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猝死的预防救治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武汉市中心医院自2000年1月-2005年6月42例猝死患者进行分析。结果:猝死的病因、预测方法、预防救治的措施比较完善,具体执行者有一定差距。结论:猝死是院前及医院内急救的主要急危重症之一,及时有效地进行心肺复苏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医疗界和社会各界应加强普及猝死的预防救治知识,提高全民急救意识,以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2.
院外青年猝死87例临床特点及心肺复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青年猝死临床特点及抢救对策,提高复苏成功率。方法:对青年猝死前基础疾病、诱因、先兆症状、抢救对策成败分析。结果:青年猝死前多无先兆症状,病因不清居多,猝死发生至有效心肺复苏期过长是抢救失败的原因。结论:加强青年健康意识,普及全民急救知识,完善急救体系,尽早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提高青年猝死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对2007年1月-2008年5月56例院前猝死病人发病特点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心血管急症仍为猝死病因首位,好发于冬季,以夜间和清晨时段发生率最高,发病前病人多有诱因,但没有明显的先兆症状.指出应早期识别高危人群,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预防指导和医学监护,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以降低院前猝死发生率.普及全民急救知识和心肺复苏术,完善城市网络化急救体系以及提高现场急救水平是提高院前猝死复苏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874例院外猝死临床分析与急救干预   总被引:54,自引:4,他引:50  
目的 分析探讨院外猝死及现场复苏成败的原因,以进一步提高现场复苏成功率,强化院外猝死的急救干预。方法 收集1999年1~12月经本中心院外急救的874例猝死病历,参照Utstein模式进行资料报告方法统计,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猝死前有心血管病史者占70.44%;猝死高发年龄为60~84岁,占64.48%,且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地点以家庭为主,占93.8%;先由目击者进行心肺复苏(CPR)的24例中16例复苏有效,有效率66.67%,而后再由医生进行CPR的815例中43例复苏有效,有效率仅为5.28%,二者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呼叫~到达现场平均间期在复苏有效组与无效组中分别为8.16分钟和9.90分钟;经除颤、气管插管后复苏有效率分别为12.59%和28.22%,面未用除颤、气管插管的有效率仅为5.89%和1.92%,二者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现场复苏有效58例(6.91%),复苏成功1例(0.12%)。院外猝死率在12个月中的高峰期为冬季。在平均一昼夜中的高峰点为早晨7点。结论 降低院外猝死发生率的急救干预①要识别、防治猝死的高危因素;②在人群中普及以CPR为主的初级救护知识;③努力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即呼叫~到达现场间期;④要针对不同季节和时间,及时调整急救力量。  相似文献   

5.
209例中青年院前猝死及复苏状况回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汉春  朱继金 《临床荟萃》2006,21(6):387-389
目的分析广西南宁市中青年院外猝死度现场复苏成败的原因,以进一步提高现场复苏成功率。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经本院急诊科外出急救的209例猝死病历,参照Utstein模式进行资料收集并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猝死前有心血管病史者占首位,为93例,占44.49%;猝死高发年龄40~49岁,占37.32%,男性多于女性;家中猝死者约占50%;先由目击者进行心肺复苏(CPR)的18例中5例复苏有效,有效率27.78%,呼叫至到迭现场平均间期分别为16.4分钟;总复苏成功率为3.82%(8例)。结论南宁市中青年猝死者以心源性为主,现场复苏成功率低,亟待强化院外猝死发生率的急救干预,特别是在人群中普度以CPR为主的初级救护知识和努力缩短急救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镇区医院院外猝死发生的临床特点,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救治的院外猝死4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猝死前有心血管病史者24例,有前驱症状者14例,猝死高发年龄为40~60岁,家中猝死者占71.4%;由目击者进行心肺复苏(CPR)的3例中复苏有效1例;呼叫至到达现场的平均时间为11.4分钟.结论:对已有心血管病基础病史的患者应关注其发生猝死的可能性,在人群中普及以CPR为主的初级救护知识和努力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可提高CPR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报道74例猝死,其中心性猝死50例,以冠心病为最多(30例,多为老年前期者);非心性猝死24例(其中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16例,居第2位)。根据本组猝死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资料,结合复苏效果和近年研究进展作一回顾性分析。作者认为正确识别和早期治疗猝死的高危者是危重病急救医学面;陆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8.
