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足部带蒂岛状皮瓣转移术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足部带蒂岛状皮瓣转移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9例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带蒂皮瓣转移术的护理.术前护理包括皮肤护理、个体化心理行为辅导及病室配置.术后护理包括肢体放置、转移区皮瓣的护理、血管危象的观察及护理、正确应用抗凝药、游离取皮区的护理和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18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坏死,经Ⅱ期植皮后,皮瓣愈合良好.结论全面精心的临床护理是足部带蒂岛状皮瓣转移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带蒂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逆行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护理经验。方法:16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均采用带蒂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逆行修复。并采取围手术期护理。结果:16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皮瓣血液循环观察是术后护理的重点;皮瓣皮肤开窗、皮下肝素浸润行维持皮瓣渗血是防治术后静脉危象、促进皮瓣成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动脉带蒂皮瓣修复足跟部黑色素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依据足底内侧动脉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的解剖学基础进行手术设计.应用足底内侧动脉带蒂皮瓣修复 6例足跟部黑色素瘤术后软组织缺损.[结果]术后供受区创面均一期愈合.随访6个月至2年5个月.无跟区皮肤破溃发生.[结论]根据足底内侧动脉的走行`分布特点设计,足底内侧动脉带蒂皮瓣是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腿后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与腓动脉吻合支为血管蒂设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结果临床应用20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2年,功能及外形满意.结论 皮瓣能修复较大面积的软组织缺损,安全、可靠、易取,是修复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蒂腓血管的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后围手术期康复护理.方法 2005年3月至2010年2月,在对大量皮瓣修复术后围手术期康复护理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对带腓动脉蒂小腿逆行岛状皮瓣的围手术期康复护理12例,包括术前肢体及心理康复指导,术后皮瓣血液循环观察、适宜病房环境指导、心理护理及肢体康复指导等.结果 所有皮瓣均一期成活,修复创面良好,术后所有患者术区邻近关节功能恢复至正常,心态良好,满意度高.结论 围手术期康复护理可良好促进腓动脉蒂小腿逆行岛状皮瓣的存活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踝及足跟部软组织移动性差、血运欠佳,创伤后易致软组织缺损。由于局部可利用转移覆盖创面的组织较少,虽然有多种方法,如:肌瓣、岛状皮瓣、带血管神经皮瓣修复该区域软组织缺损;但操作复杂,并需显微外科技术和设备。我们自1998年8月以来,采用小腿后侧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4例,均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各种组织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及骨外露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各种组织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及骨外露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带蒂皮瓣、肌瓣或肌皮瓣修复各种软组织缺损及骨外露。通过35例患者的护理小结、术前心理护理、照相、供受皮区准备、术后皮瓣的观察及护理。结果:本组35例,均全部成活,术后3—8周康复出院,效果好。结论:带蒂皮瓣、肌瓣、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及骨外露,完善的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岛状皮瓣移植修复踝部、跟后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1例接受岛状皮瓣移植修复踝部、跟后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进行专科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后环境准备、皮瓣观察、体位护理、石膏托护理、功能锻炼等,并观察、总结护理效果。结果 经精心护理,10例皮瓣移植成活,1例因术后感染皮瓣坏死。结论 专科护理措施是岛状皮瓣移植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介绍65例带血管蒂皮瓣修复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术后护理体会,65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有2例术后发生血管危象,判断准确,及时行手术探查,为挽救皮瓣赢得了时间,使皮瓣全部成活。术前保护好受区及供区血管,做好皮肤及胃肠道准备,术后注意保暖,严密观察皮瓣血运,及时处理血管危象,是皮瓣成活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63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皮瓣移植进行修复,术后进行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皮瓣护理、功能训练指导及出院指导.结果 63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58例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达96.9%.结论 皮瓣转移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术前心理辅导,术后病室管理,疼痛护理,皮瓣血运观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功能训练指导和出院指导是功能恢复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背、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交腿转移修复对侧足踝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应用解剖基础上,设计带筋膜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逆行应用修复足背、足跟、足底及踝部软组织缺损,同时观察皮瓣的可切取范围、血液供应及静脉回流情况、营养血管在外踝上与腓动脉穿支相交通的位置及血管蒂隧道的处理方案.结果临床应用 21例,其中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8例、足跟软组织缺损 4例、足底软组织缺损 2例,外踝及足背联合缺损 3例及对侧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4例.皮瓣最大面积 15cm× 9.5cm,除 2例远侧皮缘部分坏死,全部成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液循环丰富,成活率高,不牺牲主要血管神经,是修复足背、足跟、踝部及足底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并总结2001年1月至2010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应用以腓肠神经及其滋养血管为蒂的小腿后侧岛状皮瓣修复的19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患者的修复皮瓣均成活,术后足踝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精心周到的医疗和护理是促进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袁育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0):7517-7517
