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植入式化疗泵在胃肠道肿瘤术后腹腔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萍 《天津护理》2002,10(4):168-169
探讨化疗泵应用于胃肠道肿瘤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要点。为17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同时,腹腔留置皮下化疗泵,术后经泵输注药液,可以提高腹腔内肿瘤的治疗效果,尤其可以预防或治疗术后复发和肝等远处器官的转移。护理人员在化疗泵的应用过程中应掌握准确的输注技术及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并做好健康教育,才能保证化疗泵的正确使用,并充分发挥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余林欢  杜惠梅  陈美琴  黄锦萍 《现代护理》2007,13(15):1382-1383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埋置皮下腹腔化疗泵化疗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对78例胃肠道肿瘤病人采用手术切除肿瘤后埋置皮下腹腔化疗泵,术后进行腹腔化疗的过程和并发症的观察。结果本组78例病人中共进行296次腹腔化疗,有2例病人第一次腹腔化疗时导管阻塞,3例出现腹痛,25例出现恶心、食欲下降,53例腹胀,无一例发生肠穿孔、肠梗阻、腹腔内感染或出血。结论皮下埋置腹腔化疗泵化疗已成为胃肠道肿瘤术后辅助化疗的首选给药途径,化疗时全身毒性作用和并发症少,病人耐受力增强,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埋置皮下腹腔化疗泵化疗的观察和护理.方法 对78例胃肠道肿瘤病人采用手术切除肿瘤后埋置皮下腹腔化疗泵,术后进行腹腔化疗的过程和并发症的观察.结果 本组78例病人中共进行296次腹腔化疗,有2例病人第一次腹腔化疗时导管阻塞,3例出现腹痛,25例出现恶心、食欲下降,53例腹胀,无一例发生肠穿孔、肠梗阻、腹腔内感染或出血.结论 皮下埋置腹腔化疗泵化疗已成为胃肠道肿瘤术后辅助化疗的首选给药途径,化疗时全身毒性作用和并发症少,病人耐受力增强,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术后腹腔化疗的护理特点。方法 对 178例 6 0岁以上行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腹腔化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观察腹腔化疗对老年患者机体的耐受性、腹腔种植转移、肝转移和 1年、2年、3年、5年生存率的影响 ,并与同期行常规静脉化疗的病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完成 6个疗程的全部化疗 ,完成率为 92 .7% ,腹腔化疗组腹腔内种植转移率 (7.9% )和肝转移率 (9.6 % )低于静脉化疗组 (16 .5 % ,2 1.2 % )(P <0 .0 5 ) ;2年生存率 (78.8% )、3年生存率 (72 .7% )、5年生存率 (6 6 .7% )高于静脉化疗组 (5 8.8%、5 2 .9%和 4 7.1% ) (P <0 .0 5 )。结论 老年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术后行腹腔化疗 ,药物的不良反应小 ,患者耐受性好 ,腹腔转移率低 ,术后 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腹腔温热化疗对进展期胃肠道癌根治术后预防肿瘤在腹腔内复发的效果。方法对1994~1997年间的45例可切除进展期胃肠道癌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25例,予以术终腹腔温热化疗,部分术后追加腹腔热化疗1~2次。对照组20例术中未作任何化疗措施,两组术后都予以氟脲嘧啶加亚叶酸碱化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68%(17/25)和40%(8/20);肿瘤腹腔内复发率分别为8%(2/25)和55%(11/20),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腹腔温热化疗对于进展性胃肠癌术后复发有重要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一直是癌症患者化疗过程中的障碍。不同的用药途径产生不同强度的副作用,皮下埋置化疗泵的给药法,具有明显降低毒副作用,用药量小,安全方便的优点,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护士应掌握化疗泵的装置方法,放置部位,操作程序,安慰指导患者及其家属,以保证化疗泵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癌术后早期腹腔内化疗 (latraperitonealchemotherapyLpcT)对防止术后复发或转移的疗效已得到肯定[1] 。现将我院开展此项治疗的护理配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 0 0 0年 3月~ 2 0 0 2年 3月经胃肠道癌术后早期腹腔化疗患者 2 1例 ,其中男 14例 ,女7例 ;年龄 17~ 5 8岁 ,平均年龄 4 2 .6岁。全部病例均经术后病理确诊。胃癌术后 9例 ,大肠癌 12例 ,全部病例均有术后早期行腹腔化疗的适应证 ,KPS≥ 70分。1.2 治疗方法 术后 714天开始腹腔化疗 ,经右或左下腹穿刺后 ,将一硅胶导管植入腹内。 (1)用2 0 0 0ml生…  相似文献   

