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 目的:总结分析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并发症种类、原因、临床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09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306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3例,女133例,年龄17~68岁,平均34.5岁。颈椎结核16例,颈胸椎结核5例,胸椎结核77例,胸腰椎结核104例,腰椎结核76例,腰骶椎结核28例。分别采用前路和/或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或加行内固定术。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处理对策及预防措施。结果:完整随访296例,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18个月。47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5.4%,其中5例胸腹膜损伤、4例髂外静脉损伤、3例神经功能障碍、8例术后感染、4例手术应激反应及3例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经相应的保守治疗后好转;4例喉头水肿引起呼吸困难者,均行气管切开,2例死亡;5例脑脊液漏者,3例行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术,2例保守治疗后好转;2例早期植骨排异反应,行植骨清除术;2例内固定松动、断裂者,行内固定取出术;7例愈合后复发者,2例行前路病灶清除术、1例行前路病灶清除前路内固定术、2例行前路病灶清除椎弓根内固定,2例行保守治疗;手术处理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复发。结论:脊柱结核术后并发症不可忽视,在规则药物治疗基础上,严格把握手术指征、采取正确的手术方式、注意辨认术中复杂的解剖结构、提高手术技巧及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防治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脊柱结核术后未愈及术后复发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德国著名的科学家Koch于1882年发现结核杆菌,为今后可能消除结核病带来了希望,然而道路却并不顺利。尽管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有效的抗结核药物不断发现,使结核病流行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近年来,由于不少国家对结核病的忽视,AIDS的流行,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的增多,对结核病控制规划的实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骨关节结核是常见的肺外结核,尤以脊柱结核多见。  相似文献   

3.
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原因分析及再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回顾性分析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对再手术治疗效果观察随访。方法:2002年1月至2010年5月收治27例再手术脊柱结核术后复发患者,男15例,女12例,年龄21~65岁,平均36.5岁。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分析导致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和作用强度,针对主要原因采用个体化手术治疗。再手术方式:单纯病灶清除术5例,病灶清除和窦道切除术7例,Ⅰ期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内固定术8例,Ⅰ期经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联合CT引导下经皮穿刺灌注引流和局部化疗2例,单纯CT引导下经皮穿刺灌注引流和局部化疗5例。术后加强抗结核药物治疗,定期检查血沉、X线或CT三维重建评估结核活动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脊柱结核术后复发为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原因根据作用强度大小排列为:术前术后未行正规化疗、术后积液未早期发现和处理、自身营养状况差、术中病灶清理不彻底、术后脊柱稳定性差。再次手术术中无大血管、神经或输尿管损伤,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末次随访所有患者结核症状消失,无结核复发、切口感染、窦道形成或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复查血沉正常。术后8~12个月影像学复查提示椎间隙植骨均获骨性愈合,内固定位置正常。结论:脊柱结核再手术原因复杂且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诊断和治疗难度大。术前应详细分析复发的主要原因,强调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和个体化手术治疗,同时应加强营养和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再手术治疗的策略。方法对13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经前路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对其中15例术后复发合并窦道形成并经过保守治疗无效患者的复发原因进行分析,并均采取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内固定取出、植骨融合、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的翻修术治疗。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14例治愈,影像学检查显示植骨融合;1例再次复发,再次复发率为6.67%(1/15),经抗结核及换药4个月治愈。