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微核试验是筛选化学物对染色体断裂效应与染色体不分离效应的一种简易、快速而有效的方法。七十年代初Boller和Schmid建立这一方法以来,迄今至少对153种化合物进行过微核试验。目前,我国巳逐步在辐射、工业毒物、农药等毒理工作中应用此试验,现将我室对6种化合物的微核试验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实验动物为本校动物房饲养的昆明种和C57小鼠,均为雄性,体重25~35g,每组动物5只,每批实验时均设相应的对照组,6种化合物的名称、用途、药物提供单位及  相似文献   

2.
天然药物是指一种药物制剂所含化合物分子都是天然存在的化合物,而非人工制备的化合物,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体合成的,以及地球乃至宇宙所固有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国南海硬棘软珊瑚Scleronephthya sp.生物活性成分。方法利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以及HPLC等层析手段对一种硬棘软珊瑚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应用波谱分析技术并结合文献数据,对所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琼脂扩散试验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微生物活性测试。结果和结论从该种硬棘软珊瑚中分离得到3个过氧化麦角甾醇(1~3)、鲛肝醇(4)、鲨肝醇(5)和1,2-O-十八烷基甘油缩醛(6)。初步体外抗微生物活性筛选发现这些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化合物5对大肠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化合物6对花药黑粉菌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化合物1~4仅显示微弱的抗微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4.
除草剂是近二三十年来发展很快的一类农药,品种数以百计。所包括的种类,自金属、石油产品、酚类、醚类、有机酸类、腈类、酰胺类,至均三氮苯类、取代脲类、季胺化合物,以及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等,甚为庞杂。目前所用的除草剂,大多数是低毒和微毒物质,使用中很少发生问题。但是,有些除草剂也可能对健康产生一些危害,例如马来酰肼(maleic hydrazide)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氯酸钠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  相似文献   

5.
金属酞菁配合物作为光敏药物研发,一直成为热点.本文从金属酞菁配合物结构及性质、研发现状和问题与前景等三个方面,通过分析、评述国内外文献,介绍金属酞菁作为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为治癌药物,金属酞菁化合物具有开发价值,同时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金属化合物诱发人羊膜FL细胞非程序性DNA合成的研究原福胜,邢权(山西医学院环境卫生学教研室)卫生毒理学杂志1994,8(1):17以人羊膜FL细胞非程序性DNA合成为观察指标,对6种金属化合物进行了遗传毒性检测,其中重铬酸钾、氯化镍、醋酸铅、硫酸锰...  相似文献   

7.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9,25(5):461-461
根据英国华威大学、利兹大学和爱丁堡大学的一项研究结果,使用不寻常金属开发的药物能有效作用于直肠癌和卵巢癌,包括对其他药物产生免疫性的癌细胞。研究显示,含有过渡金属钌和锇的一系列化合物可明显导致直肠癌和卵巢癌细胞死亡。这些化合物也能作用于对顺铂产生抗性的卵巢癌细胞,顺铂被视为最成功的过渡金属的药物。钌、锇化合物显示出对卵巢癌极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精子畸形试验,观察了氯化镉、醋酸铜、氯化汞对小鼠生殖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金属化合物在1/2LD50和1/6LD50剂量染毒小鼠中,观察到精子畸形增高,且呈剂量─—反应关系.提示镉、铅、汞对哺乳动物的生殖细胞具有潜在的诱变能力.  相似文献   

9.
作者用从某厂采集的金属镍粉、硫化镍矿粉及氯化镍,对叙利亚地鼠胚胎细胞进行克隆转化系统和转化灶系统的转化作用的研究,发现上述三种镍或镍化合物均能诱发一个或两个转化系统的形态学转化。其转化率与3-甲基胆蒽阳性对照组的转化率近似甚至略高。  相似文献   

10.
锌化合物有氧化锌氯化锌硫酸锌等,工业上对人体影响最突出的是氧化锌烟雾,吸入氧化锌烟尘和烟雾,可引起金属烟热.金属烟热是急性职业病,是吸入金属加热过程中释放的大量新生成的金属氧化物粒子引起的,发病机理尚不明,有免疫学说和内生性反应原学说两种.  相似文献   

