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曾群英  麦炜颐  何清  陈国伟  高修仁 《新医学》2000,31(12):716-718
目的:评价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缬沙坦组(59例,80mg/d及160mg/d)和氯沙坦组(对照组,58例,50mg/d至100mg/d)均边续服药半年。结果:两组总有效率、降压幅度、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分别为75%和74%、3.5kPa/2.0kPa和3.4kPa/2.1kPa、0.82和0.81、0.78和0.79,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贤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均升高(P〈0.05~0.01);醛固酮、内皮素均降低(均为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尿酸也明显下降(均为P〈0.05),基础值越高,降幅越大,且氯沙坦组更显著(P〈0.05)。随访半年,两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相似(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2.
联合应用善得定和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泰昌  涂银萍 《内镜》1996,13(2):76-78
比较应用善得定,硬化治疗及联合上述两种方法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69例的疗效,其中应用善得定组(I组)22例,硬化治疗组(Ⅱ级)21例,善得定联合硬化治疗组(Ⅲ组)26例,观察72小时止血率分别为68.2%,85.7%和92.6%,一周内再出血率分别为33.3%,16.7%和4.2%。经X^2经验,I组和Ⅲ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但I组和Ⅱ组之间,Ⅱ组和Ⅲ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  相似文献   

3.
参麦注射液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合小剂量尿激酶( U K)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 P)的疗效。方法:78 例 U A P患者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40 例用参麦注射液40 m l加 5% 葡萄糖250 m l静滴合用小剂量 U K(20~30)×104 U/d静滴,对照组38 例单用 U K 50×104 U/d,静滴。观察2 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均较好( P>005)。治疗组胸痛症状和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25% 和 900% ,与对照组(分别为895% 和895% )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均> 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合小剂量 U K 治疗 U A P疗效显著,且能避免因 U K 剂量偏大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进一步评价低分子量肝素法安明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予法安明5000U,bid,皮下注射,加口服阿斯匹林100mg/d。B组予口服阿司匹林100mg/d,两组同时给予其他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结果 A、B两组心绞痛缓解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5%和72.4%(P〈0.05),非致命性心肌梗塞A组1例,B组2例(P〉0.05),A组4例  相似文献   

5.
低浓度(0.25%)布比卡因间断硬膜外腔注入,用于开胸术后持续镇痛,观察时心功能的影响,与未用硬膜外阻滞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间术前、术后8h各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6、24h相差显著(P〈0.05);未用硬膜外阻滞镇痛组术后8、16、24h各参数与术前比相差显著(P〈0.05),硬膜外阻滞镇痛与术前比,8h相差显著(P〈0.05),16h部分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24h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丹参饮合生脉散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18例患者随机分为丹参饮合生脉散组(治疗组78例)和西药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丹参饮合生脉散。观测2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变化,硝酸甘油消耗量及中医各证型疗效等。结果:2组心绞痛症状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心电图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硝酸甘油消耗量治疗后较治疗前2组均明显减少(P<0.001或P<0.01);硝酸甘油停减率治疗组比对照组提高了10.45%,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气虚血瘀型疗效最好,痰湿阻滞型最差,两证型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其它各证型之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丹参饮合生脉散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确有一定的疗效,中西药合用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和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缓释盐酸二氢奎尼丁(赛利科)预防中、老年人阵发性房颤(PAF)复发的疗效、有效药物剂量及副作用。方法对64例中、老年PAF患者随机应用赛利科和乙胺碘呋酮治疗及预防复发,并随访1~3年。资料中各种数据的统计学处理,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赛利科和乙胺碘呋酮预防PAF的有效率分别为76.5%和70%,无显著差异(P>0.05)。乙胺碘呋酮组服药前后的心率、SNRT和SACT的变化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赛利科组则无显著差异(P>0.05)。赛利科预防PAF的有效剂量在600mg·d-1以下者23例,占68%;2例用量在900mg·d-1,占6%;均无明显副作用。用量达1200mg·d-1者5例中2例产生明显副作用。结论赛利科预防PAF复发的疗效与乙胺碘呋酮相似,但前者对窦房结抑制作用较后者轻。有效药物剂量大部分患者在600mg·d-1以下即可取得良好疗效。超过900mg·d-1者副作用明显增加,疗效并不增加  相似文献   

