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桂枝桂枝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有发表祛风、温通经脉、通阳化气等作用,擅治风寒表虚之发热、汗出、恶风、脉缓等。枝可达肢,上以亲上,桂枝系在上之嫩枝而性温,故治痹证,长于横行手臂,主治上肢痹痛偏寒者。桂枝又走血分,是治疗寒凝血瘀之痛经、闭经的要药。临床使用桂枝,应注意用量与药性之间的关联。第一,桂枝小剂量使用,宣阳行痹,治疗胸痹作用较好。《伤寒杂病论》应用桂枝的方剂较多,一般用量为3两,如桂枝汤。也有重用至5两的,如桂枝加桂枝汤。而《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治疗胸痹病的枳实薤白桂枝汤,则轻用桂枝,只1两,且后下。经方中的1两,现今可用作3g使用。就一般中药而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治疗甲亢的有效方药,为临床治疗和开发新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古今医家治疗甲亢的有效内服方剂213首,包括古代方剂74首,现代方剂139首,统计分析其复方用药种类、用药频率,总结用药特点和主要的药物配伍形式,并对方剂中蕴含的古今医家对该病病因病机、组方遣药、治则治法的认识进行总结提炼。结果:补益药、清热药是甲亢方剂的主要组成药物。化痰药、理气药、理血药是甲亢方剂的主要配伍形式。结论:古今甲亢用药的特点体现了甲亢阴虚热结,兼挟痰凝、气滞、血瘀的病机。  相似文献   

3.
尹硕淼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12):1196-1197
正笔者从师于全国第四批、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胡国俊先生已两载有余,耳濡目染之间对尊师运用对药治疗肺系疾病受益匪浅,今偶举几例列于其下以飨同仁。麻黄、杏仁麻黄配杏仁在诸多方中均有体现,首创者当属仲景《伤寒论》之麻黄汤,方中两者配伍用意在于治疗风寒犯  相似文献   

4.
桂枝汤原出张仲景《伤寒论》,由桂枝、白芍、甘草、大枣、生姜五药组成。方中桂枝味辛性温,辛能解表,温通卫阳;生姜味辛,能佐桂枝解肌驱邪;大枣味甘,能佐芍药和营益阴;甘草和中缓急。五药合用,共凑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表之功。临床应用,甚为广泛,不但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而且对一般杂病,因营卫不和,阴阳失调所致者,皆可酌  相似文献   

5.
桂枝汤及桂枝汤加味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枝汤源于《伤寒论》,乃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首选代表方。其方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组成。该方具有解肌发表与调和营卫之功能。方中桂枝辛温解肌发散在表之风寒;芍药酸寒敛阴和营,与桂枝相合,重在调和营卫,散收并行;生姜辛散,助桂枝发表;大枣甘温助白芍调和营卫;炙甘草益气和中,既助桂、芍调营卫,又兼调和诸药。全方辛甘发散,酸甘化阴,散收结合,共奏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在运用该方的基础上通过药味或剂量的变化,可以治疗许多疾病。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6.
《名医别录》谓:“石膏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疫疹一得》云:“石膏性寒,大清胃热;性淡气薄,能解肌热;体沉性降,能泄实热。”石膏性属大寒还是微寒,医家莫衷一是。历版《方剂学》认为是大寒,《神农本草经》载石膏“味辛微寒”,《本草纲目》亦载“气味辛微寒”。从张仲景配有石膏的17个方剂来看,石膏不仅用于里热实证,通过一定的配伍,还可用于表里同病、虚实并见、寒热错杂等证。本文根据临床不同配伍,将其作用分述如下。透表解肌石膏辛甘寒,《药证证药录》卷5谓其“寒重,能…  相似文献   

