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哮喘小鼠肺内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楚东岭  宋俊峰  饶志仁  邱建勇  冯蕾 《医学争鸣》2001,22(13):1169-1171
目的 探讨BALB/c小鼠哮喘后肺内CGR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分布及形态变化。方法 成年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哮喘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小鼠肺内CGRP免疫反应神经纤维的变化。结果 哮喘组肺内CGRP免疫反应神经纤维数量及分布发生了显变化,从肺内支气管到终末细支气管均有较集的CGR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分布,成束走行,以平滑肌外层和粘膜下层为主。此外,粘膜表面可见裸露的阳性纤维。哮喘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GR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的数量显增加(P<0.01)。结论 肺内CGRP免疫阳性反应神经纤维增生与哮喘发病密切相关,并可能是导致哮喘持续和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龋病发病过程中牙髓P物质阳性神经纤维(Substance P SP)的变化特点,以了解牙髓局部免疫系统如何参与牙髓的各种病理改变,为临床选择保存活髓时机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 色法标记不同程度的龋病牙髓中SP并进行定量研究。结果:各组牙髓中均存在SP阳性神经纤维,且数量随龋病进展而增多,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龋坏早期,牙髓SP神经纤维对龋源性刺激做出了反应,随着龋坏的发展局部免疫应答增强。提示SP阳性神经纤维可能参与了牙髓的炎症和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3.
S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在人胃癌组织中分布的实验研究(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人胃癌组织内SP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方法人的胃癌组织固定后切片,进行抗SP硫酸镍胺加强ABC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胃癌组织内SP免疫组化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结果在所有胃癌组织标本内均发现有较多的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的由周边组织向癌巢内方向延伸,并不断分支较多细小神经纤维穿行于癌细胞间。在癌巢内神经分布紊乱.无明显的层次,明显不同于正常的胃壁组织神经生长规则分布于黏膜下和平滑肌层的结构特点。结论胃癌组织内有神经纤维的存在,SP阳性纤维分布于胃癌细胞间.提示这些神经纤维的存在可能对胃癌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人胃癌组织内SP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方法人的胃癌组织固定后切片,进行抗SP硫酸镍胺加强ABC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胃癌组织内SP免疫组化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结果在所有胃癌组织标本内均发现有较多的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的由周边组织向癌巢内方向延伸,并不断分支较多细小神经纤维穿行于癌细胞间.在癌巢内神经分布紊乱.无明显的层次,明显不同于正常的胃壁组织神经生长规则分布于黏膜下和平滑肌层的结构特点.结论胃癌组织内有神经纤维的存在,SP阳性纤维分布于胃癌细胞间,提示这些神经纤维的存在可能对胃癌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α-共核蛋白(α-synuclein, α-syn)和神经纤维丝(neurofilaments,NFs)的表达与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 disease,HD)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法,即SP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α-syn,NFs在36例HD病人的扩张段、移行段、狭窄段和4例无消化道畸形的尸解结肠标本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36例HD病人肠管的扩张段、移行段肌间和粘膜下丛节细胞中有19例α-syn呈阳性表达,狭窄段神经纤维束增粗,呈阳性染色,节细胞缺如,阳性率为52.8%,36例HD病人肠管的扩张段、移行段肌间和粘膜下丛节细胞都对NFs呈强阳性表达,阳性率100%,4例尸解结肠标本的神经节细胞对α-syn呈阴性表达,对NFs免疫反应性呈阴性或弱阳性.结论 α-syn和NFs分布异常与HD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胚胎期某种致病因素可能不仅影响神经嵴细胞的移行,也影响神经的分化和成熟.  相似文献   

6.
孟繁东  鞠躬 《医学争鸣》2000,21(7):S192
目的 阐明大鼠双侧肾上腺切除理体前叶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免疫阳性神经纤维表达的量与术后时间点的关系,即轴芽的时间过程。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果 大鼠双侧肾上腺切除术后第4日垂体前叶GAP-43阳性表达显著增多,第2周有所下降,至第4周基本降至正常水平。结论大鼠在双侧肾上腺切除后,垂体前叶出现肽能神经纤维发芽,并围绕在腺细胞周围,该发芽过程于出现肽能神经纤维发芽,并围绕在腺细胞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P物质(SP)、神经肽Y(NPY)和生长抑素(SOM)在大鼠舌下腺的分布。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果:大鼠舌下腺纹状管上皮细胞分别呈SP、NPY和SOM免疫反应阳性,腺细胞为阴性。结论:大鼠舌下腺纹状管上皮细胞内含有多种神经肽,可能通过激素或神经递质方式参与调节舌下腺分泌活动和局部血流供应。  相似文献   

8.
