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三孔法免钛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LC患者50例,术前1 h、术后24分别检测患者的PLT,PT,APTT,TT,FIB.结果 PLT,TT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PT在LC术后延长,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PTT 值在LC组术后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FIB明显升高,差畀有显著性( P<0.05).结论 LC后出现凝血功能增强,术后血液处于一定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立止血联合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在脑膜瘤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脑膜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硝普钠组,Ⅱ组为硝普钠复合立止血组,Ⅲ组为对照组.观察3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以及静脉注射立止血前、给药后20 min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血小板(platelet,PL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浆纤维蛋白含量(plasma fibrinogen,FIB)变化.结果 3组患者间Hb、Hct、PLT、APTT、FIB、PT值在静脉注射立止血前和静脉注射立止血20 min后无明显变化(P>0.05). 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Ⅱ组均明显低于Ⅲ组(P<0.01);Ⅰ组除术后24 h引流量与Ⅲ组无差异外,其余各值均明显低于Ⅲ组(P<0.05);Ⅱ组在术后24 h引流量、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均明显低于Ⅰ组(P<0.01).结论 立止血联合硝普钠控制性降压能明显减少脑膜瘤患者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且不影响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 观察和分析在凝血测定过程中,影响凝血测定结果 准确性的常见因素.②方法 对采血量合格的凝血标本在不同放置时间和离心条件下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进行测定.③结果 抽血量在1.6mL(8∶1)和2.0mL(10∶1)时,PT、APTT、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抽血量在1.4mL(7∶1)和1.2mL(6∶1)时,PT、APTT、FIB、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下放置4h,APTT、TT测定结果 与即刻测定结果 差异有显著性(P<0.05),P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放置8h、24h,PT、APTT、FIB、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离心5min与10min相比,PT、APTT、FIB差异有显著性(P<0.05),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离心15min和20min与10min相比,PT、APTT、FIB、TT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结论 凝血试验前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对保证结果 的准确性非常关键,在日常工作中,应该严格把握好各个环节,减少误差,为临床科室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乌司他丁对骨科病人血小板聚集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骨科病人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无血液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异常或服用相应药物的择期骨科病人(ASA Ⅰ~Ⅱ),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Ⅰ组,n=15)和生理盐水组(Ⅱ组,n=15);分别于给药前(T0)、给药后1 h(T1)、给药后2 h(T2)采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敏感指数(INR)及血小板1 min,5 min最大聚集率(PAG1,PAG5,PAGM)。结果:乌司他丁组用药后1 h,APTT,PT较用药前明显延长(P<0.05),用药后2 h, TT较用药前明显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用药后1 h,APTT显著性延长(P<0.01),用药后2 h,PT显著性延长(P<0.05)。两组用药前后及组间比较 PAgT 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围术期中静脉滴注5 000 U /kg乌司他丁可改善术中患者的凝血状态,减少术中微血栓综合症,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巴曲亭(国产注射甩血凝酶)不同给药途径对阴式子宫切除术中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手术开始前2 min将溶有2 u巴曲亭的生理盐水液40 mL注射至膀胱阴道间隙、膀胱宫颈间隙、宫颈直肠间隙及宫旁间隙(局部给药组);在手术开始前5 min将1 u/mL的巴曲亭生理盐水溶液2 mL于静脉输液管滴壶中加入(静脉给药组),比较术中两组术毕出血量及术前术毕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定量(FIB).结果 两组术毕出血量:局部给药组为(130±21) mL,静脉给药组为(150±19)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给药方式均对凝血状态无影响.结论 局部应用巴曲亭可以显著减少阴式子宫切除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术中自体血细胞回输应用于脊柱手术以减少输入异体血量并观察输入后机体的凝血功能。方法对52例择期脊柱手术患者行自体血细胞回输,分别观察术前、术毕、术后24h、72h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 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结果平均每例回收血细胞975m l,术毕、术后3h、24h PLT低于术前水平,PT和APTT也较术前有所延长,但72h后已接近术前。结论自体血细胞回输可显著减少脊柱手术中输入异体血量,对机体的凝血功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凝血功能指数与生存率观察胃癌旷置胃空肠吻合术后凝血功能异常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术后凝血功能异常组与正常组各20例,分别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D-D)的含量,利用小样本生存率与Kallan-M eierchart阶梯图,了解术后凝血功能对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术后凝血功能异常组与正常组截止1 800 d生存率与Kaplan-M eier阶梯图显示其分别为35%与60%.正常组术后24 h PT、APTT,术后24 h、7 d FIB、D-D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凝血功能异常组手术后24 h、7 d、3个月PT、APTT、INR、FIB、D-D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胃癌旷置胃空肠吻合术后凝血功能异常者,生存率明显低于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联合自体血回输在复杂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骨科择期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术中行自体血液回收,实验组按ANH方法进行血液稀释并行术中血液回收.术中连续监测舒张压(SBP)、收缩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术前、输血前、术毕及术后24h测HR、MAP、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结果 两组出血量及自体血输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异体血输血量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各时点HR、MAP、Hb、HCT、PT及AP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输血前Hb及HCT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并在术毕及术后显著回升(均P< 0.01).两组PT及APTT在术毕均较术前明显延长,术后24h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NH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不仅明显减少异体血输注及避免感染血液传播性疾病,并且对循环、凝血等影响均较小,两者联合使用能更加有效的保护血液.