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喜奎 《国医论坛》1999,14(6):18-18
十七、汗出沾农柏汁黄清化湿热通郁阳黄汗一病,临床并不鲜见。该病始载于张仲景之《金匮要略·水气病》篇,篇中对其症状描述除“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外,尚有发热,脉沉,身体肿等。并认为这种病是“以汗出入水中治,水从汗孔入得之”。所出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及桂枝加黄芪汤,均用黄芪、桂枝、芍药,意在调和营卫,固表利水。从而测知是病之机在于水温之邪留滞肌肤,壅遏营卫,卫阳不通,郁久化热,故治疗以和营通阳为大法。该病较为顽固,尤其久治不愈者,单纯应用仲景芪芍桂酒汤及桂枝加黄芪汤往往收效甚微,故临证须加重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2.
二十二、额窦炎头痛脓涕 辨治重清肝调肺额窦炎以鼻塞、流脓涕、前额疼痛、鼻腔异味为特征 ,因其特殊的解剖生理病理特点 ,药物不易直达病所 ,故疗效欠佳。是病国医早有所载 ,《素问·气厥论》曰 :“胆移热于脑 ,则辛安页鼻渊 ;鼻渊者 ,浊涕下不止也 ,传为衄。”后世医家不断发挥 ,从机理到治法方药 ,莫不赅备。陈老认为 ,是病的发生与肝肺关系密切 ,盖肝之经脉沿喉咙之后 ,向上进入鼻咽部 ,上行连接目系 ,出于额 ,上行与督脉会于巅顶。是故肝经病变 ,多循经上扰 ,出现鼻咽病变 ,或额痛连目 ,甚则痛连巅顶。肺开窍于鼻 ,鼻为肺之门户 ,二者…  相似文献   

3.
张喜奎 《国医论坛》1998,13(5):20-21
十室性早搏心动悸,化裁复脉疗今疾张仲景之《伤寒论》,总结了汉以前的医学成果,创立了六经与八纲相结合的辨证体系,制定了诸多带有普遍意义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方剂,从而形成了中医学独特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奠定了临床医学发展的基石,为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医学典籍。其中所创方剂,历验效宏,组方严谨,被尊为经方。然因是书成于东汉,年代久远,加之言简意赅,参习不易,尤对经方运用问题,更是仁智俱见,就目今而论,要有二点。一者指认张氏之学为“众法之宗,众方之祖”,主张以经定证,原方投与,以日本学者为突出代…  相似文献   

4.
张喜奎 《国医论坛》1997,12(6):23-24
五、心急尚需调五胜立断机因莫差迟心在于身,主血脉而藏神志,主宰人的生命活动,故《灵枢·邪客》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是知心脏在机体之重要地位,若君若王,国家不可一日无君,而人体不可须臾无心,极当护佑。若外患内乱骤至,困扰心主,病情允许,病机病因单纯者,单治心则可;若病机复杂,单从心治往往乏效,当此之时,心主失控,性命攸关,何急如是?定当立断,急调五脏,容不得半点差迟。兹将几十年来对危急心脏疾患治调五脏之经验,陈述于次,以供参考。互通心附,益心明,活血脉适用于病机较为单纯,无…  相似文献   

5.
陈亦人教授医话(连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喜奎 《国医论坛》1999,14(1):17-18
十二、做识美发回线下田进洪明疗挂寡中医理论认为,肾主藏精,其华在发。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搞,不仅依赖于肾中精气之充养,而且亦有赖于血液之儒养,故称“发为血之余”。脱发一症,每从肝肾论治,采用滋阴养血之法。就临床而论,对肝肾精血亏虚者,此治颇效。然就其脱发病机而言,并非仅因于肝肾精血不足,他脏疾病亦可引起,古人早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说,可见头发与整体关系之密切。因此,脱发一病,亦应从整体着眼,仔细辨别内伏之机,治疗方有针对性,疗效才会更好。就临床而论,脾胃枢机不转,精微不布,气血不生,发失所…  相似文献   

6.
张喜奎 《国医论坛》1997,12(4):22-23
三、“意外疗效”须分辨颈椎病治获效验网报刊杂志、听学术报告,常有“取意外疗效”之说,报告者(或作者)每有洋洋之情。究之,“意外疗效”者,即医者诊病立法造方独具匠心的思维或于现行医理之外所获得的佳效.此多指药物的正效应。当然,尚有投药之后.病趋恶化,甚则一病不起,或又出现了新病者,此又为副效应.先说副效应.导致药物产生副效应之发生,虽有种种原因,然而,若按医者始动之机则要之有二:其一,医者水平较低,误诊误治.此时往往疾病表现复杂,疑似难辨,导致医者误诊,以虚为实.或以实当虚,以表为里等等,从而立法…  相似文献   

