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脑血管病的 CT影像表现与中医辨病辨证的相关性研究属于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的范畴,是现代医学影像与传统中医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 目的探讨 CT影像表现与中医辨病辨证的相关性,评价 CT在血管性痴呆 (vascular dementia, VD)中医辨病辨证中作用. 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横断面研究. 地点和对象研究对象为解放军 252医院神经科诊断为 VD的患者 30例,男 18例,女 12例.入选患者均在实施治疗方案之前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 CT表现对照. 主要观察指标 VD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 4种类型肾精虚衰型、心脾两虚型、痰浊阻窍型和淤血阻络型相应的头颅 CT表现. 结果中医辨证以淤血阻窍型多见, CT表现以多发性梗塞灶者多见. CT表现在中医辨证(脑萎缩淤血阻窍型 2例,痰浊阻窍型 4例,肾精虚衰型 2例,心脾两虚型 2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 2=10.353,P=0.323).辨病与中医辨证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 2=9.931,P=0.356).脑萎缩与室旁对称性片状低密度及蛛网膜下腔高密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 2=3.354, P=0.067),而多发性梗死灶与后两种表现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 2=5.445, P=0.020). 结论 VD各证型中 CT主要表现为多发性脑梗死.各种 CT表现在中医各证型之间的出现频率差异不显著,但在辨病过程中 CT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CT对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影像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CT对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诊断价值和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百草枯中毒患者胸部的影像学资料。评估CT对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诊断价值,分析影像学特点。结果 22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中14例存活3周以上,8例于2周内死亡,以此将病例分成2组。第l组,较规律观察组,按时间分成中毒早期(2d以内)、中期(3-14d),中后期(14d以上)。早期CT表现以肺通气过度、毛玻璃密度为相对特征,占57.1%(8/14)。中期以广泛毛玻璃密度、肺间质改变、肺实性变和渗出性病变为主,占92.9%(13/14)。晚期病变呈迁延改变,转归决定影像特征。肺渗出实变、肺纤维化仍为主要影像征表现。第2组,以肺实变和渗出为主要表现,并提示预后差。CT检查具有病变发现早、提供影像信息多、表现相对特异的优势。结论 CT检查对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发现和进展分析具有明显优势,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的临床与CT表现在患者伤情评估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颅脑损伤63例,进行连续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瞳孔光反应观察,并进行CT检查,分析CT主要所见与临床观察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本文63例,入院时GCS:3~5分15例,患者脑肿胀程度严重者13例,其中11例死亡;6~8分14例,脑肿胀程度较重者9例,其中4例死亡,上述患者瞳孔光反应弱或消失;9~12分18例,13~15分16例。原发性脑干损伤5例患者GCS评分在8分以下,均死亡。8例中线移位>15mm,其中7例死亡;10mm<中线移位≤15mm者5例,其中2例死亡;6例中线移位5mm~10mm,其中2例死亡。本组病例,经治疗后,恢复良好者38例,轻残5例,重残4例,死亡16例。结论:结合临床和CT表现,可准确判断病情,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颅内畸胎瘤的CT影像特点。材料与方法:收集50例经CT检查、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畸胎瘤病例,回顾分析其CT影像表现。结果:松果体区32例,鞍区10例,三脑室内4例,侧脑室3,额部1例。良性46例,恶性4例。CT影像以混杂密度为主,有钙化或骨化的43例,有脂肪密度的37例。结论:骨质密度和脂肪密度的同时存在是畸胎瘤的特征性改变,CT检查可以确诊。  相似文献   

5.
342例中风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颅脑CT对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342例中风患者的临床中医辨证分型与颅脑CT检查结果,探讨颅脑CT检查结果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对342便中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中经络者204例,中脏腑者138例,全部进行了头颅轴位CT扫描;并与342例的CT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中经络204例中腔隙性脑梗死156例,缺血性脑梗死26例,出血性脑梗死3例,脑出血(小面积出血灶)11例;中脏腑138例中以脑出血为主,结论:  相似文献   

6.
