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高脂血症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血清一氧化氮(NO)及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方法:50例高脂血症患者作为试验组,50例血脂正常的成人为对照组。试验组给予血脂康治疗8周,分别测定试验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的血脂情况,基础肱动脉内径,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舒张反应(flow mediated dilation FMD),非内皮依赖性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反应及血清NO水平,血浆ET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脂血症患者FMD反应明显受损,血清NO水平降低,血浆ET水平升高(P<0.01);基础肱动脉内径及非内皮依赖性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高脂血症患者应用血脂康治疗8周后,血脂异常明显改善,FMD明显提高,血清NO水平高,血浆ET水平降低(P<0.01)。结论:血脂康可改善高脂血症患者的知脂异常,并明显提高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脉心康胶囊对血脂异常患者的血管内皮保护作用。方法将40例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脉心康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血脂康治疗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各20例。连续给药50 d,检测ET、NO含量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FMD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2组治疗后NO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ET及ET/NO比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以上指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脉心康胶囊不仅能够改善内皮细胞的分泌功能,还能够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具有良好的血管内皮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轻、中度EH患者50例作为治疗组,给予伊贝沙坦治疗6个月,用药前后分别行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超声检测,并测定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同时取50例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并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前FMD显著下降,vWF和PAI-1水平升高,t-PA水平下降(P<0.01);治疗后FMD显著改善(P<0.01),vWF和PAI-1水平下降(P<0.01),t-PA水平升高(P<0.01)。结论EH患者存在显著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伊贝沙坦能改善EH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化湿利水泄浊合剂对高血压病(EH)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保护作用的机制,将5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分别采用化湿利水泄浊合剂和西拉普利治疗,治疗前后分别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各组患者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同时用硝酸还原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存在FMD失调,用化湿利水泄浊合剂治疗后患者的FMD明显改善;NO水平升高(P<0. 05)。结论:化湿利水泄浊合剂对EH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改变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 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应用天麻钩藤饮加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对照组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并选取10例正常血压者做健康对照。采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成像技术,观察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改变[包括静息时血管内径(BD)、反应充血引起血管舒张的血管内径(FMD)、硝酸甘油引起血管舒张的血管内径(GTN)等]。结果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FMD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明显扩张,但各组间GTN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的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值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各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评价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简单、无创且可靠的方法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PA)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76例UP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 脑心通组,观察治疗3月前后血清ET、NO、hs-CRP,并利用超声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变化率(FMD)。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ET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NO水平和FMD均升高(P<0.05或P<0.01);治疗后脑心通组血清ET、hs-CRP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NO水平和FMD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脑心通可能通过降低血清ET水平,升高NO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减轻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等途径取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温胆片对痰浊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颈动脉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调节作用。方法:随机选择低危、中危组痰浊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温胆片组23例、安慰剂组20例。在氨氯地平有效控制血压基础上分别用温胆片或安慰剂。应用彩超检测治疗前和6个月治疗后患者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MT)、肱动脉充血性和舍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FMD%)。结果:温胆片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IMT减少(P均〈0.05);痰浊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颈动脉IMT间的关系呈负相关(r=-0.596,P〈0.05)。治疗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改善温胆片组优于安慰剂组,P〈0.05,但硝酸甘油诱发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痰浊型高血压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颈动脉IMT有负相关,温胆片对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异常有较好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CHD)患者胰岛素抵抗(IR)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93例CH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7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予肠溶阿司匹林片、复方丹参滴丸口服;对照组单纯予肠溶阿司匹林口服,均连续服用6个月。并于治疗前后测定FBG、FINS、TG、TC、HDL-C、LDL-C的浓度和CRP、NO、ET,并采用高分辨率血管外超声来检测两组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治疗组FINS、ISI、血脂、CRP、ET明显降低,NO明显升高,FMD得到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且治疗后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抑制冠心病患者的IR,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A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各中医证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通过对93例患者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检测、颈动脉超声检查及ET、NO检测,探讨与证型的关系。结果:气虚痰浊组IMT较其余3组明显增厚(P0.05),充血后血管内径变化百分比与其余3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血浆NO较其他3组显著减低(P0.01)。