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急性肠系膜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诊治方法。方法对17例腹部手术后肠系膜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发生于腹股沟疝术后6例、肠梗阻术后6例、脾切除术后5例。17例均行腹部CT增强扫描(CTA)检查发现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5例行手术治疗,2例仅行抗凝、溶栓治疗;其中16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腹部手术后患者易发生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腹部CTA可作为其诊断的首选检查,手术及抗凝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和分析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02-01~2007-12 收治7例AMVT的诊断、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病人中治愈出院6例,1例死于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结论 早期AMVT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CT等影像学检查是获取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及时抗凝溶栓治疗可阻止血栓蔓延,出现腹膜炎表现时要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的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7月至2003年6月经手术确诊的8例AMVT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结果8例术前均以急腹症就诊,疑诊AMVT2例,8例均手术后确诊。1例为肠系膜上静脉主干血栓形成,全小肠坏死,术后2d死亡。余7例部分肠系膜静脉栓塞及肠坏死,6例治愈,1例并发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明确病因。结论AMVT大多数以急腹症就诊,早期腹痛明显而体征轻微是其临床特点,临床诊断较困难。对有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可疑肠坏死和血流动力学不稳的患者应立即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由于门静脉血管腔内血栓形成造成门静脉内血流部分或完全受阻的病理生理过程,人群中发病率为0.6%~1%[1],分为急性和慢性血栓[2]。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且少见的急腹症,占肠道血管性疾病的5%~15%[3]。而急性广泛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是指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中有2条或2条以上血管急性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
急性肠系膜缺血 (AMI)死亡率达 5 9%~ 93%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很重要。文献报道除可疑肠系膜上静脉(SMV)血栓形成外 ,CT对AMI的诊断价值有限。此研究前瞻性评价双期增强CT和肠系膜CT血管造影诊断AM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 :6 2例患者由全科、血管外科或内科专家检查、拟诊AMI ,男 2 1例 (年龄 32~ 87岁 ,平均 6 0岁 ) ,女 4 1例 (年龄 2 4~ 95岁 ,平均 6 5岁 )。所有患者检查方案相同 ,按最后诊断分为AMI组和非AMI组。采用四排螺旋CT。CT检查前口服 5 0 0~ 75 0ml水 ;经 18 G导管以 4ml/s速度自肘前静脉注入 14 0ml非…  相似文献   

6.
<正>急性肠系膜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 AMI)疾病起病突然、病情危重且变化迅速,其中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EAMI)往往继发于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疾病血栓形成。早期诊断及干预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但临床上早期诊断困难,肠管坏死多见,治疗缺乏统一标准,预后极差。本文分析报道急性肠系膜上动脉及下动脉栓塞合并急性脾梗死,后经急诊静脉溶栓、介入取栓及导管内溶栓、抗凝等综合治愈出院1例,为EAMI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acute portal vein thrombosis,APVT)是一种少见且临床表现复杂的急腹症,约占肠道血管性疾病的5%~15%[1]。急性广泛门静脉血栓形成(acute extensive portal vein thrombosis,AEPVT)是指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中有2条或2条以上血管急性血栓形成[2],在临床更为罕见,治疗上也更为棘手。本文报道2例肠系膜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4例MVT患者的诊治经验,从病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4例患者均以腹痛起病,症状与体征不符,术前误诊率达100%,均经手术治疗,3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该病少见,术前诊断困难,多经手术确诊.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选择B超、CT等较敏感的检查,对诊断有积极意义.早期切除坏死肠管及静脉阻塞的肠系膜,术中术后抗凝、溶栓治疗是防止复发、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在急诊老年血管源性急腹症中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5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就诊且经病理检查证实的42例老年血管源性急腹症病患,组织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观察患者CT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结果 42例病患经多层螺旋CT检查确诊腹主动脉瘤6例、肝动脉瘤3例、肾动脉瘤5例、脾动脉瘤7例、肠系膜动脉栓塞5例、急性门静脉炎伴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6例、髂动脉瘤合并出血5例,恶性肿瘤侵犯血管2例,经病理诊断证实漏诊1例肾动脉瘤、1例脾动脉瘤、1例急性门静脉炎伴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其余均与病理结果相符,即CT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疾病类型其CT影像学表现均存在差异:腹主动脉瘤呈不规则扩张,管壁增厚,注射造影剂后血管呈梭形扩张;肝动脉瘤接近肝实质可见多发囊性密度影,病变多呈囊状;肾动脉瘤多呈囊状或呈梭形膨大;脾动脉瘤见脾动脉局部膨大呈球状;肠系膜动脉栓塞影像学见肠系膜上动脉或分支中断,呈半月征、充盈亏损及肠壁强化减弱;急性门静脉炎伴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CT影像见肠系膜静脉梗死伴广泛性小肠肠壁增厚,肠系膜脂肪水肿;髂动脉瘤合并出血见髂总动脉管腔呈囊状,腹膜后间隙见不规则高密度阴影;恶性肿瘤侵犯血管动脉边界对比剂渗漏呈现云絮状,瘤体与周边组织无明显分界,可见肠扭转、肠套叠及血管扭转影像。结论多层螺旋CT用于急诊老年血管源性急腹症诊断中诊断准确率高,同时可见不同影像学表现,可为血源性急腹症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腺腺鳞癌临床病理学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胰腺腺鳞癌的临床、手术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共9例,77.8%(7/9)为老年患,肿瘤位于胰头6例,胰体尾3例。主要的临床表现是黄疸和腹痛,CT提示胰腺低密度占位。8例获手术切除,1例行胆囊空肠襻式吻合术。病理检查:瘤体平均直径为4.5cm,镜下表现为腺癌和鳞癌混杂。肿瘤侵犯十二指肠3例,侵犯肠系膜上静脉1例,侵犯脾静脉1例,侵犯胃1例,侵犯神经2例,淋巴结转移2例,肝转移1例。随访7例,术后生存3-17月,平均生存时间5.5月,均死于肿瘤复发和肝转移。结论:胰腺腺鳞癌呈侵袭性生长,易侵犯周围脏器和远处转移,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术前确诊困难;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6例空回肠出血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出血的病因诊断。