8.
腹腔化疗泵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随着肿瘤治疗科学的进展,临床上已越来越多地使用腹腔内直接注入化疗药物,以提供局部高浓度的抗肿瘤药物而降低全身毒副作用。腹腔内化疗的概念是美国癌症协会经一系列研究后在1970年提出来的。近年来通过许多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已经证明区域化疗优于其它化疗。我们...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6):1201-1203
目的探究肿瘤切除联合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取清远市人民医院74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推行肿瘤切除联合单纯静脉化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前提下辅以腹腔热灌注化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1.08%vs 62.16%)(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肿瘤切除联合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肠道肿瘤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指数高,值得临床积极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便携式化疗泵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持续化疗的临床疗效及其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采用便携式化疗泵对观察组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了持续的静脉化疗,并与进行常规穿刺外周静脉输液瓶输入化疗药的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同时对2组化疗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患者食欲不振、口腔溃疡、恶心、呕吐及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便携式化疗泵持续化疗并配合合理的护理措施能提高临床化疗的效果,减轻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反复穿刺所带来的痛苦,便于携带,便于患者活动,提高了患者在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化学治疗胃肠道肿瘤患者中应用皮下埋藏全植入式输液泵286例,置泵451个,其中32个出现感染,56个出现泵体倾斜,38个导管堵塞。提出腹腔内化疗药液至少需2000ml,导管阻塞时采用加压注射法,感染时应及时取出输液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国产奥沙利铂(艾恒,OXA)联合5-氟尿嘧啶(5-FU)/甲酰四氢叶酸钙(CF)联合化疗方案对晚期胃肠道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85例晚期胃肠道癌随机分组。治疗组应用OXA联合5-FU、CF,对照组应用丝裂霉索(MMC)联合5-Fu、CF,并做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48.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OXA主要有外周神经毒性反应、消化道反应及自细胞减少,但大多为Ⅰ、Ⅱ度,不影响治疗。结论OXA联合5-FU、CF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化疗药物灌注及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晚期食管癌。材料与方法:31例晚期食管癌进行化疗药物灌注,并行球囊扩张后置入内支架。结果:经化疗药物灌注并置入金属内支架,缓解了吞咽困难。结论:化疗药物灌注和金属内支架置入是晚期食管癌安全有效的姑息疗法。  相似文献   

