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总结睡眠中癫癎性电持续状态(ESES)的临床、脑电图特点及治疗反应。方法用录像脑电图(VEEG)进行3~12h监测,以睡眠中棘慢波持续发放达到或超过非快眼动(NREM)睡眠时间的85%作为ESES的诊断标准,对11例ESES患儿临床、脑电图及治疗进行随访观察。结果9例有癫瘌发作;7例归于癫癎综合征;11例病后均有神经心理损伤;丙戊酸、氯硝西泮对ESES患儿的癫癎发作多能有效控制;激素对消除电持续状态效果明显;11例皆予随防,8例发作控制,9例ESES消失后3例仍留有神经心理损伤,2例仍存有ESES。结论ES—ES不是一个独立的癫癎综合征,而是一种特殊脑电现象,NREM睡眠期持续放电是神经心理损伤主要原因,消除电持续状态是本病的治疗关健,不能仅限于控制癫癎发作。  相似文献   

2.
2002~2005年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癎部分发作的患者76例,脑卒中诊断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均经过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癫癎诊断按1981年国际抗癫癎联盟的癫癎发作分类及1989年国际癫癎和癫癎综合征分类方案;癫癎发作频率≥2次/年,卒中发生前无癫癎病史;男39例,女37例;年龄44~85岁,平均65.62岁;脑出血22例,脑梗死5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脑卒中发病至癫癎发作为3~22个月,平均10.03个月;高血压50例,心脏病15例,糖尿病24例,肾功能不全8例,其中透析者2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38例,A组予卡马西平单药治疗,起始剂量为0.2 g/d,逐渐加至(0.3~0.6) g/d;B组予丙戊酸钠单药治疗,起始剂量为0.6 g/d,剂量范围为(0.6~1.0) g/d,同时2组均予抗血小板、降压、降糖、降脂等对症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睡眠中癫癎性电持续状态(ESES)的临床、脑电图特点及治疗反应。方法用录像脑电图(VEEG)进行3~12h监测,以睡眠中棘慢波持续发放达到或超过非快眼动(NREM)睡眠时间的85%作为ESES的诊断标准,对11例ESES患儿临床、脑电图及治疗进行随访观察。结果9例有癫瘌发作;7例归于癫癎综合征;11例病后均有神经心理损伤;丙戊酸、氯硝西泮对ESES患儿的癫癎发作多能有效控制;激素对消除电持续状态效果明显;11例皆予随防,8例发作控制,9例ESES消失后3例仍留有神经心理损伤,2例仍存有ESES。结论ES—ES不是一个独立的癫癎综合征,而是一种特殊脑电现象,NREM睡眠期持续放电是神经心理损伤主要原因,消除电持续状态是本病的治疗关健,不能仅限于控制癫癎发作。  相似文献   

4.
杨慧明 《新医学》2004,35(4):216-217
目的:比较两种抗癫癎药物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对癫癎患儿骨代谢的影响.方法:诊断明确且长期服用卡马西平(28例)或丙戊酸钠(31例)单药治疗半年以上的癫癎患儿,治疗前后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L2~L4)的骨矿密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经抗癫癎治疗6个月后,卡马西平组血清钙、磷水平和骨矿密度均低于丙戊酸钠组;碱性磷酸酶水平则高于丙戊酸钠组(P<0.01).结论:长期服用卡马西平对癫癎患儿骨代谢的影响比丙戊酸钠明显.为保证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在抗癫癎治疗期间应该定期监测骨代谢状况,给予适当的干预以预防代谢性骨病.  相似文献   

