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质量小于60kg的患者在主动脉CT造影中减少对比剂用量的可行性。方法:60例行主动脉CTA患者按体质量分为A、B组:A组体质量≥60kg,注射浓度370mgI/mL非离子型对比剂60mL后用40mL生理盐水冲洗,注射速率均为5mL/s;B组为60kg患者,注射同种对比剂,剂量按1mL/kg体质量计算,后用40mL生理盐水冲洗,注射速率均为5mL/s。扫描延迟时间采用自动触发技术,测量升主动脉、T7及L2水平降主动脉、主动脉分叉处CT值;各由1名高级和中级职称影像诊断医师对血管强化程度、重建血管清晰度进行评价,并由另一影像医师比较两者的评价是否存在差异。结果:A组在升主动脉、T7及L2水平降主动脉、主动脉分叉处测得平均CT值为383.19HU,B组为391.58HU,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患者图像重建后血管清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不影响图像质量前提下,体质量小于60kg患者可以使用少于60mL剂量的对比剂行胸腹主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颅外段血管成像的最佳速率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比较使用不同注射速率所获得的多层螺旋CT颈动脉造影(CTC)重建图像,优化注射速率的选择。方法:8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为30例和55例,注射速率分别为2.0ml/s或3.5ml/s,首先于第六颈椎水平行同层面动态扫描,对比剂剂量为0.3ml/kg,利用小剂量试验软件绘制出时问一密度曲线,确定最佳延迟扫描时问。然后,对每个病例分别以与同层动态扫描时相同的速率进行多层螺旋CT颈动脉造影,并对其CTC重建图像评分。结果:速率3.5mL/s与速率2.0ml/s所得CTA图像综合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3.5ml/s所得图像明显优于2.0ml/s所得图像。结论:快速法(3.5ml/s)多层螺旋CT颈动脉造影的成像质量优于慢速法(2.0ml/s)。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的目的是前瞻性地研究对比剂的浓度及注射速度.以获得使用64层螺旋CT显示根髓动脉的最佳影像。该实验将80例病人平均分为4组:A,100mL对比剂,浓度300mgI/mL,注射速度5.0mL/s;B,100mL对比剂,浓度350mgI/mL,注射速度5.0mL/s;C,100mL对比剂,浓度300mgI/mL,注射速度3.5mL/s;D,100mL对比剂,浓度350mgI/mL,注射速度3.5mL/s。测量胸5~腰3平面主动脉的CT值并计算其平均值,进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层MSCT主动脉血管成像中使用较低剂量对比剂的可行性。方法:主动脉血管成像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 3组。A组为对比剂70mL+生理盐水30mL;B组为对比剂60mL+生理盐水40mL;C组为对比剂50mL+生理盐水50mL。注射速率均为5mL/s,扫描延迟时间采用自动触发技术。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后进行图像重组,测量升主动脉、T7及L2水平降主动脉、主动脉分叉处CT值。由主治医师及副主任医师各1名独立阅片,对血管强化程度、主要分支血管显示清晰度进行评价。结果:A、B 2组4个解剖部位CT值及主要分支血管显示清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64层MSCT主动脉血管成像中,应用低剂量对比剂(对比剂60mL+生理盐水40mL),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5.
