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涎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本院1998~2003年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60例小涎腺肿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口腔小涎腺肿瘤中,良性肿瘤26例占43.33%,恶性肿瘤34例占56.67%,良性肿瘤中的混合瘤多见,占良性肿瘤的69.23%,恶性肿瘤中以黏液表皮样癌为多,共14例,占恶性肿瘤的41.18%,手术 放疗者占恶性肿瘤的38.24%,5年生存率为34.48%。结论小涎腺肿瘤中恶性肿瘤多于良性肿瘤;术前X线检查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对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首次手术彻底性是防止复发的关键,术后辅助性放疗可降低恶性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王宏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7):172-172
目的:探讨口腔小涎腺肿瘤经临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口腔小涎腺肿瘤患者29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理类型及治疗结果。结果:10例良性小涎腺肿瘤随访5年均存活,未出现复发。19例恶性小涎腺肿瘤患者行单纯手术切除治疗6例,手术切除辅以术后放射治疗13例。随访5年,存活13例,死亡6例,5年生存率为68.42%。结论:手术切除范围及术后是否进行辅助放射性治疗可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涎腺肿瘤较常见,约占全身肿瘤发病率的2%,主要发生于大涎腺,215例涎腺肿瘤中大涎腺占173例,小涎腺占42例。临床资料 (一)性别与年龄:本组男102例,女113例;年龄,良性肿瘤平均35岁,恶性肿瘤平均50岁。 (二)病期与表现:涎腺肿瘤生长缓慢,本组良性肿瘤平均病期7~8年,恶性的平均病期2年。主  相似文献   

4.
来源于小涎腺的恶性肿瘤临床上较少见。为探讨小涎腺恶性肿瘤的发病规律和治疗方法 ,现将我院 1982年 7月~ 1996年 12月收治的 2 6例小涎腺恶性肿瘤分析如下。临床资料2 6例中男 16例 ,女 10例 ,年龄 19~ 76岁。病程 1个月~ 6年。发生于腭部 16例 ,占 61 5% ;发生于下颌磨牙区 4例 ,占 15 3%。术前明确诊断 14例 ,占 53 8%。病理诊断 :粘液表皮样癌 8例 ,腺样囊性癌 7例 ,乳头状囊腺癌 3例 ,恶性多型性腺瘤 3例 ,腺癌 2例 ,腺泡细胞癌、未分化癌和鳞形细胞癌各 1例。临床治疗 :2 5例行手术治疗 ,其中 5例行局部扩大切除 ,来源于腭部的 12…  相似文献   

5.
涎腺是由腺组织和结缔组织两种成分组成的器官 ,有腮腺、舌下腺和颌下腺等。涎腺发生肿瘤相当多见 ,其肿瘤复杂多样 ,分类不一 ,颇易造成混淆 ,分布部位广泛 ,几乎所有涎腺都可发生 ,甚至非正常涎腺部位亦可发生。本组 1993年~2 0 0 0年间收检涎腺肿瘤 15 0余例 ,现将资料较完整的 12 0例进行临床 B超分析于下。1 临床资料1.1 性别及年龄 :男性 6 2例 ,女性 5 8例 ;年龄最大 6 5岁 ,最小 1岁 ,4 0岁以上 5 1例约占 4 3%。1.2 发生部位 :腮腺区 5 3例 ,颌下区 4 1例 ,腭部 5例 ,面部6例 ,舌下 2例 ,头顶 2例 ,上唇 1例 ,前庭 1例。以腮…  相似文献   