结论:气虚痰浊既是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减低、内膜增厚的致病因素之一,也是高血压病理产物;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减低是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始动因素之一,血管内膜增厚影响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进一步加重血管内皮损伤,两者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启心饮联合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给予氨氯地平,治疗组30例予氨氯地平及启心饮汤剂;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6-K-PGF1α)以及TXB2/PGF1α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FMD、I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F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F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TXB2水平和TXB2/PGF1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XB2、PGF1α水平和TXB2/PGF1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PGF1α水平和TXB2/PGF1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启心饮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下称通心络)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和通心络组(采用西医常规加通心络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并应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low-mediated dilatation,FMD)变化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WF、ET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NO水平和FMD均升高(P0.05)。治疗后通心络组血清vWF、ET、sVCAM-1和sICAM-1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1),NO水平和FMD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通心络可能通过降低血清ET、vWF和部分细胞粘附分子水平,提高NO水平等途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同时期血小板活化状态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1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胶囊治疗组(通心络组,80例)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80例),健康对照组50例,分别检测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CD63和GPⅡb/Ⅲa水平,测定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的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ET-1和NO, 并测量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服用通心络胶囊治疗2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复查上述指标并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及两组间比较。结果 ACS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及GPⅡb/Ⅲa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vWF因子和ET-1显著升高(P<0.01),NO和FMD显著降低(P<0.01)。冠脉介入术后CD62p、CD63和GPⅡb/Ⅲa以及vWF因子较术前升高(均P<0.05),FMD降低(P<0.05),ET-1和N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通心络组分别治疗2个月和6个月后, CD62p、CD63、GPⅡb/Ⅲa及vWF因子、ET-1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P<0.01)、NO和FMD增加(P<0.05,P<0.01)。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通心络组更明显降低CD62p、CD63、GPⅡb/Ⅲa、vWF因子以及ET-1的水平(P<0.05,P<0.01),明显增加NO和FMD的水平(均P<0.01),而且治疗6个月时较治疗2个月时以上指标变化更明显(P<0.05,P<0.01)。结论 通心络胶囊可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预防和治疗冠脉内血栓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和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70例血脂正常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基础降压治疗组(对照组)和辛伐他汀+ 基础降压组(治疗组),2组患者均给予降压的基础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在降压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辛伐他汀,观察周期为16周,治疗前后以超声测各组患者颈动脉的IMT和血管功能,在治疗过程中观察血压、肌酶、肝功等.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总体血压水平和颈动脉IMT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16周后,治疗组患者的IMT显著降低,血管内皮功能得到显著的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患者,即使血脂无异常,配合辛伐他汀治疗可有效地改善血管功能,降低颈动脉的内膜中膜厚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4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分为2组,2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前后进行动态心电图及多普勒超声检测,对缺血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相关指标作对比观察。结果治疗后ST段压低的次数及其持续时间与心肌缺血总负荷2组均有明显减少,但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用药后,治疗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但2组非依赖性血管内皮舒张功能(NMD)均无显著变化。用药期间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卡维地洛对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有显著疗效,且能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降脂汤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血管内皮功能及hsCRP的影响.方法:6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降脂汤方(配方颗粒),1剂/d,口服,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20 mg,1次/d,口服.疗程8周.观察血脂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内皮素(ET),采用硝酸还原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进行血管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的检测.结果:治疗后两组TC,TG,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治疗后组间差异不明显;两组ET-1和hs-CRP明显降低,NO和FMD明显升高;治疗组ET-1和FM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降脂汤能改善患者高脂状态,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浆hs-CRP水平,这可能是其降脂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固本化痰祛瘀汤对COPD缓解期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将52例COPD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观察固本化痰祛瘀汤对COPD缓解期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浆NO、ET水平的影响,并与单纯的补益固本汤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下降,并且固本化痰祛瘀汤治疗组的证候积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的血浆NO水平显著上升,ET水平显著下降(P<0.01或0.05),而且治疗组ET水平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温胆泄浊法对痰浊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异常的调节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低危、中危性的痰浊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43例,其中温胆片组23例,安慰剂组20例。在氨氯地平有效控制血压基础上分别加用温胆片或安慰剂。彩超检测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斑块面积,肱动脉充血后和舍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结果 温胆片组患者治疗后痰浊积分较安慰剂组有显著性改善、IMT减少、颈动脉斑块积分降低(均P〈0.05);颈动脉斑块面积显著性减少(P〈0.01);高血压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颈动脉IMT间呈负相关(r=0.596,P〈0.05);治疗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改善,且温胆片组优于安慰剂组,但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痰浊型高血压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颈动脉IMT呈负相关。温胆泄浊法对颈动脉斑块和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异常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