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丙丁酚防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琼  余振球 《心肺血管病杂志》2009,28(5):375-376,F000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D)的治疗,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及心绞痛发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降低死亡率。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显著降低了PCI术后再狭窄率和靶血管重建率,使术后6个月内再狭窄率〈10%。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结局回溯性教育预防冠心病(CH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6例行PCI术的CHD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43例)行常规护理与结局回溯性教育,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左室射血分数、健康行为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负面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结局回溯性教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心理状态及健康行为,减少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左国兴  陈书中  王宽 《山东医药》2005,45(20):28-29
近年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内介入(PCI)术已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但介入术后的急性、亚急性血栓以及再狭窄影响预后。2002年9月-2004年5月,我们对9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于PCI术后行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静脉使用替罗非班的基础上,加用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高血栓负荷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影响。方法 126例ACS患者,急诊行PCI术前30 min静注国产替罗非班。冠脉造影观察,126例患者的罪犯血管仍有残余血栓者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3 min),随后行PCI治疗,对照组直接行PCI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即刻罪犯血管血流分级(TIMI)、1周及30 d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CI术后TIMI具有更好的优势(P=0.008),1周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P=0.025)。术后1周出血和血小板下降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诊行PCI的ACS高血栓负荷患者,在静脉使用替罗非班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冠脉内治疗,对患者PCI术后冠脉血流改善、短期临床疗效方面起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质子泵抑制剂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致消化道出血的影响。方法将接受 PCI 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对照组,和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兰索拉唑治疗的实验组,然后对两组患者术后消化道出血、消化道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在实验组患者中,未有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有4例患者出现消化道的不适,对照组患者中,有10例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18例患者出现消化道的不适,实验组消化道出血以及消化道不适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的患者,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可以降低 PCI 术后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引起消化道出血以及消化道不适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不同禁食时间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敏  赵明宏 《山东医药》2005,45(25):87-87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但如术中或术后出现并发症则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预后。近年来,我们发现患者术前禁食时间过长易在PCI术中发生并发症。为明确术前禁食时间与PCI术中并发症的关系,我们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析中医特色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宿迁市中医院心血管科收治的58例行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治疗组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特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治疗组护理后的胸痛、心悸、气短、乏力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护理后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将中医特色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护理中可发挥积极的作用,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阶段式心脏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运动耐力及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PCI手术治疗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常规护理)、观察组(n=40,阶段式心脏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运动耐力、生活质量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康复后3个月,观察组最大运动功率、无氧阀水平、峰值耗氧量以及代谢当量(METs)水平、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稍低于对照组。结论 针对PCI手术患者术后实施阶段式心脏康复训练对改善患者运动耐力效果尚可,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大大提高了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但PCI术前冠状动脉的狭窄或闭塞病变导致的缺血或坏死心肌严重影响着心功能及PCI术后再狭窄和心肌再缺血的发生,是影响其远期疗效的重要原因,除加强抗栓、调脂等治疗外,有效的康复运动训练可改善缺血心肌的血供和坏死心肌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病死率,延缓或阻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PCI术后的运动康复治疗的机制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带膜支架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发生冠状动脉穿孔老年患者的疗效。方法从2004年6月至2011年6月,本中心共对8例PCI术中发生冠状动脉穿孔后植入带膜支架的老年患者进行了1年随访,观察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8例患者中男4例,女4例,年龄65±76岁,平均(70.4±4.1)岁。植入带膜支架直径平均(3.2±O.3)mm,长度平均(21.0±3.4)mm,所有患者破口均被成功封闭,术中无死亡病例。随访1年,1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术后19天因肺部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余患者均无心绞痛发作。随访期间死亡率为12.5%(1/8),MACE发生率为12.5%(1/8)。结论带膜支架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穿孔能达到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其治疗包括一般药物治疗、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等。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即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应用和广泛开展,使ACS患者得到早期及时的治疗,其生存率及预后有了显著提高。直接PTCA术,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为80%-90%,显著高于溶栓治疗的开通率50%-70%。选择我院2007—2008年间急诊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86例,在强调综合护理的同时,在急诊PCI术前、术中、术后分别进行心理分析与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冠心病患者非药物治疗手段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桥血管和支架的再通率。方法CABG术后和药物支架植入术后再次出现心绞痛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各40例,其年龄、性别、心肌梗死、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功能不全、脑卒中、药物治疗病史具有可比性。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桥血管和药物支架的效率和寿命的远期效果。结果与行CABG患者的桥血管比较,行PCI患者的药物支架远期狭窄或者闭塞率降低34.3%。与行CABG患者的左乳内动脉(LIMA)桥血管比较,行PCI患者的左前降支的药物支架远期狭窄或者闭塞率降低14.8%。与行CABG患者的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静脉桥血管比较,行PCI患者的左回旋支以及右冠状动脉的药物支架远期狭窄或者闭塞率降低49.8%。结论冠状动脉药物支架植入术的远期通畅率较CABG明显增高,冠状动脉药物支架植入术的药物支架的效率和寿命要优于CABG的桥血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同期于我院心内科行PCI术治疗的AMI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行PCI治疗。观察组术前静脉推注替罗非班10μg/kg,之后静脉滴注0.15μg/(kg·min),持续24 h;对照组推注生理盐水20 mL。观察两组术后冠脉血流情况、心电图、左心收缩舒张功能及不良反应,随访半年观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冠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01);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率高于对照组(P=0.044);不良反应及MACE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MI患者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能有效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及心功能,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4.