宋会军  王宏宇  侯志辉  吴言伶  韩磊  吕滨   《放射学实践》2012,27(11):1217-1220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患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理想对比剂注射方案。方法:将连续90例拟行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中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于术前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依据不同的对比剂注射方案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单期相注射方案(仅注射基础量对比剂,不注射生理盐水);B组:双期相注射方案(先注射基础量对比剂,后以40mL生理盐水冲洗);C组:三期相注射方案(先注射基础量对比剂,后注射30%生理盐水与对比剂的混合物30mL,最后注射40mL生理盐水冲洗)。基础量对比剂按1mL/kg计算,注射流率均为5.0mL/s。比较3组方案CTA图像上冠状动脉及左、右心系统的CT值及房间隔缺损的可评估性。结果:3组患者在平均年龄、体重及心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各组患者冠状动脉、升主动脉及左心房、左心室的CT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各组右心房、右心室及肺动脉的CT值均数大于250HU;此外,B组对比剂用量明显低于其它2组(P〈0.05),房间隔缺损量化评分高于C组(P〈0.05)。结论:双期注射方案由于对比剂用量减少,利于房间隔缺损评估,因而是房间隔缺损患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理想的对比剂注射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确定肥胖病人行腹部多层CT扫描时由体质量决定对比剂剂量是否可被高估。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经机构委员会批准,病人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按照2mL/kg体质量4mL/s的速率静脉注射对比剂(300mgI/mL)获取161个连续病人(年龄28~90岁;平均63岁;男95例,女66例)腹部CT影像。主动脉增强超过50HU后45s和150s时进行CT扫描。  相似文献   

7.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显示Adamkiewicz动脉及其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Adamkiewicz动脉显示的最佳参数.方法 将84例受试者按检查序号分为4组,A组24例,对比剂流速为3 ml/s,开始注射对比剂后25 s,CT机自动开始扫描.B组20例,对比剂流速为4 ml/s,开始注射对比剂后25 s,CT机自动开始扫描.C组20例,对比剂流速为5 ml/s,开始注射对比剂后25 s,CT机自动开始扫描.D组20例,流速4 ml/s,应用自动阈值触发技术,当降主动脉内感兴趣区相对衰减值达到230 HU后,再延迟3 s,CT机自动触发进行扫描.将原始图像进行容积显示(volume rendering, VR)、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 MPR)、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 CPR),观察和分析Adamkiewicz动脉的显示情况,对不同参数下的Adamkiewicz动脉显示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总显示率为85.71%,对比剂流速4 ml/s的B组及对比剂流速5 ml/s的C组显示率高于3 ml/s的 A组,应用自动阈值触发技术的D组Adamkiewicz动脉显影效果优于A组、B组.结论 将对比剂流速控制在4 ml/s以上,以T9水平降主动脉感兴区相对衰减值达到230 HU作为阈值自动触发64排螺旋CT进行血管成像,可以成功地显示Adamkiewicz动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在标准体重患者宝石CT 肺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40例标准体重(体重指数18.5~24.0!/")患者行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根据对比剂使用剂量将患者分成两组:低剂量组,15 mL对比剂+50 mL混合液(10%对比剂+90%生理盐水);对照组,50 mL对比剂+30 mL生理盐水。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分别独立对图像质量进行分析。结果:两名医师对两组肺动脉评分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双肺下叶后基底段肺动脉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腔静脉的伪影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肺动脉主干与左心房、双肺下叶后基底段肺动脉与静脉CT 值的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体重患者宝石CT肺动脉血管成像采用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可获得良好的图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对比剂注射技术在冠状动脉CTA成像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150例行冠状动脉CTA成像患者,随机抽取50例二期相对比剂注射技术为A组,三期相对比剂注射技术分B1组(1.0 mL/kg)和B2组(0.8mL/kg)各50例.A组:一期碘普罗胺1.0 mL/kg,注射速率4.5mL/s;二期生理盐水30 mL,注射速率4.0 mL/s.B1组:一期碘普罗胺按1.0 mL/kg对比剂总量的75%,注射速率4.5 mL/s;二期碘普罗胺按对比剂注射总量的25%+生理盐水按1:1浓度,注射速率4.0 mL/s;三期生理盐水25 mL,注射速率3.5 mL/s.B2组:一期碘普罗胺(0.8 mL/kg)按对比剂注射总量的75%,注射速率4.5 mL/s;二期碘普罗胺按对比剂注射总量的25%+生理盐水按1:1浓度,注射速率4.0 mL/s;三期生理盐水25 mL,注射速率4.5 mL/s.将图像根据5分制评分标准,评分在3分及以上的受检者纳入研究.