结论胸腰椎结核一期前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与病灶清除不彻底、耐药性结核菌株出现、非活性异物过多放置、内固定松动失效、长期营养不良及不正规化疗有关;前路病灶的彻底清除及良好的植骨支撑、后路坚强的内固定结合有效的化疗可明显减少翻修术后结核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正脊柱结核作为常见的肺外结核,占骨关节结核的50%~60%~([1])。严重者可导致脊柱后凸畸形甚至脊髓受压。脊柱结核复发率较低,但复发后常常导致窦道迁延不愈、脊柱畸形及继发性神经损伤。目前脊柱结核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存在脊柱畸形、伴严重神经损伤的患者,以达到神经减压、纠正后凸、重建脊柱稳定性的目的~([2])。由于结核病具有难治且易复发的特点,以及手术时机或方法选择不当、术中病灶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初次手术失败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的317例脊柱结核患者,男206例、女111例;年龄(53.5±16.7)岁(范围11~86岁)。随访1年以上,期间出现①~③中任意一条定义为手术失败:①同一结核病灶接受手术≥2次;②与结核病灶相关的非计划再入院次数≥1次;③结核耐药或迁延不愈,出现冷脓肿或窦道;或合并其他细菌感染,或发生内固定松动。未发生失败病例定义为治愈。收集两组患者症状、用药史、辅助检查、手术方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手术失败的潜在危险因素行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失败病例均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穿刺引流(含置管冲洗)14例、清创10例、内固定翻修3例。术中采集脓液、坏死或肉芽组织行结核杆菌培养+药敏试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确定手术失败27例。脓肿或窦道形成17例,占63%(17/27);其中3例异烟肼或利福平单药耐药、2例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耐多药);经针对性抗结核治疗(17例)、穿刺引流或穿刺置管冲洗(14例)、清创缝合(3例)治愈。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7例,占26%(7/27);其中病原菌检出5例,均未检出结核耐药;经抗感染及清创缝合治愈,其中2例取出内固定。内固定松动3例,占11%(3/27),经内固定翻修手术治愈。手术失败组与临床治愈组是否累及复合或跳跃节段、有无2型糖尿病史、有无三种以上基础疾病史、术后1周C反应蛋白、术后1周白细胞计数、首剂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累及复合或跳跃节段(OR=3.513,P=0.047)、术后1周C反应蛋白(OR=1.021,P=0.005)、首剂时间≥20周(OR=2.895,P=0.039)、出血量≥800 ml(OR=5.950,P=0.001)和患有三种以上基础疾病(OR=3.671,P=0.027)为手术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脊柱结核,特别是耐药脊柱结核应早期诊断,并尽早开始规范抗结核治疗;脓肿穿刺引流是治疗脓肿或窦道形成的有效手段;复合或跳跃节段的脊柱结核术后失败发生率高,应强调手术病灶节段的稳定性重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初次手术失败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的317例脊柱结核患者,男206例、女111例;年龄(53.5±16.7)岁(范围11~86岁)。随访1年以上,期间出现①~③中任意一条定义为手术失败:①同一结核病灶接受手术≥2次;②与结核病灶相关的非计划再入院次数≥1次;③结核耐药或迁延不愈,出现冷脓肿或窦道;或合并其他细菌感染,或发生内固定松动。未发生失败病例定义为治愈。收集两组患者症状、用药史、辅助检查、手术方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手术失败的潜在危险因素行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失败病例均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穿刺引流(含置管冲洗)14例、清创10例、内固定翻修3例。术中采集脓液、坏死或肉芽组织行结核杆菌培养+药敏试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确定手术失败27例。脓肿或窦道形成17例,占63%(17/27);其中3例异烟肼或利福平单药耐药、2例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耐多药);经针对性抗结核治疗(17例)、穿刺引流或穿刺置管冲洗(14例)、清创缝合(3例)治愈。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7例,占26%(7/27);其中病原菌检出5例,均未检出结核耐药;经抗感染及清创缝合治愈,其中2例取出内固定。内固定松动3例,占11%(3/27),经内固定翻修手术治愈。手术失败组与临床治愈组是否累及复合或跳跃节段、有无2型糖尿病史、有无三种以上基础疾病史、术后1周C反应蛋白、术后1周白细胞计数、首剂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累及复合或跳跃节段(OR=3.513,P=0.047)、术后1周C反应蛋白(OR=1.021,P=0.005)、首剂时间≥20周(OR=2.895,P=0.039)、出血量≥800 ml(OR=5.950,P=0.001)和患有三种以上基础疾病(OR=3.671,P=0.027)为手术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脊柱结核,特别是耐药脊柱结核应早期诊断,并尽早开始规范抗结核治疗;脓肿穿刺引流是治疗脓肿或窦道形成的有效手段;复合或跳跃节段的脊柱结核术后失败发生率高,应强调手术病灶节段的稳定性重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合并窦道形成的复发性复杂脊柱结核的复发因素及临床治疗策略。方法 自1997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87例复杂性脊柱结核患者,对其中21例术后复发且合并窦道形成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2例,女9例;年龄22~58岁,平均38.8岁。