5.
选择我院癫(癎)门诊及病房2009年1月~2010年6月就诊的反射性癫(癎)患者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25~76岁;发作前均无头颅外伤史及颅内感染史,无高热惊厥史;癫(癎)家族史阳性3例;本组患者在打麻将的过程中发作8例,打麻将及打扑克时均能发作2例,观看别人打麻将时发作1例;多在打麻将1~5 h后发作;平均发作3次;按1989年国际抗癫(癎)联盟关于癫(癎)和癫(癎)综合征的分类标准[1],全面强直-阵挛发作7例,愣神2例,极短暂发呆后头向右偏转再继发全面强直-阵挛发作2例;11例患者每次发作诱因及症状相同,停止打麻将后未再发作,也未有在其它场合发作的情况,诊断为麻将反射性癫(癎).颅脑CT检查3例,MRI检查8例,均未发现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惊厥性癫癎持续状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惊厥性癫癎持续状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惊厥性癫癎持续状态其病因以脑血管病、特发性癫癎自行停药或减药、脑炎及脑外伤等为主;多数患者地西泮、丙戊酸、苯巴比妥钠等抗癫癎药物治疗有效,症状控制不良者给予丙泊酚可控制疾病发作;本组治愈23例,死亡3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 癫癎持续状态多因脑血管病和特发性癫癎患者不规律服药所引起,脑炎及脑外伤也是常见病因;发作早期地西泮、苯巴比妥钠有良好治疗效果,丙泊酚可作为难治性癫癎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收集到155例抗微生物药物不良反应信息的汇总分析,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6年~2007年6月收集到的155例抗微生物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抗微生物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共计155例,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分别是:头孢菌素类药物59例(占38.06%)、喹诺酮类药物39例(占24.52%)、青霉素类药物19例(占12.26%);不良反应损害的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54.84%。结论: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报道2例低血糖、3例非酮症高血糖均表现为癫癎发作,应用抗癫癎药物效果不佳,而纠正血糖后发作停止.说明血糖变化与癫癎发作具有相关性.提示癫癎发作的患者应急查血糖,应用抗癫癎药物的同时积极控制血糖,可很好的控制低血糖或高血糖引起的癫癎发作.  相似文献   

9.
癫癎患儿血中褪黑素及5-羟色胺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特发性癫癎患儿血中褪黑素及5-羟色胺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特发性癫癎患儿血中褪黑素及5-羟色胺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癫癎组血中褪黑素及5-羟色胺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3.966,P=0.001;t= 2.955,P=0.007),癫癎组患儿血中5-羟色胺与褪黑素值之间呈直线完全正相关关系(r=0.662,P=0.003).结论 特发性癫癎患儿血中褪黑素及5-羟色胺水平均降低,这是癫癎患儿出现睡眠障碍的生化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0.
癫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即神经细胞群异常放电所致的发作性、暂时性的脑功能紊乱,具有反复性、阵发性等特点。其患病率约为3.5‰~4.8‰左,约20%的患者长期药物治疗无效而成难治性癫痫。癫癎刀的学术名称为:全数字化偶极子定位、三维图像融合长程视频脑电监测系统,是一套完整的术前、术中癫癎灶定位系统和术后评估系统.病灶定位可以精确到毫米级,是一种新兴的高科技治疗手段,越来越被广大难治性癫癎患者所选择。而在视频脑电监测定位过程中,护理工作是重要环节,其中健康教育又是护理的重要因素。我院自2004年11月至2006年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额叶癫癎发作的临床表现与脑电图特征。方法:对36例额叶癫癎发作患者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征进行同步分析。结果:额叶癫癎发作频繁而短暂,以睡眠中发作为主。常见发作形式为复杂部分性发作,主要表现为过度运动、偏转性强直、姿势性强直、发声及重复语言、额叶失神等。常规脑电图检查阳性率30.6%,长时间视频监测阳性率91.7%。结论:额叶癫癎发作是一组以运动症状为主的癫癎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长程视频监测为无创性诊断额叶癫癎发作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2.
抗癫癎药高敏综合征10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癫痫药高敏综合征(antiepileptic drug hypersensitive syndrome,AHS)是一种由抗癫痫药所致的与药物剂量无关的副反应综合征,多见于服用芳香族抗癫痫药(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及卡马西平)的患儿。属于迟发性全身过敏反应。由于发病早期临床表现变化较大,缺乏特异性,故易造成误诊误治。现将我院1995年1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AHS患者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从2008年起,由专病护士对癫癎门诊收治的40例生酮饮食疗法患儿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利用入院前门诊就诊、住院治疗期间、出院访视及门诊复诊等渠道,进行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及技能指导,每个病例跟踪6个月并观察疗效.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后,增强了患儿及家长坚持生酮饮食的信心.跟踪随访半年结果显示,33例能坚持生酮饮食6个月,其中22例达到控制癫癎发作90%以上,10例开始逐步减少抗癫癎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添加拉莫三嗪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符合儿童难治性癫(癎)诊断标准的患儿37例,原抗癫(癎)药物种类和剂量不变,加用拉莫三嗪,从小剂量开始:原治疗中未用丙戊酸(VPA)的患儿加用拉莫三嗪0.5~1 mg/(kg·d),分早晚2次服,每2周增加0.5~1 mg/(kg·d),直至发作停止或不能耐受为止,最大剂量15 mg/(kg·d);用VPA者开始0.2 mg/(kg·d),分早晚2次服,每2周增加0.2 mg/(kg·d),逐渐增加剂量,最大量5 mg/(kg·d).结果 评价时间1~2年,平均1年4个月.37例患儿经拉莫三嗪治疗后,3例因皮疹停药,1年药物总保留率91.9%,有效率为73,5%,其中完全控制23.5%,显效29.4%,有效20.6%,无效26.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5%,其中3例为皮疹,均为同时应用VPA者.结论 添加拉莫三嗪治疗儿童多种发作难治性癫(癎)疗效满意,特别是与丙戊酸合用疗效更好;拉莫三嗪为广谱抗癫(癎)药,对难治性癫(癎)的临床疗效确切,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额叶癫痢发作的临床表现与脑电图特征.方法:对36例额叶癫癎发作患者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征进行同步分析.结果:额叶癫癎发作频繁而短暂,以睡眠中发作为主.常见发作形式为复杂部分性发作,主要表现为过度运动、偏转性强直、姿势性强直、发声及重复语言,额叶失神等.常规脑电图检查阳性率30.6%.长时间视频监测阳性率91.7%.绪论:额叶癫癎发作是-组以运动症状为主的癫癎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长程视频监测为无创性诊断额叶癫癎发作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10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3~1998年我院内分泌病房收治10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甲旁减),在基层医院神经内科均误诊为原发性癫癎,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2例,女8例;年龄12~27岁,平均22.2±4.5岁。10例均误诊为原发性癫癎,误诊时间1~8年,平均3.3年。1.2 临床表现 均表现手足搐搦、手足麻木及情绪不稳,癫癎样大发作3例、小发作5例,口角抽动1例,皮肤干燥脱屑6例,Chevostek征阳性10例,Troussea征阳性7例。1.3 辅助检查 血清钙1.29~1.6mmol…  相似文献   

