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不同价态形态砷与砷中毒患者病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砷中毒患者血样与尿样进行砷价态形态、肝肾功等指标的检测,初步探索砷不同价态形态与患者病情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150例新疆奎屯农七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山西省山阴县等地对照组及患者的血样与尿样,分别检测样品中总砷、As(Ⅲ)(三价无机砷)、DMA(二甲基砷酸盐)、MMA(一甲基砷酸盐)的浓度,以及患者皮肤损害、相关酶和肝肾功的变化;通过统计学分析,了解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对于重度砷中毒患者,iAsⅢ、MMA和DMA的浓度与GST01(谷胱甘肽硫转移酶)、PNP20(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51的浓度密切相关;其中MMA与PNP51之间呈正相关,r值为0.72334,P<0.01;iAsⅢ和DMA与PNP51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7496和0.56569,P<0.05;而iAsⅢ和DMA与GST01之间表现出负相关的关系,r分别为-0.42833和-0.47226,P<0.05;iAsⅢ和DMA与AS3MT(砷甲基转移酶)呈负相关,r分别为-0.50329和-0.65320,P<0.05。iAsⅢ、MMA和DMA含量则表现出与皮肤损害包括色素缺失、色素减少及皮肤角化的弱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较弱,r为0.32389,P<0.05。Logistic有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AsⅢ、DMA、MMA的回归系数β在α=0.05水平上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砷不同价态形态与患者病情程度相关,主要表现为影响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 目的 探讨口服驱砷剂2,3-二巯基-1-丙基磺酸钠(DMPS)对砷中毒患者尿砷排泄量及其种类的影响 。方法 用激发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 盲法测定样品。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HPLC-HG-AAS)分离并测定尿中无机砷(iAs)、一甲基砷酸(MMA)和二甲基砷酸(DMA)3种形态砷的含量;尿液经消化后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HG-AAS)测定尿中总砷。结果 无论对照还是砷中毒患者,服DMPS后尿中总砷、无机砷、MMA和DMA的排出量均有显著增加(P0.05),DMPS可使砷中毒患者比正常对照排出更多的无机砷(P<0.05)。结论 DMPS能够动员器官和组织中蓄积砷,增加经尿的排泄总量。所增加的尿砷排泄以无机砷和MMA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饮水无机砷暴露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As3MT基因在表达与尿砷甲基化产物的关系。方法选取饮水型砷暴露者18俐,采用实时定量ET-PCR技术测定研究对象的测淋巴细胞中ASSMT mgNA的表达.采用AFS-SAP10检测尿iAs,MMA,DMA浓度,应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ASSMT mRNA表达与MMA%,DMA%,PMI.SMI的关系。结果AS3MT mRNA表达与MMA%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485,p=0.046),与DMf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476,P=0.046);但与DMA%相关无统计学意义(r=0.187,p=0.459),与SMI相关无统计学意义(n=0.210,P=0.404)。结论人外周血淋巴细胞ASSMT mgNA表达对无机砷在体内的甲基化过重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无机砷(iAsⅢ)、单甲基胂酸(DMAⅤ)、二甲基胂酸(MMAⅢ)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通过直接细胞计数法和噻唑蓝(MTT)还原法检测iAsⅢ、DMAⅤ、MMAⅢ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11~13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形态;与对照组比较,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经不同浓度的iAsⅢ、DMAⅤ、MMAⅢ诱导后,吸光度值均有改变,存在剂量-效应关系(P<0.05).0.5~5.0 μmol/L浓度的iAsⅢ、DMAⅤ、MMAⅢ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有明显的增殖作用,而10~15 μmol/L浓度的iAsⅢ、DMAⅤ 、MMAⅢ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毒性比较MMAⅢ>iAsⅢ> DMAⅤ.MMAⅢ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有明显的增殖作用,且峰值出现在0~1 μmol/L.结论 低浓度无机砷及其代谢产物刺激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高浓度具有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不同价态染砷大鼠尿液中砷形态含量及比例的分析,寻找不同价态砷代谢和转轨间的差异,为进一步探讨砷代谢产物与砷中毒作用机制间的关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7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亚砷酸钠高、中、低剂量组;砷酸钠高、中、低剂量组,70只大鼠分别经口摄入去离子水、亚砷酸钠和砷酸钠1个月后,采集各组大鼠尿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各组染砷大鼠尿液中砷形态的含量,并比较不同价态染砷组的构成比.结果 中剂量组,亚砷酸钠染毒大鼠尿液中iAs3+∶iAs5+∶DMA为36.1%∶3.0%∶60.8%;而砷酸钠染毒大鼠尿液中iAs3+∶iAs5+∶DMA为55.9%∶0.8%∶43.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3,P<0.05).