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本文通过临床研究陈旧性心肌梗塞(下简称心梗)的差电位图表现与核素心血管造影及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结果进行对照。80例陈旧性心梗分为前壁、下后壁、前壁 下后壁心梗三组。差电位田显示,心室兴奋早中期,前壁及下后壁心梗组的负区部位、范围及出现时间与心梗后电位丧失区域对应。前壁 下后壁心梗组负区意义难定。差电位图平均负区面积百分比与核素心血管造影所示左室相位分布的标准差及半定量计分法测定的局部相位延迟呈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之间为负相关。与33例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缺损体积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心肌梗塞后患者绝大多数都有室壁运动异常.而室壁运动异常对心室晚电位是否有影响,各家报道不一.本文旨在研究室壁运动与心室晚电位的相互关系.1 临床资料随机选择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50例,男46例,女4例;平均年龄57(40~73)岁.2 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及心电图;通过对51例冠心病患者的观察,分析了心肌梗塞及心肌缺血对室壁运动的影响。结果提示:检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可估算冠心病患者的病变部位、病变程度、左室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由于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发展,已能正确地测定冠状动脉梗阻的存在和室壁运动的异常。本文旨在探讨穿壁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和动脉造影、心室造影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静息和运动时核素心血管造影术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尚未明了,本文旨在确定与未来心血管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肌梗塞有关的核素心血管造影变量。方法:冠状动脉管腔狭窄≥75%、由内科治疗并在心导管术后3个月内行核素心血管造影的症状性冠心病患者886例,所用药物有硝酸酯、β-阻滞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与核素心室造影相结合的方法评估存活心肌的意义。方法:采用静态核素心室造影及小剂量多巴酚丁胺测定3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右心室射血分数及局部心室壁运动的变化。结果:静态核素心室造影示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9.9±16.5%,右心室射血分数为51.0±7.2%,心室壁运动异常节段87个(41.4%)。给予多巴酚丁胺后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7.9±19.2%(P<0.01),右心室射血分数为61.9±6.1%(P<0.05),静态核素心室造影时87个心室壁运动异常节段中有48个(55.2%)节段心室壁运动恢复正常或改善。结论:多巴酚丁胺核素心室造影是可供临床检测存活心肌安全、可靠的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7.
030前壁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运动后仰卧左室射血分数的反应与静息时左室功能之间的关系[Ro-manoM等.AmJCardiol,1994,73:515(英文)]为探讨前壁陈旧性心肌梗塞(OMI)伴左室功能障碍病人运动后的左室时血分数(EF)的变化与静息...  相似文献   

8.
为定量分析心肌梗塞区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的变化,选择经过冠脉造影证实的正常对照组(N)12例,陈旧性心肌梗塞组(OMI)21例,进行2-DE检查。利用计算机定量分析心尖四腔心(Ap4C)和心失二腔心(Ap2C)的左室24个节段的面积缩小率(PAR)。结果表明OMI组左室EF明显低于N组。前壁OMI组室间隔、前壁和心尖的平均PAR较N组明显为低,且还较非梗塞区侧壁和下壁低。OMI组中,18例检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92%。OMI组梗塞范围占左室的25±12%。提示:2-DE对心肌梗塞的部位和范围有极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 cardiography,UCG)观察冠心病患者室壁节段性运动情况,探讨冠脉病变与室壁运动异常检出率的关系,从而判断UCG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冠心病患者,全部病例均行冠脉造影(CAG)检查提示血管病变。UCG利用左室16节段法通过多切面检测各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并对其进行评价。结果 200例冠心病患者中CAG显示狭窄≥90%的血管对应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检出率为61.42%;血管狭窄介于50%~90%的患者室壁运动异常检出率5.05%。UCG对冠脉病变的检测灵敏度受病变部位及范围影响。多支病变检出灵敏度较高,单支病变中前降支检出灵敏度最高。陈旧性心肌梗死组室壁运动异常检出灵敏度最高,稳定性心绞痛组检出率最低。结论 UCG对诊断冠心病有重要临床价值。但对狭窄程度较轻或范围小的冠脉病变假阴性率高,在临床工作中需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0.
吕树进 《心电学杂志》1993,12(2):121-122
陈旧性心肌梗塞有时并发左束支阻滞(LBBB)型的室性心动过速。这类患者常伴有左室室壁瘤,经心表标测,室速来自室壁瘤边缘的室间隔部。而本文报道1例陈旧性心肌梗塞并发LBBB 型的室速,从起搏标测和室速的初始向量判断,提示室速起源于右室游离壁的流入道下部。患者女性,64岁。临床诊断:陈旧性下壁心肌梗塞,心动过速2个月入院。胸片检查提示轻度心脏扩大(心胸比率:0.58)。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 导联异常Q 波,T_(v_3-v_6)异常(图1A)。自发单形性心动过速,呈LBBB 型,电轴左偏,频率171次/min(R-R 间距350ms)(图1B)。室性心动过速时给予静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心肌桥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中心肌桥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和结果  2 55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人群中 ,共检出心肌桥 1 7例 ,发生率为 0 665% ,均为左前降支心肌桥。收缩期狭窄程度 >50 %的有 1 4例 ,均有心绞痛症状 ,心电图提示有ST段移位、T波改变等心肌缺血表现 ;5例行心肌核素显像的病人提示有前壁心肌缺血。有 1例患者为陈旧前壁心肌梗塞 ,心肌桥于收缩期致 1 0 0 %血流阻断。 1 7例病人中有 3例左心室造影提示有室壁肥厚。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心肌桥现象并非罕见。心肌桥的存在可引起心肌缺血及相应的心电图、核素心肌显像缺血改变 ,严重的心肌桥压迫可引起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12.
采用输液泵经静脉逐经注入治疗量的多巴酚丁胺,借助二超声心动图成像对105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室壁运动状态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显示,约有32%的异常运动心肌节段呈冬眠状态,属可存活的心肌。试验中,除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室性期前收缩外,无其他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应用中心线法、轴固定法和轴浮动法3种方法,定量分析了33例冠心病和11例正常人左室电影造影的节段室壁运动,探讨不同方法检出冠心病患者节段室壁运动异常的准确性。结果显示,中心线法、轴固定法和轴浮动法检出心肌梗塞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敏感性分别为86.4%、77.3%和68.2%,特异性均是72.2%,准确性各为81.8%、75.8%和69.7%(P>0.05)。  相似文献   

