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了解青少年男生骨量的影响因素,从而为生命早期预防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广西柳州市区初中男学生164人,年龄为12~17岁.采用24h回顾法了解膳食摄入、体力活动问卷了解体力活动情况.采用双能量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测量全身骨量及体脂百分比.用Tanner五分期法评价第二性征发育.采用身高标准体重评价研究对象的营养状况.结果 对全身骨矿物含量影响最大的是体重,其次为身高、Tanner分期和体力活动;对骨矿物密度影响最大的也是体重.其次为体力活动、Tanner分期、膳食钙摄入量、年龄和碳水化合物.结论 影响青少年男生骨量主要决定因素为体重、身高、Tanner分期、体力活动和膳食钙摄入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春期女生发育分期与骨量的关系。方法调查柳州市区初一、初二女生共186名,年龄为12~17岁,采用Tanner分期法把青春期女生发育分为Ⅱ、Ⅲ、Ⅳ期并记录月经初潮的出现,运用双能量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测量不同发育分期的全身骨密度(BMD)和全身骨矿物质含量(BMC),并对比分析。结果青春期女生的BMD和BMCⅣ期大于Ⅲ期(P<0.01),Ⅲ期大于Ⅱ期(P<0.01),两两之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青春期女生发育分期与骨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曾鸿毅 《微创医学》2013,8(2):157-158
目的探讨青春期男生Tanner分期与骨量的关系。方法调查柳州市区初一、初二年级健康男生共164名,年龄为12~17岁,平均为(14.63±0.95)岁,采用Tanner分期法把青春期男生的发育分为Ⅰ、Ⅱ、Ⅲ、Ⅳ期,运用双能量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测量不同发育分期男生的全身骨密度(BMD)和全身骨矿物质含量(BMC),并对比分析。结果青春期男生的全身骨密度(BMD)和全身骨矿物质含量(BMC)Ⅳ期大于Ⅲ期(P<0.01),Ⅲ期大于Ⅱ期(P<0.01),Ⅱ期大于Ⅰ期(P<0.01),两两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春期健康男生Tanner分期与其全身骨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青春期男女学生体格发育及膳食营养现况。方法对337人(平均年龄13.6岁)开展现况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通过膳食问卷调查膳食热量及营养素摄入情况。结果男生的身高显著高于女生(P0.05),男、女生体重和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BMI标准判定,营养状况正常的学生比例为59.0%,男生营养状况正常的学生达到57.8%,女生为59.9%。男、女生营养状况是消瘦的分别为24.3%和26.3%;男、女生分别有17.9%和13.8%属于超重和肥胖。男生的总能量摄入量及三大营养素摄入量均显著高于女生(P0.01),女生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均没有人达到RNI/AI值(推荐摄入量),男生蛋白质和总能量摄入量分别只有4.2%和1.8%的人达到RNI值。走读生的体重显著高于寄宿生(P0.05);走读生营养状况正常比例为63.1%,而寄宿生仅为53.9%;走读生的总能量摄入量及三大营养素摄入量均显著高于寄宿生(P0.05)。结论北京市青春期学生体格发育和营养素摄入情况不理想,体重不足、肥胖等现象仍然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分析成都市儿童青少年膳食纤维摄入情况与青春期发育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成都市1 340名9~15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24 h膳食回顾法收集调查对象的膳食信息,并由专业人员现场测量及评价调查对象青春期发育情况。根据Tanner青春期发育阶段分期标准将男、女生分为未发育组、发育早期组与发育晚期组,比较不同组间膳食纤维摄入量的差异。结果 有效样本量共1 328例。在667例男生中,处于发育早期的男生总纤维和水果纤维摄入量高于处于发育晚期的男生( P<0.05);在651例女生中,处于发育早期的女生水果纤维摄入量高于处于发育晚期的女生( P<0.05)。结论 青春期发育较晚的儿童青少年中,膳食纤维的摄入量较高,尤其是来源于水果的纤维,但膳食纤维与青春期发育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成都市9~15岁儿童青少年肉类、奶类、锌的摄入状况及青春期发育现状,并分析食物营养素摄入与青春期发育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成都市1 328例9~15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食物频率法和24 h膳食回顾法分别收集调查对象肉类、奶类以及锌的摄入状况,利用现场观测和问卷调查方法分别收集青春期发育状况及相关的基础信息。根据Tanner青春期发育标准将男女生分别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间肉类、奶类、锌的摄入状况。结果 被调查男生初遗中位年龄为13.00岁,已初遗组总肉类、红肉平均每日摄入量均高于未初遗组( P<0.05),奶类平均每日摄入量低于未初遗组( P<0.05);男生总肉类平均每日摄入量为青春期发育晚期组最高,发育早期组次之,未发育组最低( P<0.05)。女生初潮中位年龄为12.11岁,已初潮组总肉类平均每日摄入量高于未初潮组( P<0.05),奶类平均每日摄入量低于未初潮组( P<0.05);女生奶类平均每日摄入量青春期为未发育组最高、发育早期组次之、发育晚期组最低( P<0.05)。结论 成都市儿童青少年肉类、奶类的摄入状况可能与青春期发育相关,性别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百色市壮、汉族大学生的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为指导壮、汉族大学生合理膳食结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612名13年级壮、汉族大学生,采用24h回顾法进行膳食结构调查,了解壮、汉族大学生膳食结构、能量及各营养素摄入状况;通过测量身高、体重,了解其生长发育状况。