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测定在鼻咽癌检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否作为鼻咽癌的肿瘤标志物,并作为鼻咽癌诊断与分期检测的指标。方法:对88例鼻咽癌患者和60例鼻咽颈部良性病变及73例正常人进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定量测定。结果:鼻咽癌患者与鼻咽颈部良性病变、正常人比较和鼻咽癌临床各期比较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测定可作为鼻咽癌的发现诊断和临床分期简便可靠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蒙翠原  邱前辉  林秋雄 《广东医学》2000,21(11):932-93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因子(VEGF)与鼻咽癌发生、生长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0例鼻咽鳞状上皮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 鼻咽鳞状上皮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鼻咽慢性炎症组织组(P〈0.05),在鼻咽癌组织中,Ⅲ,Ⅳ期患者明显高于Ⅰ,Ⅱ期,而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组又明显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VEGF可作为判断鼻咽癌的发生、转移及预后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 lar endothe lia l grow th factor,VEGF)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双抗夹心法(EL ISA)定量检测72例胃癌患者、26例消化性溃疡、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VEGF浓度。结果:胃癌组VEGF含量明显高于溃疡组及对照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溃疡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VEGF阳性率胃癌组明显高于溃疡组及对照组(P均<0.01),溃疡组与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良性溃疡及健康人血清中VEGF含量较少,而胃癌患者血清中的VEGF含量明显升高,检测胃癌血清中VEGF含量有助于胃癌的诊断,血清VEGF水平可能是反映胃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有关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和存在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大肠癌患者166例作为肠癌组,选择良性肠道疾病患者16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人员体内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水平,比较两组人员指标水平的差异及不同分期大肠癌的比较,其阳性率与常规肿瘤标记物对比。结果肠癌组患者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同分期的大肠癌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大肠癌中具有高表达,且不同分期的数据不同,有利于临床医生据此数据准确判断疾病。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放射治疗前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于放疗前后检测鼻咽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β2微球蛋白的水平,探讨其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58例鼻咽癌患者和24名健康体检者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VEGF水平,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TRFIA)方法测定β2微球蛋白水平,并对其变化及其与临床分期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鼻咽癌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为(174.0±130.0)ng/L,稍高于健康体检者的(134.1±66.6)n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TNM分期T4和临床分期Ⅳa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较高.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267.3 ng/L者,无远处转移生存期短(P<0.05).β2微球蛋白水平高的患者,中位生存期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咽癌治疗前VEGF水平明显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胆囊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胆囊癌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手术切除的胆囊息肉、胆囊炎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差异,胆囊癌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相关性,不同生存时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为(560.22±105.22)pg/L,高于对照组的(168.50±38.65)p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随着胆囊癌组织学分型恶性程度以及浸润深度加重上升,也随着胆囊癌淋巴结转移而上升;术后生存时间≥1年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408.78±85.34)pg/L低于术后生存时间<1年的(632.27±116.31)p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监测可作为术前评估胆囊癌性质、术后病情监测及判断生存时间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150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血清中VEGF、CEA含量。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测定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以及联合检测癌胚抗原(CEA)的临床意义。结果: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清VEGF含量明显高于良性疾病及正常对照者(P〈0.01),恶性肿瘤伴转移患者血清VEGF含量与无转移患者相比较有明显升高(P〈0.05),联合检测患者血清VEGF和CEA,其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性较单独检测血清CEA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血清VEGF测定有助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联合检测血清VEGF和CEA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卵巢癌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价值。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卵巢上皮癌息者(恶性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良性组)和正常妇女(对照组)外周血中VEGF水平。结果恶性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1).后两组无明显差异;恶性组术后低于术前,良性组术前与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组晚期患者高于早期患者,不同病理分级之间无差异。术后血清VEGF水平与血清CA125水平平行下降。血清VEGF诊断卵巢癌的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上凸,说明有诊断价值。结论测定血清VEGF水平可预测卵巢上皮癌的诊断、分期和预后。血清VEGF水平具有肿瘤标志物的特性.可作为卵巢上皮癌病情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血清白介素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10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组织、血清白介素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同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分期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组织、血清白介素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分期较高者各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分期较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血清白介素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均呈现高表达状态,且分期越高的肺癌患者其上述指标的表达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癌患者周围血血清中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乳腺癌转移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定量检测31例乳腺癌术前血清以及其中12例乳腺癌术后随访时血清VEGF含量。结果 乳腺癌组血清VEGF含量与良性肿瘤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乳腺癌术前血清VEGF含量与临床分期、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相关性;乳腺癌术前血清VEGF含量与乳腺癌肿瘤直径大小、4种乳腺癌肿瘤组织类型无相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随访时新出现转移者与无复发转移者的血清VEGF含量及两者术前血清VEGF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含量可作为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痛,预测乳腺癌分期、有无转移及术前化疗的独立指标之一;术后定期监测血清VEGF含量变化可用于判断乳腺癌复发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联合检测肝癌患者血清中AFP和VEGF含量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肝癌患者血清中AFP和VEGF的含量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例肝癌患者和20例正常体检者的血清标本,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及ELISA法分别检测血清中AFP和VEGF的含量.