14.
与肿瘤放化疗有关的口腔粘膜炎的防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口腔粘膜炎是肿瘤患治疗中严重的潜在性并发症之一,如果治疗护理不当,常危及患生命。积极治疗和护理口腔粘膜炎已成为肿瘤辅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学从物理、化学、生物等多方面入手,对口腔粘膜炎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胃肠癌根治术后化疗初期(化疗≤4次)患者对化疗的认知应对体验。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5年7-9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住院及急诊化疗输液室治疗的15例胃肠癌根治术后化疗初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访谈,运用Colaizzi分析程序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通过整理归纳,析出4个主题:(1)化疗作用的认知不足;(2)化疗症状的不适与克服;(3)化疗情绪的担忧与从容;(4)化疗应对方式的不同。结论医护人员应帮助胃肠癌根治术后化疗初期患者减少化疗相关知识的认知误区,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以帮助其建立有效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残留癌组织的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和分析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残留癌组织变性区病理形态特点,为正确评价该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技术以及细胞凋亡检测技术(PCD)进行分析.结果10例导管浸润癌中有2例未找到残留癌组织,1例仅见少量残留癌组织,7例有不同程度癌组织残留.残留癌组织分为变性癌组织区(DCC)和非变性癌组织区(NDCC).比较两者癌细胞的PCNA表达,NDCC明显高于DCC,而PCD检测DCC阳性癌细胞高于NDCC.浸润淋巴细胞以T细胞为主.10例中有4例32个腋窝淋巴结发生癌转移,其中20个出现了DCC改变.结论新辅助化疗乳腺癌后残留癌组织DCC变化是反映其疗效的一种形态变化,它可以通过启动细胞凋亡途径使癌细胞坏死以及使细胞增殖能力降低,激发局部组织抗肿瘤的细胞免疫能力,杀死部分淋巴结转移的癌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中医经络学说、神经反射学说、生物全息学说为理论指导的手部按摩疗法减轻乳腺癌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的作用。方法方便性抽样选择60例接受周期性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乳腺癌化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手部按摩疗法。根据欧洲临床肿瘤会议推荐的化疗后胃肠道反应评价标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化疗第1~3天的胃肠道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在化疗第1~3天的胃肠道反应均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两组患者化疗后第2、3天的胃肠道反应均较第1天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部按摩疗法可减轻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胃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首次化疗前的营养状况,分析不同营养状况的患者对化疗不良反应的差别。方法对78例患者采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价法(SGA)进行营养状况评价,分为SGA—A、B、C三组;在患者化疗过程中采用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分度标准对患者化疗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并统计三组不良反应的例数。结果营养不良(包括SGA--B、C)患者合计48例,占61.5%。除恶心呕吐与肝损害两项反应在SGA—B组与SGA—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三组总体比较及其余各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首次化疗前多存在营养不良,且患者的化疗不良反应与其营养状况相关,应引起足够重视并积极给予改善,以提高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老年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35例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前用CTF方案化疗1疗程,化疗后1周手术。结果: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4例(占11.43%),轻度缓解20例(占57.14%),无变化11例(占31.43%),无临床进展病例。病理组织学观察20例镜下见肿瘤细胞有小点片状坏死。1例因白细胞降低推迟手术,其余患者按计划手术。全组随访1~6年,在随访期间发现5例局部复发,2例骨转移,2例有肺和脑转移。6例在随访期间因本病死亡,3例因其它合并症死亡,余均健在。结论:新辅助化疗对老年乳腺癌可缩小肿瘤,增加手术机会,提高治疗效果,并可能减少术中血行转移。  相似文献   

20.

Context

Studies on multiple dimensions of the symptom experience of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are extremely limited.

Objective

Purpose was to evaluate for changes over time in the occurrence, severity, and distress of seven common symptoms in these patients.

Methods

Patients completed Memorial Symptom Assessment Scale, six times over two cycles of chemotherapy (CTX). Changes over time in occurrence, severity, and distress of pain, lack of energy, nausea, feeling drowsy, difficulty sleeping, and change in the way food tastes were evaluated using multilevel regression analyses. In the conditional models, effects of treatment group (i.e., with or without targeted therapy), age, number of metastatic sites, time from cancer diagnosis, number of prior cancer treatments, cancer diagnosis, and CTX regimen on enrollment levels, as well as the trajectories of symptom occurrence, severity, and distres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Although the occurrence rates for pain, lack of energy, feeling drowsy, difficulty sleeping, and change in the way food tastes declined over the two cycles of CTX, nausea and numbness/tingling in hands/feet had more complex patterns of occurrence. Severity and distress ratings for the seven symptoms varied across the two cycles of CTX.

Conclusions

Demographic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ces in enrollment levels as well as changes over time in occurrence, severity, and distress of these seven common symptoms were highly variable. These findings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patients who are at higher risk for more severe and distressing symptoms during CTX and to enable the initiation of preemptive symptom management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