14.
76例经核素心室造影证实有室壁运动异常的心绞痛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58例有缺血型ST段异常(76.3%),22例有三级以上室性早搏(28.9%),室壁运动异常区域多者ST段异常发生率、频率、持续时间及偏移程度均较大,室早检出率也明显增高。EF正常组和异常组之间ST段缺血性异常发生率也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放射性核素造影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及心功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BAIRD-77系统多晶体γ相机作首次通过法核素心血管造影。对18例正常人和40例确诊冠心病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进行检测。结果表明:①静息左室射血分数(LVEF)小于50%同时伴有室壁运动(WM)异常者为诊断标准,阳性率在心绞痛伴静息性心肌缺血(SMI)组为60.8%,急性及陈旧性心梗(AMI及OMI)后分别为83.3%及60.0%。②对23例心绞痛伴SMI与12例AMT后SMT各项左心室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50例心肌梗塞(急性、陈旧性心梗39例,无Q波型心梗11例)的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结果同平面心肌显像,心电图及核素心室造影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诊断心梗灵敏度98%、平面心肌显像90%、心电图78%。多病灶检出率心肌断层76%、平面心肌显像25%、心电图20%。11例无Q波型心梗10例显像示局部放射性缺损。13例同时行核素心室造影,3例LVEF正常,均为一个室壁段梗塞。10例LVEF在34%以下,梗塞的室壁段在3个以上,其中5例呈现形态失常经心室核素造影示局部室壁瘤形成;还有2例为5个室壁段梗塞,梗塞体积占左室体积45%,均在二周内死亡。表明: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以它生理学基础和三维图像显示特点提高诊断心梗灵敏度和多病灶检出率。定位直观、准确。为无Q波型心梗是否穿壁与非穿壁问题提供无创性检测手段。梗塞范围大小估价和形态学变化对心功能评价、疗效判定、预后估价、室壁瘤诊断有其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闭塞后,其供血心肌立即停止收缩,随即出现收缩期膨出,这一现象首先出Tennant等在结扎狗的冠脉时观察到,并公认是心肌缺血的早期敏感指标。左室电影造影可准确评价室壁运动状态,但系有创性检查。近年来,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显示冠脉病变所致的局限性室壁运动异常(VWMA),用于诊断和研究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18.
心肌梗塞伴心力衰竭病人远期预后较差,病死率高.对于这类病人如何改善其心功能,提高存活率是临床所关注.本研究目的旨在观察卡托普利(captopril)是否能改善陈旧性心肌梗塞病人左室功能并提高运动耐量.一、对象和方法1.病人选择:36例陈旧性心肌梗塞(OMI),左室扩大伴左心功能减退病人进入本研究.男性33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8.2士6.1岁.所有病人符合:(1)有OMI病史,心电图显示心肌梗塞图形(异常Q波),超声心动图证实有相应梗塞区域节段性室壁运动减低或消失;(2)由超声决定左室大小,男性舒张末期内径≥55mm,女性≥50mm,为左室扩大;(3)左室功能不全:如劳力性呼吸困难、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及肺水肿,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60%,左室缩短分数(Fs)<35%;(4)超声心动图检查除外能引起左室扩大的其他疾患.  相似文献   

19.
作者采用BAIRD-77系统多晶体γ相机作首次通过法核素心血管造影,对18例正常人和40例确诊冠心病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进行检测。结果表明:①静息左室射血分数(LVEF)小于50%同时伴有室壁运动(WM)异常者为诊断标准,阳性率在心绞痛伴静息性心肌缺血(SMI)组为60.8%,急性及陈旧性心梗(AMI及OMI)后分别为83.3%及60.0%。②对23例心绞痛伴SMI与12例AMI后SMI各项左心室功能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提示有不同程度的损害。③局部室壁运动障碍在AMI后SMI达83%。OMI后SMI达80%,心绞痛伴SMI达60.8%。④LVEF<30%同时伴有WM或局部射血分数图像阳性表现,肺血通过时间延长者,在心肌梗塞患者中.提示可能有右室梗塞。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穿壁性前壁心肌梗塞伴左心室室壁瘤(经核素造影证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早期溶栓对高危心(肌)梗(塞)患者(包括存在自发性和电刺激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的电生理效应。方法:除外造影时有心源性休克、陈旧性前壁心梗、合并其他晚期疾患或80岁以上的患者。A组(16例)由于溶栓反指证或起病超过5小时等原因,除常规治疗外,给予皮下肝素治疗,多数未服阿司匹林。B组(16例)于胸痛6小时内开始溶栓治疗(链激酶150万~u静注或2500Ou冠脉注射,随后每分钟静滴4000~u,或复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100mg静脉注射)。以后3~5天静脉注射肝素,并阿司匹林口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