方法:对66例空回肠出血患者分别行结肠镜检,小肠气钡造影,选择性血管造影,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诊断。结果:出血原因中,肿瘤27例(40.9%)(其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比例相近),憩室14例(21.2%),非特异性炎症10例(15.1%),肠结核4例(6.1%),急性坏死性小肠炎3例(4.5%),肠伤寒2例(3%),感染性疾病19例(28.8%),克隆病2例(3%),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4例(6.1%)。结肠镜检查阳性率10.6%(5/47),小肠气钡造影阳性率11.1%(1/9),选择性动脉造影阳性率40%(2/5)。结论:本组空回肠出血病因中肿瘤占出血原因首位,感染性疾病及憩室占的比例较高。选择性动脉造影对肠系膜动脉病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但基层医务人员应根据条件选择适合的特殊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MVT)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 14例MVT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及预后。结果 腹痛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 ,急性MVT 10例均表现为剧烈腹痛 ,其中 9例有肠梗阻或腹膜炎的表现。慢性MVT主要表现餐后腹痛、体重下降等。本组病例均有伴随疾病存在。抗凝保守治疗和手术是MVT的主要治疗手段。结论 MV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临床上极易误诊。早期诊断 ,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MVT)是一种少见的腹部血管闭塞性疾病 ,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术前诊断较困难 ,多数病例需经剖腹探查确诊 ,病死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 983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1月我院收治 MVT患者 9例。现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9例 ,男 4例 ,女 5例 ;年龄 45~71岁 ,平均 6 0 .2岁。1 .2 临床表现 发病至入院时间 6~ 1 96小时 ,平均84小时。6例急性腹痛起病 ,3例隐痛发病。主诉均为腹痛 ,伴恶心、呕吐 ,其中 3例呕吐咖啡色液体并排黑便。患有门脉高压症 2例 ,陈旧性脑栓塞…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肠坏死11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肠坏死11例诊治体会高广文我院近20年收治急性肠系膜上静脉(SMV)血栓形成11例,占我院住院人数0.005%。是一种少见病[1]。该病无特异性诊断,待发生明显腹膜炎时小肠已发生广泛性坏死,临床存在延误诊断和失去手术时机问题[2...  相似文献   

15.
重症布-加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重症布-加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治疗的126例重症布-加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介入治疗10例,均行经皮肝穿肝静脉球囊导管扩张成形和内支架置入;手术治疗102例,其中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C型架桥术68例,脾静脉-颈内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33例,肠系膜上静脉-颈内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1例;介入加常规手术治疗14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下腔静脉球囊导管扩张成形和内支架置入后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C型超桥术或改良脾-肺固定术。结果:围手术期死亡6例,随访120例,随访时间6个月-7年,效果优者89例(74.2%),良者31例(25.8%)。结论:提出了重症布-加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不同的病变类型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肠病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缺血性肠病是指由于肠系膜动脉或静脉阻塞导致的一种少见急腹症 ,多发生于老年人 ,早期诊断困难 ,病情发展迅速 ,病死率较高。随着人口的老龄化 ,该病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 ,为减少误诊误治 ,现将 1985年~ 2 0 0 1年间在我院确诊的缺血性肠病患者 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32例中 ,男 2 2例 ,女 10例 ,年龄 38~ 82岁 ,平均 6 5 .6岁。肠系膜上动脉缺血 2 2例 (6 8.8% ) :其中栓塞 13例 ,血栓形成 9例 ;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 15例 ,心瓣膜病 6例 ,同时伴心房纤颤 8例、脑梗死 3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9例 (2 8.1%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诊断、不同术式治疗和预后。方法获得随访的38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多表现为急性腹痛,术前均经CT血管造影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综合分析患者病因、病情和辅助检查,采用置管溶栓、导管取栓、自体静脉或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个体化的外科治疗方案进行肠系膜上动脉的血运重建术。伴肠坏死的患者行肠切除术。结果术后患者均随访半年。30例患者术后血运重建良好,彩超复查见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通畅。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4例,3例死亡;肠瘘2例,1例死亡;多器官衰竭/脓毒症3例,2例死亡;再灌注损伤6例;原伴发疾病加重6例,2例死于急性心功能衰竭。术后并发症总出现率为55.2%,术后总死亡率为21.1%。结论术前选择合适手段及早明确诊断,并尽快应用个体化的血运重建术能显著改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所致肠坏死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协和医院2008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8例疑似小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所致肠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小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所致肠坏死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措施。结果 (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阳性预测值67.7%,灵敏度95.5%,特异度82.1%,检出结果与手术及病理诊断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通过手术及病理检测确诊22例,手术治愈15例,死亡7例,其中3例为全小肠伴部分结肠坏死无法切除致感染性休克死亡,4例因切除术后继发血栓形成进一步坏死或肠瘘感染死亡。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小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所致肠坏死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早期手术治疗,辅以术后有效的抗凝及溶栓,可有效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9.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ASMVT)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肠缺血性疾病。1998年1月~2008年12月,我们共收治ASMVT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是一种较罕见的肠系膜上血管阻塞性疾病。由于术前无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难以早期诊断。自2001年以来,我们曾收治3例,2例经治疗好转,1例死亡。现择其中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