霍中芬 《现代护理》1999,5(4):59-60
中风是以卒然昏倒、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倒仅以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病证。由于有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的特点,临床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中风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其中有效的辨证施护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现将我科对80例中风病人的辩证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80例,男52例,女28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39岁,平均年龄59岁。中经络37例,中脏腑闭证38例,中脏腑脱证5例。本组病人均经CT扫描确诊。2辨证施护2.1群病住深浅,分型施护中风病人病位的深或浅,往往…  相似文献   

7.
证候和疾病关系的研究是目前研究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中对6例脑干出血患者进行中风急症证候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本科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6例脑干出血患者进行分析.均由入院时急诊检查颅脑CT确诊.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45~76岁,平均(64.33±11.00)岁;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4例;凌晨发病4例,下午发病2例;睡眠和安静时发病2例,活动时4例;发病至入院时间0.5~2 h.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T和MR对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和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36例颅脑损伤CT、MRI表现。结果 头皮损伤220例、颅骨损伤157例、脑损伤236例,可单独或合并损伤。结论 MRI对非出血灶或小出血灶较CT敏感,对白质挫裂伤较CT敏感,对颅后窝病灶的显示更清楚,因此,MRI可作为颅脑CT的重要补充,目前MRI主要受检查时间较长的限制。随着诊断设备的进步,快速成像的MRI仍是颅脑损伤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胆脂瘤型中耳炎的CT资料,提高胆脂瘤的CT诊断,评价CT对胆脂瘤的诊断价值。通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3例胆脂瘤的CT扫描资料,着重观察Prussak腔及听小骨的破坏、移位情况,对软组织病灶分布、形态、听小骨的破坏等进行了分析和比较。CT可以准确诊断胆脂瘤,为手术进路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颅脑损伤CT影像环池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铁  熊光仲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2):2191-2193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脑损伤时CT影像环池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12h以内,平均4.6h)的首次CT扫描影像于中脑水平准确测量环池前后径,精确到0.1mm,分为0mm、0~0.5mm、0.5~1mm、1~2mm、2~3mm及〉3mm6个组,随访3个月,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分别分为预后良好组(恢复良好、中残)及预后不良组(重残、植物生存、死亡)。观察环池改变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环池形态与GCS评分有显著相关性(r=0.564,P〈0.01),环池形态改变越明显,GCS评分越低。环池完全闭塞、0~0.5mm及0.5~1mm时预后不良率显著增加(与环池〉3mm组比较,P〈0.01),而当环池池为1~3mm时尽管预后不良率较环池〉3mm组要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环池宽度〉1mm者预后较好,环池影像形态可作为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伤情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个体化治疗方法的临床实用价值和疗效。方法 :将 4 92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运用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个体化治疗方法将观察组患者分为 6型 ,分别服用协定处方降压宝 0 0~ 0 4号 5个品种。结果 :2组降压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 98.3 3 %和 88.3 3 %及86.67%和 5 0 .0 0 % ( P <0 .0 5及 P <0 .0 1)。观察组服药 1~ 5年随访表明舒张压 <12 .0 0 k Pa( 1k Pa=7.5 mm Hg)控制率为 87.0 0 %。观察组药品不造成钾代谢、脂代谢和糖代谢紊乱。结论 :辨证分型个体化治疗方法明显提高了舒张压控制率 ,同时对机体的代谢不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风与便秘关系紧密,互相影响,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具有独特的优势。本研究通过查阅近三年的文献,从针灸、中药、穴位按摩、穴位贴敷等方面概述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总体情况,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隐匿性肾炎血尿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观察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原发性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143例原发性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为中西医结合组69例和单纯西药治疗组74例。对照组予潘生丁、阿斯匹林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依中医辨证分型加服中药治疗。6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尿红细胞计数,血免疫球蛋白和血补体C3的变化,以及肾功能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43.5%、总有效率为69.6%,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重型肝炎中医辩证分型标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根据重型肝炎发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中医辩证的原则和方法,制定重型肝炎的辩证标准。