高、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价态无机砷的体内代谢和转轨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妇尿砷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产检的孕妇244例进行研究。对孕妇尿砷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数据进行孕妇社会人口信息采集及妊娠糖尿病诊断。根据妊娠糖尿病诊断结果将孕妇分为两组。采用多logistic回归模型,并根据年龄、教育水平、种族和孕前体质指数进行调整,评估孕妇砷暴露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结果 244例孕妇中,21例被确诊为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与非妊娠糖尿病孕妇年龄、受教育年限、民族、婚姻状况、体质指数、孕次、吸烟史、饮用水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中总无机砷浓度、无机砷、MMA、DMA的平均百分比以及PMI、SMI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砷含量及甲基化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MA均占无机砷重量的80%以上。根据尿中总无机砷水平对患者进行分类,其中2.05~11.08μg/L为T1组,n=77; 11.09~19.90μg/L为T2组,n=77,19.91~69.30μ/L为T3组,n=76。将尿无机砷模拟为连续变量和对数转化后均无关联(OR=0.98; 95%IC=0.94~1.03)。粗略分析表明,中、高水平的总无机砷暴露增加了妊娠糖尿病的风险(OR=3.04,95%CI=0.92-10.02和OR=1.28,95%CI=0.33-4.98),但两者之间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根据年龄、受教育程度、种族和体质指数进行调整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无机砷浓度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未显示显著关系,其具体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砷致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价态水砷暴露及高脂饲料加水砷暴露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方法,并进行比较.方法 小鼠2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亚砷酸钠(iAs3+)组、砷酸钠(iAs5+)组、高脂饲料对照组、高脂饲料+iAs3+组和高脂饲料+iAs5+组6个组,每组40只.正常对照组和高脂饲料对照组(饮用自来水),iAs3+组和高脂饲料+iAs3+组(饮用300 mg/L iAs3+水),iAs5+组和高脂饲料+iAs5+组(饮用300 ms/L iAs5+水).饮水砷暴露3、6、10个月后处死小鼠,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肝功能,HE染色及胶原特殊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造模3个月时,正常对照组、iAs3+组、iAs5+组、高脂饲料+iAs3+组和高脂饲料+iAs5+组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分别为(36.7±5.7)U/L和(110±22)U/L、(55.6±4.6)U/L和(249±41)U/L、(52.6±8.8)U/L和(161±15)U/L、(311.3±19.7)U/L和(484±15)U/L、(515.0±60.8)U/L和(671±24)U/L,各砷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各砷组动物肝组织HE染色就显示有不同程度肝损伤,表现肝细胞水样变性、脂肪样变性,点状或灶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并有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再生及纤维增生,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各砷组肝组织病理损伤逐渐加重.10个月Masson染色显示汇管区及中央静脉区纤维条索状增生,正常对照组、iAs3+组、iAs5+组、高脂饲料+iAs3+组和高脂饲料+iAs5+组小鼠肝脏纤维组织面积的均值分别为0.1333、0.5584、0.5250、0.7534、0.7200,各砷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成功建立了不同价态水砷暴露及高脂饲料加水砷暴露小鼠肝损伤、肝纤维化的模型,并进行了评价,为砷致肝损伤、肝纤维的研究提供了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砷及其化合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1]等诸多国际权威机构公认为人类已确定的致癌物,无机砷(inorganic arsenic,iAs)可通过体内的甲基化进行生物转化作用.无机砷在体内经过氧化还原和甲基化过程,产生多种甲基化砷的代谢产物、氧化型和还原型的单甲基胂酸(Monome thylarsenic acid,MMA)和二甲基胂酸(Dimethyl arsinic acid,DMA)有3价(MMA3+、DMA3+)和5价(MMA5+、DMA5+)的化学形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亚砷酸钠(i As3+)染毒对家兔皮肤抗氧化水平的影响及其与砷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成年健康雄性家兔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各梁毒组家兔经口染毒,染毒剂量分别为低(L)(0.075 mg·kg-1·w-1)、中低(ML)(0.15 mg·kg-1·w-1)、中高(MH)(0.375 mg·kg-1·w-1)、高(H)(0.75 mg·kg-1·w-1),对照组(C)饮用去离子水。采用自由饮水法染毒,根据动物日饮水量配制染毒水溶液,自由饮水染毒12 w。12 w后处死动物,取同一部位皮肤组织用2.5%戊二醛固定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取家兔背部皮肤组织进行匀浆,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PLC-HGAFS)测定尿液中砷形态代谢产物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组家兔体质量基本呈现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结果显示染毒组家兔皮肤角质层有不同程度的改变。随着Na As O2染毒剂量的增加,GSH-Px活力降低,GST活力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中DMA、MMA的含量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机砷(i As3+、i As5+)与GSH-Px、GST无相关。GSH-Px与MMA呈负相关(r=-0.507,P<0.05),与DMA呈负相关(r=-0.562,P<0.05)。GST与MMA呈正相关(r=0.395,P<0.05),与DMA呈正相关(r=0.414,P<0.05)。结论砷的体内代谢过程和家兔皮肤组织的氧化与抗氧化平衡破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毕小云  杨春  张睿 《重庆医学》2008,37(6):630-631