结果壮、汉族大学生钙、铁、锌摄入量严重不足,壮族大学生钙、铁、锌摄入量比汉族大学生摄入量低;蛋白质、脂肪摄入量偏低,壮、汉族男生脂肪摄入量比女生摄入量低,而壮族男、女生摄入量又比汉族男生、女生摄入量低,壮、汉族大学生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接近标准;以体质指数(BIM)标准对学生营养状况进行评价(χ2=1.615,P>0.05),壮族大学生中有14.44%男生、23.83%女生为消瘦,6.67%男生超重,汉族大学生中有13.22%男生、21.15%女生为消瘦,5.79%男生超重;百色市壮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在营养状况与三大营养素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色市壮、汉族大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各类营养素的摄入不均衡,同时百色市壮、汉族大学生营养状况分布不合理,存在一定程度的营养不良,因此膳食结构应有待提高和改善,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膳食结构的干预,指导其建立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同时增加微量元素钙、铁、锌以及维生素C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零食。  相似文献   

8.
青春期男生全身骨量与体成分相关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青眷期男弦骨量和体成分之间的关系,为促进青春期骨骼的发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双能X线吸收仪(DEXA)测定北京市郊区171名男生(平均年龄为13.7岁)骨矿物含量(BMC)、骨密度(BMD)和体成分,计算体脂百分比(PBF),测定身高体重并计算BMI。结果全身骨矿物含量平均为1.9408kg,全身BMD平均为0.766g/cm^2,肌肉组织重平均为37.9kg,体脂百分比平均为19.3%。体重、BMI、肌内组织重与骨密度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高迭r=0.866、r=0.815、r=0.737(P〈0.01);体脂百分比与全身的BMC和BMD为低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191,r=0.461。结论肌内组织重可能是影响青春期男弦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李开明  安珍  尚家芸  吴康敏 《四川医学》2001,22(10):898-900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骨负荷体重对腰椎BMC、BMD的影响。并比较两指标的优次。方法 应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测量成都地区3-7岁儿童腰椎2-4正位的骨量。结果 儿童体重、BMC、BMD随增龄而增加,男女儿童按体重配对,体重与BMC的相关好于与BMD的相关;体重标准化BMC随增龄而增大,体重标准化BMD随增龄反而减小,BMC更符合骨力学强度特性。结论 BMC指标判断骨强度优于BMD。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云南省普洱市城市和农村初中一年级学生体质与膳食营养状况。方法按照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1年5月普洱市城乡各两所学校初中一年级13岁学生共498名为调查对象,测量其身高、体重和胸围.查阅最近一次的运动成绩,用24h回顾法进行3d膳食调查。结果城镇男、女学生身高均显著高于乡村学生(P〈0.05)。乡村女生较低体重率显著高于城镇女生,而肥胖率显著低于城镇女生(P〈0.05)。城镇学生能量和各种营养素摄入量普遍高于乡村学生,城乡学生钙摄入量均不足。结论普洱市初中一年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状况不理想,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学生膳食摄入和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测量壮族医学生骨量和肌肉量,探讨壮族医学生身体成分的组成及分布特点。方法随机抽取在右江民族医学院就读的561名20~24岁壮族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国产的体成分测量仪测量骨量和肌肉量,同时测量身高和体质量。结果 20~24岁组壮族医学生的身高、体质量、骨量和肌肉量,同一年龄组男、女间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20~24岁组壮族医学生的身高、体质量、骨量和肌肉量,同一性别与前一年龄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骨量男、女生人数分别占男女生总数的10.21%和25.15%。结论壮族男女医学生身高、体质量、骨量和肌肉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波动,同一年龄组上述四项指标男生增长的速度要高于女生;男、女生低骨量患病率分别占一定比例,低骨量会导致骨质疏松,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质成分及脂肪因子与骨密度的关系,并评价体质成分、瘦素及脂联素对青春前期女孩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入选60例体检的青春前期女孩,根据体质量指数分为肥胖组(n=36)和正常对照组(n=24)。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瘦素、脂联素浓度,采用双能X线测量仪测量骨密度,应用生物电阻抗技术分析体质成分。结果肥胖组平均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瘦素浓度、脂肪量及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脂肪量、瘦体质量及瘦素浓度与股骨颈及脊骨的骨密度呈正相关;身高与脊骨骨密度呈正相关(r=0.627,P=0.012),而与股骨颈骨密度无相关(r=0.265,P=0.2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瘦体质量为股骨颈及脊骨骨密度的正性预测因子;血清瘦素浓度是股骨颈骨密度的正性预测因子,而脂肪量为股骨颈骨密度的负性预测因子。结论在青春前期女孩中,瘦体质量为股骨颈及脊骨骨密度的正性独立预测因子,对骨密度有着良性的作用。