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新红 《中医药学刊》2006,24(2):330-332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是引起心脑血管病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它是指人体内脂肪代谢异常,使血中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和(或)脂蛋白(PLA)增高,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或)载脂蛋白A(APO-A)降低。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血脂异常是指血浆脂质中1项或多项成分的含量超过正常高限,或正常低限时的一种临床病证。若只有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升高,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中1项或2项以上升高称为高血脂症,在高血脂症合并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或只有单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时,称为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3.
高脂血症包括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过低,是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对不同组织器官的形态和功能均有一定的影响,血脂异常和炎症反应相互作用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成为日益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死亡率极高的疾病[1,2].  相似文献   

4.
韩斌  谢春光  杜英杰  杜锐玲 《新中医》2006,38(10):18-19
目前,糖尿病正日益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脂代谢异常,而血脂质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子,动脉粥样硬化又可引起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后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糖尿病的脂代谢紊乱可表现为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升高,亦可表现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的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降低,同时还可见载脂蛋白Al(ApoAl)降低及载脂蛋白B100(ApoB100)的升高。近年来,中医药工作者对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因病机的认识、防治原则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笔者就近5年来本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高脂血症为现代医学病名,指人体内脂肪代谢异常,血液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PLA)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降低,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因素,继而可导致新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该病属中医学痰浊、瘀血、等范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虫草头孢菌粉(TP)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血脂、抗氧化系统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通过喂饲高脂饲料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虫草组,同时连续给予虫草头孢菌粉或空白溶媒12周,测定兔血浆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并观察主动脉病理学形态改变。结果:虫草头孢菌粉可有效减少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同时降低高脂血症兔血浆TG、TC、LDL-C含量(P〈0.01),增加HDL-C含量(P〈0.01)和SOD、GSH-PX活力,降低NO和CRP含量(P〈0.01)。结论:虫草头孢菌粉可以通过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兔血脂水平、防止脂质过氧化及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从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降脂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降脂方,可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又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对全血比高切、低切粘度、血沉有降低作用,并能提高血细胞压积。提示降脂方可在整体上调整血脂并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其主要机制可能是既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又减少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并促进胆固醇在肝中转化及排泄。  相似文献   

8.
高脂血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脂血症是指由于机体脂类代谢明显异常,脂质总胆固醇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和(或)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或)载脂蛋白A降低。它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最根本因素,能引起血液粘稠度的增加,血液流变学改变等而导致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等的发生。因此有效的防治该病的发生、发展是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人参皂苷抗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防治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与可能的机制。方法:给C57/BL—ApoE基因敲除小鼠喂饲胆固醇饲料90天,形成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同时中药治疗组连续给人参皂苷喂养90天,实验结束后测量小鼠血脂,观察动脉壁的光镜改变。结果显示:人参皂苷能抑制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上升。结论:说明人参皂苷能治疗实验性高脂血症,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马齿苋对家兔实验性高脂血症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研究了野生马齿苋降血脂的新功用,结果显示马齿苋能降低全血低切表现粘度及血浆中切表观粘度.并能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亦能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提示了马齿苋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降脂通脉方抗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健脾消痰化瘀法中药复方降脂通脉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与可能的机制。方法:给C57/BL-ApoE基因敲除小鼠喂饲胆固醇饲料90天,形成实验性高胆同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同时中药组连续给复方中药喂养90天,实验结束后测量小鼠血脂,观察动脉壁的光镜改变。结果:降脂通脉方能抑制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上升。结论:降脂通脉方能治疗实验性高脂血症,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脂质代谢异常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血清总胆固醇(TC)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C-C)降低均使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病危险性增加.血脂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降低血浆胆固醇浓度可明显降低冠状动脉硬化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对高脂血症人群的健康教育,是防治动脉硬化的关键,是防治冠心病.脑卒中最经济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是提高广大人群的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13.
季顺欣 《新中医》2012,(6):171-172
血脂异常是一类临床较常见的疾病,主要指血中脂质成分出现的异常改变,即胆固醇(TC)升高、甘油三酯(TG)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为表现的一种血脂代谢紊乱状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血脂异常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积极防治血脂异常,可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进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4.
川芎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芎煎液和醇提液ig和sc注射给药均能明显提高大、小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提示川芎不仅减少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加速胆固醇在体内的转化,可能还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对血中胆固醇的转运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对LDL的摄取,从而减少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如果你到了40岁,每年应做一次血脂化验(测甘油三酯、胆固醇)。血中胆固醇增高——还不是病,但是这种类似脂肪的物质如果过剩,则是患动脉粥样硬化、心脏局部缺血、心绞痛、心机梗塞、外周动脉炎(血管硬化性步行困难)等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前期病理基础,其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等,其中LDL—C升高是AS发生、发展的必备条件。阐明LDL—c在AS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对更有效地防治AS及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香榧子油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从血脂、血清血栓素(TXA2)、前列环素(PGI2)、TXA2/PGI2比值及内皮素(ET)等方面探讨香榧子油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可能性。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月见草油对照组和香榧子油实验组,观察12周。结果:香榧油实验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调脂柔脉颗粒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除常规给予舒血宁注射液、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2周、阿司匹林长期口服外,治疗组加服调脂柔脉颗粒,对照组加服辛伐他汀片,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均给予常规处理,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患者TG、TC、LDL-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脂柔脉颗粒可有效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脂代谢,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软脉灵降脂抗过氧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观察了具有益气健脾补肾,清利化瘀,活血化瘀之功效的中药复方制剂软脉灵对高脂血症大鼠在血清脂质、脂质过氧化物(LPO)方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软脉灵能防治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升高,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降低动脉硬化指数(AI),抑制血浆LPO的升高,提示软脉灵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高科技手段和方法,从蒙药荜茇中提取分离、合成其降血脂活性成分-胡椒异丁酰胺(Piper Longuminine)。通过实验研究,初步了解胡椒异丁酰胺的降血脂以及抑制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利用高脂饲料诱发大白鼠高脂血症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在喂饲高脂饲料的同时灌胃给胡椒异丁酰胺,以由辛伐他汀作为阳性对照药。在实验过程中定期采血,动态观察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变化,实验结束时肉眼观察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形成程度。结果:胡椒异丁酰胺组血清脂质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0.001);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轻于模型组。结论:蒙药荜茇降血脂活性成分-胡椒异丁酰胺药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