阜康市距离乌鲁木齐60公里,有吐乌大高速公路相连,平均车程为30~40min,转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过程是安全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ST抬高型心肌梗死就地治疗组病死率较转院PCI组高;不稳定性心绞痛就地治疗组病死率和转院PCI组无差异,提示转院PCI组近期和远期预后均优于就地治疗组。值得注意的是,转院PCI组与就地治疗组相比,在高危患者中可能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5.
011 PCI应用药物洗脱支架与CABG术后生活质量改善的比较[Cohen DJ,van Hout B,Serruys PW,et al.N Engl J Med,2011,364(11):1016-1026(英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都可选择用于治疗多支血管冠状动脉病变;以往研究显示:多支血管冠状动脉病变实施CABG或PCI实施气囊血管成形术或金属裸支架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网络医疗健康管理应用对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对PCI术后出院前100例患者进行测评,并于网络医疗健康管理6个月后再次进行调查。结果:100例PCI术后患者经6个月的网络医疗健康管理后,生活质量5个维度较健康管理前显著提高(P〈0.01);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病程、民族、家族史、文化程度、月收入、年龄对介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B=16.005~-5.677,P〈0.05~〈0.01)。结论: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进行网络医疗健康管理有益于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助于提高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病程、民族、家族史、文化程度、月收入、年龄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6月210例AMI患者行PCI治疗的病史资料。结果 135例(64.3%)患者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前壁梗死较下后壁梗死发生快速型心律失常较多,但无统计学意义;下后壁梗死较前壁梗死发生缓慢型心律失常多见(P〈0.01)。6 h内开通冠状动脉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6 h~12 h开通者(P〈0.01),且严重再灌注心律失常较多见。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在直接PCI术中发生率较高;类型与心肌梗死部位有关,再灌注的时间影响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替罗非班经冠状动脉内注射与经静脉内注射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Cochrane图书馆,全面收集在ACS患者的治疗中,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及静脉内给药初始剂量的随机对照研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后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收集25篇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共计251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替罗非班静脉内给药(IV组)相比,冠状动脉内给予(IC组)替罗非班更能显著增加PCI术后TIMIⅢ级血流比率(RR 1.15,95%CI 1.07~1.23,P=0.0001);PCI术后1周心脏超声评价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C组LVEF较IV组平均增加2.69%(WMD 2.69,95%CI 0.14~5.25, P=0.04);冠状动脉内给予替罗非班更能有效降低PCI术后30 d随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RR 0.51,95%CI 0.38~0.69,P<0.0001)。然而,PCI术后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0.95,95%CI 0.76~1.19,P=0.64)。结论冠状动脉内给予替罗非班相比静脉内给予替罗非班更能有效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和微血管灌注,能显著减少PCI术后随访30 d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改善预后,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9.
黄翔  黄定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4,22(12):1231-1235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下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直径狭窄介于50%~70%)介入治疗疗效。方法连续入选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存在单支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患者76例,并行FFR测定,其中48例病变血管FFR≥0.75的患者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而只给予最佳药物治疗(OMT组),28例病变血管FFR<0.75的患者行PCI并给予最佳药物治疗(PCI+OMT组)。连续随访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以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得分。结果OMT组MACE的发生率与PCI+OM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基线水平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SAQ的5项分数均有提高(P<0.05),两组患者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频率、疾病认识程度方面无明显改善,而治疗满意程度在OMT组优于PCI+OMT组(P<0.05)。结论FFR能够可靠地预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的心肌缺血风险并指导治疗决策,可以避免不必要的PCI,改善患者的机体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如果不重视改善以往不良生活方式,术前存在的冠心病(CHD)危险因素在PCI术后依然损伤冠状动脉壁,引起冠状动脉的再堵塞或支架内再狭窄,加重病情,死亡率升高,这已成为影响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医学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