其中15例患者结核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提示耐药。术前排除窦道混合感染,根据脓肿的大小,一期窦道切除、病灶清除、内固定取出、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1例;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取出、植骨融合、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0例。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29.7个月。术后16例获得治愈,5例再次复发,再次复发率为23.8%(5/21),前路固定的复发率为18.2%(2/11),后路固定的复发率为30%(3/10)。3例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再次行病灶清除术后治愈。影像学检查提示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15例,术后9个月植骨融合4例,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2例。术后后凸畸形纠正至平均5.7°(2°~12°)。结论 复发性复杂脊柱结核合并窦道形成的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复发原因主要与耐药结核菌株的出现、病灶清除不彻底、脊柱稳定性重建失败、合并其他脏器结核有关。有效的化疗,彻底的病灶清除,脊柱稳定的重建是保证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脊柱结核术后未愈及复发是一个越来越值得重视的现实问题。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就脊柱结核术后未治愈、复发的危险因素、脊柱结核疗效判定以及脊柱结核的再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995年1月~2005年1月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59例患者临床资料与同期术后未复发的216例脊柱结核患者的资料对比,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自身营养状况、合并脊柱外结核情况、病灶范围、手术清除病灶是否彻底、手术前及手术后是否正规化疗、手术后病灶部位是否严格制动、术前是否存在其它合并症、术后是否存在其它并发症与术后脊柱结核复发的相关强度.推测可能导致术后脊柱结核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手术前及手术后不能坚持正规化疗、手术后病灶部位未严格制动、手术清除病灶不彻底、自身营养不良、病灶范围广5个因素与术后脊柱结核复发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术前及术后正规化疗、加强营养、术中病灶清除彻底、术后病灶部位严格制动是预防和减少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脊柱结核术后复发与血沉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术后复发与血沉的关系。方法:采用病灶清除术治疗胸腰椎结核80例,男36例,女44例;年龄20~71岁,平均38.2岁。以术前血沉40mm/h为界线分组:A组42例,手术前血沉≥40mm/h;B组38例,手术前血沉〈40mm/h。2组患者手术前后抗结核治疗程序一致,对2组患者手术后复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80例均获随访,A组平均随访36个月,5例术后局部复发;B组平均随访32个月,4例术后局部复发。两组间的复发率没有明显差别。结论:血沉不是脊柱结核手术时机选择的主要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合并窦道形成的复发性复杂脊柱结核的复发因素及临床治疗方式。方法:1997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87例复杂性脊柱结核患者,对其中的2l例术后复发且合并窦道形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22~58岁,平均38.8岁。15例患者结核菌培养及药敏实验提示耐药。根据脓肿的大小,一期窦道切除、病灶清除、内固定取出、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11例,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取出、植骨融合,二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10例。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29.7个月。术后16例获得治愈,其中5例再次复发,再次复发率为23.8%(5/21),其中前路固定的复发率为18.2%(2/11),后路固定的复发率为30%(3/10)。3例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再次行病灶清除术后治愈。结论:复发性复杂脊柱结核合并窦道形成的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复发的原因主要和耐药结核菌株出现、病灶清除不彻底、脊柱稳定性重建失败、合并其他脏器结核有关。有效的化疗,彻底的病灶清除,脊柱稳定的重建是保证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脊柱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近 2 0年来 ,脊柱外科的发展非常迅速 ,手术治疗的效果也有相应提高。但就不同的脊柱疾患而言 ,其手术疗效相差较大。脊柱手术的失败大致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术前诊断错误、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手术操作错误以及发生了手术并发症。也有人认为脊柱手术的失败更为确切的定义不应包括上述几种情形 ,而是指术后仍有或发生脊柱畸形、假关节形成、脊柱不稳、椎管狭窄、植入物断裂以及肿瘤或全身性疾病未缓解或加重等。笔者重点介绍除手术并发症之外导致脊柱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1 术前诊断错误1.1 肿瘤 脊柱及椎管内肿瘤几乎均以疼痛为首发症状…  相似文献   

14.