目的探讨重症肝炎患者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前后肝功能、凝血指标的变化特征及意义。方法20例重症肝炎患者先后行血浆置换40次,于治疗前后分别取血检测肝功能〔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电解质(K 、Na 、Cl-)、血常规(RBC、WBC、PLT),比较肝衰竭经PE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PE治疗后肝功能TBIL、DBIL、AS、ALT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明显回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解质和血常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治疗好转15例,死亡5例。结论血浆置换术是治疗重症肝炎的有效方法,能改善肝功能,缩短凝血酶原时间。  相似文献   

11.
周倩 《医学综述》2014,20(19):3465-3467
亚砷酸已被广泛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取得了可观的效果。各种砷代谢产物在体内的浓度决定砷剂的疗效和毒性,因此对亚砷酸治疗APL时体内各种砷代谢产物的分析就显得日益重要。近年来人们对各种砷代谢产物的认识不断深入,其检测的方法逐步改进。学者们对使用亚砷酸治疗的APL患者不同阶段的尿液、血液砷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甚至在脑脊液、唾液中也进行了检测,描绘了亚砷酸治疗APL时各种砷代谢产物在体内的浓度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关节腔内注射三氧化二砷(ATO)治疗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成年雌性Wistar大鼠建立CIA动物模型.将成功造模的大鼠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于踝关节腔内注射PBS溶液和10% ATO溶液各0.1 mL,每3 d 1次,共4次,末次注射3 d后取材.2组分别于注射前及注射后进行关节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应用亚砷酸、艾迪(Ai—di)注射液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经验,探讨两者协同作用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将本组3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9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亚砷酸联合艾迪注射液进行治疗,艾迪注射液50ml+5%葡萄糖500ml治疗14d后加用0.1%亚砷酸注射液10ml+5%葡萄糖盐水500ml,1次/d,共用28d。对照组18例,予0.1%亚砷酸注射液10ml+5%葡萄糖盐水500ml,1次/d,共用14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Kamofsky评分,B超、CT结果,实验室指标等变化。结果本治疗组19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计划,治疗期间无死亡病例。其中16例临床症状减轻,Karnofsky评分升高,B超、CT结果提示肿块大小无明显变化,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血小板降低,肝功能改善,AFP略有降低,肾功能元明显变化,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升高,不良反应较对照组轻。结论亚砷酸是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原发性肝癌化疗的一种治疗方法,加用艾迪注射液可能有协同作用,能降低不良反应,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在治疗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22例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每日予以三氧化二砷10ml+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每次3~4h,连用28d,同时予以肝功能及心电图监测。结果: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2例,未缓解4例,有效率为81%。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4例,频发室性早搏4例,心电图ST-T动态明显改变2例。未停止化疗,予以保肝、营养心肌治疗后不良反应消失。结论:三氧化二砷是目前治疗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4例经临床诊断、血象、骨髓象、细胞免疫、细胞遗传学等检查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患者,采用两药联合化疗和三氧化二砷单独化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完全缓解时间等情况。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时间、实验室指标和完全缓解率均优于单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提高了患者完全缓解率和生存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黄晓东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4):64-65,74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羟基脲(HU)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效果及超声成像的改变。