雌性大鼠生殖器官神经肽Y免疫反应神经纤维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采用亲合免疫组化SABC法对雌性大鼠动情间期神经肽Y(NPY)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在生殖管道NPY阳性纤维呈串珠状,弯曲走行,其分布在子宫体、子宫颈和阴道部位较多,而在子宫角和卵巢部位中毒。在各生死管道,阳性纤维走行与肌束方向一致,在血管周则交织成网。提示NPY可能与排卵及平滑肌运行调节有关,是调节生殖活动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9.
大鼠提睾肌血管肽类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佐庆  张玲  朱文侠 《医学争鸣》2000,21(4):489-492
目的 研究大白鼠提睾肌动脉微循环的神经调节。方法 以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大白鼠提睾肌动脉各级分支的CGRP,NPY,SP,5-HT及M-ENK免疫反应阳性纤维的分布进行研究和观察。结果 肽类免疫阳性纤维在提睾肌动脉各级分支均有大量分布,但随着动脉的分支而逐渐减少,阳性纤维和终末呈密集颗粒状、网状和涡旋状排列,在毛细血管性纤维和终末呈密集颗粒状、网状和涡旋状排列,在毛细血管上也能见到阳必纤维和终末的分布,在其分叉处更为显。结论 肽类神经递质可能对提睾肌微循环的生理调节起重要作用。阳性纤维和终末在毛细血管的分布提示神经纤维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而产生生理效应,肽类神经递质在提睾肌动脉的分布研究为完善和利用大白鼠提睾肌微循环实验动物模型和微循环的神经调节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研究发现,在糖尿病状态下脑部多种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释放及代谢异常,包括乙酰胆碱、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等,提示脑部神经递质和肽类变化参与糖尿病病变过程[1]。肾素-血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多因素刺激大鼠胃黏膜,建立稳定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大鼠模型并初步探讨造模方法对于肝脏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正常组,模型组自由饮用0.1%氨水,前10周用2%水杨酸钠和30%酒精混合溶液灌胃,后12周用20mmol/L去氧胆酸钠溶液灌胃;正常对照组正常饮水,用饮用水灌胃22周。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情况较差,体重增加缓慢,胃窦腺体萎缩明显,黏膜层变薄且黏膜肌层相对增厚,炎性细胞浸润明显;两组均未见到肠化生及异型增生等现象。两组肝脏病理均无明显异常。结论利用多因素刺激成功建立了萎缩性胃炎模型,且此模型对肝脏病理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鼠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动物模型并探讨致萎缩因素。方法 应用 6 0 %酒精和 2 0mmol/L去氧胆酸钠 (A因素 ) ,0 0 5 %- 0 1%氨水 (B因素 ) ,0 0 5 %吲哚美辛 (C因素 )按有重复的L8(2 7)正交设计对SD大鼠分三批进行制模刺激 ,三批刺激时间分别为 3个月 ,6个月 ,9个月。实验到期后取出全胃 ,观察大鼠胃黏膜大体观及各项萎缩指标。结果 应用A、B、C三因素 (单因素或多因素 )刺激 6个月或 9个月均可出现典型的胃窦萎缩性胃炎征象 ,且制模成功率达 10 0 %,该两批建成的CAG模型其胃黏膜基本病理变化无明显差异 ,而制模刺激 3个月则无明显的胃黏膜萎缩出现。结论 应用 6 0 %酒精 ,2 0mmol/L去氧胆酸钠 ,0 0 5 %- 0 1%氨水 ,0 0 5 %吲哚美辛对SD大鼠刺激 6个月可成功的建立CAG模型 ,延长刺激时间并不能进一步加重鼠胃黏膜萎缩程度。  相似文献   

13.