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研究普胸外科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变化及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选取普胸外科临床有效病例157例,分为对照组和术后第1至第7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LMWH)的试验组.观察患者术前和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反映的凝血功能变化及临床表现,比较组间、组内的差异.结果 术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T、APTT、PLT及Fib的平均值均在正常值范围之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对照组PT延长,Fib、D-D升高,PLT术后第3天降低而术后第7天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D-D升高,PLT术后第3天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的PT、APTT较试验组延长,Fib、D-D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1例肺血栓栓塞症(PTE).试验组未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普胸外科患者术后处于高血凝状态,容易出现VTE,术后早期给予LMWH预防性治疗,有利于改善高凝状态并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曾彦超  易凤琼  张光新  赵伟鹏  钟昌艳 《重庆医学》2017,(30):4190-4191,4195
目的 探讨两种核心体温监测方法对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时间及凝血功能的影响,为心脏直视手术核心体温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将2016年6-12月该院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140例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70),其中对照组监测膀胱温和鼻咽温,观察组监测直肠温和鼻咽温,记录手术中体外循环降温时间、阻断升主动脉时间、复温时间、体外循环总时间;两组患者均在术前1d及术毕抽血监测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对照组在降温时间、复温时间及体外循环总时间上均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TT、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TT、PT、AP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凝血功能各指标优于对照组.结论 用直肠温监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的核心体温优于膀胱温,可以缩短体外循环时间,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患者56例(观察组)及同期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56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分析,并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h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 D)以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而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次数、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手术前比较,仅观察组患者PT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T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FIB及D- D体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FIB及D- D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具有安全、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在淋巴结清扫方面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效果,但其可导致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可能发生血栓性并发症,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对比胃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腹腔镜胃癌手术(腔镜组)及开腹手术(开腹组)患者各35例分别于手术前、手术结束及术后24h,采用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采用INR法计算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值(IN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定量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D-D)的含量。结果腔镜组和开腹组手术结束及术后24hAPTT及INR较术前无显著差异,而FIB及D-D于手术结束及术后24h均显著升高,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PT于术后24h亦明显降低,但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腹腔镜胃癌手术及开腹手术均可使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增加术后血栓发生的风险,且腹腔镜胃癌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更大,应在围术期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血塞通组(预防组),每组25例。对照组术后予常规抗感染和补液治疗,预防组在抗感染和补液治疗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起给予血塞通注射液400mg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给药6d。于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3、5、7d采用凝固法检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采用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法计算凝血酶原IN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测定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含量,并于术后第7天运用深静脉造影观察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PT、APTT、INR、FIB和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术后两组患者APTT和INR均无明显变化。术后3d,两组患者PT均缩短(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对照组PT进一步缩短(P〈0.05),而预防组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两组患者FIB和D—D均升高(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对照组FIB和D—D逐步升高(P〈0.05);而预防组术后3dD—D亦升高(P〈0.05),但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术后5、7dD—D水平则持续下降(P〈0.05)。术后第7天预防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胃癌手术可使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增加术后血栓发生的风险,而血塞通注射液可有效改善腹腔镜胃癌手术所致血液高凝状态,降低术后血栓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根治术中稀释式自体输血与血液稀释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光  黄宁  林鹰 《黑龙江医学》2002,26(5):337-338