目的探讨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在胫前及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别采用带腓浅血管的顺行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胫前及踝部软组织缺损18例,其中,顺行皮瓣6例,逆行皮瓣12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17例随访6-18个月,皮瓣生长良好,效果满意。结论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具有血管解剖恒定、厚薄适中、供区隐蔽等优点,是修复胫前及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的皮瓣。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手指外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伴肌腱、神经、骨骼裸露时的修复方法。方法以含掌骨背动脉的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8例。结果含掌骨背动脉的岛状皮瓣全部成活且外形美观。结论以含掌骨背动脉的岛状皮瓣对手指近、中节的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是良好的供皮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带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转移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2年1月-2007年3月,采用以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为蒂的逆行岛状小腿内侧转移皮瓣修复足跟后部软组织缺损3例、内踝部软组织缺损4例、踝前与足背软组织缺损6例。结果:临床应用13例,皮瓣面积最小为8cm×4cm,最大18cm×7cm,术后13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1例,随访时间2~18个月,皮瓣保护性感觉恢复,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结论:内踝上皮支皮瓣厚薄适中,手术切取容易,质地好,血运可靠,不牺牲胫后血管,成活率高,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臂、小腿)逆行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血供,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用逆行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腕部及手背软组织缺损6例,逆行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踝及足跟周围软组织缺损8例。结果:14例中12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远端小部分坏死,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前臂及小腿逆行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血供可靠,切取容易,不牺牲主干动脉,疗效满意。逆行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可满意地修复腕及手背部软组织缺损;逆行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是修复踝及足跟周围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的前臂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骨问背侧动脉岛状皮瓣(35例),骨间前动脉桡侧骨皮支逆行岛状皮瓣(15例),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12例),尺神经腕背支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8例),桡动脉鼻烟窝皮支逆行岛状皮瓣(8例)5种不同的前臂背侧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78例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术后71例皮瓣完全成活,i例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皮瓣,2例骨间前动脉桡侧骨皮支逆行岛状皮辩,2例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2例尺神经腕背支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辩远端皮瓣部分坏死,经局部换药2~4周,创面愈合。术后经3个月至2年随访,皮瓣血运、弹性、质地良好。【结论】应用前臂背侧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手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安全,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掌指背皮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再植术后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护理。方法对实施掌指背神经的筋膜蒂岛状皮瓣逆行旋转修复再植手指皮肤缺损的19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皮瓣观察,舒适护理,功能锻炼及追踪随访。结果 19例皮瓣全部成活,无护理并发症。随访1~12个月,外观良好、质地柔软、色泽正常,手指功能按TAM法评定,优12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达89.5%。结论掌指背皮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是再植手指术后皮肤缺损的良好选择,根据病例特点实施针对性干预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患者的手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指动脉背侧支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从2004年10月~2007年3月,利用指动脉背侧支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结果:临床应用35例,皮瓣均成活,术后皮瓣外形良好,患指功能良好。结论:该皮瓣手术操作简单,皮瓣外形好,对供区破坏少,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及足背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对19例小腿、足踝部及足背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皮瓣面积最大为14cm×8cm,最小为5cm×1.5cm。结果:19例皮瓣全部成活,经10~12个月随访,效果满意。结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手术操作简单迅速,皮瓣切取简便,血供可靠,移植成活率高,为临床治疗较困难的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