7.
陈亦人教授医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喜奎 《国医论坛》1999,14(2):18-18
  相似文献   

8.
廿一、头风灼灼痛难已 祛痰化瘀缓肝急头风,即头痛剧烈、反复发作之谓也,可见于多种疾病。因其久久不已,致患者烦乱不宁,甚则饮食几废,痛苦异常。头风之证,因机复杂。目前诸多教材喜直分外感内伤以及肝阳头痛、肾虚头痛、痰浊头痛、瘀血头痛等,分别单纯采用平肝潜阳、补肾填精、化痰降逆、活血化瘀之法治之。临床之所以难取佳效,关键的问题是没有认识到头风一证,病理因素常常互相转化,多为综合因素致病。一般而言,多有风痰内伏,瘀血阻滞之机。痰瘀交结,阻塞经脉,郁滞气机,不通而痛。又多与肝有关,盖肝体阴而用阳,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又易升动…  相似文献   

9.
陈亦人教授医话(连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喜奎 《国医论坛》2000,15(3):14-14
  相似文献   

10.
11.
张喜奎 《国医论坛》1999,14(4):12-13
编者按陈办人教授乃当今治伤寒大家,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医论坛》编委会主任委员。陈老平生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经其口还并由门生张喜奎同志以医案医话形式进行整理,已从1997年第2期开始在我刊连续刊载。目前,陈老医案医话的第一部分共14篇已发表完毕,自本期开始,将连载第二部分,仍以专题形式刊出,以嘉惠医林读者。十五、谁管换窄眩晕起非风非痰系血瘀眩,亦作用,指眼花。晕,即头晕。临床上头是与眼花常同时并见,故合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尤重者可突然昏倒。是证临…  相似文献   

12.
13.
二十六、三泻心因机需究 摒玄谈正虚邪实半夏、生姜、甘草三泻心汤 ,为《伤寒论》治疗痞证而设 ,千百年来一直广泛用于临床 ,疗效昭彰 ,成为千古名方。然就其有关问题 ,引起了古今医家的争议 ,对深入探讨仲景学术思想、指导临床实践极为不利 ,故亟当深究 ,以辨明是非。首先 ,就三方证病机而言 ,诸多医家认为系“寒热相结”,或曰“上热下寒”等等 ,今日诸多版本方剂学亦持此种观点 ,概其因三泻心方药为寒热并用 ,所主又是痞证 ,病位以中焦为主 ,故得出“寒热相结”中焦之结论。是论看似有理 ,实则将其引入了玄学 ,试想寒热如凉炭 ,岂能相结…  相似文献   

14.
三十五、鼻窒当理肺 临证莫忘肝鼻窒为中医病名 ,顾名思义 ,窒者塞也 ,临证以长期鼻塞不通 ,不闻香臭为特征 ,类似于慢性鼻炎等病变 ,临床常见 ,每经年累月 ,缠绵难愈。鼻下连于喉 ,直通于肺 ,协助肺而行呼吸 ,为肺之外窍。《内经》曰 :“肺气通于鼻 ,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因此 ,鼻窍通利、辨味准确全赖肺和 ,即肺脏清肃 ,肺气畅达。若邪壅肺脏 ,或肺气虚弱 ,必然导致鼻窒发生 ,故治疗鼻窒当以理肺为主。调理肺脏 ,绝非一法 ,首当辨寒热虚实 ,痰浊轻重 ,虚者补之 ,寒者温之 ,热者清之 ,痰阻者化之。其中 ,虚实之分 ,当以明了 ,因该病日久…  相似文献   