6.
腮腺肿瘤手术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其勤  贾雪萍 《江苏医药》1997,23(9):663-663
涎腺肿瘤中,腮腺肿瘤发病率较高。由于该区特殊的解剖关系,常出现一些术后并发症。我科1987~1995年收治39例腮腺肿瘤患者,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39例均为住院手术治疗、病理确诊的腮腺肿瘤患者。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龄18~70岁,平均43岁。病变位于右侧24例,左侧15例。病程2个月~30年,以1~3年最多,占59.0%。病理类型:良性肿瘤31例(79.5%),其中混合瘤24例,腺淋巴瘤5例,平滑肌瘤1例,单形性腺瘤1例。恶性肿瘤8例(20.5%),其中腺癌4例,腺泡细胞癌3例,平滑肌肉瘤1例。主要并发症:面神经干损伤6例,涎病2…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小肠肿瘤43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宇清  张艳 《河北医药》2003,25(6):423-423
原发性小肠肿瘤在临床上很少见 ,其早期症状不典型 ,晚期时往往已出现压迫症状或合并远处转移 ,失去治疗机会 ,故及时准确的诊断十分重要。现将我院 1993年 9月至 2 0 0 1年 9月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 43例回顾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3例中 ,男 2 9例 ,女 14例 ;男女之比为 2∶1。年龄 18~ 79岁 ,平均 5 6.9岁 ,其中 40岁以上 2 9例占 67.4%。1.2 肿瘤性质与部位 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 ,良性肿瘤 17例占 3 9.5 % ,恶性肿瘤 2 6例占 60 .5 %。良性肿瘤 :平滑肌瘤 9例 ,腺瘤 6例 ,血管瘤 2例 ;恶性肿瘤 :腺癌…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 1988年 6月 1993年 6月以来手术治疗甲状腺癌61例 ,其中 5 0例为分化型甲状腺癌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0例中 ,男 6例 ,女 4 4例 ;年龄最小 9岁 ,最大 71岁 ,平均 4 0 .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 3天 ,最长 2 5年。本组 5 0例均以颈前孤立的单发结节为首发症状。肿瘤位于右侧腺叶 2 8例 ,左侧腺叶 2 0例 ,峡部 2例 ;伴有颈淋巴结肿大者8例 ;无声音嘶哑、呼吸困难 ,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 6例 ;检查肿瘤最大直径为 5 cm,最小为 0 .5 cm。本组术前误诊为甲状腺良性肿瘤 2 9例 ,误诊率达 5 8% ( 2 9/ 5 0 ) ,分别误诊为甲状腺腺瘤 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涎腺肿瘤规范化的治疗方法。方法 52例患者,行腮腺浅叶切除术20例,腮腺癌联合根治术20例。颌下腺切除术3例,颌下腺癌联合根治术2例,舌下腺癌联合根治术1例,小涎腺肿瘤切除术6例。结果 2例出现未分化癌,恶性度高,有显著的坏死性出血,4例恶性肿瘤未保留面神经,其余的均保留面神经。恶性肿瘤术后均辅以放疗。所有良性肿瘤者,术后观察3~5年,均无复发。结论涎腺肿瘤规范化治疗是必要的,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腺癌是常见于头颈部的大唾液腺及上消化道的一种恶性肿瘤 ,发生于鼻腔和鼻窦者较少 ,本文就 1971— 1997年在我院住院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发生在鼻腔、鼻窦的 38例小涎腺腺癌患者的诊断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结合该肿瘤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经病理证实的 38例患者中男性 2 4例( 6 3 1% ) ,女性 14例 ( 37 9% )。年龄 4 6~ 70岁 ,平均 5 7岁 ,4 5~ 5 9岁年龄组患者占 6 2 6 %。1 2 病理分期 :按照国际防癌联合会 (UICC) 1987年TNM分期标准进行分类。Ⅱ期 9例 ,Ⅲ期 18例 ,Ⅳ期 11例 …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104例涎腺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发现男女患者的比值为1:1.21;良性肿瘤80例,占76.9%;恶性肿瘤24例,占23.0%;良性肿瘤多见于21~50岁组(63.25%),主要为混合瘤、腺淋巴瘤;恶性肿瘤多见于51~60岁组(58.33%),主要为粘液表皮样癌、恶性混合瘤、腺样囊性癌;肿瘤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腮腺部、颌下腺部、小涎腺部及舌下腺部。其中腮腺及颌下腺部良性肿瘤高于恶性肿瘤;小涎腺中的恶性肿瘤比重大大增加。诊断中强调了细针吸细胞学检查的价值,并对肿瘤的手术原则及预后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检测不同类型的涎腺肿瘤的不同年龄组男女发生率的不同以及评价良恶性肿瘤的症状和表征的区别.方法: 我们从肿瘤发生的年龄、性别、部位、诊断类型、病史和临床表现几方面对337例涎腺肿瘤的蜡块标本进行研究.结果: 良性肿瘤约占全部被研究肿瘤的79.5%,恶性肿瘤为20.5%.良恶性涎腺肿瘤在发病率上几乎无性别差异.腮腺发生的肿瘤占大涎腺的大多数,为57%(192/337).本次研究中,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和腺样囊性癌位居涎腺肿瘤的前三位.多数肿瘤无论男女都在20~59岁的年龄段.结论: 本次研究回顾分析的涎腺肿瘤的发生率相似于其他地区,主要发生在大涎腺,其中主要是腮腺,小涎腺中主要是发生在腭部.肿瘤的快速增长并不是恶性肿瘤特有的,疼痛和活动度差却有较高的恶性肿瘤倾向.儿童没有发现涎腺肿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涎腺肿瘤的超声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并手术确诊为大涎腺肿瘤的72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超声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大涎腺肿瘤经手术病理证实,多形性腺瘤43例,囊腺淋巴瘤(Warthin瘤)21例,嗜酸性腺瘤1例,基底细胞腺瘤1例,黏液表皮样癌3例,多形性腺瘤恶变2例,淋巴上皮癌1例。误诊9例,误诊率为12.5%。大涎腺肿瘤超声声像图表现各异,不容易区别具体病理类型,一般良性表现为形态规则、包膜完整、边界清晰,且容易与周围组织区别,偶尔出现血流信号,而恶性肿瘤一般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呈浸润性生长,内部血流信号清晰或出现多点血流信号。结论超声检查对于大涎腺良恶性肿瘤可以做出初步诊断判定,可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从而对临床治疗方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何巍  赵红宇 《医药论坛杂志》2003,24(19):19-20,68
目的 探讨p5 3基因在涎腺良、恶性肿瘤的表达及其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 2 0例多形怀腺瘤 (pleomorphicadenoma ,PA)、12例腺淋巴瘤 (adenolyphoma ,AL)、19例恶性多形性腺瘤 (malignantpleomorphicadenoma ,MPA)和 2 5例腺样囊性癌 (adenoidcarcinoma ,ACC)中突变p5 3基因的表达产物p5 3蛋白。 结果 p5 3蛋白在两种恶性涎腺肿瘤中的检出率 (5 0 .0 % )显著高于在两种良性涎腺肿瘤中的检出率 (6 .3% ) (P <0 .0 5 ) ;在MPA中的检出率 (5 2 .6 % )显著高于在PA中的检出率 (10 .0 % ) (P <0 .0 5 ) ;晚期恶性涎腺肿瘤 (TNM分型为Ⅲ -Ⅳ期 )的p5 3检出率 (78.9% )显著高于早期恶性涎腺肿瘤 (TNM分期为 :Ⅰ -Ⅱ期 )的检出率 (2 8.0 % ) (P <0 .0 5 )。 结论 p5 3基因在PA恶变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p5 3蛋白检测可作为判断涎腺恶性肿瘤临床分期和估计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下颌下腺上皮性肿瘤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颌下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诊疗要点。方法对25例经病理证实为下颌下腺上皮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中,良性肿瘤13例,恶性肿瘤12例;发病平均年龄为61岁;男女为1.15:1。良性肿瘤主要为多形性腺瘤,而恶性肿瘤以腺样囊性癌最常见,其次是黏液表皮样癌。手术是良性肿瘤的惟一治疗方法,术后均没出现复发。大部分恶性肿瘤患者行手术和放疗相结合,术后3年生存率为75.0%;5年生存率为66.7%。结论良性肿瘤表现为缓慢生长的肿块,摘除肿瘤及下颌下腺是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恶性肿瘤治疗应行根治术和术后放疗,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以及MMP-9、PC-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涎腺恶性肿瘤和35例良性肿瘤,计算每例切片中癌细胞MMP-9的阳性率及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指数(PLI)。结果:MMP-9在30例涎腺恶性肿瘤和35例涎腺良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3%、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涎腺良、恶性肿瘤中PLI增殖指数分别为(30.95±8.53)、(70.13±1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在涎腺恶性肿瘤中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MMP-9与涎腺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预测转移潜能的指标,PCNA可作为恶性肿瘤增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Major salivary gland tumors are very rare in the developmental period. Confirming tumor changes of the salivary gland requires precise diagnostic imaging involving an ultrasonography scan,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A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 (NAB) of a tumor is of high importance. Excision of the tumor is the main treatment method in the case of parotid gland tumors. Statistical data concerning tumors suggest choosing less invasive methods, which seems very logical in children. The operational methods used in the tumor treatment are: extracapsular excision of a tumor, partial parotidectomy, total parotidectomy, sometimes proceeded with lymphatic nodes operations. Extracapsular excision of a tumor is a noninvasive method chosen because of simplicity and lesser risk of serious complications. This method is reserved only for the cases of benign tumors of the gland. Most authors, however, consider a partial parotidectomy as a method of choice in benign tumor cases and a total parotidectomy in cases of carcinomas of the parotid gland. Submandibular gland tumors need total gland excision. The clinical case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show the difficultie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hoices in cases of major salivary gland tumors in children.  相似文献   