11.
茵陈蒿防癌和防微核突变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中药蔑陈蒿的防癌和防微核突变作用,观察蔑陈蒿水煎剂对亚硝酸钠和N-甲基苄胺诱发的SD大鼠,食道增生性病变和骨髓微核突变的预防作用,结果显示长期接触亚硝酸钠和N-甲基胺可诱发大鼠胃窦,食道上皮的增生性病变和骨髓细胞微核率增高,饮用茵陈蒿水煎剂各组则表现了不同程度的防癌变和防微核突变作用,在癌变和微核突变间存在着某种相关性,提示茵陈蒿具有防癌和防微核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微核试验方法对螺旋藻拮抗环磷酰胺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螺旋藻剂量为 1.5g/kg、3g/kg时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微核增加有显著拮抗作用。提示 :螺旋藻具抗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正交设计从遗传毒理学效应角度探讨了有机化合物苯、甲苯、二甲苯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联合毒作用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只有二甲苯有显著意义(P<0.05)及阳性对照的环磷酰胺有高显著意义(P<0.01),而苯、甲苯无显著意义,提示我们在联合毒作用情况下二甲苯能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毒品对男性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影响。方法:以40名男性吸毒者为研究对象,以30名正常男性作为对照,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用χ^2检验方法作显著性检验。结果:男性吸毒者淋巴细胞微核率高于正常男性,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吸毒两年以上的男性淋巴细胞微核率明显升高,说明毒品可引起人体染色体畸变,毒品可能是致突变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1,3-二苯-1,3-丙二酮(1,3-diphenyl-1,3-proanedione,DPPD)对环磷酰胺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的保护作用和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的影响。方法 40只小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DPPD低、中、高剂量组(62.5,250,1000 mg/kg),DPPD低、中、高剂量组(62.5,250,1000mg/kg),每组各5只。DPPD各剂量组小鼠经口给药30 d,每天1次。环磷酰胺采用30 h经口灌胃染毒。第2次染毒6 h后,小鼠麻醉脱臼处死,检测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千分率)。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环磷酰胺阳性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明显升高(P〈0.01),DPPD剂量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变化不明显(P〉0.05);与环磷酰胺阳性组比较,环磷酰胺+DPPD低剂量组(62.5 mg/kg)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变化不明显(P〉0.05),环磷酰胺+DPPD中、高剂量组(250、1000 mg/kg)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明显降低(P〈0.01),微核抑制率分别为35.58%和61.54%。结论 30 d经口给予DPPD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没有影响,DPPD对环磷酰胺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具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微核试验方法,对煎炸油的遗传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煎炸油能引起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率增高,并且随着煎炸时间延长,微核率有增高的趋势,而新鲜未加热菜油不能使小鼠PCE微核率增加。本研究提示煎炸使油脂发生热变质,产生一些能使细胞染色体损伤的遗传毒性物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及体外培养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对国产跃进牌中型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不同有机组分进行体内外体外微核试验。结果表明;各组分均能引起体内PCE及体外培养CHO细胞微核率的增加,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微核率随剂量增加而增加,各组分中以有机碱,多环芳烃和极性化合物的致突变性较强。  相似文献   

18.
反复使用的植物油致畸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长期反复使用的植物油对离体血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的影响。方法 人外周血离体培养法。结果 和本底对照组相比,染一畸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单体畸变有正相关性(r=0.987)。微核率有差异但变化不大。结论 反复使用的 对淋巴细胞微核影响不大,对染色体有致畸毒性作用,应加强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迷迭香酸对γ射线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形成率为观测指标,C57BL/6J小鼠经60Co γ射线1~3 Gy照射24 h后观察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的变化以选择合适的照射剂量;C57BL/6J小鼠经60Co γ射线2Gy照射后不同时间观察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的变化以选择照射后取骨髓的时间;2 Gy照射前经迷迭香酸处理的C57BL/6J小鼠照后24 h观察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的变化,以确定迷迭香酸对小鼠微核保护作用的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结果 2 Gy照射24 h后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增加比较明显,适合作为小剂量照射条件;照射后24 h或48 h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增加比其他时间明显;经迷迭香酸100 mg/kg连续7次处理后的受照射小鼠骨髓细胞中,微核发生率(6.50‰)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23.65‰)。结论 迷迭香酸对γ射线致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择遗传学效应的染色体畸变、染色体姊妹单体互换(SCE)和微核率三指标对苯作业人群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苯作业者在苯浓度超标的状态下工作,可导致染色体畸变率、SCE和微核率增高。且在白细胞下降前即可出现。尤其以SCE最为敏感并且与白细胞的损伤相关。建议苯的慢性毒效应检测应加入遗传学效应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