7.
方剂     
方剂是中医根据配伍原则和临床经验以若干药物配合组成的治病药方,是中医治法的体现.方剂一般由君药、臣药、佐药、使药四部分组成,君药是方剂中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必不可少的,药味较少,药量根据药力相对较大;臣药协助君药,以增强治疗作用;佐药是协助君药治疗兼证或次要症状,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和峻烈性,或为其反佐;使药引方中诸药直达病证所在,或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研究方剂组成、变化和临床运用规律已成为中医学中一门独立的基础学科——方剂学,其内容包括方剂的组成原则、配伍规律、加减变化、剂型及用法等.  相似文献   

8.
桂枝芍药知母汤出自仲景<金匮·中风历节篇>,"诸肢节疼痛,身体尫赢,肢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由桂枝、芍药、知母、防风、麻黄、附子、白术、甘草、生姜等9味药组成.方中桂枝、麻黄、附子祛风散寒,温经止痛;白术、防风除湿宣痹;芍药和营;生姜止呕;知母滋阴清热消肿;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温经通阳、祛风除湿、和营止痛之效.本病内因肝肾精血不足,外因感受风寒湿邪所致."痹"者,痹阻不通也,本方恰能辛温散寒通络而止痛也.故临床上凡属风寒温湿邪所致的肢体关节疼痛、麻木、活动不便等,使用本方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刘歌  孟菲 《中医药临床杂志》2021,33(10):1907-1911
麻黄作为临床常用中药,应用历史悠久,以其为代表的方剂在临床上应用范围广泛.其作为"肺经专药",在肺系疾病中具有较高的使用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支气管哮喘作为常见的、多发的肺系疾患,使用麻黄对其治疗,方法成熟、疗效确切.该研究查阅古今文献,为麻黄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甘能缓"理论,对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应用"和百药"药对的配伍规律。方法:选取符合"甘能缓"理论的张仲景"和百药"药对标准的经方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网络图链接关系、关联规则等方法探讨张仲景的"和百药"药对的用药及配伍规律。结果:在166方中,有122味药物,其中最常用甘草进行药对配伍。数据挖掘得出与甘草高频配伍的有毒药为半夏、附子、苦杏仁,解毒关联规则13条、强链接2组,得到药对"甘草-附子""蜂蜜-乌头"等;缓和药性关联规则24条、强链接11组,得到药对"甘草-石膏-麻黄""甘草-桂枝"等。结论:"和百药"药物可通过药对配伍缓和药物毒性、缓和药物寒热之性、缓和药力、缓留药效、缓和药物滋味。  相似文献   

11.
小儿咳嗽为儿科临床常见病症,临床表现变化多端。二陈汤为治疗湿痰的常用方剂,具有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止咳之功能。以二陈汤为基本方,结合不同临床症状,风寒束表加荆芥、防风;肺气上逆加麻黄、杏仁;痰热闭肺加石膏、麻黄、杏仁;寒热不调用柴胡、黄芩;肺气壅滞加枳壳、桔梗,灵活运用,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解表、发汗、解肌、透邪是外感病外邪在表的治疗方法。外感病是六淫外邪犯表所致。解表、发汗、解肌、透邪是使外邪从表而解的方法。这些方法统称为解表法。解表法又分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两大类。发汗,是使出汗来解除表邪,属辛温解表,有退烧、透疹、消水肿,去风湿等作用,主要适用于发散风寒和风湿的表实证(无汗),发散风寒用“麻黄汤”,发散风湿用“羌活胜湿汤”。解肌是调和营卫,松解肌腠,逐邪外出之意,用于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代表性药对进行系统归纳研究,探寻药对的普遍配伍规律,以期进一步挖掘药对丰富的内在价值并指导临床药对的运用,同时为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一定的文献学基础。方法:通过系统整理药对的中医古籍文献,就其配伍规律、方剂、药理药效、化学成分、不同配比、临床应用、数据挖掘、毒理学等方面展开研究。结果:经典名方中常见的药对配伍规律均可在治法、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药物毒性作用方面进行归属,但经典名方药对的现代研究并不完善,尤其缺少药对关联规则和数据挖掘的研究以及毒理学研究。结论:药对作为方剂有效性的关键,在经典名方开发的文献学研究中十分重要,本文剖析了药对的普遍配伍规律,同时系统归纳了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代表性药对的现代研究,进一步挖掘了药对丰富的内在价值,也为经典名方开发的文献学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与指导。  相似文献   

