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素问》“七节之傍,中有小心”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问·刺禁论篇》:“鬲育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傍,中有小心。”“小心”是什么呢?历代医家意见分歧,其说不~。一调心包络,如马芮:“心之下有心包络,其形有黄脂裹心者,届手厥明经,自五稚之下而推之,则包络当垂至第七节而止,放口六节之傍,中有小心。盖心为君主,为大心;而包络为臣,为小心。”一调个门,如吴昆:“此言七节,脊椎中部第七节也,其旁乃两肾所系,左为肾,右为前门,命门者,相火也。相火代君行事,放口小心。”笔者认为,欲明则、心”,当先辨“七节”。马氏之五推、七节是指第五、七胸椎,本于(灵枢哨闻,…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给学生讲授《素问.刺禁论第五十二》时,学生普遍对"七节之傍,中有小心"很感兴趣,却又不易理解,故在此作一解析。原文载:岐伯曰:"脏有要害,不可不察……鬲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傍,中有小心……”后人对“七节之傍,中有小心”或不作具体解释,或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引申,颇多争议,却无定论。  相似文献   

3.
探讨《黄帝内经》原文"七节之傍,中有小心"的涵义。联系《灵枢·骨度》《灵枢·背腧》《素问·刺热》等篇章,探寻出"七节"的涵义为"肾腧"是在从"膈腧"起始的"第七节"。同时,从《素问·刺禁论》开篇对称的表述和形象的比喻中,探寻出"小心"指代是"两肾"。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中“小心”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刺禁论第五十二》说:“黄帝问曰:愿闻禁数,岐伯对曰: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鬲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傍,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  相似文献   

5.
<正> 肾与命门在祖国医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被喻为生命之本。笔者认为:命门是一个不应存在的脏 器,理由如下: 一 命门学说在《内经》未见介绍:“七节之傍中有小心”不是谈命门的。 查《内经》一书,除睛名穴的别名称命门外,再未见有命门的任何记载。 后世医家如张景岳,吴昆认为《素问·刺禁论》:“七节之傍,中有小心”,是谈命门,言“其两傍者乃肾俞穴,其中则命门外俞也”。他们还从《易经》找根据,《易经·系辞》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一阳陷二  相似文献   

6.
明代医家赵献可,主肾间命门说,其著述《医贯》中指出:“命门在人身之中,对脐附脊骨,自上数下,则为十四椎,自下数上,则为七椎。《内经》曰:‘七节之旁中有小心’,此处两肾所寄,左边一肾,属阴水,右边一肾,属阳水,各开一寸五分,中间是命门所居之宫”。又指出:“盖火为阳气之根,水为阴气之根,而水火之总根,两肾间动气是也。”肾中动气,非有非无”,俱属无形,但它很重要,是”气血之根,生死之关,十二经  相似文献   

7.
扬刺针法,出自内经《灵枢·官针篇》,经云:“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五日扬刺,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又云:“入一傍四处,治寒热深专者。”清代名医张志聪也对本法作了解释,如“扬刺者,从中而发扬于四傍也。”它是在病变正中刺一针,而后在病变周围下四针,进针较浅的一种刺法,以治疗寒气稽留面积较广而浅的病证。《素问·刺要论》的“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名至其理,无过其道。”《素问·刺齐论》的“……刺脉者无伤皮,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以及《素问·长刺节论》的“治腐肿者刺腐上,视痈小大深浅刺,刺大者多血,小者深之,必端内针为故止。”再结合“而浮之”三字,不难悟到进针之浅深当视具体病情而  相似文献   

8.
“命门”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命门认识的发展关于祖国医学中之“命门”问题,迄今仍是一个课题。从《内经》起,《素问·刺禁论》说“七节之傍,中有小心”,但提得不够具体,迟迟未得发展。直到《难经》时才有所阐明,《三十六难》:“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八难》:“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源,……谓肾间动气也”。于《难经》后,在汉、晋、隋、唐、宋代等医书很少提到命门,只提到“肾气”的功能,只有王叔和《脉经》首卷提到“肾与命门俱出尺部”一语。宋代以前皆是基于《难经》“肾间动气”而发展的。到了金元时代,“命门”说又直接地渐露于各家  相似文献   

9.
唐雪梅 《中医杂志》1998,39(4):200-202
“病在中,傍取之”,出自《素问·五常政大论》,为《内经》“气反”治法之一。对其含义,历代注家大多将之解释为针刺治法。然考“傍”字,亦作“旁”,《说文解字注》云:“傍,近也……亦假旁为之。”《礼记·聘义》有“孚尹旁达”,孔颖达《疏》:“旁者,四面之谓也。”由此可见,与“中”相对而言,上下左右皆可称“傍”。从人体内外来说,“中”是指内在脏腑,“傍”是指躯体、四肢;从五脏来看,“中”可指脾胃,“傍”则指心、肺、肝、肾四脏。且观《五常政大论》,在此段文字前后均  相似文献   

10.
命门浅识     
命门,有生命之门的含义,是人体生命根本,它作为内脏提出始见于《难经》。历代医家关于命门的所在,意见不一,有的同意《难经·三十六难》“肾两者,非两肾也,其左者为肾,右为命门”;有的推崇《素问·刺禁论》:“七节之旁,中有小心”就是说脊椎的第七节的两旁,中有小心,即为命门所在;还有的与明代赵献可的观点一致,  相似文献   