院前猝死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院前猝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探讨防治措施,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院前猝死6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猝死发病率较高的年龄段是66-75岁(36%)和45—55岁(19%);既往有明确心血管病史者41例(66%);有前驱症状者22例(36%),院前抢救仅1例获得Ⅰ期复苏成功。结论:院前猝死以心源性猝死为主,应加强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注意识别高危患者及前驱危险信号.可减少猝死的发生;合理调配院前急救资源,缩短医务人员到达现场时间,可提高院前猝死急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途径。方法:对我院1999年10月至2003年12月救治的48例院前心搏骤停者,用Utstein模式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经复苏的45例心搏骤停者中,自主循环恢复(ROSC)有4例,复苏率为8,89%,其中1例存活至出院;对比呼救-到达现场间期(CRI)〉6min和〈6min两组的复苏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比目击者是医务工作者和非医务工作者两组的复苏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缩短CRI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途径;公民中普及CPR对提高复苏成功率有重要意义;提高医院急救技术和改善急救设备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院前猝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探讨防治措施,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救中心2003年1月—2010年7月院前猝死32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321例病人中254例有明确心血管病史,高发年龄为6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冬季多发,夜间多发。院前急救仅5例复苏成功。结论院前猝死以心脏性猝死为主,加强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可减少猝死的发生;对公众普及心肺复苏术技能,可提高院前猝死急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崔文仁  谭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7):6711-6711
猝死是未能预期的、非创伤性的、非自杀性的突然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后6h内死亡者为猝死。回顾我科2005-06—2009-08 403例院前现场抢救转到院内急诊抢救临床资料,其中,院前猝死转至院内390例;院内急救过程中猝死13例。旨在分析总结现场复苏抢救措施,提高复苏成功率的有效途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在急救医学中的应用。方法:对34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并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常规应用肾上腺素静脉注射,根据需要辅以电击除颤等,并用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测生命体征。结果:复苏成功8例,总成功率为23.1%。结论:规范和普及心肺复苏技术,加强院前急救,可以大大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科死亡原因及规律,为防治死亡提供科学依据和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东院急诊科 2003年1月~2008年12月在院前及急诊科抢救无效死亡728例的资料.结果:总体死因顺位是猝死(22.3%)、损伤(13.2%)、心血管疾病(11.8%)和机动车意外伤(10.0%),男性72.3%(526/728),死亡时间以辰时(7~9时)、戌时(19~21时)、巳时(9~11时)和寅时(3~5时)较集中;院前死亡54.4%(396/728),前三位为猝死(31.3%)、损伤(13.8%)、心血管病(12.1%);儿童以心血管疾病、呼吸、恶性肿瘤为前三位死因,中青年以创伤(包括损伤和机动车意外伤)、猝死为主,老年人以猝死、心脑血管疾病为主要死因,各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视猝死、创伤和心脑血管等常见急诊致死性疾病的生命支持,在死亡集中时间段提高警惕,熟练地开展心肺复苏;提高严重创伤的现场救治能力和急诊常见病多发病抢救水平;提高公众急救意识和急救电话120的知晓率,普及全民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在生产过程中贯彻预防为主、安全生产的方针,可降低急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2005年末,美国心脏协会(AHA)新发表了《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2005》.这一版指南是在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之后,历经5年的实践验证,随着新科学证据的不断充实,以及国际复苏联盟(ILCOR)专家们的再度评价,在进一步求得科学共识的基础上重新修订而成.我国同道们也更为关注新指南的变化,因为大家已意识到要缩短与国际先进学术水平的距离,促进我国心肺复苏(CPR)临床及科研发展的重要性.指南的实际意义是规范最基本的复苏治疗方案,只有通过了解、掌握新的科学方法,领会和普及复苏指南的实质,让医务人员和尽可能多的公众能够准确掌握复苏技术,才能使更多猝死患者在现场得到最早期、更高质量的CPR,最终提高其存活率和减少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  相似文献   

15.
院外猝死心肺脑复苏失败主要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讨论院外猝死心肺脑复苏(CPCR)失败主要原因。方法:对108例院外猝死患实行常规心肺脑复苏。结果:只有2例呼吸循环恢复。但呈植物状态。结论:超出心肺脑复苏安全时限,氧供与氧耗的严重失调,是院外猝死患心肺脑复苏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猝死是当代急救医学的重要课题,也是急救科经常遇到的一种极为紧急的危重症。由于种种因素,复苏的成功率,特别是脑复苏率和存活率,还很不理想。本文对我院8例猝死复苏成功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合文献复习就今后如何更好地开展猝死抢救工作重点及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学生健康教育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培养学生健康教育工作和普及急救知识的意识.方法在急救护理学课堂授课中,着重强调了健康教育工作和普及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以实例教育、模拟训练和创设宣教方案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并使学生产生共鸣.结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强烈愿望,对普及急救知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结论教师不但从理论上引导学生学习和训练,还要以各种相关案例引发学生思考,让她们在走出校门前,就懂得健康教育和急救知识普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猝死患者开始急救时间与成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12-2008-12河北唐山乐亭县医院急救中心68例猝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抢救成功2例,无效66例,抢救成功率2.94%。结论猝死患者抢救成功率很低,及早给予心肺复苏以及电除颤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院前猝死病例的分析,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术(CPR)成功的关键因素,以提高院前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3月-2009年9月诊治的院前猝死25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心肺复苏有效7例,占2.75%,康复出院5例,占1.96%.结论:尽早发现猝死病人和尽快进行CPR是复苏成功的关键;医务人员尽快达到现场和有效干预是重要因素;对人民群众普及CPR技术对复苏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目前虽然从症状出现到死亡多长时间作为猝死的判断还没有统一认识,但从猝死发生到开始心肺复苏的时间长短却直接关系到抢救成功与否。因此,重视猝死的院外急救,提高急救水平,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和社会意义。近年来,我们院前急救的猝死患者246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