 ,苔干黄 ,脉细数。其病机为阳明热盛 ,蕴结化燥 ,消烁肺胃津液 ,或肾燥精虚所致。治宜养阴润燥。方用自…  相似文献   

15.
彭瑶  喻斌 《湖南中医杂志》2020,(10):115-116
根据脏腑经络理论,试从脾肝肺心肾五脏与胃的关系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认为从脾胃论治CAG,对于痰湿中阻者,中医当治以除湿化痰、理气和中,可选平胃散、二陈汤之类的燥湿化痰之剂;痰湿日久化热者,在治疗上当以清化热湿、和胃消痞为法,可选用连朴饮、清中汤之类的清热祛湿之剂加减;对于脾胃虚弱之CAG患者,在治疗上当健脾益气、升阳举陷,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从肝胃论治CAG,当治以疏肝理气、和胃消痞,可予以五磨饮子、越鞠丸之类的方剂加减。脾胃虚,兼见肺病者,当治以升阳益胃。临床上对于负面情绪较重的CAG患者要重视从心胃论治,可选用天王补心丹、安神定志丸之类的方剂,通过安心神来调理脾胃。对于病程相对较长的CAG患者,在治疗上应当勿忘从肾论治。  相似文献   

16.
浅谈糖尿病从肝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可分三消,历代医家多遵循上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肾的治疗原则。但从临床实践看,在发病前,患者多由不同程度的精神刺激导致肝失疏泄、气机失调,从而发病,故应从肝论治。  相似文献   

17.
探讨"肾为胃之关"理论渊源及后世对其内涵的发挥;研究胃病难治或久治不愈者,每于治脾胃的同时兼以补肾,常获良效的理论依据;结合临床应用,验证了"肾为胃之关"理论的合理性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史嘉林 《河北中医》2002,24(12):914-915
咳嗽之论治不外乎“外感内伤之分 ,阴阳虚实之别”。叶天士有“因于湿者有兼风兼寒兼热之不同 ,大抵以理肺治胃为主”之论。笔者临床运用该论且扩大施治范围 ,认为胃中有邪、气机不和而犯肺致咳嗽者 ,用理肺治胃法治疗收效良好 ,故亦可谓胃咳辨治。1 胃咳病因病机《素问·宣明五气篇》曰 :“五气所病……肺为咳。”《素问·咳论篇》指出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可见咳嗽病位在肺 ,病因不一。《医学●义·咳嗽篇》评述 :“心肝脾肾各有咳嗽之症 ,不过假途于肺耳。”此语堪称金玉之言。中医论脏 ,也不可废腑 ,盖脏腑之间生理上相…  相似文献   

19.
消渴是一种发病率高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尿有甜味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糖尿病,其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伤肾等。其病机是由肺、胃、肾三脏阴亏燥热、灼伤津液、消灼水谷而致。本病首当辨上、中、下消之不同。一般而言,口渴多饮为上消,属肺;多食善饥为中消,属胃;多尿而浊为下消,属肾。中医药在改善症状肪治并发症等方面均有较好疗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消渴不同之分型,同病异护的原则,制定其饮食计划表,定时定量进餐,  相似文献   

20.
陈慈煦认为辨治糖尿病除肺、胃、肾"三消"之外,从补益脾胃入手,也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针对糖尿病病变部位在中焦脾胃,以心脾两虚,纳运失常为其病机特征,故应用健脾助运,养心安神之法,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