目的 观察在乳腺癌根治术中采用稀释式自体输血和急性血液稀释对血液生理的影响。方法  2 4例乳腺癌根治术病人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自体输血组 (AT)和血液稀释组 (HD)。全麻下 ,AT组采血 396~ 6 39ml,并输等量 6 %羟乙基淀粉 (HES)注射液 ;HD组先输入HES 5 0 0ml后手术。监测术中失血量、输液量、循环生理指标 ,检验术前 (T1)、血液稀释后输自体血前 (T2 )、及术后 1d(T3)的Hgb、RBC、Hct、Plt、WBC、PT、APTT、TT、FIB。结果 AT组T2 的Hgb、RBC、Hct值明显低于HD组 (P <0 0 5 ) ,而T3明显高于HD组 (P <0 0 5 ) ,AT组PT、APTT、TT、FIB各项在四个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 (P > 0 5 ) ,检验值全部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稀释式自体输血能更有效的减少血细胞流失 ,维护血液的生理功能 ,对于最大限度的避免同种输血具有更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Roux-en-Y式胃癌根治术联合胃旁路手术对胃癌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60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组行传统的Roux-en-Y式胃癌根治术,另一组行Roux-en-Y式胃癌根治术联合胃旁路手术,观察两组手术并发症、术后出院时间及术前1天、术后1月患者空腹血糖(FPG),早餐后2 h血糖(2 h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量变化。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后住院时间10~21 d,术后饮食过渡良好,恢复顺利,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病例;术后1月与术前1天比较,联合手术组术后FPG、2 hPG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联合手术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改善更为明显,而患者手术前后体重下降程度无明显差别,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Roux-en-Y式胃癌根治术联合胃旁路手术治疗胃癌并糖尿病患者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对胃癌根治范围无影响,且对患者术后糖尿病病情改善明显,是一种针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更为适合的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不同给药途径用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A组为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jB组为舒芬太尼静脉镇痛,C组为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静脉镇痛组,每组15例。记录VAS评分、Ramsay评分、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与总按压次数之比,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术后VAS评分、Ramsay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与总按压次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舒芬太尼硬膜外混合罗哌卡因以及单纯静脉患者自控镇痛比较,舒芬太尼联合应用氟比洛芬酯用于胃癌根治术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更为有效、安全,较少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进展期胃癌病人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老年胃癌病人的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4例老年进展期胃癌病人,随机数字法分为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组24例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组30例,比较2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C-反应蛋白、CD4/CD8及病人满意度。结果全腹腔镜组在术后疼痛评分、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腹腔镜辅助组有统计学差异(P < 0.01),CRP在术后3 d、7 d明显低于腹腔镜辅助组(P < 0.01),CD4/CD8在术后1 d、7 d明显高于腹腔镜辅助组(P < 0.01和P < 0.05);全腹腔镜组术后1 d明显高于术前(P < 0.01)。结论对于老年进展期胃癌病人,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有较明显的近期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间歇性充气压力系统(IPC)预防下肢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9例宫颈癌ⅠB1~ⅡA1期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6例。观察组于术后6 h使用IPC,术后24 h注射低分子肝素;对照组给予一般性预防措施。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高危因素和卧床时间,并分别检测2组病人手术前后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等指标,并常规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结果:2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卧床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输血及术后高危因素人数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术前PLT、PT、APTT和FIB、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7天,2组病人PL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B、D-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1~5天,观察组PT和APTT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下肢DVT总发生率为1.52%(1/66),低于对照组的11.11%(7/63)(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IPC可降低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后下肢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胃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胃癌患者90例,45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45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h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组内比较,术前、术后两组患者的PT、APTT、I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PT水平与术前比较,羞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INR数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FIB、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FIB、D-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术后两组的FIB、D-D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胃癌均可使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但腹腔镜手术术后造成患者高凝状态的几率更高,形成血栓的风险更大,应在围术期对患者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患者出院后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及原因。方法:回顾性收集497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及术中资料,根据出院后是否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分为再入院组(61例)和非再入院组(4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术中资料,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再入院组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胃癌根治术后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率为12.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术前合并症、切除范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者术前合并症(OR=2.56)、切除范围(OR=1.78)、术后并发症(OR=3.24)是出院后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合并症、切除范围、术后并发症是胃癌根治术患者出院后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的危险因素,非计划再入院最常见的原因为胃排空延迟和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