11.
《内经》中关于宗气的原文描述不多,共有六、七处,而且大部分都是论述宗气的生理功能,对于其病理变化的论述较少.关于宗气病理变化的原文主要有以下两段:《素问·平人气象论》:“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灵枢·刺节真邪》:“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故厥在于足,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  相似文献   

12.
《内经》一书,通借字颇多,这给阅读与理解经文带来了不少困难。现列举《灵枢》《素问》以及《太素》中所见通借字十则,试释如下,以供参考。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傍人事以养五藏”。傍通旁,旁,借作方。《说文》:“旁,溥也,从二阙,方声”。“旁”以“方”为声符,故得借“旁”作“方”。《仪礼·士丧礼》“牢中旁寸”句,郑玄注曰:“今文旁为方”。《尚书·吕刑》:“庶戮方告无辜于上”,《论衡·变动》引作“庶僇旁告无辜于天帝”。是皆“旁”、“方”通借之例。  相似文献   

13.
华佗夹脊穴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华佗夹脊穴系经外奇穴 ,从古至今被广泛应用于针灸临床 ,或针或灸 ,多获良效。1 来源与发展  华佗夹脊穴最早出自 :《素问 .刺疟篇》 :“十二疟者 ...又刺项下侠脊者必已。”最早提出明确位置概念的是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 :“夹背脊大骨完中去脊各 1寸。”《后汉书》注引《华佗别传》曰 :“有人病脚 辟足 不能行 ,佗切脉 ,便使解衣 ,点背数十处 ,相去 1寸或五分 ...后灸愈 ,灸处去脊 ,上下端直如引绳。”此处华氏所点数十穴当为今之夹脊穴。《中国针灸学》将此穴位置确定 :自T1之下至L5之下为止 ,每椎从脊中旁开 5分 ,计左右共 34…  相似文献   

14.
“五神藏”一词,源于《素问·六节藏象论》,原文为“形藏四,神藏五”。王冰注:“所谓神藏者,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也。”就是说神藏于五脏之中,其“神”是指人的精神意志思维活动。《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此言神藏于心,彼言神分属于脏,这种“五神藏”的理论,正是《内  相似文献   

15.
“(骨盾)”字见于《素问·长刺节论》篇,在《内经》全书只见一次。原文云:“病在少腹有积,刺皮(?)以下,至少腹而止。”历代注家对此“(?)”字,所言不一。如《素问》  相似文献   

16.
“热病五十九俞”是治疗热性病的五十九个腧穴,首见于《素问·水热穴论》篇中。在《素问·气穴论》篇中又谓之“热俞五十九穴”。然却与《灵枢·热病》篇的“五十九刺”又不尽相同。笔者试就其理论与临床方面,对此做一初步探讨。一、“热病五十九俞”与选穴方法《素问·水热穴论》篇曰:“头上五行行五者,以越诸阳之热逆也”。据王冰、张介宾等考注:此指中行的上星、囟会、前顶、百会、后顶,次两傍的五处、承光、通光、络却、玉枕,又次两傍的临泣、目临、正营、承灵、脑空。五行共二十五个穴。上述穴位分別  相似文献   

17.
膈俞穴临床治验举隅056001河北省邯郸医院专科学校耿惠,于之敬056001河北省邯郸市中医院殷春萍膈俞之名首见于《针灸甲乙经》,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其位置“在第七椎下,两傍各一寸五分。”(《针灸甲乙经》)。为特定之八会穴之——──血会。《...  相似文献   

18.
刺法一词,首见于《内经·素问》。其遗篇有“刺法论”。是否为《内经》原文难于卒考,从其内容看,当与“运气七大篇”相同,与其他篇之内容多有不合者。但在《素问·评热病论篇》中有“病名曰风水,论在《刺法》中”。王冰注曰:“《刺法》,篇名,今经亡”。可见《刺法  相似文献   

19.
真气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气”一词首见于《内经》,对其组成历来就有争论,见仁见智,各执已见。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①真气是由先天之气与水谷之气相合而成;②真气是由先天之气、水谷之气、空气相合而成;③真气是由水谷之气与空气相合而成。这些不同见解,主要是对《灵枢·刺节真邪》:“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的理解有明显分歧,而分歧的焦点又集中于一个“天”字,有的理解为“先天”;有的理解为宇宙天地之“天”;有的理解为“先天”和宇宙天之“天”。查《内经》各篇章中之“天”,无一处是指“先天”而言。如《素问·六节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素问·宝命全形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日人”;《素问·生气通天论》:“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以及运气七篇大论中之“天”等,不胜枚举。《内经》中虽然也有“先天”、“后天”的记载,如《素问·气交变大论》:“故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素问·五常政大论》:“阳胜  相似文献   

20.
《内经》“缪刺”探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中医药学报》2001,29(4):66-66
缪刺是《内经》对疾病治疗的特殊刺法 ,属络脉的浅刺法。对于具体的针刺方法 ,后世医家多定义为“病在络脉而左病取右 ,右病取左的一种针刺方法”。代表医家如张介宾、吴等。《黄帝内经素问校释》、《素问注释汇粹》、《内经讲义》(五版教材 )、《内经选读》(六版教材 )等均取此注。其根据是《素问·缪刺论》篇中多次论及“左刺(取 )右 ,右刺 (取 )左”的缪刺法。亦有注家认为“缪” ,谬也 (错误的意思 ) ,并将此义引申为交错 ,如《针灸医藉选》注[1] :缪刺 ,“《辞海》 :‘缪通谬 ,错误’。如纰缪 ,在此有交错之意。”还有少数医家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