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重度脑室出血多继发于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表现险恶,愈后差,死亡率高。自1999年8月至今,我院应用双侧脑室引流并尿激酶冲洗的方法共治疗重度脑室出血2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高明政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8,5(10)
目的寻找治疗脑室出血的方法。方法对我科2003年9月~2008年9月收治的34例脑室出血的患者,采用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注射治疗。结果治愈或好转28例,占82.4%。结论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注射治疗安全有效,促进清醒,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6.
自1998年开始,我科应用钻颅双侧脑室额角穿刺外引流及脑室内注入尿激酶溶解血块,同时行腰穿置管蛛网膜下腔引流治疗12例重型脑室出血病人,取得满意疗效,并提示在发病早期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8.
9.
<正> 脑室出血已经成为近年来较为常见的临床危症,本病发病危急,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1998年10月~2002年10月我院采用单/双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注入尿激酶促使积血溶解辅助终池引流的方法治疗脑室出血24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侧脑室外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应用侧脑室外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的经验 ,并与单纯侧脑室外引流的疗效进行对比。方法 对 5 9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中 3 2例行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注 (A组 ) ,2 7例单纯采用脑室外引流 (B组 )。结果 A组重残6例 ,死亡 4例 ,持续引流时间 (7± 3 .1)d ;B组重残 5例 ,死亡 10例 ,持续引流时间 (12± 4.2 )d。两组死亡率和持续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分别 P <0 .0 5和 <0 .0 1) ,生存质量方面两组重残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脑室外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较单纯行脑室外引流虽不能明显改善存活患者神经功能 ,但可明显缩短引流时间 ,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双侧脑室出血外引流结合腰大池引流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对63例重症脑室出血患者先行双侧脑室外引流,24h后结合腰大池引流并用尿激酶灌注进行头腰侧交替引流血性脑脊液。结果术后10d复查CT,43例脑室系统积血基本消失,14例积血减少50%,6例积血减少30%,无梗阻性脑积水。术后死亡16例(占25.4%)。存活47例(占74.6%),随访3个月,按ADL分级:Ⅰ级8例,Ⅱ级13例,Ⅲ级15例,Ⅳ级7例,Ⅴ级4例。结论采用双侧脑室引流结合腰大池引流治疗重症脑室出血,能明显减少引流时间,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穿刺置管全脑室冲洗术治疗脑室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穿刺置管全脑室冲洗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积血铸型的价值.方法 1999年3月~2002年4月我们在积血侧侧脑室额角置硅胶管,第3、4腰椎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置硬膜外麻醉管,脑室端生理盐水冲洗引流治疗17例脑室出血. 结果 17例均一次手术成功,术后3~12 h神志清醒,无一例发生颅内感染.术后第1天复查CT,发病6 h以内手术者,脑室积血全部消失;发病6 h以上手术者,侧脑室血肿减少,第三、四脑室血肿明显变小或消失. 结论穿刺置管全脑室冲洗引流术简便,创伤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室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脑室外引流加血肿冲洗剂、液化液或腰穿脑脊液置换的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36例。结果36例手术患者,死亡4例,3例效果不良,24例效果良好。结论脑室外引流加血肿冲洗剂,液化剂或配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脑室内出血是脑出血的一种严重类型,临床并不少见,死亡率和病残率高达60-90%。近年来,随着脑室外引流技术的广泛推广,使死亡率和病残率明显下降。我院1993年以来,采用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注为主的一套综合方法治疗脑室内出血病人17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 2005年11月-2010年11月对115例CT确诊脑室出血,其中重型脑室出血25例,根据患者脑室出血部位和体积选择性穿刺侧脑室额角,采用双侧或单侧脑室引流,术后尿激酶灌注冲洗,直至脑脊液正常,头颅CT确认血肿消失。结果住院期间治愈或好转88例(76.5%),植物状态11例,死亡16例。98例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78例复查头颅CT示脑室大小正常,再出血8例,继发性脑积水5例,死亡7例。结论脑室穿刺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冲洗,能尽快清除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积血,对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