方法60例CML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s2O3治疗组(A组)30例和As2O3联合HU治疗组(B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疗效、外周血常规、肝脾声像学改变。结果两组治疗后红细胞、血小板低于治疗前(t=2.234,t=2.234,t=2.582,t=2.378,P均〈0.05);A组缓解率(50.0%)、总有效率(86.6%)明显高于B组(36.6%)、(70.0%)(χ^2=3.98,χ^2=3.99,P〈0.05);2组治疗后肝、脾较治疗前缩小(t=2.785,t=-2.845,t=2.578,t=2.599,P均〈0.05);肝实质回声增强,呈密集细点状回声;脾呈中、重度肿大,脾实质、被膜回声增强,而且不光滑,可见混合性回声和低回声。结论As2O3联合HU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不同时期超声影像的变化,有助于CML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作用不同时间对兔晶体上皮细胞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作用于兔晶体上皮细胞后,观察三氧化二砷对兔晶体上皮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用噻唑蓝(MTT)比色法、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其对兔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三氧化二砷对兔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作用于兔晶体上皮细胞有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三氧化二砷作用后细胞生长明显受抑制,并出现明显的凋亡特征性改变;8μmol/L三氧化二砷作用24小时、48小时及72小时后TUNEL法可检测到细胞凋亡水平显著性升高,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兔晶体上皮细胞在G1峰前出现明显的凋亡峰。结论:三氧化二砷可明显抑制兔晶体上皮细胞的生长,其机理主要是诱导兔晶体上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TO)注射液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以及外周血白细胞和骨髓象的动态改变与临床意义。方法:对27例初诊和2例DA方案治疗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给予ATO注射液10mg/d静脉滴注诱导治疗,治疗过程中每2周进行骨髓检查,对白细胞>50×109/L的病人加用小剂量羟基脲化疗。统计数据以SPSS11.5系统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9例病人经ATO诱导分化治疗26例获CR,CR率为89.7%;CR中18例出现白细胞增高,达高峰平均时间为9.2±2.4天,高峰持续时间平均为10.3±4.6天,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骨髓未出现增生受抑制的情况,骨髓异常早幼粒细胞计数显著下降(p<0.01),同时呈转化趋势,逐渐向中、晚幼粒细胞转化;并且骨髓中早幼粒细胞的下降与早幼粒细胞以下阶段细胞的上升呈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常规剂量浓度ATO治疗APL诱导治疗缓解率高,副作用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皮下植入中人氟安(氟尿嘧啶缓释剂,5-fluorouracil sustained-release,5-FU)联合静滴亚砷酸注射液(Arsenous acid)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所有患者均为晚期肝癌和术后或介入术后复发的病例,对照组55例予静滴亚砷酸每日10 mg,连用14 d为一疗程;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予一次皮下植入中人氟安300500 mg。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生存质量(KPS评分)、生存期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1.9%、34.5%,临床获益率为85.7%、65.5%;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41±0.32)年、(0.98±0.26)年(P〈0.05);两组均有部分患者出现轻-中度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或黄疸加重,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但两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对症治疗后病情缓解。结论皮下植入中人氟安联合静滴亚砷酸治疗晚期肝癌效果显著,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两药具有协同作用,毒副反应轻,为治疗晚期肝癌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亚砷酸联合反应停、维生素C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3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8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MP方案(马法兰+泼尼松),治疗组采用亚砷酸联合反应停、维生素C综合疗法,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并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血象、骨髓象、肾功能、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沉等指标,对比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8.1%(P〈0.05);且治疗组血象、骨髓象、肾功能、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沉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砷酸联合反应停、维生素C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疗效显著,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