结果 3种对比剂注射技术的比较显示B2组与A组、B1组对比剂用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房、左右心室、主动脉根部和冠状动脉密度A组与B1组、B2组比较,右心房与右心室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CTA成像采用三期相对比剂优化注射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可以减少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00kVp条件下、头颈部CTA检查中碘克沙醇(270mgI/mL)个性化注射方案的成像效果。方法:连续50例患者行头颈部CTA检查。使用对比剂碘克沙醇(270mgI/mL),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如下:注射总量一体重(kg)×0.5mL/kg;根据注射时间的不同(分别为7、8和9s)将患者分为3组(4g次为A、B、C组);注射流率一注意总量/注射时间,规定最高流率为6mL/s;采用对比剂智能跟踪触发技术,兴趣区置于主动脉弓处,阈值为80HU。由两位阅片者对3组的重组图像进行主观评估(5分法),并测量颈部及脑内动脉的CT值。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分别为4.75±0.41、4.85±0.34和4.29±0.61,A组与B组主观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与C组间主观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04、0.024)。三组图像上颈动脉及脑内动脉的CT值:A组与B组间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与C组间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01~0.037)。结论:碘克沙醇(270mgI/mL)在头颈CTA检查中可进行个性化注射,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心脏检查中应用三时相一次扫描获得理想的冠状动脉图像、心脏形态和功能分析的对比剂优化注射方案。方法:将326例患者以不同注射方案随机分成5组:方案A,30例,单期注射,仅团注80~90ml对比剂。方案B30例,双期注射,团注60~80ml对比剂后于第二时相注射30ml生理盐水。方案C、D、E共266例,均行三期注射。其中,方案C 92例;方案D 83例;方案E91例。第一时相团注50~60ml对比剂,第二时相分别以不同比率(方案C 50%,方案D 40%,方案E 30%)注射30~40ml对比剂-生理盐水混合液,第三时相注射30ml生理盐水。分别测量升主动脉根部、同层面胸主动脉、主肺动脉、左心室及右心室的CT值,计算心室腔-心室壁的对比噪声比(CNR)。比较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冠状动脉各级分支显示情况及右心室内对比剂均匀性。结果:CNR左心室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NR右心室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C组CNR右心室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左心室、升主动脉根部和降主动脉的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肺动脉和右心室的平均CT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右心室CT值C组高于其他各组(P〈0.01)。各组在冠状动脉的显示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的均匀性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C组优于A、B、D组(P〈0.05),与E组间差别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三时相注射方案,先团注50~60ml对比剂(第一时相),再以50%的比率注射30~40ml对比剂-生理盐水混合液(第二时相),随后注射30ml生理盐水(第三时相),一次扫描不仅可以在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的同时行心脏形态和功能分析,而且减少了对比剂的用量,可以为临床冠心病的筛查提供相应的综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 T主动脉血管成像中使用低剂量对比剂的可行性。方法60例主动脉血管成像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对比剂量80ml+生理盐水20ml冲洗;B组对比剂量70ml+生理盐水30ml冲洗;C组对比剂量60ml+生理盐水40ml冲洗。注射速率均为5ml/s ,扫描延迟时间采用自动触发技术。原始数据均传至工作站,进行图像重组,并测量升主动脉、T7及L2水平降主动脉、主动脉分叉处CT 值。由主治医师及副主任医师各一名共同阅片,对血管强化程度、主要分支血管显示清晰度进行评价。结果 A、B、C三组血管强化程度、主要分支血管显示清晰度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64层螺旋CT主动脉血管成像中,应用低剂量对比剂60ml+生理盐水40ml冲洗,图像质量满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评价不同生理盐水冲洗流率对MDCT腹主动脉和肾动脉增强效果的影响。方法:63例行肾动脉MD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A、B、C组。A、B、C组均以4mL/s注射60mL碘海醇( 350mg I/mL)后,分别以3.0、5.0及7.0mL/s的流率注射50mL生理盐水。测量各组双侧肾动脉的远段、近段和腹主动脉的CT值。不同生理盐水冲洗流率组间腹主动脉及双侧肾动脉强化程度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不同生理盐水冲洗流率组间右肾动脉远段、右肾动脉近段、腹主动脉、左肾动脉近段及左肾动脉远段的平均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1,P<0.01;F=24.6,P<0.01;F=26.6,P<0.01;F=20.2,P<0.01;F=16.2,P<0.01)。A组各部位CT值与B组及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各部位CT值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动脉MDCT增强扫描注射60mL对比剂后行50mL生理盐水冲洗时,采用5mL/s的冲洗流率,可以实现肾动脉的最大CT增强值。  相似文献   

14.