8.
“拯心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拯心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8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采用内眼“拯心汤”治疗,对照组25例以阿托品及相关西药治疗。结果:近期疗效治疗组显著36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89.29%,对照组分别为15例、6例和84.00%,2组近期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在提高心率、改善心电图及血液流变性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远期疗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患者肺静脉血流与心室功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肺静脉血流(PVF) 频谱改变与心脏左室、右室功能的关系。方法: 用超声方法测量高血压病Ⅰ期组26 例、Ⅱ期组22例及20例正常对照组的心功能及PVF频谱参数并做比较。结果:高血压病Ⅰ期组及Ⅱ期组PVF频谱参数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 0.05, 0.001), 且组间差异显著(P< 0.05); 高血压病各组E/A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05, 0.001), Ⅱ期组EF及Pa-v 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均< 0.001), Ⅰ期组收缩功能参数较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 0.05); PVF频谱各参数与心脏功能参数相关分析表明,PVa及PVd 与ACT/RVET显著相关(r分别为- 0.87, 0.84), E/A与PVs/PVd 显著负相关(r= - 0.95)。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左室及右室舒张功能均降低与高血压病程是递进关系,收缩功能改变在后期有所降低;肺静脉血流频谱对评价高血压病进程有参照意义, 特别是PVd降低, PVa增高敏感反映高血压病进程中右室后负荷的改变, 影响右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0.
赵亚刚  张学庸 《新医学》1996,27(9):463-464
94例HOP相关性DU病人随机分成Ome(20mg/d)加Amx(1.5g/d)组Ome(20mg/d)组治疗4周。Ome加Amx组溃疡愈合率(94.1%)与Ome组(90.7%)差异无显著怀。但停止治疗后Ome加Amx组累积复发率却显著低me组(P〈0.05);Ome中Amx组半年和1年累积复发率分别迷12.8%和35.9%,而Omexeg o 38.7%和71.0%。鉴于0me和Amx组HP清  相似文献   

11.
1,6二磷酸果糖与肝素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1,6二磷酸果糖(FDP)与肝素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心衰)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50例难治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FDP或肝素静滴,疗程6日。结果:用药后3日,2组的疗效无显著差异(总有效率分别为60%与64%),用药4~6日FDP组的疗效继续上升(总有效率88%),而肝素组的疗效无明显进展(总有效率60%),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FDP组心脏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均<0.01),肝素组心脏功能各项指标,治疗3日有明显改善(P均<0.01),治疗6日无显著变化(P均>0.05)。FDP组治疗后心肌耗氧量显著减少(P均<0.01),而肝素组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FPD治疗难治性心衰疗效优于肝素  相似文献   

12.
参麦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确评价参麦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82例心力衰竭患者,其中治疗组62例采用参麦注射液合西医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20例单用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95.2%和67.7%,对照组分别为70.0%和35.02%,2组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另外,治疗组能明显平均心功能级数,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指标,2组比较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 ̄0.01  相似文献   