14.
桂枝芍药知母汤出自《金匮要略》由桂枝、芍药、甘草、麻黄、知母、白术、防风、附子、生姜九味药组成治疗湿热历节。笔者经验,根据本方辛散温通、散寒祛湿为特点,临床以本方为基础,加减运用治疗痹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闵存云  刘和强 《护理研究》2005,19(18):1651-1652
一代医圣张仲景,以毕生之精力编著了堪称方书之祖的《伤寒杂病论》,该书既是张仲景对前人医学精华的引申和发挥,又是他本人临床经验的全面总结。从该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桂枝的运用,可谓得心应手。在此归纳总结以飨同道。1用桂枝解肌祛风的作用,以发汗祛邪桂枝味辛、性温,具有解肌祛风之功,但其发汗解表的作用不如麻黄那样强烈。因此,张仲景用桂枝汤治疗外感风邪所致的表虚证,以别于麻黄汤的表实证。用桂枝与芍药相伍,既取桂枝的发汗祛邪作用,又借芍药的酸寒、敛阴和营,二者相合,既可祛邪出表,又可调和营卫,不仅可祛邪外出而治疗表寒证,还…  相似文献   

16.
辛温解表药     
【编者按】为了帮助广大的基层医药工作者学习、掌握中药知识,以提高临床药物疗效,本刊特邀请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教研室副主任钟赣生副教授开设“常用中药功用鉴别”栏目。本栏目所述内容主要包括功效或主治病证相近药物之间功用异同点的鉴别,同一药物的不同品种之间功用异同点的鉴别,以及同一药材的不同药用部位之间功用异同点的鉴别。限于篇幅,配伍内容本讲座从略。麻黄与桂枝麻黄与桂枝都是常用的辛温解表药,均味辛性温、归肺、膀眈经,皆能发汗解表,同可用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脉浮而紧等症.两者常相须为用…  相似文献   

17.
药对是指两味药物根据性味归经,七情配伍等理论而形成的固定组合,是单味中药的升华,是方剂的核心与基础。《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共载方61首,包含着许多药对的经典配伍,文章选举其中六组药对:温阳解表—桂枝+甘草;温中补气—人参+干姜;清热燥湿—黄芩+黄连;养阴益气—麦冬+五味子;温阳救逆—附子+干姜;补脾益胃—生姜+大枣;通过对这些药对的总结分析,为后世治疗疾病选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葛根汤首见于《伤寒论·太阳病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葛根汤由葛根、麻黄、桂枝、白芍、生姜等组成,可以缓解风寒湿邪束闭于肌表,经脉痹阻不通所致颈背部拘急不舒等症状,主要用于项痹、肩凝、感冒、头痛等疾病的治疗。现代实验研究发现葛根汤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及抑菌作用[1]。骨伤科基础研究表明葛根汤可通过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量效关系研究《伤寒杂病论》中桂枝的应用特点,进而对该药的临床使用提供相关借鉴。方法:归纳总结书中包含桂枝的若干条文,运用SPSS20.0软件,整理剖析桂枝与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经挑选,含桂枝的方剂共归入62首,占全方数目的比例为24.03%。从六经分布来看,桂枝在阴经和阳经方证中均可使用,但主要应用于阴阳合经方证。桂枝单次用量与药味数、桂枝剂量均密切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t=-0.288,P=0.023;t=0.436,P=0.000),而与剩余其他因素无关。单因素逻辑回归结果表明,桂枝能否为主药与其他要素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从量效关系能够发现桂枝应用的剂量及其配伍较为严谨,为临床实际提供了稳固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评价.方法 将64例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方法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 mg,2次/d,奈普生0.2g,3次/d,两组均1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7.5%,对照组有效率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偏头痛疗效可靠,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