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辨气味炒制山植、焦山碴、山值炭山植为临床常用中药。中医且依其辨证用药,故有生山植、炒山植、焦山植、山植炭的炮制饮片之分。除生山植外.余3种饮片都需以不同的火力、不同的火候才能炒制(炙)出符合z中国药典》(199年版1部)规定的饮片质量。陈嘉漠说:“制药资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在炮制中常常出现炒的炒山植似焦山植,而焦山植又似山植炭,或炒之过轻则炮制不及,怎样才能炒制适中呢?笔者现将其炒制的操作要领介绍如F。炒山植:取净山植冲倒入热锅内用文人翻炒至表面颜色加深,且酸气浓烈.有酸香气溢出时,外表有明显…  相似文献   

2.
生山楂片为圆片状,饮片皱缩凹凸不平,传统炮制方法为清炒至焦,常出现部分炭化,达不到炮制标准。现将麸炒山楂的方法介绍如下:将麸皮均匀撒入热锅内,待麸皮冒浓烟时立即倒入生山楂片,均匀拌炒至山楂片表面呈焦褐色,内部呈黄褐色,出锅筛去麸皮,晾透即可。麸炒山楂的优点及注意事项:麸皮能起到熏烤作用,可除去清炒制焦受热不匀的弊病,保证了质量和色泽的均匀;增强健脾和胃的功能。此法比清炒法约节省时间1/3;降低损耗3%~5 % ,减少....  相似文献   

3.
刘健教授认为脾虚是干燥综合征的重要致病因素,治疗应采用健脾滋阴、清热解毒等法,健脾滋阴常用陈皮、玄参、山药、茯苓、生地黄、太子参等,清热解毒常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紫花地丁、黄芩等,同时善用炒谷芽、炒麦芽、焦山楂等消食和胃之品。该文从病因病机、用药特点等方面总结、分析刘健教授的临床经验,并列举验案以进一步佐证。  相似文献   

4.
<正> 炒法是较常用的中药炮制技术之一,药物通过炒法可产生焦香气。《修事指南》有“炒者取芳香之性”的记载,就明确提出了药物经加热炒制的目的是取其香气,同时能起到赋色,使饮片外表美观,表皮破裂,易于煎出有效成分,改变或缓和药性,减少刺激性或副作用,矫味矫臭等方面的作用。下面就其产生焦香气谈一点肤浅的认识。通过加热产生焦香气由来已久,早在汉以前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火嚣)盐令黄”、汉代的《神农本草经》有“火熬”等记载。“(火嚣)”和“熬”与现今的炒相似,古书还对绝大部分种子类和入脾胃经类药物要求“炒令香熟”或“炒香入药”。如神曲,《医学入门》  相似文献   

5.
对中药炮制名师彭银亭炮制"炒焦"经验进行总结。在中药饮片"炒焦"中运用眼、口、鼻,对炮制需"炒焦"饮片的形、气、色、味的传统经验控制标准的方法,浅探其药理、化学及临床运用,来衡量炒焦标准。  相似文献   

6.
枳壳炮制历史悠久,炮制方法较多,除目前主流饮片品种生枳壳与麸炒枳壳外,历代文献还记载有面炒、米炒、炒焦、炒炭、盐制、蜜制、药汁制等17种炮制方法。笔者拟对古今文献进行全面查阅和梳理,通过厘清枳壳的炮制历史沿革,分析枳壳的现代研究现状,总结了产地加工、炮制工艺、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现代研究进展,并对枳壳炮制的后续研究工作提出设想,以期为筛选枳壳优势饮片品种、规范特色饮片炮制工艺、阐释炮制科学内涵、提升药材资源利用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定麸炒枳壳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炮制前后枳壳总黄酮。结果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麸炒枳壳较生枳壳总黄酮下降10%。结论枳壳饮片经麸炒后其有效成分总黄酮略有下降,但对消食作用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通过整理古籍文献记载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不同炮制麦芽的临床应用及剂量有以下特点:生麦芽30g以下入药,功效以疏肝为主,9g~20g以健脾消食、下乳为主,60g~120g以回乳为主;炒麦芽6.21g~82.8g入药偏于行气消食;60g~300g偏于回乳;焦麦芽30g以下偏于消食化滞、止泻,并且配伍行气药偏于治疗肝气郁积;配伍健脾消食药脾虚食积;配伍活血类药回乳,小剂量单味或联合运用以下乳。临床应用应当根据疾病的病因、证型、症状,合理使用生麦芽、炒麦芽、焦麦芽入药以及调整剂量,使其药效发挥最大。  相似文献   

9.
《西部中医药》2016,(9):139-139
正处方中饮片为生品且有法定名称者遵法定名称,无法定名称且毒性较强者用生品时,应在其药材名称前加注等"生"字,以免误用,如生大黄、生川乌、生马钱子、生草乌。无法定名称的炮制品,可在其药材名称之前或之后加炮制术语炒、焦、煅、炙、盐、炭等作为饮片名称,如焦麦芽、半夏曲等。无法定饮片名称的鲜品入药时,应在药材名前加"鲜"字,如鲜薄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山楂不同饮片体外抗菌实验,为阐明其炮制目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体外抗菌实验方法,测定山楂饮片最小抑菌、杀菌浓度值。结果山楂饮片在实验所用最大浓度对实验菌均无杀菌作用;不同炮制工艺对于山楂饮片的体外抑菌作用有显著影响,焦山楂饮片对于实验致病菌的抑制均有效。抑菌作用提高了临床泄泻症的治愈效果,为焦山楂饮片临床用于消食止泻提供理论依据。结论初步拟定焦山楂饮片采用自控温旋盖电热炒药机XCYD炮制工艺为:投料量9 Kg~13 Kg,180℃~200℃之间,炒制15 min~25 min。  相似文献   