13.
用咔玛琪染料结合法对24例高原慢性肺心病患者及28例健康人作了红细胞镁(MgRC)和血浆镁(MgPL)浓度及其与心肺检查关系的研究。结果:①肺心病组MgRC(2.57±0.58mmol/L)及MgPL(0.80±0.15mmol/L)明显低于健康组(分别为3.41±0.49mmol/L、0.96±0.11mmol/L),P均<0.01。MgRC与MgPL之间无相关。②MgRC与FEV1.0%明显相关(r=0.676,P<0.001),MgPL与PEV1.0%无相关。③右室肥厚组与右室肥厚伴心律失常组之间MgRC差异明显(P<0.05),MgPL无差异。④MgRC与右室内径(RVIDd)相关明显(r=0.451,P<0.05),与右室流出道(RVOTd)及平均肺动脉压(MPAP)相关极明显(r分别=0.525、0.553,P均<0.01),MgPL与RVIDd、RVOTD和MPAP无相关。提示,MgRC浓度与心肺功能损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联用黄芪注射液和硫酸镁注射液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57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4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20~30ml/d,25%硫酸镁注射液10~20ml/d(均静滴)。观察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1秒种用力呼气量(FEV1)和肺活量(VC)的变化。结果: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9%和79.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6.79,P<0.01)。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VC分别为(1.86±0.42)L和(2.98±0.63)L,P<0.05;FVC分别为(1.68±0.48)L和(2.16±0.64)L,P<0.05;FEV1分别为(0.98±0.72)L和(1.42±0.37)L,P<0.05。对照组治疗后肺功能改善不明显(P均>0.05)。结论:联用黄芪注射液和硫酸镁注射液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氟罗沙星和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氟罗沙星与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感染的疗效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应用氟罗沙星治疗各种急性细菌感染52例,并与51例应用氧氟沙星治疗的患者作比较。结果:氟罗沙星组的痊愈率为73.1%,有效率为94.2%,细菌阴转率为92.2%、细菌消除率为92.2%;氧氟沙星组则分别为56.9%、86.3%、87.2%、87.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氟罗沙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  相似文献   

16.
将秋季腹泻的婴幼儿120例随机分为六焦饮治疗组(治疗组)80例,庆大霉素治疗组(对照组)40例,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差异。治疗组采用六焦饮水煎后当茶温饮,1剂/d;对照组用庆大霉素1~2万U·kg ̄(-1)/d,分3次口服和(或)病毒唑10~15mg·kg ̄(-1)/d,分2次肌注。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2.5%,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治愈率72.5%,总有效率92.5%;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作者认为:六焦饮对婴幼儿秋季腹泻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采用冷疗法治疗偏头痛77例有效率95%,发作控制率58%,与应用去痛片治疗77例有效率90%、发作控制率39%比较,两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发作控制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表明,冷疗法近期疗效佳,可减轻头痛发作的频度和程度,改善脑血流图波幅值及两侧波幅的左右对称度,无创伤,无药物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参麦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正确评价参麦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82例心力衰竭患者,其中治疗组62例采用参麦注射液合西医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20例单用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95.2%和67.7%,对照组分别为70.0%和35.0%,2组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另外,治疗组能明显降低平均心功能级数,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指标,2组比较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参麦注射液是治疗心力衰竭较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予UK15×105U加入5%葡萄糖100ml中30分钟内静滴完,同时口服阿斯匹林0.3g/d(3日后改为75mg/d),溶栓开始12小时后皮下注射肝素7500U(之后每12小时1次,连用3日)。于注射24小时后判定疗效。结果:50例患者经UK静脉溶栓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其中42例发病6小时内溶栓者及8例发病6小时~12小时溶栓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2.9%和75.0%,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u=1.55,P>0.05);但其基本痊愈率差异显著(u=2.26,P<0.05)。老年患者(≥60岁)总有效率及基本痊愈率均明显低于<60岁患者(u=2.01,P<0.05及u=2.00,P<0.05)。本组患者UK静脉溶栓后脑出血(均为梗死灶内斑片状出血)、脑水肿及皮肤粘膜轻度出血发生率分别为6.0%、6.0%和4.0%,均未出现过敏反应、再梗死及死亡。结论: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可靠、安全,并且溶栓开始至发病时间越短、年龄越小,其溶栓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0.
报告97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组),与同期单用脉通液静滴治疗的89例(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中西医组总有效率为8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0%(P<0.05),差异有显著性。中西医组重型患者总有效率为83.6%;对照组重型患者总有效率为48.3%,P<0.0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