对比剂注射方案优化组合在主动脉MSCTA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相同碘浓度和注射流率、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情况下,主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应用效果.资料与方法 将90例可疑主动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在对比剂浓度300 mgI/ml、注射流率3 ml/s相同的情况下,分别采用不同的注射方案行主动脉MSCTA.A组:注射对比剂100 ml;B组:注射对比剂60 ml后用40 ml生理盐水冲刷;C组:注射对比剂85 ml.扫描延迟时间采用自动触发技术.测量升主动脉、T7及L2水平降主动脉、主动脉分叉处CT值;由两位影像诊断高级职称医师对血管强化程度、重组血管清晰度进行评价.结果 3种注射方案在升主动脉、T7及L2水平降主动脉、主动脉分叉处的平均强化程度分别为255 HU、240 HU、247 HU,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重组血管清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33%(84/90)清楚显示两侧肾动脉及分支,6.67%(6/90)显示两侧肾动脉及分支欠清楚.结论 应用对比剂60 ml注射+40ml生理盐水冲刷行主动脉MSCTA能够满足主动脉检查要求,减少了对比剂的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前瞻性地研究上腹部多层螺旋CT扫描中使用对比剂后注射不同速率的生理盐水对血管和实质成分强化程度的影响。方法100例病人随机分配到4种不同的注射方案中,分别为:注射固定剂量的对比剂后不注射生理盐水(A方案)、注射对比剂后用50mL的生理盐水分别以2、4和8  相似文献   

16.
64层CT下肢动脉成像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64层CT下肢动脉成像强化质量的对比剂注射方式。方法前瞻性地选择60例疑诊下肢动脉病变的病人,利用64层螺旋CT行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采用不同的扫描和重建参数,应用370mgI/100ml浓度的对比剂100ml团注或采用先70ml的对比剂后50ml的0.9%生理盐水用双筒高压注射器分别以4.0ml/s的注射速度团注入肘静脉,应用对比剂追踪触发扫描方式待腹主动脉CT阈值达120HU时延迟7s开始扫描;利用MIP和VR方式重建CTA图像;对比不同参数和不同对比剂应用方式的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结果最佳的扫描与重建参数为准直64×0.6mm,螺距1.5,层厚1.0,重建间隔50%;最佳的对比剂应用方式为(浓度为370mgI/100ml)对比剂70ml、生理盐水50ml以4.0ml/s注射速度按先后顺序团注。结论选择合适的准直、螺距以保证适当的扫描速度,选择合适的对比剂浓度、用量和注射速度以保证血管内足够的对比剂峰值浓度及峰值持续时间,此二者是64层CT下肢动脉成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颈部血管CTA检查时,在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求前提下的最佳对比剂注射方案。方法:选取我院行颈部血管CTA检查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32例。A组注射对比剂40 mL,生理盐水20 mL;B组注射对比剂50 mL,生理盐水20 mL;C组注射对比剂60 mL,生理盐水20 mL。每组先行平扫,注射对比剂后再扫描一次,将2次所得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由2名具有2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影像科诊断医师对图像进行主观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颈动脉成像质量、有无上腔静脉伪影干扰及有无颈静脉成像。对主动脉弓处CT值进行客观评价,将主客观评价数据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经Kappa检验,2名医师的评价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0.75)。