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明病的诊断标准为“胃家实”,即阳明胃肠中存在有形邪气(燥屎),而栀子豉汤证、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猪苓汤证不符合“胃家实”标准,将此4证并列于阳明热证之中,进而归属于阳明病,不符合《伤寒论》本意。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不典型阳明病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伤寒论》阳明病篇的221-223条文从文理,医理和编次上进行重新的理解,指出有阳明病外证而内无燥屎结聚的所谓不典型阳明病,在临床上应从上,中,下,三焦辨证论治,其主治方剂分别的栀子豉汤,白虎(加人参)汤,猪苓汤,这样理解比之现行的将此条件作为阳明误下后的救逆似更有临床意义,而后世的温病三焦辨证与此暗合可能受此启发。  相似文献   

3.
关于气分肺胃肠经与阳明病;肺的病变在伤寒,多属于表证,但以结胸证痰热水内结者与温病温热温的温热壅肺,痰热结胸相同,唯有热郁胸膈,均采用栀子豉汤治疗,湿热在肺之哕,咽痛,喘促,分别采用宣痹汤,银翘马勃散,千金苇茎加杏仁滑石汤治疗:胃经之表现,伤寒温病均用白虎汤,竹叶石羔汤 白虎加入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阳明病以腑热燥实之证为主,其治法主要以清、下二法为其正治之法。清法以白虎类方为主,又有第228条热郁胸膈治以栀子豉汤之清宣胸膈郁热、第229条阳明腑实尚未成形治以小柴胡汤之清透半表半里邪热、第232条太阳表热未除治以麻黄汤之发汗等方法治疗阳明热证。下法以承气类方为主,但又有第230、231条阳明胃气不降、少阳枢机不利治以小柴胡汤之枢机通利、第233条津液枯涸、燥屎不下治以蜜煎方(蜂蜜)之滋阴润燥、导下通便等方法治疗阳明不大便、大便硬之证。透过栀子豉汤证、小柴胡汤证、麻黄汤证、蜜煎方证之疾病发展过程、机制及方药组成均说明阳明病中的权变治法。  相似文献   

5.
栀子豉汤证原文: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而谵语;若加烧针,心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 程批:此条与“阳明脉症”下篇第一条同法,亦三焦病也。本文禁汗、禁火、禁下,与少阳同,故柯氏注云“此阳明半表里证也”,惟云阳明之半表里证,则义不大合,盖在表之半表里证,即少阳经之小柴胡证也。在里之半表里证,即三焦募原府也,募原近于胃府,故并入阳明病中。且伤寒亦由上及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栀子豉汤方证论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栀子豉汤,今本仲景书凡6见,首见于本论76条:“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侬,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其次还见于77条、78条、221条、228条、375条。本证的难点是虚烦和懊侬...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中以栀子豉汤为代表方的栀子豉汤类方,由于在理论上对其证治缺乏充分的认识,致使在临床上不能如桂枝剂、柴胡剂等经方那样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提出栀子豉汤所治主证是热郁胃中所致的“心中懊”而非热扰胸膈的“虚烦”,而“心中懊”实乃胃中嘈杂。并进而分析了从热郁胃中至阳明腑实证与阳明湿热发黄证之间存在的内在病机演变过程,指出栀子豉汤是治疗阳明热证之第一法。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报》2013,(7):949-951
目的:探讨"汗下留邪动膈扰神"及"变通应用栀子豉汤"的机理。方法:从《伤寒论》第76条、第77条、第78条、第80条、第81条、第221条、第228条及第378条入手,对栀子豉汤证进行分析。结果:①栀子豉汤证病机相同轻重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从虚烦不眠—烦热—热不去,是留邪更多,扰神更重,邪热更深;从心中懊憹—胸中窒—心中结痛,是邪郁渐重,气滞更甚,气机不通。②《伤寒论》中具有攻下作用的丸药只有抵挡丸和大陷胸丸,分别治疗蓄血重证和大结胸证,蓄血证血热互结于下焦,大结胸证水热互结于上焦。蓄血下后,瘀血去热独留,其热应在下焦,本证微烦是邪扰心神,其热必在上焦而不可能在下焦,故栀子干姜汤证是大结胸证以大陷胸丸攻下后所致。③栀子汤类方后均有"得吐者,止后服"的注脚,吐只是服药后郁热因势宣泄发越得一种表现形式,而非药效使其必然,临床有服后得吐者,绝大部分不会出现服药后呕吐的情况。但"得吐者,止后服",结论:应用栀子豉汤可能会出现药后反应,提示服用栀子豉汤类药物用量的度,更重要的是提示栀子豉汤类证的主要病位在上焦,凡病位在上的得吐以后就不要再服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不同配伍比例栀子豉汤中栀子苷、总环烯醚萜苷含量,考察不同比例配伍对栀子豉汤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传统煎煮法制备不同配伍比例栀子豉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苷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环烯醚萜苷含量。结果栀子:淡豆豉(1:4)中栀子苷、总环烯醚萜苷含量最高。结论本研究进一步证明了栀子豉汤配伍比例的科学性,不同配伍比例的栀子豉汤中有效成分转移率有差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完善《伤寒论》栀子豉汤病机及类方,拓展栀子豉汤及类方临证应用。[方法]以《千金方》《伤寒论》《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所载为参考,从方证、药证角度对栀子豉汤及类方的病机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千金方》创新性地将栀子豉汤用于治疗虚劳病,较好地拓展了栀子豉汤临证应用范围;其所载栀子豉汤类方如黄芩汤、麻黄汤、大黄黄芩汤等,是汉唐经方栀子豉汤类方不可或缺的部分,并极大地丰富了栀子豉汤类方临床诊治内容。[结论]栀子豉汤的全面解析以及类方的系统研究,不仅有利于学者对栀子豉汤及类方认识的完善,更有利于发现方证病机和方药配伍的关联规律,指导医者临证处方。  相似文献   