血清瘦素水平可能在骨的代谢调节中起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分析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明确绝经后妇女体质量与绝经年数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使用GE Lunar Prodigy双能骨密度仪测量绝经后女性腰椎正、侧位骨密度,并将其作为应变量,分析其与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绝经年龄、绝经年数等因素之间的线性关系,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正位腰椎骨密度的变化与体质量和绝经年数关系密切,其中与绝经年数呈负相关;侧位腰椎骨密度的变化与体质指数密切相关。结论:随绝经年数增加,骨密度逐渐下降,体质量大者骨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肌肉量?脂肪量?水分及基础代谢率?骨密度变化特征?方法:应用身体成分分析仪?骨密度仪等测定198例结直肠癌患者和129例健康人身体组成并进行体质人类学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患者体重?腹围?体质指数?全身脂肪量?躯干脂肪量?细胞内水?骨密度小于对照组(P < 0.05),细胞外水?基础代谢率大于对照组(P < 0.05)?不同体质指数及病理分期患者的脂肪量?细胞内水?细胞外水均存在着组间差异(P < 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身体组成变化明显,表现为脂肪减少?细胞内水减少?细胞外水增加?基础代谢率增加?骨密度减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与健康人群有否骨量差异。方法:DEXA测定131例T2DM组患者及89例对照者的瘦体重、总体脂量、全身脂肪含量、全身骨密度(BMD)及骨矿含量(BMC),计算体重指数(BMI)、校正骨矿含量(CBMC),在两组间及两组不同BMI亚组间进行BMD、BMC及CBMC的比较,并分析体重及其构成成分与骨量关系。结果:T2DM组与对照组间BMD、BMC、CBMC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不同BMI亚组间上述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T2DM组中BMD、BMC的比较肥胖亚组〉超重亚组〉正常体重亚组,CBMC为正常体重亚组〉超重亚组〉肥胖亚组(P〈0.05);T2DM组体重、瘦体重、总体脂量与骨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1.088、0.792、0.943,P均=0.000),全身脂肪含量与骨量呈负相关(r=-0.837,P=0.000)。结论:T2DM患者骨量与健康人相比无明显差异,瘦体重及一定量的总体脂量对T2DM患者骨量有保护作用,瘦体重的保护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从大鼠切除卵巢骨质疏松模型探索BMC和BMD指标的优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定焯  安珍  杨惠  尚家芸 《四川医学》2001,22(10):894-895
目的 判断切除卵巢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成功与否,一般用DXA测量的BMD指标判断,难免有误。方法 本文根据骨承受的最大外力始终与体重成正比的原则,30只大鼠造模试验得到BMC、BMD与体重的相关系数。结果 BMC、BMD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5和-0.289,用BMD分析这批动物造模未能成功,而以体重标准化BMC分析则造模成功。结论 BMC在此应用中优于BM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主要部位骨密度(BMD)与体质指数(BMI)、肌肉、脂肪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7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骨密度检测的210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年龄50~75岁。所有患者均行体质指数、全身脂肪含量,全身肌肉含量及骨密度检测,所有数据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L1~4椎体、股骨颈BMD与BMI、全身脂肪、全身肌肉之间无直线相关关系(r>0.3,P<0.05);全髋、大粗隆BMD则分别与后三者有直线相关关系(r>0.3,P<0.05),对此进一步研究发现,全髋和大粗隆BMD的变化和BMI、全身脂肪、全身肌肉有多元线性回归关系(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体质及全身肌肉脂肪的变化只与全髋和大粗隆BMD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可共同预测或估计全髋或大粗隆BMD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In order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ndogenous sex hormones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healthy postmenopausal women, we carried out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90 community-based women, all at least one year since their last menstrual period (mean 9.6 +/- 4.9 years, range 1-22) and with a serum oestradiol level less than 100 pmol/l. None was currently using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Serum oestradiol, testosterone, sex hormone binding globulin, dehydroepiandrosterone sulphate, and androstenedione were measured using standard techniques. Free oestradiol and testosterone indices were derived as the ratio of total hormone to sex hormone binding