3组图像质量评分、对比剂静脉伪影情况评价及造影后图像主动脉弓处CT值两两比较,A组与B组、A组与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层螺旋CT颈部血管CTA检查时,注射对比剂50 mL,生理盐水20 mL为最佳对比剂注射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CT冠状动脉造影(CTCA)扫描方案的改良以控制对比剂剂量,评价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明确该改良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手动触发扫描,CTCA扫描注射10~12 s对比剂药量,B组采用循环时间测试扫描,循环时间测试对比剂剂量20 mL ,CTCA扫描注射14 s对比剂药量。比较2组图像质量、对比剂剂量与辐射剂量。统计学方法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A、B 2组主观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客观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对比剂剂量少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8.14 mL ±3.85 mL vs 86.60 mL ±6.21 mL , t=-31.142,P=0.000)。A、B 2组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4 mSv vs 5.66 mSv ,t=-1.475,P=0.145)。结论手动触发扫描可以在大幅度减低对比剂剂量的前提下获得可评估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正常人胸部磁共振增强血管造影(CE MRA)时对比剂剂量和流率的依赖关系。方法 无胸部疾病的正常志愿者61例,按0.08、0.17、0.25和0.33mmol/kg的不同剂量分成4组,再分别以2、3和4ml/s的流率注射对比剂,应用Siemens Vision Plus 1.5T MR系统进行三维动态增强MRA,以评价不同剂量和流率对人胸部血管MR造影的影响,结果 从血管肺组织对比度看,以0.25~0.33mmol/kg对比剂最佳,尤以0.25mmol/kg比较稳定;从2和4ml/s两种流率看,0.33mmol/kg剂量的血管肺组织对比度反而比0.25mmol/kg低,说明血管肺组织对比度并不是随剂量加大而增加的,当剂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对比度反而会下降。主动脉的强化与肺动脉和肺静脉相比,无论从信噪比还是对比度上均比较稳定,但也随着剂量的升高而逐渐升高,0.17mmol/kg以上基本都能获得较好的强化和对比度,尤其是0.25mmol/kg以上为佳。0.08~0.17mmol/kg剂量时,虽然4ml/s流率的血管肺组织对比度值明显高于2ml/s和3ml/s,但由于对比剂过于浓缩集中在一较短的血管节段内,所以整体图像的主观评价并不理想,达不到诊断要求。结论 胸部血管的CEMRA效果主要与对比剂的注射剂量有关,与流率关系不大。推荐胸部CE MRA对比剂剂量为0.25mmol/kg,以2~3ml/s的流率注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正常肝脏与肝硬化肝脏在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中最佳对比剂剂量、注射流率及各组织强化达到峰值的时间。方法 正常肝脏、肝硬化肝脏各60例,按完全随机设计法各分成6组,分别以不同的注射剂量及流率在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并在同一层面作连续多层扫描。最后测量各组织CT值,建立统计表并相互比较。结果 正常肝脏当注射剂量为1.5ml/kg时,3种不同的注射流率除主动脉强化峰值两两比较统计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外(P<0.05),门静脉、肝实质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当注射流率为2.5ml/s时,不同的剂量强化峰值主动脉、门静脉、肝实质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硬化组:当注射剂量为2.0ml/kg时,3种不同的注射流率时肝实质在2.5ml/s与3.0ml/s时强化峰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当注射流率为3.0ml/s时,不同的剂量肝实质强化峰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正常肝脏与肝硬化肝脏的螺旋CT增强扫描的最佳剂量、注射流率应分别为1.5ml/kg、2.5ml/s和2.0ml/kg、3.0ml/s。其主动脉、门静脉及肝实质达到峰值的时间分别为:28s、52s、73s和31s、68s、77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