11.
对《临证指南医案》中运用栀子豉汤的案例进行归纳整理,从治吐后余邪未尽、清利湿热、清利上焦、调和木土四个方面阐述叶天士对栀子豉汤功效的认识,探讨了叶天士应用栀子豉汤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栀子豉汤"方后有"得吐者,止后服"的记载,后世医家以成无己为代表,遂将该方注为"吐剂".该方是否致吐,历代医家认识颇不一致.笔者认为栀子豉汤本身并不致吐,其造成呕吐的原因可能有三:一是病邪在"胸膈",位高而易致吐;二是病性为"郁热"甚,具有向上向外的病理发展趋势;三是方药具有"宣发"的作用特点,服药后,郁热"发开",邪气因势宣泄发越而上逆.正是三因素的集合,导致了致吐的反应,而非栀子、豆豉直接所为.故前人虽有"得吐"之论,但未必即是"吐剂".  相似文献   

13.
白虎汤最早见于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一书,其方原为阳明病清法的主要方剂,但在《伤寒论》中论述白虎汤加味的问题,仅有人参白虎汤;《金匮要略》有白虎加桂枝汤等。后世医家根据《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有关条文,对白虎汤等方剂进行实际验证,不断对本方立法用方的意义以及药理加以探讨,充实提高,从而对本方的实用价值和临床实用范围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在方剂化裁方面,如宋·朱肱《类证活人书》的  相似文献   

14.
胃家实辨析     
针对阳明病篇争议颇多的“胃家实”进行了考辨、分析,认为“胃家实”实指肠腑燥屎结滞成实。并分别从《伤寒论》中“胃”、“实”字的具体含义、条文编排的特点、文义的内在统一性及阳性腑实证汗出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对阳明病篇、阳明病提纲证发表了看法。指出阳明腑实证是阳明病的正局,故以“胃家实”为提纲,突出重点,提纲挈领。白虎汤证虽亦属阳明病范畴,但决非胃家实。其余都是阳明病兼、变证。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五版统编教材《伤寒论讲义》方证分类体例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涉及阳明病篇179条与栀子豉汤,猪苓汤证;太阴病篇276条与桂枝加芍药,大黄汤证;少阴病篇301、302条与吴茱萸汤、四逆散证;厥阴病篇的本证分类等。  相似文献   

16.
综述栀子豉汤及栀子、淡豆豉近5年的研究进展。查阅中国知网数据库(2008-2013年),对栀子豉汤及栀子、淡豆豉的临床应用和药理作用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进行归纳整理。栀子豉汤最早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是治疗心烦懊馕的经典方,临床使用率颇高,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具有较好的抗抑郁、改善胰岛素抵抗及心血管保护等作用。目前对栀子、淡豆豉单味药的研究较多,而对栀子豉汤复方研究较少。建议对栀子豉汤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组方化学成分分析、物质基础及方中栀子、淡豆豉的配伍比例和机制,以期为栀子豉汤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中,在白虎汤症治后所列禁用白虎汤四条,即“四禁”。原文:“白虎汤本为逐热出表,若其人脉浮弦而沉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本人临床多年,常用白虎汤,认为第二禁“脉沉者,不可与”当禁用白虎汤,其它三条,不属禁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阐述《伤寒论》第374条的具体含义,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以《伤寒论思维与辨析》一书中所总结的《伤寒论》动态思维为基础,结合《伤寒论》原文当中与燥屎证、小承气汤、栀子豉汤以及下利有关的条文,以仲景本身的理论来分析并解释第374条原文的真正意义。[结果]第374条并非独立的一条,而是当与第375条结合,阐述了在治疗阳明病实热兼夹证时先使用大剂量的小承气汤攻下燥屎,后使用栀子豉汤清除余热的治疗思路。同时第374条在理解时也应与第368条至375条相参,以对比的方式阐述了寒性下利、湿热下利、实热兼夹利、虚热下利的区别和治法。[结论]《伤寒论》第374条创立了治疗阳明病实热兼夹证时的先下后清之法,并通过和其它与之并列条文的结合,完善了治利的理论体系。同时此两方合用的范例,对临床治疗各种兼夹证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柯琴“白虎所治,皆阳明燥证”之说,引证《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有关内容加以驳正,认为白虎是阳明病主剂,但不是阳明病专药。  相似文献   

20.
白虎汤析疑     
白虎汤,乃仲景名方.功效卓著.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对该方性能,大多认为是清热生津,似乎无须再议,细究之则不然。笔者认为,白虎汤应属清热润燥剂.其理由如下。1方剂命名与作用 白虎汤是以四象来命名的(南朱省,北玄武,东青龙,西白虎),专为西方燥金之疾而设。柯琴曰:‘’白虎主西方金也。用以名汤者,秋金得令,而署情阳解。”《伤寒来苏集》以白虎喻本方清热润燥之功.故名曰白虎汤。 该方组成是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热者寒之”、”燥者润之”的治疗原则.首用辛甘而寒之石膏,清泄阳明之实热。因石膏“其性凉而能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