方法:回顾性调查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国家中医肝病医疗中心)1985年1月-1999年10月住院的250例重型肝炎患者和360例一般肝病患者(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采用计算机统计方法,得出各个证型的频数分布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X^2检验、逐步判别分析法等予以分析,根据判别函数及判别系数归纳出各证型的主要症状、次要症状及辩证要求,最后得到重型肝炎的辩证标准。结果:经检验所建立的各个判别函数对该组病例判别效果较好,诊断价值较高,其敏感度为76.7%-86.7%,特异度为80.0%-83.3%,准确度为80.0%-86.7%。中医辩证分型标准具体体现为4个主症及其12个证型:黄疸-湿热壅盛、热毒炽盛、肝肾阴虚,腹水-湿热弥漫三焦、阳虚水泛、气血瘀阻,出血-热毒炽盛、脾不统血、气带血瘀,昏迷-热毒入营、湿浊弥漫、阴阳离脱。并得出每个证型的临床表现,主、次症及辩证要求。结论:初步得出重型肝炎的中医辩证分型方案,为其临床诊断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模式。但其研究方法尚须改进,并须得到进一步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精心的急性期护理、中医饮食护理、康复护理、情志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及定期电话回访等一系列的卒中单元管理.结果:80例患者中49例(61.25%)肢体恢复良好,无语言障碍,能参加一般工作;16例(20.00%)肢体轻度无力,生活能自理;12例(15.00%)在家人的帮助下基本能自理;2例(2.50%)复发后呈去大脑皮层状态;1例(1.25%)死亡.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降低患者病死率、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急性缺皿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诊断明确的138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两组基础用药相同。同时治疗组患者依据中医理论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气虚、痰湿、痰火和阴虚4个亚组,根据证型加用相关中药汤剂治疗,观察其临床表现、舌象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并与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结果;经治疗后各组相关指标及NIHSS评分均明显好转,但治疗组更具优势(各治疗亚组尸均〈0.01.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诊治急性缺血性中风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ET、ACTH、CORT、TXB2、PGI2、IL-6、TNF-α、hs-CRP及MMP-9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显著下降,SIS各项评分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改善患者激素水平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同时能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与血高凝状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与血凝状态的关系。方法:用中风辩证量表对卒中者始发态进行评分及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血浆纤维蛋白原(FG)、体外血栓长度(ETL),部分凝血酶活性时间(APP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进行判断,并与正常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1)Ⅱ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者中风证型以风痰瘀阻型最多(55%),其次为气虚血瘀型(27%)及风火阳亢型(18%),评分量值具有非常显著性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风系列制剂对急性中小量出血性中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风系列制剂,比较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SND)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采用Barthel Index,B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SND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BI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系列制剂有助于改善中小量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恢复期脑卒中上肢痉挛偏瘫患者应用中药溻渍对上肢肌张力及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开封市中医院2018年9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07例恢复期脑卒中上肢痉挛偏瘫患者,以掷币法分组。对照组53例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54例增加中药溻渍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上肢痉挛缓解程度、上肢运动功能、血清神经递质。结果 研究组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级优于对照组,上肢简化Fugl-Meyer(FMA-U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分别为(39.28±5.36)分、(76.24±8.4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3.24±5.82)分、(71.49±8.13)分,γ-氨基丁酸(GABA)水平为(9.15±1.53)μmol/L,高于对照组的(7.64±1.27)μmol/L,谷氨酸(Glu)水平为(205.27±34.23)μmol/L,低于对照组的(236.78±41.93)μmol/L,均P<0.05。结论 中药溻渍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能够改善恢复期脑卒中上肢痉挛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程度及血清神经递质水平,提高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