15.
张喜奎 《国医论坛》2000,15(1):14-15
十八、不寐同属坡热疾活化却需辨药力不寐一症,临床极为常见,轻者入睡困难,或时寐时籍,或寐后易醒;重者每每彻夜难眠,痛苦不堪,每易引起诸多疾患。临床观察发现,不寐每与痰热有关。痰热互结,扰动心神,致神不守舍,心烦难寐,故治疗须清热化痰为先。再据不同情况,或疏肝或和胃或滋肺等。然患者体质有强弱,病情有轻重,论治痰热,既不能太过,亦不可不及,太过则伤阳,不及则效差,故需辨别药力,斟酌选药。对病情重、痰火明显者,清化之力须强,一般选爪美、贝母、半夏、黄连等,以增强清化之力。如曾治王某,女,47岁,1993年4…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三、皮肌炎表现不一 施方药随证治之皮肌炎属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之一 ,主要累及横纹肌 ,也可伴发各种内脏损害。多发性肌炎则是指患本组疾患无皮肤损害者。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女性多见。陈老认为 ,皮肌炎与《金匮要略》中之阴阳毒十分相似。原文曰 :“阳毒之为病 ,面赤斑斑如锦纹 ,咽喉痛 ,唾脓血。五日可治 ,七日不可治。”“阴毒之为病 ,面目青 ,身痛如被杖 ,咽喉痛 ,五日可治 ,七日不可治。”阴阳毒究属何病 ,古今医家尚无定论 ,多以感染疫毒 ,侵入血分所致释之 ,此与皮肌炎的症状特点较为吻合。一般而言 ,皮肤症状通常是先…  相似文献   

17.
张喜奎 《国医论坛》1998,13(6):36-37
十一、莫道消渴属燥热,治需辩证化瘀血糖尿病属中医消渴之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中老年。是病国医早有所载,自《内经》以降,多崇辨证论治,每多获效。然于金元,河间学派力主阴虚燥热说,如其多次批评“腰肾虚冷”而用燥热之谬,“岂可以燥热毒药助其强阳而伐衰阴乎?”张子和更直接地批评肾气丸治消渴之法:“以八味丸治消渴,水未能生而反助火也。”这种治疗上的偏执性,至清代温病学说的鼎盛,愈演愈烈,以至医者论治消渴,多重于阳虚液涸、火热炽盛之说,如邹滋九在们临证指南医案·三消》按中说:“三消一症,虽有上中下…  相似文献   

18.
十六、喘悸憋闷心功衰非皆阳虚寒饮塞心功能不全患者,临床极为常见,如慢性支气管炎久治不愈,累及心脏,则称肺心病;久患风湿,侵及瓣膜,心脏肥大,功能不全,则名风心病;高血压经久不愈,心脏负荷加重,波及心功能,则为高心病……是类疾病,多有心悸、气喘、紫组等症,甚则水肿,进而危及患者生命。临床上,由阳虚水泛引发的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当以温阳利水为常法。但疾病的发生发展,常因人因时而变化,若单纯以阳虚不化、水气凌心而释其病机,显然有一定片面性。如四肢厥冷,小便短少,畏寒怕冷,伴见心悸气短,喘促水肿,脉沉细…  相似文献   

19.
陈亦人教授医话(连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喜奎 《国医论坛》1998,13(2):18-19
七、两耳轰鸣不止咎由阳虚水泛耳鸣一证,临床极为常见,或单耳鸣响,或双耳齐隆,其声或如蝉叫。或如潮涌,种种怪异,不一而足。虽不危及性命,但久鸣不止,每致心烦意乱,卧寐不安,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苦不堪言。国医对本病早有认识,至于今世,法宗古籍,论有创新。自病因机而论,多立内伤虚聋,本话心肾,为肾之阴精亏虚,心血不足所致。劳伤脾胃,元气不升则邪害清窍,系脾胃之气不升,痰浊阻滞之故。实证多因肝胆火郁气室,多倡火热之说。外邪不离少阳,但亦多夹虚。总之,病机方面,指出虚为肾之阴精不足,心之阴血亏虚,中气赢弱…  相似文献   

20.
十三、哮喘展作缘优疾升降宣化舒管李哮喘为临床常见之疾,是病国医早有所载,自《内经》至今,历代诸家均有论述,其认识亦日趋统一,认为顽痰深伏于肺是其发病的潜在因素;病位在肺系,与脾肾炎系密切;以痰气搏结,变阻气道,肺失宣降为其主要病机;病发时以邪实为主,间歇期以正虚为主,急性发作期正虚与邪实并见;在治疗上,主张“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余以为,该证之主机为顽痰伏肺,肺失宣降。由于本病具有病程日久、反复发作、正虚与邪实常互兼见的特点,故在治疗时应突出以下几点:①措施上以清除内在伏谈为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