11.
几种中药炮制方法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秀华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10):929-930
近些年药学工作者对中药炮制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但在某些中药的炮制工艺方面仍存在与中医临床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 ,现将白术、百合、槟榔等一些中药炮制方法的改进予以评述。1 蜜制麦麸炒白术法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常用的炮制方法有生用、土炒和麸炒。生用健脾燥湿 ;土炒能增强补脾止泻的功效 ;麸炒增强健脾作用 ,能缓和燥性。麸炒法虽达到了增强白术健脾的目的 ,但炒制的白术具有焦斑和颜色不均的特点。笔者将此法改进为蜜制麦麸炒法 ,既克服了麸炒法的缺点 ,又借助蜂蜜的滋补之性增强了白术的补脾作用。改进的具体操作为 …  相似文献   

12.
《光明中医》2021,36(6)
黄芩为临床中较为常用的中药材,其含有多种药用成分和生物活性。黄芩的炮制方法有酒黄芩、炒黄芩、姜黄芩、醋黄芩等,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为酒黄芩和炒黄芩。查阅文献对黄芩的炮制和质量标准规范进行研究,为了制定酒黄芩饮片的规范化炮制工艺和有效可控的质量指标,规范现有的酒黄芩炮制工艺,提高黄芩饮片的质量控制水平,为黄芩饮片实行批准文号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以全面提升黄芩饮片和药品质量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苍术历来沿用的炮制方法有麸炒、炒焦、米泔水制等20多种,满足了中医临床辨证施治、三因制宜的用药需要。其中苍术生品药效作用表现出较强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作用,被临床视为燥湿、祛风佳品,治痰之本,治痿要药。麸炒后苍术燥性缓和、健脾和胃作用增强;对胃的保护、促进胃排空、调节胃肠推进运动、保肝和提高消化吸收功能优于生品。炒焦后临床应用以固肠止泻为主等。近年来围绕苍术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表明,其药效成分主要为苍术素、苍术醇、苍术酮等挥发油类成分,同时也是评判其饮片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就苍术不同炮制方法、苍术饮片质量评价及药效作用进行文献综述,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将有助于阐释苍术的炮制机制、构建该饮片的质量评价体系,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古人炮制麦芽方法很多,有“炒”、“炒黄”、“先忤细炒黄取面用”、“炒黑用”等炮制方法。现今多用炒黄、炒焦等炮制方法。现代研究表明[1]麦芽之所以具有消食化积作用,是因为它含有麦芽a-及β-淀粉酶、转化糖酶,麦芽所含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和糊精,转化糖酶将低聚糖进一步分解成单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的山楂饮片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生山楂组25例,炒山楂组28例,焦山楂组27例。三组均服药8周,观察三组治疗前后TC、TG、HDL-C、LDL-C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生山楂、炒山楂、焦山楂对高脂血症均有明显治疗作用,生山楂、炒山楂两组之间疗效无显著差异且优于焦山楂组。结论:炒山楂不影响山楂降脂功效,但不宜炒焦使用。  相似文献   

16.
炮制对栀子中色素类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炮制对栀子中色素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和西红花酸含量为指标,对3个产地的栀子、炒栀子与焦栀子中试饮片进行比较.结果: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的含量顺序为:栀子>炒栀子>焦栀子;西红花酸的含量顺序为:栀子<炒栀子<焦栀子.结论:加热炒制可使栀子中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含量显著降低,栀子经炒黄、炒焦后可产生西红花酸.  相似文献   

17.
黄芩 ,根据药材性状 ,有枯芩、条芩 (子芩 )之分 ,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黄芩的炮制在中草药的发展史上未曾占据过什么重要的位置。尤甚在炮制方法上更常为人们所忽略 ,直至唐代 (外台 )才开始记载有切法 ,而且一直延续了三四百年之久。到了宋代 ,才有了酒炒、炒焦与煅炭的叙述。元明时代增加了猪胆汁炒和土炒、醋炒法。清代除上述方法外又有了吴茱萸制、米泔水制的记载。现代黄芩的炮制除继承传统切制与炒制外 ,开辟了蒸切和煮切的新途径 ,增添了炒、炒焦、炒炭、酒灸、蜜炙等各种炮制方法 ,在诸多炮制方法中经过反复试验 ,不断筛选几…  相似文献   

18.
王朝顺 《中成药》1998,20(1):21-22
黄连为常用中药,历代有多种炮制方法:童便制、蜜浸一宿、微炒、炒焦、炒炭、巴豆制、益智制、切制成饮片、捣碎、为散、去须毛等净选、切制、炮炙方法。笔者调查了几家用药单位,只“生品”一种,建议中药人员,应依法炮制。  相似文献   

19.
党参是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的功效,为临床常用中药。历经变迁,党参在山西、陕西、甘肃、四川及湖北等地形成主产区,各主产区因地制宜,形成了独特的产品规格、加工工艺和流程。关于党参炮制方法,清代以来的古代文献较少记载,2015年版《中国药典》及全国各省市炮制规范中关于党参炮制方法包括米炒党参、麸炒党参、土炒党参、蜜炙党参、炒党参及蒸制党参等。因党参的产地加工方法和炮制规范不尽相同,难以建立统一的饮片质量标准。本文通过查阅清代以来收载党参的书籍和部分2000年以后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党参的本草考证、产地加工现状以及炮制研究概况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为党参产地加工及炮制的进一步研究,特别是以党参米炒法为切入点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院就地取材,自行设计制成一台简易滚筒式电动炒药机,对几十味常用中药炮制如清炒、砂炒、蜜制、炒炭、煅制等基本上适用,可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效率比手工操作提高约10倍左右,八小时内可炒白芍或白术500kg 以上,饮片质量比手工炒制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