17.
药物不良反应2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攀枝花市2004年248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以抗感染药最多,其次是中成药、抗精神病药及心血管类。ADR病例中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全身性损害,其次是皮肤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等。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颞叶癫癎36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颞叶癫癎是癫癎中较为常见的类型,由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和部分医生的认识不足,常易误诊。我院1998年4月~2002年4月共收治颞叶癫痫45例,曾在外院误诊36例,误诊率达80%。本文回顾分析颞叶癫痫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以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率。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幕上肿瘤伴发癫(癎)的精确定位价值和手术治疗效果,研究肿瘤与致(癎)灶的关系.方法 对121例(胶质瘤Ⅰ级15例、Ⅱ级35例、Ⅲ~Ⅳ级12例,脑膜瘤32例,脑转移瘤10例,海绵状血管瘤15例,室管膜瘤2例)临床上以癫(癎)为首发症状的幕上肿瘤患者术前、术后癫(癎)发作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采用术前影像和脑电结合定位、术中皮层脑电再次定位的方法,对肿瘤和癫(癎)灶同时切除,无手术死亡.癫(癎)发生率最高在额叶,最低在枕叶.癫(癎)灶与肿瘤的关系:位于同一部位者50例;致(癎)灶位于肿瘤一侧或近旁者28例;致(癎)灶位于肿瘤远隔部位(>2 cm)25例;检测不到致痫灶者18例.失访18例,103例随访1~9年,31例术后早期仍有小发作,83例不再服抗癫(癎)药物癫(癎)症状完全消除.结论 在幕上肿瘤伴发癫(癎)患者中,致(癎)灶与肿瘤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开颅切除肿瘤的同时必须明确致(癎)灶的位置和范围,一并切除才能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腹型癫痛是内脏型癫痫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以发作性腹痛为主要特点,常伴有其他消化道症状,易误诊为消化道疾病。本文对我院1986年1月~1996年12月12年间,收治经脑电图证实及抗癫病药物治疗有效而确诊的66例临床及脑电图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28例(42.44%),女38例(57.56%),发病年龄4~35岁,平均10.5岁,其中儿童56例(84.81%),成人10例(15.19%),病程1个月~6年,平均4.5年。1.2病史:出生时有窒息、产伤史14例(21.21%),高热惊厥史16例(24.24%),头部外伤史3例(4.5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