Myelinated retinal nerve fibres (MRNF) are rare congenital anomalies. They may present in a syndrome characterised by ipsilateral myelinated retinal nerve fibres, myopia and amblyopia. We report a case of this rare condition with unilateral extensive MRNF, axial myopia, amblyopia and strabismus in a Nigerian girl.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生物素葡聚糖胺(BDA)示踪技术观察大鼠脊髓背侧损伤后排尿上行传导通路的改变。方法采用清洁级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和脊髓背侧损伤17 g/2 cm、17 g/5 cm及17 g/10cm,3个小组,使用该院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在T12~L1水平制备背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对照组大鼠仅暴露脊髓,但不损伤脊髓。术后第1天,所有大鼠开腹,BDA注射于膀胱壁。BDA注射2周后取出脊髓组织,行BDA染色并观察其变化。结果神经示踪后BDA免疫组化阳性的神经元呈棕褐色深染。BDA阳性的神经元细胞主要分布在脊髓灰质。通过观察脊髓组织内BDA的变化情况,发现脊髓损伤后损伤部位以上脊髓组织内BDA阳性的神经元细胞数目较对照组减少;随着脊髓损伤程度的加重,神经元细胞染色程度减弱。并且在脊髓损伤组中,损伤部位以上出现一侧深染者,向上走行过程中观察到另一侧相应位置也出现明显BDA染色阳性的区域。结论 BDA示踪技术在神经传导的研究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神经示踪结果提示外伤性脊髓损伤后膀胱尿道与排尿中枢间神经通路的传导发生了减弱,并且膀胱尿道与排尿中枢间神经通路在传导过程中存在神经支配向对侧交叉传导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大鼠慢性高眼压诱导视神经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对其眼压、视网膜节细胞(RGCs)和视神经轴突损伤进行研究。方法对40只大鼠行慢性高眼压模型手术,分为4组:术后即刻、5 d、2周和4周,每组10只,分别测定眼压。采用全视网膜-RGCs Cresyl Violet染色,术后2周和4周对大鼠视网膜进行RGCs计数,并对视神经进行对位苯二胺(PPD)染色。对照组20只大鼠,分为2组,每组10只。结果31只大鼠眼压升高,眼压升高率为77.5%,且4周内眼压维持稳定。眼压升高2周时中心和周边RGCs分别减少11.0%和11.3%,眼压升高4周时中心和周边视网膜分别丢失RGCs达17%和24.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眼压未升高的RGCs未见明显丢失,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眼压组大鼠视神经轴突在颞上方有大约5.3%损伤,球后1 mm的视神经在光镜下可以看到视神经轴突水肿和髓鞘碎屑。结论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是一种可以重复且有效的青光眼模型,它模拟了人类慢性眼压升高所导致的RGCs丢失和视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方法 :对 83例慢性胃炎患者 ,采用免疫粘附酵母菌花环法测其红细胞CR1活性 ,采用免疫粘附促进因子 (RFER)百分率及抑制因子 (RFIR)百分率试验测定其血清中红细胞免疫粘附调节因子。结果 :慢性胃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红细胞C3 b受体花环 (RBC C3 bRR)率、RFER百分率降低 (P <0 .0 1,P <0 .0 5 ) ,红细胞免疫复合物 (RBC ICR)花环率与RFIR百分率增高 (P <0 .0 5 ,P <0 .0 1) ;治疗后RBC C3 bRR ,RBC ICR ,RFER ,RFIR分别为 (17.2 1± 2 .91) ,(6 .6 2± 1.36 ) ,(81.32± 5 .6 3)和 (2 8.11± 3.11) ,除RFIR外均有明显恢复。慢性胃炎组HP阳性者RBC C3 bRR低于HP阴性患者 ,RBC ICR高于HP阴性患者。结论 :慢性胃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HP的感染可能是导致其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OX-2及c-met蛋白在疣状胃炎与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经内镜与病理学检查诊断为疣状胃炎(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50例)、胃癌(50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黏膜COX-2和c-me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OX-2阳性着色分布于细胞质内或核膜上,呈棕黄(褐)色染色;c-met蛋白阳性着色分布于细胞膜,呈棕黄色。疣状胃炎组COX-2及c-me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0.05),而与胃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X-2及c-met可能参与疣状胃炎的癌变过程,应积极治疗、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8.
Temperatureisanimportantfactorinfluencingthenervoussystem Forinstance ,coolingtherapyhasprotectiveeffectsonacutecerebralvasculardisease However,ifthetemperatureistooloworfluctuating ,itcanexacerbatenervepathology Thiswasconfirmedinmilitaryaccountsduringt…  相似文献   

19.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表皮生长因子和生长抑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表皮生长因子 (EGF)和生长抑素 (SS)的变化。方法 选择雌性SD大鼠 6 0只 ,用 6 0 %酒精、2 0mmol/L去氧胆酸钠、0 .1%氨水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 ,2 7周和 4 0周后分别处死大鼠 ,测定血清EGF和血浆SS。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存在EGF和SS的高表达 ,与正常组比均 (P <0 .0 1)。结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EGF和SS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