18.
Report from various parts of the world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total incidence of salivary gland tumors as well as in the frequency of particular histologic types and in the frequency with which major and minor salivary glands are involved; Moreover reports from African series have suggested a pattern of presentation that significantly differs from that of western countri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larify knowledge of salivary gland tumors in Ethiopia on the light of the experience gained form African and western countries. The study was based on the biopsy material collec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Addis Ababa University (AAU), over a period of ten years from 1990-1999 inclusive. This study confirmed that patterns of salivary gland tumors in Ethiopia closely follow the pattern seen in other African countries. Of all salivary gland tumors, parotid gland accounts for 43.2% submandibular gland for 25% and the rest of all minor salivary glands contribute for 31.9%. Out of 176 tumors, 117 were reported to be benign and 59 were malignant. Plemorphic Adenoma forms 58.5% of all tumors. Since "Variations" are of great interest in the geographical study of diseases, discrepancies observed in the two worlds of Africa and western countries are discussed. We recommend that any future plan should stand from the observed disparity between the two worlds and address the problem through better methodology to draw firm conclusion.  相似文献   

19.
CT诊断涎腺肿物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对涎腺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涎腺肿物共61例,其中37例平扫加增强,24例平扫加经腮腺导管造影后扫描。结果:(1)脂肪瘤、涎腺囊种和炎性病变可作定性或基本定性诊断。(2)可鉴别良、恶性肿瘤。(3)混合瘤、腺淋巴瘤和一些瘤样病变,大多有较具特征性CTS(腮导管注入造影剂后扫描)或CT表现。结论:诊断涎腺肿物依据CTS或凹表现,结合病史、部位和年龄特征可明显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