结果:肝癌患者中,血清AFP阴性者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AFP阳性者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癌组血清VEGF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癌患者中,血清AFP阳性率为60%,血清VEGF的阳性率为75%,两者联合应用时的阳性率为85%.结论:联合检测肝癌患者血清中AFP和VEGF的含量,可提高肝癌的检出率,特别是对于AFP阴性的肝癌患者.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p16、p130/Rb2、nm23-H1基因mRNA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鼻咽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16、p130/Rb2、nm23-H1基因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探讨其与鼻咽癌诊断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p16基因mRNA检测采用生物素标记RNA探针的原位杂交技术;p130/Rb2、nm23-H1基因先提取鼻咽癌及鼻咽慢性炎症患者鼻咽部活检组织的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鼻咽癌组织中p130和nm23基因mRNA含量。结果30例NPC标本原位杂交阳性13例,p16mRNA阳性表达为43.3%,3个高发家系的NPC标本无阳性表达,20例对照(鼻咽炎患者的标本)全部有p16mRNA阳性表达。鼻咽癌组p130和nm23-H1基因mRNA含量显著地低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P值<0.05,p130和nm23-H1基因mRNA在癌组织中表达与慢性咽炎组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鼻咽癌有无转移者其表达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表明p16、p130/Rb2、nm23-H1mRNA在鼻咽癌组织中均呈低表达,提示p16、p130/Rb2、nm23-H1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可能对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及恶性行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鼻咽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16、p130/Rb2、nm23-H1基因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探讨其与鼻咽癌诊断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p16基因mRNA检测采用生物素标记RNA探针的原位杂交技术;p130/Rb2、nm23-H1基因先提取鼻咽癌及鼻咽慢性炎症患者鼻咽部活检组织的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鼻咽癌组织中p130和nm23基因mRNA含量。结果30例NPC标本原位杂交阳性13例,p16mRNA阳性表达为43.3%,3个高发家系的NPC标本无阳性表达,20例对照(鼻咽炎患者的标本)全部有p16mRNA阳性表达。鼻咽癌组p130和nm23-H1基因mRNA含量显著地低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P值<0.05,p130和nm23-H1基因mRNA在癌组织中表达与慢性咽炎组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鼻咽癌有无转移者其表达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表明p16、p130/Rb2、nm23-H1mRNA在鼻咽癌组织中均呈低表达,提示p16、p130/Rb2、nm23-H1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可能对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及恶性行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罗彪  韦启后  梁谨  黄世庆  黄冰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0):1281-1283
目的:观察小檗碱(Berberine)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小檗碱处理体外培养的人鼻咽癌CNE-2细胞72 h,聚合酶链反应-端粒重复扩增(PCR-TRAP)法测定端粒酶活性,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结果:小檗碱可抑制CNE-2细胞端粒酶活性,随小檗碱浓度增大,端粒酶活性抑制增强。MTT结果显示小檗碱抑制CNE-2细胞增殖且抑制有浓度依赖性。结论:端粒酶活性的抑制可能是小檗碱发挥抗癌活性的作用机制之一,小蘖碱作为鼻咽癌的辅助治疗可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曾毅  邓洪 《医学文选》1999,18(3):329-331
目的 提高全人口鼻咽癌早诊率。方法 对广西五地区338868 人进行鼻咽癌血清学检查,对检出患者进行组织学病理确诊。结果 检出 E B病毒壳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A( V C A Ig A)抗体阳性9367 人,早期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A( E A Ig A)阳性306 人。检出鼻咽癌113 例,各地区早诊率为667% ~100% 。结论 证明 E B病毒与鼻咽癌关系密切,血清学普查可以检出鼻咽癌和早期鼻咽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癌的螺旋CT(spiral CT,SCT)多期强化特征与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的关系.方法:对20例经病理学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的SCT三期强化特征,如肿瘤大小、包膜、侵袭危险性和强化类型等进行分析;用ELISA法检测各患者血清中VEGF的含量,并同2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肝癌组血清VEGF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VEGF的总阳性率为75%.血清VEGF的表达与肝癌强化特征、包膜完整性均有较显著性差异(P<0.05),与肝癌的大小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癌增强动脉期的明显均匀强化组的血清VEGF阳性率明显高于中等环形强化组和轻度或无强化组(P<0.05).结论:肝癌的SCT多期强化特征与血清中VEGF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联合观测能提高对肝癌侵袭和转移评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尿中修饰核苷检测在肝细胞性肝癌(HC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分别检测30名正常人、21例未发生转移的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21例肝硬化患者、10例肝良性肿瘤患者尿中5-甲基尿苷(M5U)、次黄嘌呤核苷(I)、N4-乙酰胞苷(Ac4c)、黄嘌呤核苷(X)四种修饰核苷的水平。结果: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术前尿中M5U、I、Ac4c、X四种核苷的平均水平明显高于术后(P〈0.01)。肝细胞性肝癌患者尿中四种核苷的平均水平明显较良性肿瘤患者、肝硬化患者、正常人高(P〈0.05或P〈0.01)。良性肿瘤患者、肝硬化患者、正常人尿中四种核苷的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细胞性肝癌患者尿中四种核苷的平均水平同AFP无明显相关性(P〉0.05),同肿瘤体积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尿中修饰核苷检测对肝细胞性肝癌的诊断有一定意义,四种修饰核苷含量对鉴别肝脏良恶性肿瘤也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检测食管癌患者血清骨桥蛋白(OPN)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技术检测58例食管癌患者和3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骨桥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食管癌患者骨桥蛋白血清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食管癌患者血清OPN和患者的年龄、性别没有关联性,和患者的病变部位、病理分级、是否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血清OPN水平可能在反映食管癌的发展和转移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与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116例原发消化道恶性肿瘤及21例手术治疗后6周患者血清IGFBP-2的水平,并同步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2水平,与28例消化道良性疾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原发消化道恶性肿瘤组血清IGFBP-2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1例手术治疗后6周患者、消化道良性疾病对照和健康对照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显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IGFBP-2水平与VEGF、IGF-1、IGF-2呈正相关性(r=0.454,P<0.01;r=0.290,P<0.01;r=0.276,P<0.01)。结论:IGFBP-2为促肿瘤生长因子,可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检测指标,其对于研究肿瘤发生发展、辅助诊断消化道恶性肿瘤及评价手术治疗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