globulin, respectively. Total body, spine and hip bone mineral density (g/cm2) were measured by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free oestradiol and testosterone indices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at all sites. These relationships remained significant for the free oestradiol index after adjustment for age and body mass index. By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free oestradiol index wa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total body, spine and hip bone mineral density, accounting for 4-17% of the variance. These findings suggest an independent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dogenous free oestradiol and total body, spine and hip bone mass even in the late postmenopause.  相似文献   

19.
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春梅 《医学综述》2014,(10):1866-1867
目的分析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提高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行骨密度测量(采用美国生产的DEXA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的绝经后女性251例。测量记录251例自然绝经女性的年龄、绝经年龄、身高、体质量、第1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行骨密度测量(采用美国生产的DEXA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的绝经后女性251例。测量记录251例自然绝经女性的年龄、绝经年龄、身高、体质量、第14腰椎骨密度T值平均值,分析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和绝经年限为影响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的主要因素(P<0.05)。绝经后14腰椎骨密度T值平均值,分析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和绝经年限为影响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的主要因素(P<0.05)。绝经后110年与绝经后10年以上腰椎骨密度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绝经10年以后腰椎骨密度明显下降(P<0.05)。不同体质量组腰椎骨密度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体质量组最低,超体质量组最高,正常体质量组居中。结论女性绝经越早,绝经时间越长,体质量越低,绝经后的腰椎骨密度越低。体质量是腰椎骨密度的保护因素,绝经后女性保持适当的体质量有助于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of estrogen receptor alpha (ER-c0 PvulI polymorphisms with the effect of calcium supplementation on bone development in Chinese pubertal girls, and to study the importance of calcium supplementation by maximizing the peak bone mass at their pubertal stage for bone development and osteoporosis prevention and the role of estrogen in regulating bone mass. Methods Ninety-four pubertal girls were recruited in the study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three sub-groups according to the ER-α PvulI polymorphisms. One year before and after calcium supplementation,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was measured by DEXA, while BGP, BAP, TRACP5b, and 25-OH-VitD3, as well as estrogen were detected by ELISA. Analysis of covariance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ER-ct polymorphisms on bone development. Results The absolute increase and percentage change of BG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supplemented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In the intervened group, The increase and percentage change of the total body and radio distal 1/3 BMD were higher in PP than in PP genotype (P〈0.05), and the increase of BAP in Pp was also higher than PP in the same group (P〈0.05). Conclusion PP genotype shows a better response to calcium supplementation than the other Pvull polymorphis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