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及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方案。[方法]统计2002~2004年收治1d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翼妻方案、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恢复优良,术前症状消失,随访无复发,病灶区融合牢靠。[结论]脊柱结核彻底清创、一期植骨固定后,经正规化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关于脊柱结核治疗的讨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编者按]在旧社会骨关节结核是骨科常见病.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人民健康及卫生状况的根本好转,结核病的发生率曾大幅度下降.近年来随着免疫性疾病的增长,结核病死灰复燃,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同时由于结核杆菌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多,以及结核病变的变异,也给骨关节结核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带来新的困难.骨科医生对这一新的变化应给予充分认识和重视.目前我国骨关节结核病的现状如何?在新的条件下,骨关节结核的治疗是否仍要遵循过去的治疗原则?关于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特别是内固定应用的适应证,以及微创外科在脊柱结核治疗的应用前景等问题,本期刊登了相关文章,并特邀请了有关专家就上述问题进行论述与讨论,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脊柱结核发病率逐渐增高,且致残率较高。我院自1998年9月~2004年5月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25例,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19例,女6例,除1例为9岁儿童外,其余患者平均年龄38(18~65)岁。均有不同程度颈、胸、腰、背部疼痛和发热、  相似文献   

17.
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根据脊柱稳定性的状况,探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方法本组为1997年10月~2005年2月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共72例,根据结核破坏程度及手术可能带来的脊柱稳定性改变,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结果本组有1例术后慢性窦道形成,其他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57例有脊柱后凸畸形者,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7.8°,随访中平均丢失2.4°。55例前路椎体间植骨病例,界面骨性融合时间平均4个月。47例有明显神经损害的患者手术后除1例外均获得明显改善。结论脊柱稳定性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有重要意义,根据脊柱稳定性改变选择合适的外科治疗术式,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脊柱结核诊治不当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总结脊柱结核诊治不当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0年来本院收治的125例脊柱结核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资料,并对其诊治不当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延误和误诊7例(占5.6%),规范抗痨治疗85例中结核复发3例(3.52%);不规范抗疲劳治疗40例中结核复发5例(12.5%)。手术方法不当5例,占手术例数13.1%(5/38),术后护理不当2例,占5.2%(2/38)。结论:脊柱结核容易引起误诊误治,手术及护理方法不当会影响治疗效果,应提高认识,及早诊治、加强规范的抗痨治疗方法,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加强术后护理。  相似文献   

19.
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早期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9例脊柱结核患者行X线、CT和MRI检查,同时行PPD试验、血沉、胸片、胸部CT和ECT等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进行正规抗结核治疗。结果脊柱结核早期患者全身结核毒性症状并不典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局部疼痛,其中8例患者曾被误诊。CT检查能清晰地显示椎体内较小的溶骨性、虫蚀状改变等骨质破坏灶及其内毛玻璃状高密度的死骨(19例),周围可伴有骨增生硬化带(10例),可伴有椎前软组织肿胀。MRI发现椎体骨炎(19例)及终板破坏,以及骨内小脓肿。早期椎间盘信号正常或高信号为主、椎间隙正常。结论脊柱结核早期患者常表现为局部疼痛,可不伴有典型的结核中毒症状。CT能显示早期微小的脊柱结核病变如骨质破坏、死骨等现象;MRI能清楚显示椎体骨炎、终板和(或)椎间盘的破坏和椎体内小灶骨脓肿。结合CT和MRI两者优点,可较早诊断脊柱结核;从而指导临床尽早进行抗结核治疗,避免漏诊、延迟诊断或误诊带来的不良后果,具有较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脊柱结核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前 ,一度得到较好控制的结核病流行重新加剧。中国是全球 2 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 ,结核病人数居世界第 2位[1] 。骨关节结核是常见的继发性肺外结核 ,其中约一半累及脊柱。随着结核病流行的加剧 ,脊柱结核的发病率亦明显上升 ,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就近年来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有关进展作一综述。1 脊柱结核治疗原则脊柱结核是结核杆菌全身感染的局部表现 ,应采取局部与系统兼顾的综合治疗 ,包括 :全身治疗 (休息、营养、一般支持疗法 )、局部制动、药物化疗及外科治疗等。化疗应遵从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用的原则并强调全程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